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从一张车票开始

故事从一张车票开始

张一鸣回忆,他最早发现个性化推荐的力量,是在2010年即将结束之时。当时,农历新年临近,和无数在大城市漂泊的“打工人”一样,他也开始在网上搜索回家的车票。春运车票往往“一票难求”,人们要么守在电脑边不断刷新页面以求抢到余票,要么只能找票贩子高价买票。

但张一鸣并不打算这么干。他直接写了一个全新的程序,可以抓取售票网站的数据,在票务放出余票时第一时间通知他。他只用了一个午休的时间,就写好了这个程序。完成后还不到30分钟,这个程序就帮他抢到了回家的票。

后来在思考主动搜索和个性推荐时,张一鸣说:“这对我们是一个启发。搜索引擎要求我们自己输入查找条件,虽然我们现在也使用搜索引擎,但我们可以设置触发条件。当条件满足时,信息就会自动传递给用户。这就是‘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转变。这就是我最早对推荐引擎及其应用的思考。”这个想法虽未完全成形,但种子已经在张一鸣心中悄然发芽。与其让用户主动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不如根据个人需求把信息推送或推荐给他们。

“人找信息”和“信息找人”的推拉模式对比

2013年年底,字节跳动成立一年多后,张一鸣应邀在一个小型的行业会议上做报告。在会上,他对自己的想法进行了全面阐述,在这个时候,他的想法已经逐渐成形。

互联网信息发布方式演变

“我们可以对互联网时代再进行细分。最早是门户网站,接着是搜索引擎,然后是微博,现在是推荐引擎。这些都是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不同方式。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代的技术变革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一鸣为我们构造了一个框架,详细说明了互联网时代信息发布方式的演变,其中最早的方式是“门户网站”。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