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面的例子中,语音的重叠——两个人同时说话——不一定属于打断发言的情况,也就是说,不一定侵犯了某人的话语权。但在另一些情况中,发言者确实感到他们的权利受到了侵犯,甚至在没有语音重叠的情况下也有这种感觉。艾丽丝·格林伍德对一段发生在晚餐桌上的对话的分析为这种情形提供了一个例子,这段对话发生在她的三个孩子(12岁的双胞胎丹妮丝和丹尼斯,以及11岁的斯泰西)和他们的朋友之间。在下面的示例中,丹妮丝和斯泰西为她们的兄弟邀请来吃晚餐的客人——14岁的马克——进行了一次表演。这种对话,被格林伍德称为“贝蒂笑话”,是姐妹俩经常一起表演的。在开始之前,她们先争取到了马克的注意。丹妮丝说:“听听这个。马克,听这个。”之后,丹妮丝和丹尼斯都宣称“这太有趣了”。但马克并不同意:
丹妮丝:[用贝蒂的声音] 不好意思,你是贝蒂吗?
……
斯泰西:哦,听听。
丹妮丝:[用贝蒂的声音]哪个贝蒂?
斯泰西:[用贝蒂的声音]贝蒂咬了点儿有点儿苦的牛油——
[丹尼斯、丹妮丝、斯泰西都在笑。]
马克:什么鬼东西?
[丹尼斯、丹妮丝、斯泰西歇斯底里地笑起来。]
虽然这段表演激起了三个孩子的欢声笑语,在其他场合也引起过朋友们的欢笑,但马克没有笑,并表示没理解笑点在哪里。丹妮丝和斯泰西试图向他解释:
丹妮丝:我说“哪个贝蒂”,你说“贝蒂·琼斯”,然后她说,“贝蒂咬了点儿有点儿苦——”
→丹尼斯:有人吃过这个吗?
马克:没有。其实我刚刚就想说,我能试试那个汤吗?看上去不错。
丹妮丝:听着,听着,听着,听着。
马克:你能慢点儿说吗?
斯泰西:贝蒂买了一点点苦牛油,她说:“这点儿牛油有点儿苦。如果把牛油放进面糊里,我的面糊会变苦。”所以贝蒂买了一点儿更好的牛油——
→丹妮丝:你以前从来没有听过这个吗?
马克:没有。从来没有。
丹妮丝:不可能吧,马克?
马克:真的。
丹妮丝:这是个有名的绕——|
→斯泰西: |绕口令。
马克:不,有名的绕口令是“彼德·派柏摘——”|
→丹妮丝: |一回事。跟那个一样。是一种类型的绕口令。
马克:你一直在打断我。
在这段节选中,丹妮丝和斯泰西反复打断对方的话,如箭头和垂直线所示,但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她们讨厌被打断。她们似乎的确有些介意丹尼斯跟她们同时说话,询问关于食物的事(“有人吃过这个吗?”),因为他打断了她们的解释(于是丹妮丝抗议说“听着,听着,听着,听着”)。女孩们彼此支持,站在同一个队里说话。
最引人注目的是马克的抱怨“你一直在打断我”。这很有趣,因为马克被打断时说的话(“不,有名的绕口令是‘彼德·派柏摘——’”)实际上是被用来打断女孩们的解释的,尽管他并没有和她们同时说话。同样的情形也适用于上一次他们“打断了”他的时候:正当丹妮丝说“好了,看这个”的时候,马克说“这很好笑吗?像一个——”,他没能说完自己的话,因为丹尼斯已经笑了起来,而丹妮丝则开始讲起那个笑话。因此,马克的抗议看上去就像是真实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印证了那句笑话“在我打断你的时候你不要说话”。
马克也采取了反对的立场,尽管他事实上是在支持而非反对。女孩们刚刚说,她们的绕口令“是个有名的绕口令”。如果马克仅仅补充“有名的绕口令”的内容(“彼德·派柏摘了一撮泡菜”),那么他的打断就会是支持性的,补全了丹妮丝的解释。然而,他开口就说“不对”,就好像她们在声称她们的笑话就是那个著名的绕口令似的。
在这次谈话中,女孩们试图将马克纳入她们友好的玩笑之中。在研究自己的孩子与朋友们的谈话的过程中,格林伍德发现,谈话被打断的次数越多,孩子们在谈话中就感到越自在,也就越喜欢这段交流。但是马克拒绝成为这个快乐群体的一员,坚守他不被打断的发言权。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也许是他的年纪比其他孩子大了几岁,也许是他不喜欢扮演听众的角色,也许是当丹妮丝说“你以前从来没有听过这个吗?……不可能吧,马克”时,他感到自己受到了鄙视。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丹妮丝、斯泰西和丹尼斯都在进行情感式沟通,而马克想要做的是一些更像报告式沟通的事。后来,丹妮丝告诉母亲说她不喜欢马克,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然丹妮丝的确“打断”过马克,告诉他他说得没错(“一回事。跟那个一样”),但是没有证据显示她试图控制他。此外,虽然丹妮丝和斯泰西也在互相打断,也没有证据表明她们试图控制彼此。然而,有一些证据显示,马克可能是在试图控制斯泰西和丹妮丝,例如,他拒绝因为她们的笑话发笑,拒绝接受她们对她们的笑话的解释,尽管他并没有抢着和她们一起说话。因此,决定控制性质的并不是打断发言的行为,而是发言者在相互交谈时想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