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法
市场法是最古老,也是最常见的估值方法之一,采用市场法的前提是存在类似资产或业务的实际交易。有效市场假说认为从运作良好的公开市场衍生出的价格体现了市场参与者可以获得的所有相关信息。也就是说,从市场交易中获得的价格就是资产产生的未来经济收益现值的市场共识。
但是,如果市场并非公开、自由交易的市场,情况将变得不一样。公开市场所有的参与者必须在没有受到任何方式的胁迫或不必要的压力的情况下去完成交易,并且市场必须具有相当足够的流动性,也就是说市场上有大量的买方和卖方。一个公开自由交易的市场还必须允许卖方有足够的时间将资产在市场上曝光,让买方能够找到,以及有充裕的时间去谈判和协商一个相互接受的价格。公开市场也假设买方和卖方就资产和预期交易的性质有足够的信息,可以合理地、谨慎地行事。如果一个市场未能达到这个标准,由此产生的价格将不具指导意义,无法体现资产所有者实际预期的经济利益。
三种常用的市场法估值方法包括:①可比交易法;②可比行业比率;③可比公司法。
可比交易法
如果存在一个有效市场和几家可比公司,那么这个市场是很容易给资产定价的。根据经济学的替代性原则,当两个以上相互替代的资产同时存在时,资产的价值是经过相互影响与比较之后才决定的。可比公司并不完美,这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两家公司是完全一样的。估值分析师需要花工夫在市场上找寻可比的公司和交易作为目标公司价值的参照。
由于市场上可比交易的信息十分有限,我们很难找到真正可比交易的准确数据,不仅仅是很难找到高度相似的公司,而且找到它们的交易条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很多时候,我们能从新闻里大概了解交易的发生,但无法得知交易的数据或详细的交易条款。
对于医疗行业来说,医疗机构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使得它无法形成一个如房地产市场那样公开、活跃的并购市场。相反,医疗机构的并购并不时常发生。所以说,选择用可比交易法来给医疗机构估值会有一定难度。然而,可比交易法可以用来给某些广泛使用的医疗设备估值。
可比行业比率
当估值分析师无法找到足够的、可信赖的可比交易数据时,他们可能需要依靠一些其他数据指标来进行比较,如比较医疗机构的某个业绩指标以建立估值的基础。这些指标包括员工/病床的乘数、床位利用率、人均门诊次数、人均手术台数及床位周转次数等。同时,这些指标可以用来比较同区域内相似类型和规模的医疗机构。但是,如果是给医疗机构估值,使用行业比率的比较还是要小心谨慎为好,因为这些指标只限于参考。
可比公司法
可比公司法的理论基础是一家未上市医疗机构的价值可以通过上市医疗机构的价值的乘数来确定。可比公司法基于一个假设,那就是由于可比医疗机构之间有着相似的核心业务、财务特征、增长驱动因素及风险,因而在估计一个给定目标时,它们彼此之间能够提供重要的相互参考价值。估值分析师可以通过比较市盈率、市销率等乘数来给目标医疗机构估值。然而,此类分析的乘数随着股市的变动而变动,并且可比公司法并没有深入研究目标医疗机构的基本面,分析的层面较为肤浅。
另外,较小的医疗机构,无论是从业务层面还是从财务层面而言,风险都比大型医疗机构大得多,如果采用上市医疗机构的估值乘数来给较小的医疗机构估值,较小医疗机构的价值就有被扭曲的风险。如有可能,估值的乘数需要进行调整以反映医疗机构之间规模的不同。
目前,国内上市的医疗机构屈指可数,市场缺乏足够数量的可比公司。这是一个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