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扮张薇瓢冠衲衣 [1],持拂上 [2])
【南点绛唇】世态纷纭,半生尘里朱颜老。拂衣不早,看罢傀儡闹 [3]。恸哭穷途,又发哄堂笑 [4]。都休了,玉壶琼岛 [5],万古愁人少。
贫道张瑶星,挂冠归山 [6],便住这白云庵里。修仙有分,涉世无缘。且喜书客蔡益所随俺出家,又载来五车经史。那山人蓝田叔也来皈依 [7],替我画了四壁蓬、瀛 [8]。这荒山之上,既可读书,又可卧游,从此飞升尸解 [9],亦不算懵懂神仙矣。只有崇祯先帝,深恩未报,还是平生一件缺事。今乃乙酉年七月十五日,广延道众,大建经坛,要与先帝修斋追荐 [10]。恰好南京一个老赞礼,约些村中父老,也来搭醮。不免唤出弟子,趁早铺设。(唤介)徒弟何在?(丑扮蔡益所,小生扮蓝田叔道装上)尘中辞俗客,云里会仙官。(见介)弟子蔡益所、蓝田叔,稽首了。(拜介。外)尔等率领道众,照依黄箓科仪 [11],早铺坛场,待俺沐浴更衣,虔心拜请。正是:清斋朝帝座,直道在人心。(下。丑、小生铺设三坛,供香花茶果,立幡挂榜介)
【北醉花阴】高筑仙坛海日晓,诸天群灵俱到,列星众宿来朝 [12]。幡影飘飖,七月中元建醮。
(丑)经坛斋供,俱已铺设整齐了。(小生指介)你看山下父老,捧酒顶香,纷纷来也。(副末扮老赞礼,领村民男女,顶香捧酒,挑纸、锭锞、绣幡上 [13])
【南画眉序】携村醪,紫降黄檀绣帕包 [14]。(指介) 望虚无玉殿,帝座非遥。问谁是皇子王孙,撇下俺村翁乡老。(掩泪介) 万山深处中元节,擎着纸钱来吊。
(见介)众位道长,我们社友俱已齐集了,就请法师老爷出来巡坛罢。(丑、小生向内介)铺设已毕,请法师更衣巡坛,行洒扫之仪。(内三鼓介。杂扮四道士奏仙乐,丑、小生换法衣捧香炉,外金道冠、法衣,擎净盏,执松枝,巡坛洒扫介)
【北喜迁莺】(合) 净手洒松梢 [15],清凉露千滴万点抛。三转九回坛边绕,浮尘热恼全浇。香烟,云盖飘 [16],玉座层层百尺高。响云璈 [17],建极宝殿,改作团瓢 [18]。
(外下。丑、小生向内介)洒扫已毕,请法师更衣拜坛,行朝请大礼。(丑、小生设牌位:正坛设故明思宗烈皇帝之位,左坛设故明甲申殉难文臣之位,右坛设故明甲申殉难武臣之位。内奏细乐介。外九梁朝冠、鹤补朝服、金带、朝鞋、牙笏上 [19]。跪祝介)伏以星斗增辉,快睹蓬莱之现;风雷布令,遥瞻阊阖之开 [20]。恭请故明思宗烈皇帝九天法驾,及甲申殉难文臣、东阁大学士范景文、户部尚书倪元璐、刑部侍郎孟兆祥、协理京营兵部侍郎王家彦、左都御史李邦华、右副都御史施邦耀、大理寺卿凌义渠、太常寺少卿吴麟征、太仆寺丞申佳胤、詹事府庶子周凤翔、谕德马士奇、中允刘理顺、翰林院检讨汪伟、兵科都给事中吴甘来、巡视京营御史王章、河南道御史陈良谟、提学御史陈纯德、兵部郎中成德、吏部员外郎许直、兵部主事金铉、武臣新乐侯刘文炳、襄城伯李国祯、驸马都尉巩永固、协理京营内监王承恩等 [21]。伏愿彩仗随车,素旗拥驾,君臣穆穆,指青鸟以来临;文武皇皇,乘白云而至止 [22]。共听灵籁 [23],同饮仙浆。(内奏乐,外三献酒,四拜介。副末、村民随拜介)
【南画眉序】(外) 列仙曹,叩请烈皇下碧霄。舍煤山古树,解却宫绦 [24]。且享这椒酒松香,莫恨那流贼闯盗。古来谁保千年业?精灵永留山庙。
(外下。丑、小生左右献酒,拜介。副末、村民随拜介)
【北出队子】(丑、小生) 虔诚祝祷,甲申殉节群僚。绝粒刎颈恨难消,坠井投缳志不挠 [25],此日君臣同醉饱。
注释:
[1] 瓢冠:瓜瓢形的帽子。衲衣:僧衣,也可指道袍。
[2] 拂:道具,拂尘。
[3] “拂衣不早”二句:指张瑶星看清纷扰的官场,归隐恨晚。拂衣,振衣而去,指归隐。傀儡,原指木偶,此处指被操纵的弘光帝。
[4] “恸哭穷途”二句:一会儿末路痛哭,一会儿又哄堂大笑,指政坛反复无常。恸哭穷途,典自阮籍故事,参看第十四出《阻奸》注。哄堂笑,即哄堂大笑,指人多的地方,有人发端引起众笑。典自欧阳修《归田录》。
[5] 玉壶琼岛:指神仙居所,泛指仙境、仙宫。玉壶,参见第三十九出《栖真》注。琼岛,岛的美称,指仙岛。
[6] 挂冠:指辞官、弃官。典自《后汉书·蓬萌传》,汉代王莽执政时,蓬萌儿子被杀,他谓友人:“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解冠挂于东都城门上,归家后携带家属渡海而去。
[7] 皈依:佛教语,指信奉佛教。
[8] 蓬、瀛:指蓬莱、瀛洲,传说中的仙山。
[9] 飞升尸解:指成仙。飞升,指通过修炼和服用丹道,功德圆满后,肉身和元神共同成仙,可以飞升天界。尸解,指元神出窍,羽化升天。遗体或留存原地,或移形他处,或遗留“只履”。
[10] 追荐:指举行诵经、写经、施财、做法事等活动,为死者超度,祈求冥福。荐,祭奠,为死者念经做法事。
[11] 黄箓科仪:指设坛祭祀的各种仪式。黄箓,原指道士设坛祈祷的一种醮名,据《隋书·经籍志》,道家洁斋之法有黄箓、玉箓、金箓、涂炭等,后泛指道书。科仪,指道场法事的规矩、程序。
[12] 列星众宿:指天上众多星宿,特指二十八宿。宿,星止住之所。
[13] 锭锞(kè):原作“锭颗”,据暖红室本改。指祭奠、祭神时烧的金银纸锭。下同,不再出注。锭、锞,指两种银锭。银锭有元宝、锭、锞、福珠四种形式。
[14] 紫降黄檀:指祭祀燃用之香。檀香依皮色不同分为白檀、黄檀、紫檀等。紫降,即紫檀。另有一说,紫降,指降香,香木出自贵州等地,根实色润,和以渚香,焚烧后可以降神。
[15] 净手洒松梢:道家法事程序之一,指洗净双手,用松枝梢蘸净水四处扬洒。
[16] 云盖飘:指香烟密聚、升腾,像云盖一样飘动。
[17] 响云璈(áo):奏响云锣。云璈,金属制乐器名,即云锣,清制云锣从云璈改制而成,参见第五出《访翠》注。
[18] 建极宝殿,改作团瓢:指帝王临宇的宝殿,改作圆坛。建极,指帝王立法治国。团瓢,也作“团焦”,一种圆形草屋。
[19] 九梁朝冠:指最高官员朝会时所戴的冠帽。梁,官帽上的横梁,官品越高,梁数越多。九梁,为最高官员。鹤补朝服:指一品文官朝会时所穿的朝衣。鹤补,明代官员制度规定,一品文官绣仙鹤。补,在官服前胸及后背,用金线绣成图案,以示官品高下。
[20] 阊阖:指传说中的天门。
[21] 王章:原作“王卓”,据清康熙刊本改。许直:原作“许真”,据清康熙刊本改。
[22] “君臣穆穆”四句:指殉难诸臣前来祭礼。穆穆,指端庄恭敬、庄严肃穆的样子。皇皇,指显赫、盛大的样子。
[23] 灵籁:为迎接神灵奏响的乐曲。籁,古代管乐器,三孔。
[24] 宫绦:也称“丝绦”,用丝线编成的长绳,系在腰带上,垂下的绦头上打结或挂珮。
[25] 投缳:自缢。
(丑、小生)奠酒焚帛,送神归天。(众烧纸牌钱颗,奠酒举哀介。副末)今日才哭了个尽情。(众)我们愿心已了,大家吃斋去。(暂下。丑、小生向内介)朝请已毕,请法师更衣登坛,做施食功德。(设焰口、结高坛介 [26]。内作细乐介。外更华阳巾、鹤氅 [27],执拂子上 [28],拜坛毕,登坛介。丑、小生侍立介。外拍案介)窃惟浩浩沙场,举目见空中之楼阁;茫茫苦海,回头登岸上之瀛洲。念尔无数国殇,有名敌忾,或战畿辅 [29],或战中州,或战湖南,或战陕右;死于水,死于火,死于刃,死于镞 [30],死于跌扑踏践,死于疠疫饥寒。咸望滚榛莽之髑髅,飞风烟之磷火,远投法座,遥赴宝山 [31]。吸一滴之甘泉,津含万劫;吞盈掬之玉粒,腹果千春 [32]。(撒米、浇浆、焚纸,鬼抢介)
【南滴溜子】沙场里,沙场里,尸横蔓草。殷血腥 [33],殷血腥,白骨渐槁。可怜风旋雨啸,望故乡无人拜扫,饿魄馋魂,来饱这遭。
(丑、小生)施食已毕,请法师普放神光,洞照三界 [34],彰君臣位业,指示群迷。(外)这甲申殉难君臣,久已超升天界了。(丑、小生)还有今年北去君臣,未知如何结果?恳求指示。(外)你们两廊道众,斋心肃立 [35],待我焚香打坐 [36],闭目静观。(丑、小生执香,低头立介。外闭目良久介。醒向众介)那北去弘光皇帝,及刘良佐、刘泽清、田雄等,阳数未终,皆无显验。(丑、小生前禀介)还有史阁部、左宁南、黄靖南,这三位死难之臣,未知如何报应?(外)待我看来。(闭目介。杂白须、幞头、朱袍,黄纱蒙面,幢幡细乐引上)吾乃督师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史可法,今奉上帝之命,册为太清宫紫虚真人,走马到任去也。(骑马下。杂金盔甲、红纱蒙面,旗帜鼓吹引上)俺乃宁南侯左良玉,今奉上帝之命,封为飞天使者,走马到任去也。(骑马下。杂银盔甲、黑纱蒙面,旗帜鼓吹引上)俺乃靖南侯黄得功,今奉上帝之命,封为游天使者,走马到任去也。(骑马下。外开目介)善哉!善哉!方才梦见阁部史道邻先生,册为太清宫紫虚真人;宁南侯左昆山,靖南侯黄虎山,封为飞天、游天二使者。一个个走马到任,好荣耀也。
【北刮地风】则见他云中天马骄,才认得一路英豪。咭叮奏着钧天乐 [37],又摆些羽葆干旄 [38]。将军刀,丞相袍,挂符牌,都是九天名号 [39]。好尊荣,好逍遥,只有皇天不昧功劳。
(丑、小生拱手介)南无天尊!南无天尊!果然善有善报,天理昭彰。(前禀介)还有奸臣马士英、阮大铖这两个如何报应?(外)待俺看来。(闭目介。净散发披衣跑上)我马士英做了一生歹事,那知结果这台州山中 [40]。(杂扮霹雳雷神,赶净绕场介。净抱头跪介)饶命,饶命!(杂劈死净,剥衣去介。副净冠带上)好了,好了!我阮大铖走过这仙霞岭,便算第一功了。(登高介。杂扮山神、夜叉,刺副净下,跌死介。外开目介)苦哉,苦哉!方才梦见马士英被雷击死台州山中,阮大铖跌死仙霞岭上 [41]。一个个皮开脑裂,好苦恼也!
【南滴滴金】明明业镜忽来照 [42],天网恢恢飞不了。抱头颅由你千山跑,快雷车偏会找,钢叉又到。问年来吃人多少脑,这顶浆两包,不够犬饕。
(丑、小生拱手介)南无天尊!南无天尊!果然恶有恶报,天理昭彰。(前禀介)这两廊道众,不曾听得明白,还求法师高声宣扬一番。(外举拂高唱介。副末、众村民执香上,立听介)
【北四门子】(外) 众愚民暗室亏心少,到头来几曾饶。微功德也有吉祥报 [43],大巡环睁眼瞧。前一番,后一遭,正人邪党,南朝接北朝。福有因,祸怎逃?只争些来迟到早。
(副末、众叩头下。老旦扮卞玉京,领旦上)天上人间,为善最乐。方才同些女道,在周皇后坛前挂了宝幡,再到讲堂参见法师。(旦)奴家也好闲游么?(老旦指介)你看两廊道俗,不计其数,瞧瞧何妨?(老旦拜坛介)弟子卞玉京稽首了。(起同旦一边立介。副净扮丁继之上)人身难得,大道难闻。(拜坛介)弟子丁继之稽首了。(起唤介)侯相公,这是讲堂,过来随喜。(生急上)来了!久厌尘中多苦趣,才知世外有仙缘。(同立一边介。外拍案介)你们两廊善众,要把尘心抛尽,才求得向上机缘,若带一点俗情,免不了轮回千遍 [44]。(生遮扇看旦,惊介)那边站的是俺香君,如何来到此处?(急上前拉介。旦惊见介)你是侯郎,恨杀奴也!
【南鲍老催】想当日 猛然舍抛,银河渺渺谁架桥?墙高更比天际高。书难到,梦空劳,情无了,出来路儿越迢遥。(生指扇介)看这扇上桃花,叫小生如何报你? 看鲜血满扇开红桃,正说法天花落 [45]。
(生、旦同取扇看介。副净拉生,老旦拉旦介)法师在坛,不可只顾诉情了。(生、旦不理介。外怒拍案介)唗!何物儿女,敢到此处调情?(忙下坛,向生、旦手中裂扇掷地介)我这边清净道场,那容得狡童游女 [46],戏谑混杂?(丑认介)呵呀!这是河南侯朝宗相公,法师原认得的。(外)这女子是那个?(小生)弟子认得他,是旧院李香君,原是侯兄聘妾。(外)一向都在何处来?(副净)侯相公住在弟子采真观中。(老旦)李香君住在弟子保真庵中。(生向外揖介)这是张瑶星先生,前日多承超豁。(外)你是侯世兄,幸喜出狱了。俺原为你出家,你可知道么?(生)小生那里晓得?(丑)贫道蔡益所,也是为你出家。这些缘由,待俺从容告你罢。(小生)贫道是蓝田叔,特领香君来此寻你,不想果然遇着。(生)丁、卞二师收留之恩,蔡、田二师接引之情,俺与香君世世图报。(旦)还有那苏昆生,也随奴到此。(生)柳敬亭也陪我前来。(旦)这柳、苏两位,不避患难,终始相依,更为可感!(生)待咱夫妻还乡,都要报答的。(外)你们絮絮叨叨,说的俱是那里话?当此地覆天翻,还恋情根欲种,岂不可笑?(生)此言差矣!从来男女室家,人之大伦,离合悲欢,情有所钟,先生如何禁得?(外怒介)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
【北水仙子】堪叹你儿女娇,不管那桑海变,艳语淫词太絮叨,将锦片前程,牵衣握手神前告。那知道姻缘簿久已勾销,翅楞楞鸳鸯梦醒好开交,碎纷纷团圆宝镜不坚牢,羞答答当场弄丑惹的旁人笑,明荡荡大路劝你早奔逃。
(生揖介)几句话,说的小生冷汗淋漓,如梦忽醒。(外)你可晓得了么?(生)弟子晓得了。(外)既然晓得,就此拜丁继之为师罢。(生拜副净介。旦)弟子也晓得了。(外)既然也晓得,就此拜卞玉京为师罢。(旦拜老旦介。外吩咐副净、老旦介)与他换了道扮。(生、旦换衣介。副净、老旦)请法师升座,待弟子引见。(外升座介。副净领生,老旦领旦,拜外介)
【南双声子】芟情苗 [47],芟情苗,看玉叶金枝凋。割爱胞,割爱胞,听凤子龙孙号 [48]。水沤漂,水沤漂;石火敲 [49],石火敲,剩浮生一半,才受师教。
(外指介)男有男境,上应离方 [50],快向南山之南修真学道去。(生)是,大道才知是,浓情悔认真。(副净领生从左下。外指介)女有女界,下合坎道 [51],快向北山之北修真学道去。(旦)是,回头皆幻景,对面是何人?(老旦领旦从右下。外下座大笑三声介)
【北尾声】你看他两分襟 [52],不把临去秋波掉。亏了俺桃花扇扯碎一条条,再不许痴虫儿自吐柔丝缚万遭。
白骨青灰长艾萧,
桃花扇底送南朝。
不因重做兴亡梦,
儿女浓情何处消?
注释:
[26] 设焰口:也称“放焰口”,请僧人做法场,施舍饿鬼,念经文追荐亡者。焰口,佛教中饿鬼的名字。
[27] 华阳巾:泛指道士所戴的头巾。
[28] 上:原作“一”,据清康熙刊本改。
[29] 畿辅:指京城附近地区。清代称直隶省为畿辅。畿,古代天子所领的千里之地。辅,王都附近地区。
[30] 镞(zú):箭头。
[31] “咸望滚榛莽之髑髅”四句:都希望那些在杂草中滚动的髑髅,随风烟飞扬的磷火,能远远投到新设的法座,遥遥奔赴新筑的宝山。榛莽,丛生的草木。髑髅,人头骨。磷火,鬼火。
[32] “吸一滴之甘泉”四句:希望他们来吸吮一滴甘泉,便长久含津而不渴;吞下满满一把如玉之米粒,便千年饱腹而不饥。劫,佛教的时间名词,极为久远的时间。盈掬,满满一捧。
[33] 殷(yān)血腥:黑红色的血,腥味重。殷,黑红色。
[34] 三界:佛教术语,指世俗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35] 斋心:指祛除杂念,清心寡欲。
[36] 打坐:指静坐入定。
[37] 钧天乐:指天宫仙乐。钧天,上帝所居之所。
[38] 羽葆干旄:以鸟羽装饰仪仗的华盖,以牦牛尾装饰旗杆,形容仪仗队伍华丽、威严。羽,用鸟羽装饰。葆,华盖。干,旗干。牦,用牦牛尾装饰。
[39] 九天名号:天上受封仙官的名位,指史可法、左良玉、黄得功等被册封为仙官。
[40] 结果这台州山中:据《明史·马士英传》,马士英逃到浙江台州,做了寺僧,后被清兵搜获杀死。下文里的雷神劈死马士英,是作者的附会。
[41] 阮大铖跌死仙霞岭上:据《明史·马士英传》附,阮大铖投降清兵后,经过仙霞岭时,僵卧石上,猝死。
[42] 业镜:佛教语,指冥界照见众生善恶的镜子,一般指照出恶迹。
[43] 微:原作“做”,据清康熙刊本改。
[44] 轮回:即六道轮回,指众生生死在六道里辗转、轮回。六道,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鬼道、畜生道、地狱道。前三道为三善道,后三道为三恶道。或善途,或恶途,视昔时造业善恶而定。
[45] 说法天花落:指说法精微,感动天神,香花缤纷坠落。传说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雨花台筑坛讲经,出神入化,天花坠落如雨。
[46] 狡童游女:指追求浪漫爱情的少男少女。狡童,狡猾、精明的孩子。《诗经》收有《狡童》诗。游女,指好游的女子,《诗经·周南·汉广》有“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句。
[47] 芟情苗:指斩断情根。芟,刈,割。
[48] 号:原作“好”,据清康熙刊本改。
[49] 水沤漂,石火敲:指爱情、人生、世事等如水中漂浮的泡沫、击石撞出的火花般短暂。沤,水中浮起的水泡。
[50] 离:八卦之一,代表火,位在正南方。
[51] 坎:八卦之一,代表水,位在正北方。
[52] 分襟:分别。襟,同“袂”,衣襟。
点评:
本出出评:“离合之情,兴亡之感,融洽一处,细细归结。最散,最整,最幻,最实,最曲迂,最直截。此灵山一会,是人天大道场。而观者必使生、旦同堂拜舞,乃为团圆,何其小家子样也!”“全本《桃花扇》,不用良家妇女出场,亦忠厚之旨。”
这一出可谓整部传奇的大结局,对于前面的国家兴亡,做出了全面的总结概括,也为侯方域、李香君的情缘画上了句点。但该出的决断方式颇为奇特,以至于从其写成至今的两百多年间,一直饱受争议。
《桃花扇》一剧以弘光朝廷的兴起、败亡为主要线索,涉及事件复杂、牵扯人物众多,再加上贯穿其间的侯方域、李香君的离合,将国恨家仇融于一体。想要将如此复杂的内容在有限的体制内总结收束,诚非易事。然而这一出《入道》,却巧妙地以一场追念先帝与忠臣的祭奠仪式,将体量如此庞大的内容都融汇其中。
张瑶星所做的这场祭奠仪式,便是对于前朝兴亡的一番总结。其对于甲申年间殒命的崇祯皇帝以及随崇祯皇帝一同殉难的诸多大臣一一进行超度,亦是对于亡故明朝的一番超度。其【南画眉序】曲中“且享这椒酒松香,莫恨那流贼闯盗。古来谁保千年业?精灵永留山庙”几句,如同《三国演义》终卷的“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一般,是人们对于兴亡的感慨与超然。
在此,作者并没有对弘光诸臣进行超度和祭奠—毕竟甲申诸臣死于李自成的大顺军,而弘光殉难诸臣则大多因南下清军而死,过多涉及难免引火烧身。取而代之的,是作者对于弘光的三大忠臣与两大佞臣的结局进行了交代。
史可法、左良玉、黄得功三人在现实中命运固然不佳,但死后都被上天封赏,从而位列仙班。如此“成仙”之安排手段,颇不乏见于传统的小说戏曲中。这固然出于人们自我安慰的心理,但不失为人们对于忠贞节义精神的追求。
马士英、阮大铖二人也各自遭到了报应:马士英遭雷击而死,阮大铖因失足而亡。据史籍记载,马士英是被清军捉拿之后,不屈而死的,与此处出入较大。作者之所以改造马士英的结局,当是为了避免提及清军。而阮大铖是在随清军攻打仙霞岭时失足而死,倒是与此处接近。但是此处阮大铖虽说了“我阮大铖走过这仙霞岭,便算第一功了”这样一句,但这“第一功”究竟是向谁而请,作者也并不说明,足见其仍然是避讳涉及清军等内容的。
作者在表现手法上也下了一番心思,在诉说上述五人结局时,采用了“现身说法”的方式,将他们的结局形象地展现出来,就舞台呈现上而言当显得十分好看,合于戏曲舞台虚拟表达、超脱时空的特性。
如是一段超度,借助对于诸多人物的祭奠,将北京陷落、弘光败亡的历史兴亡总结完毕。在随后的讲堂中,久别的李香君、侯方域二人也终于得以重逢了。一曲【南鲍老催】,将两人久别重逢之情歌尽。
但侯方域、李香君之间的相遇,于整个讲堂的气氛而言,却是不甚恰当的。故而侯方域与李香君的行为,引起了张瑶星的不满。他以国、家、君、父的不复存在,指斥了侯、李二人执迷花月情根的荒谬,甚至还扯毁了作为侯、李二人定情信物的桃花扇。张瑶星的态度,或可理解,但是侯方域、李香君二人“冷汗淋漓,如梦忽醒”之状态、双双拜师入道之举动,则为人们所难以理解。何以二人三年之分别,在旦夕之间就因为张瑶星的一番训话而消弭殆尽?着实有强拉硬拽之感。王国维就曾对此提出质疑:
故吾国之文学中,其具厌世解脱之精神者,仅有《桃花扇》与《红楼梦》耳。而《桃花扇》之解脱,非真解脱也。沧桑之变,目击之而身历之,不能自悟,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且以历数千里,冒不测之险,投缧绁之中,所索之女子,才得一面,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自非三尺童子,其谁信之哉?
后世曾有人改作《南桃花扇》一剧,将最终生、旦入道的结局改为生、旦团圆。如此虽然符合常理,却与国破家亡的历史情境格格不入。且就史实而言,侯、李并未再次相见过,而且侯方域日后还参加了清初的科举,成了大清朝臣,为人们以“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之诗所讥讽。所以,分离侯、李二人固然违背了众人的意愿,但是强使侯、李二人团圆,于情境、于历史而言,则更为不佳。
桃花扇是侯、李二人的定情信物,也是弘光兴亡的历史见证,即所谓“南朝兴亡,遂系之桃花扇底”。而现在南朝已然败亡,桃花扇于历史兴亡一面的意义也就随之消泯了。张瑶星以家国不存扯碎桃花扇,意义正在于此。
同样的,侯、李二人所以结缘的基础,也是随着南朝兴亡而不复存在了:固然爱情的自由是不应当受到所谓“封建道德”限制的,然而爱情也需要有人伦的基础存在。如今南明覆亡,国、家、君、父无一存在,纵使侯、李真心相爱,乱世之中他们又能去向何处,又以何种基础支撑他们的爱情呢?有缘未必有分,有情亦未必可长久,执迷如此大梦之中不醒,当与弘光朝廷中诸人类同。正因此,张瑶星才扯破二人的桃花扇,点醒二人的风月迷梦。
张瑶星所谓“那知道姻缘簿久已勾销,翅楞楞鸳鸯梦醒好开交,碎纷纷团圆宝镜不坚牢”之句,正是此意。结尾收场诗句“不因重做兴亡梦,儿女浓情何处消”,也是此意。侯方域、李香君二人为求相见,身经烽火变乱之考验,几至于殒命。待到二人终于得以相见、得以再续前缘,却因为家国的残破之局面,失却了人伦延续之基础,只得一南一北,各自入道归真。由此,桃花扇底所系的情缘、兴亡悉数覆灭,诸般因果缘分也随之一笔勾销。想来诸多兴亡变乱,最终也只能归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寂然,斩去尘缘、解脱于世才是侯方域、李香君破解执迷的最终出路,这也当是作者于《桃花扇》一剧之寄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