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政府部门的建议

给政府部门的建议

实现碳中和需要开展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系统变革,同时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且又各有侧重的作用。政府作为实现碳中和的“指挥棒”,具有规划、政策制定、监督等功能。那么政府部门应该如何指挥实现碳中和目标呢?

其一,开展制度建设。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下,长期深度节能减排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为减碳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制度保障至关重要。

在行动路径规划方面,政府部门要尽早制定碳中和的宏观行动路径,并鼓励有能力的省市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因素自主设计地方碳中和行动路线,制定本地区工业、建筑业、交通、消费等行业的节能减排路径和评价考核制度。同时尽快做好我国碳排放总量的设计工作,明确各行业、各地区的碳排放量分解机制。

在环境保护立法方面,气候立法正逐渐成为国际碳中和行动的重要手段。一些国家和区域已经通过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立法或修法的形式,为实现碳中和提供法律保障,而目前我国尚没有保障实现碳中和愿景的专门立法。我国政府也应该加快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对气候变化的相关问题进行原则性、统领性规定,并考虑对《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进行修订,纳入与“双碳”目标相关的内容,从法律层面保障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在技术和产业规划方面,政府部门应鼓励和支持零碳和负碳技术的发展,加快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使我国在更多关键技术上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完善降碳关键性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减免税收,通过政府采购和技术授权等方式进行政策扶持,从而激励企业实现碳中和目标。

在碳排放权交易方面,持续推进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代表的国家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建设。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奖励惩罚机制,例如,多大的排放量属于违规排放?应设置多少违规处罚罚款?如何规范或限制排放未达标企业的经营活动?对低碳企业应该给予多少政策支持?碳排放权定价是用拍卖的方式还是政府定价的方式来确定?明晰以上问题有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在厘清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特点的分析,以及企业排放成本和减排收益的测算都不可或缺。

在绿色金融市场方面,加快出台并完善绿色金融配套的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通过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贴息奖补等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增加绿色资产配置。

其二,促进国际合作。气候问题具有全球性,需要国际共同合作应对,其中平衡效率和公平是关键,也是难点。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但它们早在工业革命前就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碳排放,而发展中国家或低收入国家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或起步时期,脱贫比气候问题更迫在眉睫。但是,如果发展中国家重走发达国家先开发后治理的老路,则无法使全球范围的资源需求与供给达到可持续的平衡状态。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压力要大得多,而积极的国际合作能够有效帮助推动全球碳中和进程。

在技术合作方面,碳中和在未来可能成为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全球性标准。我国碳减排技术起步较晚,因而需要加强能源等各个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我国政府部门应鼓励企业、研究机构等与国际同行积极开展跨国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国家在节能减排、低碳等标准和相关技术方面的经验,助力我国低碳技术的发展。

在国际贸易方面,碳中和将重塑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边界,成为贸易和投资的准入门槛之一,例如对因拒绝碳减排而获得竞争优势的国家设置“碳关税”。面对绿色贸易壁垒,我国政府部门应牵头,督促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提前做好准备,积极开展脱碳行动,从而进一步加强国际对话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绿色贸易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其三,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能否参与标准制定并占据制高点是影响一国工业能力、经济体系的重要风向标。在零碳时代,各项生产体系、消费体系、能源体系都将被改写,那么我国能否在技术侧的发展和应用中塑造对己有利的标准,对于我国能否在未来世界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站稳脚跟、获得话语权而言至关重要,也将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在各国纷纷宣布碳中和目标后,各行业的碳足迹也开始备受关注。我国众多行业尚未制定低碳标准,虽然有些行业制定了低碳标准,但由于标准过低而约束不力,这必然会影响行业的整体利益和贸易往来,因此相关的行业低碳标准以及ESG指标对于企业乃至国家的竞争力而言十分重要。

在认证标准方面,目前国际上常见的碳中和认证标准主要有三个,分别是ISO 14064标准、PAS 2060标准和INTE B5标准。2020年2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的温室气体管理分技术委员会成立了碳中和工作组(ISO/TC207/SC7/WG15),启动制定了国际标准—《碳中和及相关声明实现温室气体中和的要求与原则》(ISO 14068)。该标准由英国专家担任召集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作为国内技术对接单位,积极反映中方意见,适时将有关国际标准的最佳实践引入国内。

我国人口众多,并且目前还处于发展中阶段,若不能参与到国际技术标准、行业低碳标准以及碳中和认证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就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因此,主动融入零碳时代的各体系,增加参与度,使规则制定的大方向与我国的国情和现状相结合,对于我国实现碳中和非常重要。

打铁必须自身硬,无论是国际技术标准还是行业低碳标准,我国首先要具备绝对的硬实力,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发言。在技术标准方面,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相关政府研究部门、行业协会、大型优势企业加强合作,加快我国低碳技术的研究,只有技术强大,才能在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方面掌握话语权。在行业低碳标准方面,政府应尽早建立严格的绿色产品标准体系,提高行业低碳标准,促使企业以高标准产品赢得国际市场的青睐,增强国际影响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国际行业低碳标准的制定。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