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操作得当,陆权和海权在中国手中完全可以像武士手中的长枪和短刀一样,相互策应,相互配合。
拿张世界地图来看,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地缘优势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兼具海陆之利。
从海权角度说,平心而论,中国的地缘环境应该算是处于一个中档的位置:优于俄罗斯,但不及美国,略逊于欧洲。对比俄罗斯,中国的海上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东临太平洋,拥有18000多千米的海岸线,大量的优质温水港,且各个海区彼此联通,海军力量可以形成合力。早在唐代中期,中国人就开辟了从福建泉州出发,经西太平洋、印度洋,最终抵达红海的海上丝绸之路。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当时赫鲁晓夫觊觎中国旅顺、大连等港口。
旅顺港是天然的不冻良港,其四周群山环抱,港口东有黄金山、西有老虎尾半岛,其间的狭长水道与外海相通。港内隐蔽性与防风性良好,水深,设备完好。
而对比美、英这样的传统海权国家,中国海疆的问题在于我们周边属于半封闭海区:从大陆地区出海,第一个迎接你的并不是“辽阔的大洋”,而是一大堆星罗棋布的岛屿和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这就是所谓的“岛链”。
往积极的一面想,千百万年来,每次台风、海啸来的时候都有人给大陆做“肉盾”;但往坏的一面看,我们和居住在岛上的这些邻居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纠纷——领海划分、渔业资源划分、海底资源划分,如此种种;可是如果你想顺利越过岛链进入大洋,又必须从人家门前过,要看这些邻居的脸色。从现实来讲,美国和众多“岛链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军事同盟或是准同盟关系,所以岛链的威胁就不仅仅是存在于理论上了。
未来,除了不断强化海军力量,如何通过合纵连横,逐步破解“岛链”,将是中国地缘战略的一个重要议题。
从陆权角度来说,中国的地缘环境则可以说是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我国西部地区的国土一直延伸到了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云贵高原、青藏高原、部分喀喇昆仑山脉等战略制高点都处于中国的控制之下。这两个优势意味着,在建立欧亚地区陆上交通线的问题上,中国完全可以占据主动。
相对于海洋方向来说,中国陆上的地缘环境其实更为乐观——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在旧大陆中心地带,国土遥远的美国其实很难与大国进行烈度太高的对抗。因此,只要解决好西部地区的社会治理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问题,西部地区的地缘安全就可以得到可靠的保障。
如果操作得当,陆权和海权在中国手中完全可以像武士手中的长枪和短刀一样,相互策应,相互配合。海路走不通的地方,可以改走陆路;反过来,海权同样可以支持陆权——通过中国获得进入海洋的通道,对中亚地区的内陆国家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