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最初的团队在抖音1.0版发布前合影留念
你们的产品太简单了。就这么一辆又破又旧的车,也想上高速?
——抖音早期的用户反馈
章节大事记
2013年:字节跳动聘请了“产品大师”张楠
2015年7月:短视频应用小咖秀走红,后不久就人气下滑
2016年9月:字节跳动发布了A.me
2016年12月:A.me更名为抖音
2017年3月:第一个流行的抖音视频出现
2017年9月:抖音推荐系统升级
2017年10月:在中国的黄金周假期,用户黏性激增
2018年1月:日活用户达到3000万
2018年2月:“karma is a bitch”视频段子在网上疯传
2018年11月:日活用户达到2亿
个子不高的张一鸣穿着一身黑色衣服站在舞台上。他身后有两块至少15英尺[1]高的巨大LED屏幕,延伸到这个大型会议厅的两端。在他面前,黑暗中的观众席上坐满了人。数百名嘉宾来自内容制作公司、网红管理公司,还来了很多记者和网络达人。让人想起摇滚音乐会的闪光灯划过天花板,十分引人注目。
张一鸣天生就不适合公开演讲。员工们常常对他口音浓重的普通话和矜持的性格、轻声细语的说话方式感到惋惜。他在过去两年中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只要坚持学习,有毅力,就能掌握任何技能。”张一鸣向来都用这个标准方法来克服自己的缺点。他以史蒂夫·乔布斯的风格结束了他的开场演讲,选择在结束时带来一个高潮,而这个高潮只包含一点:“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我们将向视频短片创作者提供至少10亿元人民币的补贴。”
“10亿”的红色粗体字出现在屏幕上,在它的衬托下,张一鸣看起来更瘦小了。观众前来,就是为了听他宣布这件事。字节跳动等平台公司烧钱补贴,视频创作者迎来了又一个发薪日。
到2015年,整个中国的互联网行业都知道,视频业务正在兴起,各个平台迫切需要确保涵盖各种视频内容。问题在于,短视频制作者尚未找到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他们发现让别人看自己的视频很容易,要借此过上舒适的生活却很困难。在众多平台竞相吸引注意力的情况下,立即吸引内容制作人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向他们支付费用。实行这样的战略,该领域就变成了一个新的补贴战场。数十亿的资金投入其中,以吸引制作工作室和有才华的创作者。
字节跳动加入竞争相对较晚。中国已经有几十个应用程序引入了新的视频消费方式,包括Vine和Dubsmash的本地改编版。美拍是中国最大的照片编辑应用美图旗下的短视频应用程序,深受城市年轻人的喜爱。市场领军者快手在中国的小城市里赢得了数千万用户。从熟练专业的制作公司到时尚界有影响力的人物,再到在田里录制视频的农民,中国短视频市场吸引了所有人。
字节跳动的旗舰应用今日头条已经推出了短视频功能,其使用量正呈爆炸式增长。2016年第一季度,活跃用户平均每天使用该应用的时间达到了惊人的53分钟。到2016年第三季度,这个时间增长到了不可思议的每天76分钟。超过一半的增长来自短视频。2016年上半年,今日头条短视频消费以每月35%的速度增长!团队再也不能坐视不理了。他们必须投入大量精力来构建专门的短视频平台。
2011—2016年上线的短视频应用程序(非详尽无遗)
注释:
[1]1英尺合0.3048米。——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