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下的四路明军中,担任西路大将的刘统领明军21900人、朝鲜军5928人,合计27828人;担任水路大将的陈璘统领明军19400人、朝鲜军7328人,合计26728人。西路、水路两军共计54556人。(《宣祖昭敬大王实录》)它们的战略目标是,拿下小西行长、松浦镇信、有马晴信、五岛玄雅、大村喜前、宇都宫国纲所在的全罗道顺天倭城。顺天城有新、旧二城,旧城为朝鲜人所筑,又称为“古顺天”“顺天古城”,新城为日军新修之城,又称为“顺天倭城”“今顺天”“倭桥”“曳桥”。
《乱中杂录》记载,顺天倭城“城既高坚,池又深险,外设寨栅,形势极险”,俨然是一处要害之地。《宣祖昭敬大王实录》亦记载:“贼窟形势,三面带水,一面受兵,且有泥泞,实难进剿。”从这一描述来看,顺天倭城三面临水,一面邻陆,但陆路十分泥泞,不利于进军征剿;而通往顺天倭城的水路也不好进军,因为海岸上都是泥沙,联军船只只能在涨潮时进泊顺天倭城海岸,退潮前船只若不退去,就会搁浅在岸上,难以动弹,届时将进退失据。
对于顺天倭城的坚固与险要,《曳桥进兵日录》中还有更加详细的描述:
所谓曳桥者,山形斗起,状似虎状,三面际海,一面连陆。自顺天府,抵左水营之大路傍也,东连光阳,斥卤为界。南接南海岛开洋,而獐岛在其前二里许。西有狐头,相距亦一里有余。而中则海潮出入处也,石岾在其北十里外。而海农仓坪际焉,平行长设险其上,累土筑城,容数千军,作五层望楼,涂以白土,盖以瓦砖,状如飞翼。傍列土库,藏军器军粮。外筑坚城一重,而于其北连陆处,广凿壕子,东西接海,引船出入。其外又筑一带城,东西际海,中作门楼。盖以土烧之四面,城外周遭设木栅二重。而其北一面,则加设一重城,上筑女墙,出炮穴若蜂窝。自内城至外城,土屋栉比,数千余垒。东有船沧,乃贼船停泊处也。
由于顺天倭城地形险要、防守严密,要攻破这里,对刘、陈璘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九月初,刘
率领西路陆军开始南下,进驻全罗道南原城。九月十八日,刘
从南原城南下,经龙头山过谷城,于傍晚时分抵达富有县。九月十九日,刘
从富有县出发,傍晚到达月登村,夜宿副总兵曹时聘营中。
值得一提的是,刘性情风流,征战生涯少不了美女陪伴,而此次出兵朝鲜,他便从辽阳带来了一个妓女。一次,一个朝鲜女子从日军巢穴中逃了出来,被带到西路军副总兵吴广营中。刘
听说该女子有美色之后,就向吴广索要了过来,让两女穿着男装随行。西路军的将士们因为刘
的这一作为,对他有许多不满。(《宣祖昭敬大王实录》)不过这实际上是当时明军高层的通病,东路军大将麻贵同样“狎近娼妇”,使很多人对他颇有微词。已经离开朝鲜的副总兵李如梅也是“喜女色,贻弊甚多”(《宋经略书》),给朝鲜人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甚至,麻贵曾经还抢夺过李如梅随军带上的女子,两人还因此发生过冲突。
水军方面,九月十五日,陈璘与朝鲜三道水军统制使李舜臣联合,各自率领明朝、朝鲜水军,一同抵达全罗道的罗老岛,停留4天。九月十九日早上,明朝、朝鲜水军进兵左水营的前洋,北望顺天。
十九日四更,刘率陆军从月登村出发,次日天亮抵达顺天旧城。之后,大军在距离顺天倭城6公里的位置驻扎下来。小西行长得到明军进兵南下的消息后,送信给刘
,要求与刘
见面讲和。[8]刘
见信大喜,准备将计就计,假装答应议和,诱捕小西行长。确定这一计划后,刘
部署诸军,分兵三路:副总兵吴广领兵5600人与朝鲜将领元慎发兵顺天西面的乐安,为左协军;游击王之翰、游击司懋官、参将李宁领兵8000人,和朝鲜将领李时言发兵顺天东面的求礼、光阳,为右协军;刘
自己率领李芳春等将士共1万人,同朝鲜将领李光岳挥师顺天倭城,为中协军。[9]
会面之前,刘让旗牌官王文宪[10]伪装成是他的样子,刘
自己则伪装成千总,又让其他朝鲜低级官员进行变装,冒充朝鲜高级官员。虞侯白翰南冒充接伴使金睟,军官卞弘达冒充都元帅权栗,只有全罗巡查使黄慎出使过日本,小西行长认识他,所以没有进行伪装。
刘与小西行长约见的日期是九月二十日,但会面地点,史料中却有不同的说法。《乱中杂录》记载,小西行长设讲亭于“绵紬籔”,并派遣使者送宝剑一对给刘
,邀请他到这里来讲和。《再造藩邦志》则记载,九月二十日刘
抵达顺天旧城后,派人约小西行长到此会面。日本史料《宇都宫高丽归阵物语》也记载,约定地点是在“古顺天”,想来地点确实是在顺天旧城。
至于刘想如何诱捕小西行长,史料中有两种不同说法。《乱中杂录》记载,刘
伪装好自己后,计划让同样进行了伪装的下级官吏各领数百人会见小西行长,等会面结束小西行长一干人将要返回顺天倭城时,明军三协包围合击小西行长,将其一网打尽。
《再造藩邦志》则记载,刘伪装好后,打算自己留在中路等候小西行长前来赴约,而右协的王之翰、司懋官待小西行长出顺天倭城后,从光阳进兵顺天倭城,截断小西行长退路,之后由刘
将小西行长擒获。按照这一计划,刘
准备了20余只鸽子埋伏于中路,想要等小西行长住进顺天旧城的草房以后,就以放鸽子为信号,让中协、右协两路同时行动。
事实上,日军对刘的诱捕计划已经有所警觉。据《宇都宫高丽归阵物语》与《大曲记》记载,小西行长将要出城会见刘
时,松浦镇信察觉到这可能是明人的诈谋,于是劝谏小西行长不要出城,但小西行长不听,执意前往。松浦镇信无奈,只好跟着小西行长一同前去。除了松浦镇信披戴甲胄,小西行长的随从都没有披甲。
刘设想的生擒小西行长的计划,最后没有成功。至于为何失败,史料中有不同的说法。
《乱中杂录》记载,到了会面这一天,小西行长安排日军屯于距离顺天倭城2公里远的地方,他自己率领3000人马前往“绵紬籔”与刘会面,小西行长的女婿宗义智也一同随行。小西行长、宗义智还没有进入“绵紬籔”讲亭,明军右协就因侦察不严,过早地对前来赴会的日军放了火箭,呼喊着发起攻击,小西行长等人惊骇退走。刘
见生擒小西行长失败,只好下令对敌军放火炮,并督军追击。左协以骑兵阻截小西行长、宗义智的退路,但小西行长留在后方的大军助其突围,使其逃回了顺天倭城。没有来得及逃入城的日军士兵沿途与明军战斗,被明军斩首97级,而明军自身亦阵亡了许多人。
《再造藩邦志》记载,这一天,小西行长从顺天倭城附近的海农仓出发,他还没有进入顺天旧城的草房,就看见明军的兵力非常多,因此心存怀疑,不敢前进。没过多久,并未等到小西行长的明军提前放了鸽子作为进军信号,埋伏的明军遂从旁杀出,对日军放炮。小西行长惊惶之下逃回了顺天倭城,刘派兵追赶,明军三协合力,斩得90余颗首级。之后,日军不敢再出城。
《两朝平攘录》则记载,刘麾下有一名官至千总的降倭,他将刘
的诱捕计划秘密泄露给了小西行长,于是已经出发的小西行长大惊失措,逃回了顺天倭城。
朝鲜官方史料《宣祖昭敬大王实录》的记载与《乱中杂录》《再造藩邦志》相近,称小西行长还未与明军相见,明军就先行放炮,把小西行长吓回了顺天倭城。对比之下,这一说法最为接近事实。
小西行长、松浦镇信等人逃回顺天倭城后,刘的陆军很快追击而来。朝鲜史料《曳桥进兵日录》记载,明军左协的一股部队最先打到顺天倭城外围,副总兵吴广随后继至。明军之中,王游戎斩下了15颗倭卒首级,督府棋牌官曹栢斩下4颗首级,加上其余将官的斩获,明军一共斩了90多颗首级。
不过,日军大部队逃进顺天倭城以后,固守不出,只在门内对着城外的明军乱放铁炮,这使刘不能直接打下顺天倭城。日本史料《宇都宫高丽归阵物语》对当时的情景有比较详细的描述。据该书记载,刘
指挥的陆军用铁盾、木盾、铁笠抵御日军箭矢、铁炮的攻击,等一直逼近到距离城墙61.8米~63.6米远的地方,陆军才透过盾与盾之间的缝隙对着顺天倭城放火炮、箭矢。守卫倭城大门的松浦镇信指挥3000人马,用种子岛的铁炮拼命射杀明军。不久,天黑了下来,已经冲到战壕边的明军退了回去。从城墙下的秘密通道爬出去的日本忍者向壕沟边缘处望去,只见到处都是死人和被抛弃的重伤患者。听了忍者的汇报后,松浦镇信下达了割取明军首级的命令,于是包括负伤者在内,一共有270余颗首级被割下。
从朝鲜、日本两方的史料来看,在首日的交锋中,刘指挥的明军斩下了日军90多颗首级,但日军斩下了明军270多颗首级,明军事实上稍处下风。由于暂时打不下顺天倭城,刘
将大军屯于倭城外1里左右的地方,盛张旗鼓,又令人收取木竹,开始制作攻城器械。
水军方面,当日午时,陈璘与李舜臣率领明、朝水军乘潮开进,向顺天倭城驶来。刘指挥的陆军在岸上望见后,欢呼雀跃,士气高涨。陈璘首先袭取了顺天倭城外围的獐岛,缴获了300多石军粮,还有牛、马等物资,并释放了被日军俘虏的300多名朝鲜人。之后,他又分兵搜捕三日浦的日军巢穴,列战舰于獐岛前洋,皆揭白旗。
据李舜臣的《乱中日记》记载,这一天明、朝联军“水陆俱挟,贼气大挫,多有惶惧之色”。到了晚上,日军从城上投下柴火,将夜空照得亮如白昼,不仅如此,还通宵达旦地放了一宿铁炮。
九月二十一日早上,陈璘命令明、朝水军攻打顺天倭城。关于这一天海战的详情,朝鲜史料中有两种出入较大的版本。
第一种版本出自李舜臣的《乱中日记》。该书记载,明、朝水军或用弓箭,或放火炮,与乘船出战的日军相战一整天。但是由于水比较浅,联军船只不能近距离贴近倭城作战。同日,庆尚道南海岛的宗义智部日军乘坐轻便船只,前来侦察全罗道海域的战况,结果被朝鲜水军将领许思仁等追击。日军逃到附近山头,船只和杂物被朝鲜水军缴获,交给了陈璘。
第二种版本出自陈景文的《曳桥进兵日录》。该书记载,明、朝水军乘着早潮,发兵顺天倭城的东隅,时进时退。而日军摇着船橹,做出一副要引诱明、朝水军的样子。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朝联军不敢前逼,潮退后就退兵了。
这一天,刘的陆军命令朝鲜军搬运木石,开始在城外安营扎寨,为持久之计。日军在顺天倭城的城头上多张旗帜、连设炮楼,又从炮楼内发射铁炮攻打城外的明军,使其难以靠近。(《乱中杂录》)
突然,日军从倭城西门出城,挥刀逼向明军陆军。一名明军骑兵冒着铳炮突进,夺取了一面日军旗帜,日军退回城内。(《象村稿》)躲在城内的日军对着这名明军骑兵乱放铁炮,炮弹打中了马脚,但马却没有倒下。这名骑兵还营后,刘赏赐了他一块银牌。(《曳桥进兵日录》)
晚上,刘让诸军各持三柄“五枝炬”,等大军敲响锣鼓就一同举起火把,逼近顺天倭城,假装攻城,之后熄灭火把退去。顺天倭城内的日军叫喊着对城外的明军连续放炮,火势蔓延城外,过来好一会儿才停。
九月二十二日巳时(上午9时至上午11时),陈璘指挥明朝水军乘潮进发,鼓噪着迫近顺天倭城北部的“船沧”。游击季金抢先发起攻击,不料潮水退去,船只搁浅在浅滩上。泗川倭城的日军见状聚集在其船只周围,对着明朝水军疯狂放铁炮,明朝水军发大炮反击,霎时间“彼此放丸,皆如雨”。经过一番火力互射后,日军直逼明朝水军,100多名日军士兵争相跑到浅滩上围住季金的船只。季金拼死反抗,指挥水军反击,以铁钩对付日军,钩斩10余人,日军稍稍退却。虽然击退了日军,但季金右臂中弹,麾下士兵有11人中弹身亡。等到潮水再涨后,搁浅在岸上的明军船只才得以退去。[11]
九月二十三日巳时,刘带着十几个随从登上顺天倭城外的西丘,瞭望城内情形。他在这一天下令朝鲜军大造云梯、冲车等攻城武器,并多设伏兵,加大巡逻力度,各营列栅筑垒,以作持久战。到了傍晚,突然有30多个日军士兵从倭城内出来,毫无顾忌地乱放铁炮。当日从晚上直到次日天亮,日军通宵达旦地乱放了一夜铳炮。(《曳桥进兵日录》)
九月二十六日,又有100多名日军士兵从顺天倭城出来,在城外乱放铁炮,想要挑战明军。一名明兵假装被铁炮打中,倒在地上装死。日军士兵以为他死了,拿起刀想来砍他的头,结果这个明兵突然站了起来,用三枝戟刺穿了日军士兵的胸膛,并夺下了他的日本刀,把他杀死了。刘对此很高兴,赏赐给这名明兵150两银子、2领锦衣、1匹良马,升任他为把总。(《曳桥进兵日录》)
九月二十七日,刘率领数百骑,在顺天倭城西面的“狐头”瞭望城内形势。这天晚上初更(晚上7时至晚上9时),倭城内的日军自相惊扰,过了很久才停止。
九月二十九日,刘的陆军运来了制作完毕的云梯、飞楼、炮车等攻城武器,搬运至顺天倭城外,对城内的日军加以震慑。陈璘的水军也蔽海而来,耀武扬威,在海上放起铳炮。顺天倭城内的日军见状,惊慌地大喊大叫。(《象村稿》)
运来攻城器械后,明、朝联军准备对顺天倭城发起第二次围攻。刘先将朝鲜各道军队安排在不同的明军阵营之中,吩咐朝鲜军官说:“合兵攻城时,以忠清道兵属王游击,进攻东水门;全罗道兵属吴副总,进攻中路;防御使昭义将属傅游击,攻打西水门。”随后,刘
率领家丁,检阅攻城器械。此时,小西行长已经有了与明军议和的心理,但是遭到一名倭僧的反对,他对小西行长说:“不如战死,亲自张旗,益设战备。”于是,小西行长决定反抗到底。这天晚上,日军误把明军摆在顺天倭城外的稻草人当成攻城军队,十分紧张,对着这些稻草人疯狂地乱放铁炮,警戒力度倍于往日。(《曳桥进兵日录》)
十月一日早上,陈璘前往刘的营帐与其商讨水陆合兵,共同进攻顺天倭城的作战计划。黄昏时分,水、陆两军开始行动。刘
的数千陆军先锋驱动炮车、攻城器械,渐渐逼近顺天倭城。陈璘也率领千余艘船只,以李舜臣为先锋,进屯顺天前洋。这些舰船以黑布为船帆,上竖五彩缤纷的旗帜。(《乱中杂录》)
十月二日黎明,刘登上山台,建大将旗,开始督陆军进攻顺天倭城。陈璘也乘海水早潮,于卯时(早上5时至早上7时)率领水军协助陆军攻城。锣响以后,陆军前锋进薄城下,1万余骑兵披戴甲胄在后为援。(《乱中杂录》)游击王之翰奋勇先登,明军来到倭城木栅外10余步时,日军从倭城的一个小门出来,挥刀砍向明军,使明军战死40多人,无法前进只得撤退。过了一会儿,陆军又振作起来发起进攻,斩首日军10余级。(《象村稿》)
由于明军的飞楼、炮车很重,运送速度较慢,日军抓住机会,在这些攻城器械被搬至距离倭城20步时,对城下明军乱放大炮、铁炮。顿兵倭城西、北两个方向的明军在日军的火力压制之下,只能缩紧身子躲在飞楼、炮车边上,进退维谷,士气为之衰竭。太阳升高以后,浓雾逐渐散去,失去掩护的城西明军被日军轰得阵脚大乱,日军趁机冲出倭城,一顿砍杀。明军或被日军杀死,或被日军擒拿捕获。想要逃走的被俘明军士兵,那么被日军铁炮击中,那么踩到日军设置的路障菱铁,没人能够逃回去。
受此挫折,刘灰心丧气,不再下达任何号令。指挥城北陆军的副总兵吴广苦待刘
命令,但迟迟等不到。到了中午,城北的明军将士因为一夜未眠,又困又乏,很多人干脆就躺在炮车上睡起觉来。日军见明军放松警惕,就派100余人杀出来,挥刀乱砍乱杀,吴广部队惊慌之余溃走100余步。出城袭击的日军杀死了在炮车上休息的20多名明军士兵,又从城中取来薪火、草束,将飞楼、炮车尽数焚毁。
接连获胜的日军不再有所顾忌,冲出城外往来冲突。日暮时分,刘指挥的明军解围撤军,日军见状又一次从顺天倭城杀出,对其进行追击。在副总兵李芳春、游击牛伯英的奋力抵抗下,日军才最终退去。战后,刘
下令执拿副总兵吴广问罪,吴广倍感愤怒,拒不受命。[12]这一天,明军陆军战死200余人,受伤600余人。[13]
再来看明、朝水军的作战情况。当日卯时,明、朝水军发起进攻,战斗一直持续到午时,打了整整6个小时。这一战,联军杀死了许多日军,而朝鲜水军被日军铁炮打死29人,明朝水军被打死5人。傍晚,潮水落去,水军不便久战,只得退去。[14]刘送密信于陈璘,约定次日晚上合力再攻顺天倭城,陈璘应允。
十月三日,小西行长等被困在城内的五位大名因为“累日被围,其势穷缩”,于午时派人在城外插一手书,表达了想要与明军讲和的意图。刘(或陈璘)提出让小西行长释放城内被俘的朝鲜男女,才可议和。但双方没有谈拢,战争还要继续。
日落黄昏,海潮涨了起来。陈璘按照与刘的约定,和李舜臣一道出动水军,乘海潮进攻顺天倭城。但是刘
并没有按照约定出动陆军攻城,仅仅鼓噪相应,陈璘却以为刘
的陆军已经开始行动,下令发起攻击。
《宇都宫高丽归阵物语》记录了当时的情况。傍晚,600余艘明、朝水军船只汇集于松岛海峡,向顺天倭城逼来。600余艘战船分为两队,分别向小西行长驻守的顺天倭城和宇都宫国纲守卫的入江口发起进攻。明、朝水军的战船上不断发射出石火矢、棒火矢、火矢、筒矢、半弓,一艘船射完就撤退由另一艘船替补,如此反复交替,终于拔除了距离顺天倭城七八间(约13米~15米)远的海中栅木。黑暗中不断响起的火炮声,就像是轰鸣的雷声一样。
明、朝水军与日军相战至三更,这时李舜臣以潮水将要退去为由劝陈璘撤兵,但陈璘不听劝告,认为有明军陆军的协助,今夜可打下顺天倭城,反而更加卖力地作战。在陈璘的猛攻下,明、朝水军用大铳连续三次击中小西行长在顺天倭城的房屋,将其打破。城内日军惊慌失措,全都跑到倭城的东边。此时若从西边进攻倭城,顺天倭城也许就能被一举攻陷。岸上的明朝陆军望见水军英勇奋战,都想要参战。被掳掠的朝鲜百姓也登上顺天倭城的城楼,让陆军从空虚之处攻入。朝鲜大臣李德馨、权栗、金睟到刘的营帐之中,请刘
立即发兵攻城。但是刘
却嫉妒陈璘取得的成功,面带怒色,终究不肯出兵。(《宋经略书》)
就在明、朝水军杀得酣畅淋漓之际,退潮的时间到了,于是有几十艘船只搁浅在了退潮后的沙滩上,不能动弹。发现明军船只搁浅的宇都宫国纲的部下,十分警戒,认为:“明军怎会如此轻易地将战船拱手相让?一定是故意让船在浅滩上搁浅,跟陆上的明军商量共同进攻,谋划先攻克宇都宫殿的阵线,再攻克小西的城郭。”
众人迟疑之际,宇都宫部将小山左马助跑到浅滩上接近明军船只,他顺着一张网爬到一艘船上,并杀死了一个明军士兵。一名叫长崎兵藏的宇都宫部将随后也登上了这艘战船,趁机斩杀明军士兵。夜色之中,这艘战船上的明军将士以为是日本人的大军攻了过来,非常害怕,争相跳下船只逃命。(《宇都宫高丽归阵物语》)
其余日军见明军狼狈,才相信明军战船是意外搁浅,于是纷纷涌入浅滩,围堵搁浅的明军船只。船上的明军士兵拼死反抗,用刀、枪与欲爬上船的日军战斗,杀死了许多人。歹毒的日军又对搁浅在岸上的战船纵火,烧毁了许多船只,据李舜臣的《乱中日记》记载,明朝水军有19艘沙船、20余艘唬船被焚烧。朝鲜都元帅权栗在后来的报告中则称,明朝水军有23艘船只被焚烧。
大火烧了整晚都未能熄灭,船上的明军或战死,或被俘。有几百名逃下船的明军水兵争相逃窜,结果被日军一路追击,他们被害时发出的凄惨叫声明朝陆军都能听到。最后,这一天参战的明朝水军幸存者只剩下140人,伤亡极其惨重。[15]
十月四日早上,明朝水军的后继部队乘早潮来援,前一晚失利的水军残部终于得以退还后方。陈璘十分愤怒,整兵再战。但日军多设大炮于顺天倭城北岸,对着明朝水军乱放大炮,水军支撑不住,只得败退。愤怒的陈璘埋怨刘没有按约进攻,也没有帮助他,以致水军损失惨重。无法忍受的陈璘来到刘
的阵营中,将“帅”字旗一把撕裂,斥责刘
,声称要把刘
的所作所为上报给经略邢玠。被陈璘当面指责的刘
,面色如土,不敢反驳,只是捶打胸口,装出一副悲痛的样子,把责任推卸到其他将官身上去。
同一天中午,顺天倭城的日军从城外输入土石,修筑被毁坏的西门,并于次日早上完工。
十月五日,一队日军从顺天倭城出来,在城外肆意冲突,并对着明军陆军的木寨放了几发铁炮,做出佯攻动作,之后就向庆尚道方向逃去,意图去向泗川倭城的岛津军传递情报。刘派遣骑兵追击,但是未能追上。
黄昏时分,庆尚道的岛津军在泗川倭城以南12公里的权官堡升起狼烟,表示已经收到小西行长的求救信息。小西行长作为回应,也在顺天倭城的三层楼阁上升起烽火,表示看到对方升起的狼烟。为了防止庆尚道的日军从水、陆两个方向救援全罗道顺天倭城的日军,朝鲜都元帅权栗率领千余名忠清道士兵阻截全罗道的陆路,李舜臣也派遣庆尚道右水使李纯信遮截露梁水路。(《乱中杂录》)
十月七日,刘收到中路董一元在泗川战败的报告,决定退兵。朝鲜右议政李德馨力劝刘
停止撤兵,刘
假装答应,却令朝鲜都元帅权栗撤兵,又让朝鲜的陪臣、接伴使、元帅先后撤兵。
夜半时分,刘下令焚烧营寨,开始退兵,一路上遗弃了大量的甲仗、兵马,又遗失了明军军粮9700余石、朝鲜军军粮1000余石。退兵以后,刘
屯兵于富有县,副总兵吴广屯兵于顺天旧城,副总兵曹希彬与游击王之翰、司懋官、牛伯英,以及朝鲜全罗道防御使元慎屯兵于顺天旧城外2公里的地方,傅游击和朝鲜忠清道兵使李时言屯兵于求礼。
就在刘撤兵的同一天,不知刘
的陆军已经退兵的陈璘,又率水军乘潮进迫顺天倭城。水军将要攻打顺天倭城时,看到岸上的明军阵营空空如也,才知道刘
已经退兵了。陈璘气得再一次怒骂刘
:“我宁为顺天鬼,不忍效汝退也!”(《宣庙中兴志》)
十月八日,陈璘率领明、朝水军再次攻打顺天倭城。石火矢、棒火矢、火矢、筒矢、半弓像雨点般射出,但是水军也受到了日军的铁炮攻击,最后向后方的獐岛、松岛退去。(《宇都宫高丽归阵物语》)
十月九日,明、朝水军退到海岸亭。(《乱中日记》)
就在联军的陆军、水军撤去后不久,收到小西行长求援信的岛津义弘,与立花宗茂、宗义智、寺泽正成商量后,决定出兵救援被围困在顺天倭城的小西行长。他们定下的出兵日期是十月十日卯时。这个时候的岛津义弘已经从泗川之战中缓过气来,有能力帮助小西行长。
到了十月十日这一天,岛津义弘和立花宗茂、宗义智、寺泽正成如期出兵,率领船队向顺天倭城的外洋进发,但是明、朝水军已经在两天前退走,仅在海面上留下一两艘破船。岛津义弘到达战场以后,烧毁了这些破船,随后撤兵回到泗川倭城。(《义弘公御谱中》《旧记杂录后编》)如果陈璘、李舜臣的水军没有及时撤退,他们很可能面临两面夹击的糟糕情况。
而顺天倭城方面,联军水、陆两军撤去以后,城内的日军怀疑有诈,不敢轻易出城。刘陆军遗弃在城外的粮食、器械、营帐,日军也不敢搬入城内。一直过了四五天时间,城内的日军才敢出城。
不过明军陆军即便退兵了,各营也每天派遣百余骑兵,在顺天倭城外进行侦察。一天,顺天倭城内的日军见城外来侦察的明军骑兵部队兵力很少,就偷偷出兵准备袭击这股明军,但从后方赶来的明军突然杀出,日军不敢强攻,便退回了顺天倭城,不敢再出来。(《宣祖昭敬大王实录》)
刘退兵的消息惊动了明军监军王士琦,王士琦感到非常愤怒,立刻派人制止,并要执拿刘
的部将王之翰、司懋官斩首。在监军的压力下,刘
不得已,只能再次发兵攻击顺天倭城。[16]十月十六日,刘
亲领大军,在顺天倭城外进行侦察,但他没有攻城,只是做做样子,就又退向后方。而陈璘和李舜臣的水军基地,也从原来靠近顺天倭城的全罗道左水营,后退到了庆尚道观音浦。从联军水、陆两军最终退却而言,顺天战役无疑是明、朝联军打的一次败仗。
四路明军的进攻,到最后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这一次总攻不仅未能达到既定目的,还给明军的军粮补给带来了很大影响。明军顺利进军时,朝鲜为其提供军粮,明军攻势不利、选择退军时,朝鲜就不再运输粮食,导致明军挨饿。为此,邢玠在十一月三日与朝鲜国王李昖会面的时候,当面质问李昖:“西路刘提督、水路陈都督,俱有乏粮之报。盖进兵则运粮,兵退则不运,是甚道理?近日天兵,枵腹已甚,杀食骡马云。”(《宣祖昭敬大王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