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出发

第一次出发

二十六岁时,我妈问我在北京过得好吗?辛苦吗?

我回答过得好辛苦。

她以为这是一个答案,但其实这是两个答案——过得好,但也辛苦。

妈妈看我回湖南的可能性不大了,就把家里所有的积蓄拿了出来,帮我在北京买了一间一居室,付了一份首付,剩下的房贷我要自己交。

在租的单间里待惯了,突然要面对客厅卧室、阳台厨房,还有洗手间,我当年那点小梦想完全不够用了。

毕竟,我只擅长在脑海里装修自己的卧室。

就是那时,开始各种采买家居杂志,每一页都觉得好看,看完整本,觉得自己要做的不是装修,而是买房。但这种念头是不会说出来告诉别人的,只会心里想着:哇,好大的落地窗,好暖的阳光,好漂亮的绿植,这个露台真的绝了。心里给自己设计了一款《主题家居》的游戏,类似于去年switch上开始流行的《动物森友会》,你能把自己心里所想的在游戏里实现。也许自己住不了,但游戏里的你可以啊(想想就还蛮苦中作乐的)。

总之,我明白了,如果真想要自己的居住环境不一样,从一开始的装修就要剑走偏锋,怎么过分怎么来,一旦收着了,等到入住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居住环境其实蛮普通的。

敢用大胆的颜色刷墙,就能很有个性。

敢不怕单调,统一所有墙壁与家具的颜色,就能非常简洁。

这两者中我选择了后者,把家里弄成全白。客厅中间加了一堵电视墙,把砖头也都刷白了。然后把客厅的一面墙直接改成了书架,也是全白。

设计师问我敢不敢挑战不一样,我说可以。

他便给我拿来好多玻璃珠,说串起来,我们把它吊在电视机上面那一片地方。

我脑海中迅速想象了一下,这样我的客厅看起来会很像个夜店啊……

我担心地说:“会不会很像夜店?”

他说:“如果打上五颜六色的灯,估计会像,但这种不同材质的设计会让你的客厅立马不一样起来。”

包括他还把我门口的一堵墙贴满了橡木板,上面可以用大头针钉上各种照片。

为了这样的装修,我大概花了15万。我没钱,就选择了贷款装修。

朋友觉得我疯了,明明两三万就能搞定的事情,为什么我要花那么多钱。

我心里想着:只有居住在一个让自己每天都感觉很欣喜的地方,才能保持幸福感。而且一定要把家里布置得很有感觉,才会一下班就立刻回来,哪儿都比不上自己的房子。

事实证明就是如此,以前下班之后总是想和同事们出去吃晚餐,到处逛一逛,有了自己喜欢的房子之后,下班就回家,省钱也省时间。

但后来因为父母来北京,一居室不方便,我就把房子租给了喜欢我装修风格的租客,比周围的一居室还能多租个两三百块钱,自己添了钱又奔向二居室的世界。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