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个人传记 > 宋尚节传

十五 在乡传道(1928-1930年)

  一九二八年夏,尚节正渴慕一个退修会的机会,因为他相信传道人不可缺少退修的工夫。主果然为他开路,引导他到江西九江的牯岭参加夏令会,使他看到神在各处兴起了肯舍己、大有信心事奉主的人。八月九日早上,贾玉铭牧师请他带领祷告,之后,又请他在八月十日晚上主领奋兴会,有一百五十人听他讲悔改蒙召、归国传道的见证,愿意献心归主者四十余人。

  夏令会后,尚节回到兴化,看见圣灵不断地在工作,他的小弟弟也大发热心,组织了一个「基督童子军」,率领他们到乡间剧场上,与魔鬼摆出对抗的阵势。神帮助他们,使很多人情愿不看在演的戏,却去听孩子们用国乐丝竹所奏唱的赞美诗、和牙牙学语般的见证。他们所唱的诗,都是尚节在天马山训练班所编的短歌。因为用的是中国调子,诗句是简明的经文,所以不久这些歌都在乡间流行:牛背上的牧童、桑陌上的村姑,都能用赞美诗来感谢主了。

  当时,尚节每月的布道生活补助费是五十元,九月十八日,父亲向他提出,应当向教会要求每月不低于百元。但尚节在夏令会中听到多人靠信心传道,已经十分惭愧,所以不肯答应。实际上,宋学连牧师并非贪财,而是因为他有六男四女,长女死后,遗下两个孤女一度也接到家中抚养,所以经济负担很重。尚节一直将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交给父母,在福建三年都领传道人生活补助费,在伯特利布道团每月也领固定收入。一直到一九三四年以后,他才走上没有固定薪金、完全倚靠信心的道路。

  这年秋末,尚节和女西教士蒲师姑(Elizabeth Fisher Brewster,1862-1955年)和同工戴美泰组成了一个环游布道的三人团。他们随走随传,每处虽然只停留两三天,但因主与他们同行,处处受到欢迎、到处都看见奋兴的佳景。可惜这些地方的教会因为缺乏人才,所以奋兴的现象不能维持很久。

上图:兴化美以美会宣教士蒲鲁士(William Nesbitt Brewster,1864-1918年)和妻子蒲星氏(Elizabeth Fisher Brewster,1862-1955)。蒲鲁士在兴化府期间学会了莆仙语,为了传教方便,蒲星氏设计了莆仙语的教会罗马字——兴化平话字,并在1892年至1900年期间用莆仙语翻译了《新约全书》,开办美兴书局以印制《圣经》。1898年,蒲鲁士创办罗文《奋兴报》,蒲星氏任主编。蒲牧师夫妇在传教之余,还在莆田兴办公共事业,包括福音书院、西学斋(后改名哲理中学,今莆田二中)、咸益女子中学(今莆田九中)、涵江兴仁医院(今涵江区医院)、孤儿院、戒烟社、公益社,并且帮助当地民众兴办实业,如兴善轮船公司、面粉加工厂,将兴化名产陈紫荔枝引种美国,组织信徒前往马来亚砂拉越垦殖。蒲鲁士去世之后,蒲星氏继续担任地区主管。他们建立的教区有200个教堂,到1950年有4万多信徒。宋尚节就是他们的果子之一。 上图:兴化美以美会宣教士蒲鲁士(William Nesbitt Brewster,1864-1918年)和妻子蒲星氏(Elizabeth Fisher Brewster,1862-1955)。蒲鲁士在兴化府期间学会了莆仙语,为了传教方便,蒲星氏设计了莆仙语的教会罗马字——兴化平话字,并在1892年至1900年期间用莆仙语翻译了《新约全书》,开办美兴书局以印制《圣经》。1898年,蒲鲁士创办罗文《奋兴报》,蒲星氏任主编。蒲牧师夫妇在传教之余,还在莆田兴办公共事业,包括福音书院、西学斋(后改名哲理中学,今莆田二中)、咸益女子中学(今莆田九中)、涵江兴仁医院(今涵江区医院)、孤儿院、戒烟社、公益社,并且帮助当地民众兴办实业,如兴善轮船公司、面粉加工厂,将兴化名产陈紫荔枝引种美国,组织信徒前往马来亚砂拉越垦殖。蒲鲁士去世之后,蒲星氏继续担任地区主管。他们建立的教区有200个教堂,到1950年有4万多信徒。宋尚节就是他们的果子之一。

  在这次环游布道中。尚节得到一个结论:希望国内各神学院、各圣经学校,不要只制造许多倚靠文凭到教会混饭吃的毕业生,而要把他们造就成一个个属灵的人。他认为最好不要按学业成绩颁给文凭,这与普通学校有何分别?应当把文凭或学位颁给真有基督生命的学生。他深信,中国教会之不景气,不是缺少神学生出来传道,而是缺少有生命的属灵人出来做圣工。

  「传道人必须充满圣灵」,「传道不在乎人间的学问、智识、才干,只在乎有否新生命」,「有生命的传道者,其成绩真有草木禾秸与金银宝石之别」,「人的言语没有感化人的能力,只能动人的感情,惟有神的话有不可思议的能力」――这些箴言,都是他经过屏山、华亭、江口、渔湖溪、阴井、径里、饼店、黄石、宁海桥、下坑、郑庄等地的试验得来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各地教会在被奋兴使者挑起了圣灵之火以后,仍能继续不断地炽烈燃烧。

  一九二八年十月十九日,尚节到达径里,当地有位林元老,因为丢失鸦片五、六斤,到各庙求神仙罚那些偷他鸦片的人,结果被鬼附了有一个月,凡经过他家门口的都怕被石头所砍。当地信徒每到其家,此人就狂呼众鬼来救他,关门以拒。尚节与众人到了他家以后,此人从床上起来,作出鬼的样子关门,说:「我愿退去。」尚节领大家同唱《破灭魔鬼诗》。鬼又说:「我即将退去。」然后就寂然无声。这事围观者甚多,亲自目睹魔鬼害怕基督徒。尚节趁机向众人传福音,坚固了很多人的信心。

  一九二九年一月,尚节应闽南各教会请求,乘船到漳州领会,每天聚会的人数总在七八百以上,以后到厦门、泉州,神借着他行了许多医病赶鬼的奇事,天天增加悔改得救的人,使他天天有说不尽的快乐从上而来。他以为,离开耶路撒冷(本乡),发展到撒玛利亚境内(本省),而后周游全国、乃至全球的机会就近在眼前了。但是主仍要他回兴化去,等候祂的旨意。

  回到兴化,尚节创办了一所小小的神学校,学生只有青年五人,一面游行布道,一面研究圣经。这学校首先到南日岛工作。那里,他们遇见三位教员,都是热心爱主的姊妹。当时高中毕业的女生是凤毛麟角,但她们在高中毕业以后,被主的爱所激励,离开了家乡,牺牲了世界的地位和虚浮的荣华,来到了乡气十足的南日岛,过着简单而刻苦的生活。她们工作的精神,和工作所结的善果,使尚节得到如下的四点教训:一是信心,二是牺牲自己为耶稣,三是有爱心为救人灵魂,四是有忍受一切苦难的心。她们在南日岛播了嘉种,成熟了,主便借着游行神学校来收获。许多人把偶像毁坏,抛掷,或劈作柴烧。

  第二处到凤迹,那是尚节出生的地方。他们到时,农夫农妇都忙着在田中插秧。尚节和他的学生赤脚下到水田里,和他们个别谈话,这样,他们一到晚上便欢欢喜喜地到礼拜堂听道。

  第三处到龙华。开始几天,到会听道者寥寥无几,但圣灵却动工了,赐下神迹奇事作为号召,又有人在梦中听见天使的指责,大众便争先恐后地到会,以致会场拥挤,后到的几乎无插足的余地。

  第四处是霞亭,那里工作特别困难,祷告之后,才找出病根。原来那里的教会有丰富的基金,除教会一切开支外,还有许多钱好像祭肉一样分给信徒。这样,老信徒都不觉得有倚赖神的必要,新信徒都为了分祭肉而来,而且常常因为分得不匀而起纷争。经过游行神学校工作以后,这些顽梗的心被圣灵的宝剑刺透了,才知道发出悔罪的呼声来。

  霞亭以后,他们又在枫亭布道十天,然后来到黄石。时值溽暑,鼠疫游行,所以到会的人少之又少。于是他们在路上拉人听道。路上行人虽少,但大都是那些抬棺材回来的人,听道以后,感悟人生只是短短的一刹那,于是基督的救法、永生之道,使他们都乐意接受。

  上述各地的教会,平时十之八九都不注重心灵的奋兴,而是只舍本逐末,去做什么识字运动、平民教育这一类的表面工作,还要经常有成绩报告书寄到总会。他们对游行神学校的工作不但不帮,反加以消极的阻挠。这本来会使尚节灰心丧志,但主却仍然鼓励他们前进,于是他们继续到薄头、观后、魏厝、西园等地布道。

  他们经过漠布,那是一片渺茫的沙地,地广人稀,随处可见兵祸匪乱的痕迹。也正因为人民经过战乱、创痛犹新,所以比别处的人更容易接受基督。顺昌也是如此:那里的教堂被军队占住了半年,尚节到时,军队开拔还没有几天呢!

  从顺昌经洋口到延平。在延平开会时,男女学生和神学生都踊跃前来听道,神大得荣光赞美之声,从许多真心悔罪的青年口中流出。可是,撒但同时也大做其工,风声传到当地党部,他们便派人假装听道,想进教堂乘机捣乱。尚节虽然明知其用意凶险,却惟主是依,仍然一日两次登台,高声宣告基督救人的福音。有一女子是在教会学校读书的,悔改后便告假回家,花了很多钱把全家用轿抬来听道。可是家人大都不会听道,听时总爱睡觉,母亲眼睛不好,耳朵又不能听声音。不久,她爸爸听道觉得有味了,最后,父母都得救了。后来她对人说:「宋博士是为我全家而来的。」

  本来尚节决定在那里领会十天,但忽然得了重病,医生劝他缩短会期、回家休息。他就在早晨五时、东方未明之前,乘小轮船离开了延平。正在那天上午,党部派人声势汹汹到他宿舍缉拿他,但他已沓如黄鹤。那些人所能做到的,只是到处贴一些「打倒宋尚节」的标语而已。

  在延平受到打击以后,尚节得了一个大教训:不可走在神前面。他这才知道,如果强出头去干一些事,必然会受到主的鞭笞。他被驱策回来,不敢不低着头、顺服地在故乡工作。

  在延平时,尚节曾上祷告山参观。据说,延平有位许杨美牧师,每天上山为他的会众流泪祷告,三十余年没有间断,教会因此大大兴旺。那山本有一块削立的大石,不便跪祷,后来有一日地震,大石倒了下来,变成平坦,恰好做祷告平台。许牧师去世后,有些人某天上山,看见许多天使站在石上吟诗跳舞,想起许牧师当日常在这山上祷告,就把这山改名为祷告山,叫那块石为祷告石。尚节到了这山,见了这石,就对兄弟姊妹说:「良牧为羊舍命,但愿每个仆人都充满主的爱,去牧养群羊。」

  尚节在这一段的工作中深深感到:教会像电灯中的钨丝,必须排除一切的空气,那么当电通过时,钨丝才能发光。如有空气在内,虽然通了电亦无从发光。亚伯拉罕是一个电灯,主用几十年工夫抽去电灯内所含之空气,使其发光。教会也必须倒空罪恶才能为主发光。而撒但最巧的计策,就是让人不觉得自己有罪,而且视犯罪为无关紧要。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