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破败厂区的背后一

隐性知识
—破败厂区的背后一

一排排废弃了的破败厂房和宿舍,耸立在我们眼前。开车绕 着厂区外面兜上一圈,要20 多分钟。厂区里错落的马路、小湖、大树,都能体现出当年规划者的用心。现在仍可以看出,厂区里当年设有医院、幼儿园,甚至还有自设的消防站。仅仅打量这些附属设施的规模,我们都可以想象出繁盛时这里人声鼎沸的景象。厂区里的建筑都有着灰色的高大墙体,在繁华时显得厚重,在破败时却显得很压抑。巨大的厂区中,偶有几个留守的人员无聊地闲坐着。厂区外面坑洼的水泥路边已是杂草丛生。整个场景令我们仿佛来到了美国中部的“铁锈地带”,来到了一个曾经辉煌,衰败后却无比落寞,让人只能在残迹中想象当年繁华的夕阳之城。

这里是台资企业裕元集团设在东莞市高堆镇的稍潭厂区。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就来到东莞,亲眼见证了这个城市发展历程的陈志军先生,开车带我们到稍潭厂区转了好久。网上有很多耸人听闻的报道——说东莞因制造业转移,经济濒临崩溃,工业区破败不堪,用的都是这个厂区的照片。

裕元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鞋业代工厂一台湾宝成国际集 团在大陆设置的子公司。当年的宝成,颇有些今天富士康的感觉,投资规模和产能都十分巨大,建立一个厂区,就能拉动周边庞大的供应链网络,直接提供的就业规模也十分庞大。裕元集团在1988 年进入大陆,先在珠海前山镇设厂, 1989 年又到高垛镇设厂并发展出三个厂区,随后在珠三角、长三角、江西、湖北等多个地区陆续设立工厂。巅峰时期,裕元在大陆合计雇用了 20 多万人,仅高垛镇的几个厂区就雇用了约 10 万人。但是,从 2008 年开始,裕元的产能逐渐向外转移,尤其是向同属宝成旗下、设在越南南部的宝元集团转移。产能的转移必然伴随着人员的裁减。到 2014 年,高垛厂区的工人被裁减了近一半;到 2017 年,高垛厂区的工人仅剩 8000 人左右——这个数字一直保持到今天,没什么变化。

高境镇原本是农村,到处都是农田,能够发展成现代化城 市,都是裕兀拉动的结果。高垛镇的常住总人口只有20 万出头,按理说,裕元的 10 万工人被裁撤到仅剩 8000, 会对高堆镇造成非常大的影响。然而,我具体查了一下高垛镇在“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年)期间的经济统计数据(见表 4-1), 大吃一惊。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常住人口(万人)

21.79

21.77

21.81

21.75

21.51

GDP (亿元 )

79.62

83.52

102.33

110.29

117.7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7.95

19.38

21.92

23.59

25.09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元/人)

21771

24137

28204

29572

33929

数据来源:东莞市政府网站。

2015年,裕元已经裁员一大半,但数据显示,高城镇的常住 人口数量并未出现实质性变化——高垛镇的户籍人口在这几年里一直不到 4 万,剩下的十几万都是外来人口,但他们并未因为裕元裁员而离开高垛镇。而且,高址镇的 GDP 始终保持增长状态,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也都在稳步增长,这说明高垛百姓的日子过得都还不错。

再看一下近10 年来东莞的经济统计数据(见表 4-2 ) —没 显示出一点儿经济衰败的影子,始终呈增长态势。

表4-2 东莞 GDP 统计数据( 2009—2018 年)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GDP (亿元 )

3811

4308.91

4815.31

5095.95

5590.57

年份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GDP (亿元)

5968.38

6374.29

6937.08

7582.09

8278.59

为什么裕元这么大的厂都撤了,高垛镇的经济却没受影响呢?

循着问题,我们来到了东莞市的K 公司。这个公司从制作鞋 底起家,现在还进入了新材料领域, 2019 年 11 月刚刚上市了。公司创始人 F 先生在 1992 年进入裕元工作,逐渐做到管理层, 1997 年被宝成集团派往印度尼西亚工厂做高管,几年后回国,曾兼管越南业务。 2007 年,他离开裕元自己创业。

F先生告诉我们,裕元被称为制鞋业的黄埔军校,培养出大 量的熟练工人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当然,进入大陆设厂的台资鞋厂有很多,裕元只不过是最大的一家而已。国内各大鞋厂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很多都是从以裕元为代表的台资鞋厂走出来的。这些台资鞋厂不仅为大陆鞋厂培养了人才,还传授了很多管理模式,培养、拉动了大量的供应商厂家一很多供应商厂家的创始人就是从台资鞋厂走出来的。而被台资鞋厂裁掉的工人,绝大部分都被这些供应商吸收了。

表4-3 统计了广东省和东莞市的民营企业与台资企业的数 目变化。表里虽没有区分具体的行业,但显示了整体性的大趋势——台资企业撤离之际,这里的民营企业迅猛成长。尤其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这一趋势更为明显。而广东省民营企业的成长,是与台资企业的拉动和培育有深刻关联的。1

1相关研究参见郑志鹏:《外生的中 81 资本主久形成.:以珠江三侖洲杯营企业主创业过程为例》, 《令湾社会学》第 31 期( 2016 年第 1 期)。 表格■申的救堀 也转引自该论丈,数据斥始来源是广东省统计局和东莞市统计局。

表4-3 广东省与东莞市民营企业与港澳台企业的数目变化( 2000—2014 年 )

■位:户

年份

广东省民营企业

广东省港澳台 投资企业

东莞市民 营企业

东莞市台 资企业

2000

-

-

8160

2717

2001

-

-

9260

3605

2002

-

-

12529

10830

2003

-

-

16820

10969

2004

208149

33473

23225

9450

2005

238141

35672

29017

10141

2006

283870

40510

38282

10271

2007

326032

46269

48955

10041

2008

358394

40664

63241

5122

2009

431298

43940

74229

5141

2010

503520

46278

88650

5417

2011

584709

49291

104689

6114

2012

656738

50696

122703

6435

2013

614292

43377

144794

9151*

2014

754589

49815

180829

8911*

注:-代表缺少该年份的资料;*代表东莞在2013 年之后将包含港澳台在内的所有

企业一起进行统计,以至数字天幅上扬而呈现失真的情况。

随着国产品牌的鞋厂崛起,那些供应商转而为国产品牌供货。 考察中国鞋业的一些数据会发现:2012 年,中国产鞋 135.4 彳乙双,占全球产量的 66.3%—— 这是占比巅峰; 2017 年,中国产鞋 126.2 亿双,占全球产量的 55.8%—— 全球产量在上升,中国产量却在下降,而且,中国产量的全球占比下降了 10 多个百分点。但是, 2012 年中国制鞋业的收入是 5719.8 亿元, 2017 年是 7442.16 亿元。总产量虽然小幅下降,总产值却大幅上升,这说明中国的制鞋业在向高端方向升级。

同时,中国的制鞋业并不是全流程都转移到越南去了。制作 出一双鞋有上百道工序,转移出去的主要是最终粘接成鞋的工序;生产鞋材的很多工序仍然对中国的供应链有依赖,所以这些供应商同时也面对着更大的出口市场一越南。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何裕元撤走了,高垛镇的人口数量 却没有发生实质变化,产值也在不断上涨。

当然,高垛镇的产值并不仅仅是靠开枝散叶的鞋业供应商撑 起来的,还有更多的产业在不断成长。比如,眼镜业和制药业都已经成为高垛镇非常重要的新产业。因此,高垛镇的人口数量虽没有实质变化,但随着产业的演化,具体的从业人员可能经历过不少次置换。

至于裕元为何放任高垛厂区处于大规模空置的状态,由于没 能约到裕元的高层做访谈,我们无法获知确切的原因。据一些熟悉当地情况的人说,可能是因为当地政府对于厂区土地有通盘规划,裕元仍在与政府商谈的过程中,暂时未做其他处置。不过,厂区的土地这些年已经大幅升值。

制鞋这种技术含量相刘■较低的行业,在珠三角的演化历程都 如此复杂,那些高技术行业又是什么情况呢?我以智能手机业为例,简单梳理一下。

2019年发生了一件非常吸引人眼球的事情: 10 月 2 日,三星 关闭了在广东省惠州市的在华最后一家手机工厂。这家工厂是三星于 1992 年在华成立的第一家工厂,最辉煌的时候,它生产的手机数量占到三星全球出货量的近 20% 。随着惠州这家手机工厂的落幕,三星的手机产能全都转移到中国以外,尤其是越南。那么,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制造业供应链也会转走吗?

要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一个很简单的考察方式,就是 看中国的手机产量是否因此而显著下降。图4-1 对比了 2007 年和 2017 年世界主要手机出口国在世界手机出口总量中占的比例。 10 年间,越南的占比从 0 增长到 16% 左右,这确实是个很惊人的数字。但中国(含香港)则从 37% 左右增长到 56% 左右,这个数字更加惊人。图 4-1 对比的还仅仅是手机的出口量,如果加上内销的部分, 2018 年中国的手机总产量其实占了全球手机总产量的 90% 以上。

图片来源:"China's Grip on 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Will Be Hard to Break", Economist, 2018.10.11.

图4-1 主要手机出口国占世界手机总出口百分比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90% 这个数字反映的并不是中国手机品 牌的产量,而是纯产量。比如,苹果手机主要是在中国代工生产的,相应的部分也会计入中国的纯产量中。所以,这个数字反映的是中国的手机代工厂商及供应链网络在世界手机制造业中的地位。进入 21 世纪以后,品牌和生产已经被分离得越来越开,不能被混在一起讨论。我们一谈到手机,通常说的是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品牌厂商。它们面向终端用户,经常做广告,遂为人所熟知。但这些手机的生产过程,大部分是在提供 OEM 乃至 ODM 】服务的代工厂中完成的,诸如富士康、和硕、闻泰、华勤、龙旗、天珑、与德、智慧海派等。但它们不面对终端客户,只面对发包厂家,所以不太为人所熟知。

由前面的这些数据可知,三星手机工厂撤离中国,并没有使 中国的手机产量下降。其实三星把手机生产转移出中国,主要是因为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上败走。2013 年,三星手机曾经占据中国手机市场近 20% 的份额,排名第一,这是它最巅峰的时期。但之后一路下跌,现在的市场占有率已不足 1%, 排名更是跌到 10 名开外。但三星在世界手机市场的占有率仍然排名第一,在其他国家的销量也依旧很好。这样看来,它把生产基地转移到对外贸易条件更好的越南当然是最优选择。

即便如此,三星在越南的手机生产厂仍然与中国供应链网 络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我们在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找到了在这里做报关代理以及国际物流的何加继先生。何加继从事这个行业很多年了,对于相关情况很熟悉。据他的粗略估计,就集装箱货柜的数量来说,凭祥口岸的通关产品大约有30% 是与三星相关的;就货值来说,占比则更大。最近几年,每天下午 4 点都会有集装箱运输车辆在珠三角启程,第二天早晨到达凭祥

1 OEM,即纯代工制造,是代工厂按照晶牌厂背的设计方棄生产并交付产晶,代工厂基本上 是被动克成任务,比如寓士潦为羊果的代工就是送种模式。 ODM, 即代工设计制造,可以简单理解为腿牌,即代工厂按照晶牌厂简的要求,计、制造并交付产品。 ODM 模式相较于 CEM 模式,代工厂在产晶研发上有更天的主动性空间。口岸,花几个小时通关后,当天下午 4 点抵达越南北部的三星工厂,日日如此循环往复。何加继从 2016 年年中开始为三星的一个屏幕玻璃供应商提供物流服务,仅仅半年时间,运输的货值就达到 1 亿美元。而他所运输的货物,仅占从珠三角发往越南三星工厂的货品中非常小的一部分。更加耐人寻味的是,三星在从中国撤走生产厂之际,做了一个决策——到 2020 年,要将自己 20% 的手机交由 ODM 工厂来生产。 2018 年,这个数字还仅仅是 3%o 1 而中国大陆的智能手机 ODM 产能在全球具有压倒性优势。

近年来,我们还经常看到苹果公司将代工厂转移到印度的消 息。但仔细看数据的话,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图4-2 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5 年,苹果公司在全球一共有 33 家代工厂,其中有 3 家在中国以外,有 30 家设在中国; 2019 年,苹果公司在全球一共有 59 家代工厂,其中有 7 家在中国以外,有 52 家设在中国。据分析,苹果在印度和巴西设置代工厂,主要是出于规避关税的考虑——那里生产的手机主要用于满足当地市场。苹果公司的供应链数据显示, 2019 年,苹果 47.6% 的供应商位于中国,

高于2015 年的 44.9%o 2

苹果手机的生产者在中国以外开设了一系列小的生产厂,以便应对进口关税。但是苹果在中国的 生产规模还在继续扩大,产品线扩展到了智能手表、智能音箱和无线耳机。

注:组装厂的统计中,并未计入那些主要进行维修与保养的厂家。组装厂包括富士康、和硕、仁 宝电脑、纬创、广达电脑。

图4-2 苹果在全球的主要供应商$

这些都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Felix 关注的“广州”,其力 量和韧性确实是超出我们想象的。虽然它确实面临很多问题,但很可能并不是我们在直觉上所想象的那些问题。无论你喜不喜欢,都必须直面“广州”的供应链网络的力量,理解它的内在机理,然后才能恰当地推想其未来走向。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