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 女子典型首饰一览

隋唐五代 女子典型首饰一览 礼制规定中的首饰

【花钗】

命妇最高等级礼服所用头饰,由花树、宝钿、博鬓、钿钗等构件组成。这些构件的数量与命妇身份等级相符。它们可附着在簪钗之上,使用时可分别插戴于发髻;也可事先安置于头冠形基座上,使用时直接戴在头顶。

【钿钗】

命妇盛装所用头饰(使用场合次一等),省略了纷繁的花树,以宝钿、钿头钗子数量区分等级。

北周—隋式

初唐式

武周式

北周—隋式·七钿花钗冠(据传世实物)

初唐式·隋炀帝萧皇后十二钿花钗冠(据出土实物,嵌宝多琉璃质,已褪色,色彩未知)

武周式·阎识微夫人裴氏六钿花钗冠(据出土实物,嵌宝未绘色)

流行时尚中的首饰

【金铜杂花】初唐

女官盛装、舞姬清乐所用的头饰;有品阶的女官仍可使用宝钿金花装饰;无品阶者采用金花、簪钗、杂宝。高宗朝以来流行搭配以钿钗撑起的宽大鬟髻,或直接佩戴所谓“漆鬟髻”。

金铜杂花

【义髻】武周

武则天时代贵族女性盛装所用。华丽者贴满金箔、金花装饰,最尊贵者更在髻前装饰模仿男性帝王头上冕旒的步摇串饰(据皇后礼佛图线刻石经幢中皇后形象推测);普通者则在假髻上绘出花纹(据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绘花木假髻实物)。

义髻

【花钿】武周

宫廷女性流行的头饰式样。在发髻上散布小金花钿作为装饰(据章怀太子墓石椁线刻推测)。

花钿

【钿头钗】武周

宫廷女性流行的头饰式样。金钗的钗梁间以金丝勾勒出繁复的花纹(据章怀太子墓石椁线刻推测)。

钿头钗

【步摇】武周

宫廷女性流行的头饰式样。在簪钗上挂饰各种金花、宝石串珠、小铃(据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石椁线刻人物形象推测)。

步摇

【凤冠】武周—盛唐

贵族女性流行的头饰式样。形为金银丝编结出的镂空凤形冠,罩在发髻之上(据章怀太子墓石椁线刻、敦煌莫高窟都督夫人王氏礼佛图壁画推测)。

凤冠

【碧罗芙蓉冠】武周—盛唐

以碧色纱罗制成的莲形冠饰。最初是道士所用的道冠,因唐朝道教盛行,故贵妇人们也喜爱使用(据唐代陶俑、壁画形象推测)。

碧罗芙蓉冠

【义子】盛唐开元

贵族女性流行的假髻式样。事先编好,可直接佩戴;式样由立于头顶[据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开元三年(715年)出土实物复原]逐渐变为前倾堕于额顶(据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绢画推测)。

【宝髻】盛唐开元

贵族女子盛装时使用。在预先制作好的假发髻上装饰各种以金银箔、金银丝编结底座、镶嵌珍珠宝石的花钿。又有对孔雀衔花枝的冠形底座配合宝髻使用[据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宗女李倕墓出土冠饰构件、河南宝丰店开元年间唐墓出土首饰实物推测,采用开元流行的发式组合]。

宝髻

【花钿】盛唐天宝

盛唐时期的流行式样。花钿通常挂在金钗之上,再以金钗安于发髻(据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绢画、武惠妃墓石椁线刻推测)。

花钿

【簪花】盛唐天宝

盛唐时期,已有在发髻上簪花的做法。杨贵妃曾在宝髻旁簪桃花:御苑新有千叶桃花,帝亲折一枝,插于妃子宝髻上,曰:“此个花真能助娇态也。”(《开元天宝遗事》);敦煌曲子词中美人簪海棠:东风吹绽海棠开,香榭满楼台。香和红艳一堆堆,又被美人和枝折,坠金钗(敦煌唐人写本《虞美人》)。

簪花

【插梳】中晚唐

梳除了梳发之外,又可插在发上作装饰。中唐以来,女子头上插梳愈加繁复。梳多为一对,可上下对插于发髻上,也可对插在两鬓。中唐元和年间更出现了在夸张“椎髻”前方排列多重小梳、两侧又插戴花草装饰的做法。

插梳

【百不知】中晚唐

唐穆宗长庆年间流行的繁复首饰《唐语林》:“长庆中,京城妇人首饰,有以金碧珠翠,笄栉步摇,无不具美,谓之‘百不知’。”[据唐长庆四年(824年)齐国太夫人吴氏墓出土冠饰构件推测组合]。

百不知

之后流行夸张的扇头形簪钗(据西安郊区晚唐墓出土首饰实物推测组合)。

扇头形簪钗

【花钗】晚唐

由于国力衰颓,贵妇人无力置办华丽的花树式“花钗”,便将金银头钗用作礼装首饰的替代品。但这一时期,民间女性首饰也出现了仿制花钗的僭越现象(参照西安紫薇田园小区唐墓出土花钗、厦门陈元通夫妇墓中夫人头上的花钗实物进行推测复原)。

花钗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