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会用“旅程”来形容自己经历的一连串相关事件。这意味着一段旅行,沿着一条有起始点和目的地的道路前进。这个比喻挺恰当的,因为运动就是运动,无论是内心的运动,还是外在的运动。现实中的公路旅行,你通常知道自己的目的地,也知道该如何前往——包括依靠导航、猜测、记忆、每个人口袋里都有的GPS定位装置,还有一些尝试与犯错。
但如果你不确定目的地,那该怎么办呢?你眼前的道路会是什么样的?通常来说,它会有许多的岔路,数不清的拐弯。每个拐弯都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你怎么知道哪个对哪个错呢?你可以评估拐这个弯是不是符合你前进的方向,也可以依靠经验。你在这条路上花的时间越多,犯的错误越多,发现前进方向不对的岔路越多,就越能迅速扭转局面,朝你认为是最终目的地的方向前进。
画家弗朗西斯·培根在接受英国艺术评论家大卫·西尔维斯特采访时谈到了自己对绘画的看法:“画家有自己的意图,但真正的灵感出现在作画过程之中。”就连培根这么出色的画家都表示自己作画的过程就像一场狩猎,从不确定会捕捉到什么,所以无论你是何种类型的创客,无论你在做什么项目,你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的目的地,你只知道自己的出发点,也大致知道自己“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可以在白板上写出自己的最终目的地,进而弄清你想要前往何方;或者指出它的粗略轮廓是什么。你甚至可以弄清自己想要有什么“感觉”。有个指明前进方向的“北极星”是件好事,但这并不会改变一个事实:即没有什么能让你为即将踏上的创作之路做好准备,它只是让你意识到,最终结果绝不会是自己规划的那样。再多的构思、白板、故事板、排除选项,都无法显示出你真正的目的地,只有在到达之后,你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是哪里。
原因其实很简单。19世纪普鲁士指挥官赫尔穆特·冯·毛奇曾在截然不同的情况下阐述过这一点。他的原话是:“作战很难按计划进行。”换句话说,有多少项目最后结果会完全符合你的预期?有多少像你预期的那样顺利?没有犯错,没有干扰,时间无限多。根据我的经验,答案是“基本为零”。作为创客,我会争辩说,这正是制造最惹人爱的地方,这正是我们投身制造的理由。我们之所以热爱制造,正是因为没有人能预知结果。如果我们确切知道最终结果,那为什么还要再做下去?继续做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美国黑色幽默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有句口头禅:“旅行计划出岔子,是上帝给凡人上的舞蹈课。”我认为,这句话揭开了创意过程的秘密。这就是我们在经历了每次愚蠢的犯错、每次错误的拐弯、每次没有奏效的尝试、每个被推翻的假设,以及最终完成的每一个项目之后,还能继续回来的原因。我们只需要对自己宽容一些,给自己留出犯错的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成就真正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