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山战役(上)

蔚山战役(上)

自万历二十五年十月开始,日军拆毁原朝鲜蔚山城(邑城)的石墙,在东南面新筑岛山城(蔚山新城)。岛山城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东部洞(城隍堂、伴鸥亭)、西部洞等日式工事,组成了蔚山倭城。到明军发起进攻为止,岛山城的修筑工作尚未完成。工程由浅野幸长、太田一吉(军监)、加藤安政(加藤部将)、宍户元续(毛利部将)等人负责,而加藤清正则在筑城期间去了南面的西生浦。

蔚山倭城的北边,是由毛利秀元的手下驻守的兵营城(又称“假营”“清正别营”“左兵营旧墟”),这是日军防御明军南下的前哨据点,承担着拱卫蔚山倭城的功能。令日军始料未及的是,十二月二十三日拂晓[6],蔚山倭城尚未修筑完毕,明军左协大将李如梅就率领300名先锋,突然杀向毛利军驻守的兵营城。由于明军悄然进发,“衔枚摘铃,偃旗息鼓”(《东征记》);而日军麻痹大意,“不用斥候,不审敌军动静”(《大日本编年史》),以致对明军袭来毫无准备。

毛利军的先锋部队,分别由浅口某某、阿曾沼元秀、冷泉元满率领,明军首先突入的是浅口阵营。浅口阵营的士兵猝不及防,完全不能抵挡,只好逃往阿曾沼元秀的阵营。阿曾沼元秀虽然试图抵抗明军,但根本不是明军的对手,其部队一触即溃,他本人也被当场杀死,明军随即杀入冷泉元满的阵营。冷泉元满在睡衣外绑上腰带,插上两把腰刀,又抄起一把长刀冲出作战。他是一位56岁的老武者,作战时丝毫不退缩,但依然不敌明军阵亡。冷泉元满的侍童不愿离开他的身旁,一同战死,而他的家老吉安太郎兵卫、伊贺崎又兵卫、白松善右卫门因事先有事前往其他阵营,与浅口阵营的溃兵一起遁走,逃过一劫。在这场突袭中,毛利士兵一共战死了137人。(《松井物语》)

在冷泉元满的阵营附近建立临时房屋的,还有加藤安政与其11名手下,但他们在战斗打响的好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发现浅口、阿曾沼、冷泉的阵营受到了明军袭击。明军发起突袭的这一天黎明,睡梦中的加藤士兵在卧房中听到附近阵营传来的巨大枪炮声,还以为是同伙天没亮就在打猎天鹅。日军阵营附近有一片广阔的沼泽地,每晚都有很多天鹅飞来。天鹅喜欢在天亮时飞上天空,寻找食物,日军士兵就趁它们飞起来的时候开枪,把它们打下来炖汤喝。

直到前线战败的毛利士兵被明军一路追逐,逃向加藤军的阵营,加藤安政才知道明军打来了。他立即穿上铠甲,叫上11名手下一起逃命。但明军摆出“鹤翼阵”,紧追不舍,根本无法甩开。加藤安政决定一边退兵,一边进行拼死反击。在这万死一生的绝境中,加藤安政和2名加藤士兵摆脱了明军的追击,其余9名加藤士兵全部阵亡。(《松井物语》)

李如梅继续发起进攻,兵营城的日军阵所多数被焚。驻守在蔚山倭城周围的宍户元续、浅野幸长、太田一吉等人闻讯后,急忙调遣援兵前来支援兵营城,对明军展开反击,不多时就集结了大批部队。《东征记》记载:“倭欺我兵少,驱蚁众万余突出。”《两朝平攘录》记载,日军“纵万余徒,各披戴鲜明盔甲,铳炮齐发”。《大河内秀元阵中日记》更是称日军兵力达到23000人之多。不过李如梅孤军深入,本来就是示弱之计。明军早已事先设下埋伏,李如梅分兵设伏于蔚山百年岩近处(兵营城以东、靠近东川东岸的农所面),麻贵麾下参将杨登山、游击摆赛藏兵于东川两翼隐蔽处,只待日军上钩。伏兵的兵力,一共有3000人。李如梅见日军出动大军,便佯装不敌撤走,把浅野、宍户、太田等兵引入明军的埋伏圈。

将日军引诱进埋伏圈,是提督麻贵定下的计策。辰时(早上7时至早上9时),麻贵赶到战场,“亲督前军,大呼乱砍”。随军的朝鲜忠清道兵马节度使李时言目睹了战况,他描述道:“麻贵所率鞑子二百余名,皆持环鞭,乱打如雨疾雷。(日本兵)不及掩耳,铳筒亦不暇放。贼兵之走,亦如我国人(朝鲜人)之走。以此见之,铳筒于马战,亦末耳。”(《宣祖昭敬大王实录》)也就是说,在明军铁骑的冲击下,日军连铁炮都来不及放,就落荒而逃了。巳时下刻(上午11时)[7],战败的日军弃守兵营城,向尚未完工的蔚山倭城方向逃窜。《东征记》形容道:“贼见草木皆兵,枪斧如林,各无斗志,抱头鼠窜。”其中,军监太田一吉舍弃战马,徒步逃跑,结果被明军追逐,有三支箭差点儿就射中了他。四名侍童小池新八郎、清水弥一郎、多田孙右卫门尉、中村勘四郎见状,就前后左右地围住他,掩护他逃跑。六七名明军骑兵紧追不舍,追逐太田一吉主仆,不停地向他们放箭。侍童清水弥一郎为了不让太田一吉被箭射到,站出来挡住明军,结果被明军射杀。直到家臣大河内秀元率领一队人马赶来,才让太田一吉摆脱明军追逐,脱离险境。(《大河内秀元朝鲜记》)

其他手忙脚乱的日军在江边争夺船只逃亡,其中有四五十艘船在哄抢中倾覆,造成多人死伤。午时(上午11时至下午1时),明军经理杨镐赶到战场督战,他“亲督中军,催迫攻斗”(《东征记》),于是“城外贼幕,尽为焚烧,余贼遁入城内土窟”(《宣祖昭敬大王实录》)。到了申时(下午3时至下午5时),由于南兵尚未到齐,明军停止进兵,开始查验首级。此一阶段的战斗,朝鲜史料称为“农所之战”。

据明朝史料《两朝平攘录》《万历邸钞》记载,明军在这天共斩得日军首级440余颗;朝鲜史料《象村稿》记载,明军共斩得日军首级460余颗。日本大河内秀元的《大河内秀元朝鲜记》,更是声称日军“今日败军,我方死者一万八千三百六十余人”。无论如何,日军死伤累累。在这一天的攻势中,明军骑兵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柳成龙在《惩毖录》中对明军骑兵的表现做了高度评价:

今此蔚山之役,天兵初日乘贼不意,以兵马蹂之。贼仓皇不能支吾,奔败不暇。

同一天,还发生了一件事。先前为明军侦察日军情报的降倭吕汝文,又潜入日军阵营中去侦察敌情,但还未等吕汝文撤出,明军就已经和日军接战。在一片混战中,吕汝文斩得4颗首级,从日军阵营中冲了出来。游击摆赛看到以后,上前砍死吕汝文,抢夺了他斩获的4颗首级,冒充是自己砍下的。(《宣祖昭敬大王实录》)于是在朝鲜史料《象村稿》《再造藩邦志》中,便出现了“赛于军中,即手斩四级”这样的记载。当夜,经理杨镐抵达岛山北边的鹤城山,在此设立指挥作战的大本营。杨镐本欲重重赏赐吕汝文,却听说他已经死于乱兵之中。

日军放弃兵营城逃走以后,集体逃往蔚山倭城工事群,凭借作为内城的岛山城和东部洞(城隍堂、伴鸥亭)、西部洞、东营、太和江寨等外围日式城防工事,继续负隅顽抗。据《宣祖昭敬大王实录》记载,岛山城的建筑格局为:“孤山有两层,如覆铜盆之状,势不高峻,如造山,然设木栅而其上筑城,是谓内城。虽云三匝而实二匝也”,“因地形筑二匝……以石筑之,出穴上下,皆能放炮。百步之内,发丸如雨”。

日军退守蔚山倭城后,对城防部署如下:

地点 负责武将 岛山城 加藤安政 东面城隍堂(出丸、浅野丸) 浅野幸长 外郭北面 宍户元续、加藤与左卫门 外郭西面 太田一吉

蔚山倭城的后方,是太和江。渡过太和江南下,就是加藤清正所在的西生浦。加藤清正得到蔚山倭城被围的消息后,一开始还不相信,以为是明军知道他在西生浦,想引诱他到蔚山倭城而故意放出的假消息。当加藤清正确认这一消息无误后,当晚就带着吉村左近、吉村长右卫门、下川右卫门作、蟹江藤三郎、下川兵太夫、三宅喜藏、相田权内、鱼住彦十郎、嘉礼次郎三蓝、河原少九郎等小姓众,阿波为兵卫、村田八右卫门等母衣众,村田市太夫、平野角右卫门等弓头,一共50名士兵,乘坐一艘小船从西生浦渡海,向蔚山倭城进发。渡海途中,加藤兵遭到明军拦截,被杀20人,其余30人和加藤清正成功进入蔚山倭城。(《宣祖昭敬大王实录》《浅野家文书》)

十二月二十四日卯时(凌晨5时至早上7时),麻贵、杨镐发号施令,督率官兵向蔚山倭城的外围工事发起攻击,被朝鲜人称呼为“书生”“文职大官”的杨镐亲自披甲督战。根据日本史料《上山助左卫门尉高丽阵觉书》的记载,明军骑兵使用短弓,步兵使用5尺多长的棍棒,其前端插有2寸长的刀刃,同时还使用了火炮(《日本战史·朝鲜役》认为是佛郎机炮)。军服方面,明军身穿红色战袍、白色铠甲,兀良哈人(指明军中的蒙古兵,如摆赛)的部队身穿黑色军服,朝鲜人身穿白色军服。

明军先放大炮,“各样火炮俱发,轰天震地,烟焰沸空。城中倭屋,一时火起,北风大起,风火所被,贼众披靡”。火炮攻击之后,左协明军主攻蔚山倭城东面诸工事,其中李如梅攻打城隍堂,他放火箭烧城,导致“城里房舍及江边倭船二只,为火箭触燹,烟焰涨天”。(《宣祖昭敬大王实录》)左协的茅国器率所部攻击东营、伴鸥亭,而右协的李芳春则带人扫荡蔚山倭城西面的太和江寨。

三个进攻方向中,茅国器部攻势最为迅猛,平明时分先破东营,之后又攻克伴鸥亭,再进逼西部洞,“奋命先登,连将三寨打破”(《两朝平攘录》)。在城西,明军右协兵马进逼太和江寨。一开始诸将还畏惧不前,右协主将李芳春见此,密令麾下家丁持其黄伞登城,立于城上以为标志,于是诸将一时俱进,顺利夺下太和江寨。(《宋经略书》)而李如梅部却遇到了麻烦,由于浅野幸长坚守城隍堂,一时无法攻陷。不过这时,明军左协陈寅部向蔚山倭城西北方向发起进攻,并连续攻破外栅和三层内木栅,进逼至岛山城下。(《宣祖昭敬大王实录》)加藤清正见西北面已失,认为已经危及内城安危,固守外围工事已毫无意义,便派遣使者让浅野幸长撤回岛山城。之后,浅野幸长终因抵挡不住明军的攻势,弃守城隍堂,向岛山城逃去,李如梅随即攻陷城隍堂。(《大日本编年史》)在当日的攻势中,明军一共斩得日军首级661颗,生擒4名倭将,获得倭马、器具、盔甲、刀、铳、旗帜等战利品无数。(《东征记》)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