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即感知,感知即认知,认知即经历。
过去几年,一说起餐饮品牌,大部分人可能会说起麦当劳、海底捞、西贝、喜茶、太二这样的知名品牌,可是绝大部分人却不知道中国餐饮行业的“四大天王”,它们是:正新鸡排、蜜雪冰城、绝味鸭脖和华莱士。
根据窄门餐眼2021年7月的数据,这“四大天王”拥有的门店数分别是16057家、13846家、14541家和18840家,开店数量都超过一万家。在中国,我们称这样的品牌叫作万店品牌。相比之下,海底捞同时期拥有1457家门店、麦当劳有4880家门店、西贝有门店374家、太二有门店283家、喜茶有门店812家。
我把每家餐厅的人均客单价也列了出来,做成了一个表格(见下表)。
数据来源:窄门餐眼2021年7月实时查询。
这个逻辑很清楚:客单价越低,开店数越高。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四大天王”中没有一家是从北上广这种一线城市发展起来的。蜜雪冰城的总部在河南郑州,华莱士起源于福建福州,正新鸡排来自浙江温州,绝味鸭脖是从湖南长沙走出来的。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一线城市的创业者不容易从三、四线城市消费者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而最重要的一个视角,就是他们对价格的感知。
我们在服务“鱼你在一起”(酸菜鱼快餐米饭)的时候,发现在深圳有一家加盟店生意做得非常好。我的同事通过和老板交流,才知道这家店每天都会推出一款八八折的特价酸菜鱼。鱼你在一起的酸菜鱼一份套餐价格是30~35元,也就是说,在八八折的优惠下,每份酸菜鱼大概便宜了3~4元。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优惠,让这家店的生意明显好于其他加盟店。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有些顾客平时不吃辣,但因为当天八八折的酸菜鱼是辣的,他们还是点了这个辣的酸菜鱼。为了3~4元的优惠就会点一个自己不太喜欢的口味,这是许多收入较高的餐饮创业者想象不到的。因为绝大部分顾客是很在意价格的,所以那些定位低端的餐饮连锁品牌才会有机会做成万店以上的规模。
我曾经和一位做高端茶饮的创业者交流,他问了我一个问题:“顾客真的会在乎这两三元吗?”我说:“会,他们真的会。你是个富二代,可能并不了解普通人的生活。”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线城市的创业者很难做出万店品牌,因为这些创业者基本无法理解那些喝4元现制柠檬水的顾客是怎么想的。
从绝对价格上来看,通常是价格越低,目标消费者群体越多。在餐饮行业可以明确的是,人均客单价越低,能开的店就越多。
如果你是一个心怀大格局的创业者,要想在未来10年、20年开出万店规模的伟大品牌,你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样的生意才能做到万店规模。日本著名连锁经营顾问渥美俊一曾经讲过在日本要想达到“千店规模连锁”(对应到中国的市场规模就是万店规模连锁)的必备条件,我这里简单总结如下。
第一,商品的特征。
商品必须是大众都能使用和食用的东西,也就是80%的人能够日常食用和使用的商品。比如国内你做餐饮,面条、米线、包子、馄饨、汉堡、奶茶等都属于这类,但是咖喱饭、意大利面、泰国菜等就不属于这一类。
商品必须是日常甚至是每日使用或者食用的。具体来说,餐饮行业认为一年365天大概有300天会吃的食物,才属于这一类。几年前我去苏州考察过一个小吃——芒果糯米糍,它来自香港地区,是用特制的糯米面包上新鲜的芒果。这个小吃很好吃,但有个问题就是吃一个就腻了,一周之内基本不想再吃第二次。那这种小吃就不属于这一类。
商品必须是能轻松决定购买的那种,也就是顾客在买这件商品的时候可以做到毫不犹豫、立即决定。因为这样的商品品质不错,价格还有优势,当然可以毫不犹豫。比如可口可乐是世界知名品牌,品质有保障,价格又不贵;麦当劳是大牌,品质好,价格还合适。
第二,关于价格。
要努力让顾客购买时忽略价格。这个忽略价格,不是说顾客真的忽略价格,而是因为很实惠,顾客在购买的时候甚至都不会考虑价格因素了。我去过成都一家中式连锁餐饮品牌乡村基,一个宫保鸡丁套餐(包括宫保鸡丁+米饭+一碟青菜+西红柿汤)只要18元,大众点评买优惠券只要15.9元,这对绝大部分顾客来说就是一个不用思考就会买的价格。
价格必须稳定。价格的稳定是取得客户信任的基石。所谓价格稳定,一是时间上要稳定,不能随便提价;二是空间上稳定,不能一个地方一个价格。
满足开店的商圈人口数一定要少。如果一个商圈要有50万人才能满足开一家店的标准,那这个商圈人口数就太高了。要想做超级连锁,就应该建立商圈人口更少的业态类型。比如蜜雪冰城,2万~ 3万人的镇上就可以开一家店,那它的商圈人口数就是2万。
商品选择上要大众。怎么才能减少开店所必需的商圈人口呢?在中国开一个鲜花店,商圈人数要求就很高,而开便利店,商圈人口要求就比较低,比如上海的沿街商铺,往往隔几十米就有一家便利店。售价同样会影响商圈人口,像北京SKP这种高端百货,要全北京甚至周边的河北、内蒙古、山西、天津的有钱人都来消费才能支撑起来。但一家沙县小吃,只要有个小区就能开一家店。
那么,怎么才算便宜?根据渥美俊一在日本的经验,一般情况下比市场行情低30%,顾客才会感到便宜。
这是渥美俊一在日本总结出的经验,未必完全适合中国企业,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价格对企业连锁的规模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从来都不是奢侈品公司,而是那些定位于普通消费者的品牌。日本的首富是优衣库的老板,德国的首富是廉价连锁超市奥乐齐(Aldi)的老板,西班牙的首富曾经是快时尚品牌飒拉(ZARA)的老板,宜家家居的老板英格瓦·坎普拉德则曾经是世界首富。
所以,当你决定了商品售价的那一刻,你企业的定位和未来的命运似乎也就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