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第十二章 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你有没有大清早被父母说过“几点了还不起床”,晚上再被说“几点了怎么还不睡”?有没有一直拖到后天就要考试了,才翻开书开始熬夜猛读?

我们都知道养成好习惯,能让我们从容不迫地去做事情,不会火烧屁股了才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做。

但更多的现实情况却是,我们发现自己很难坚持好习惯。为什么呢?是意志力不够吗?还是生活中的诱惑太多,让你轻易分心?

这一章,就让我们来探讨习惯。

人为什么会有习惯?

先问你几个问题。

第一,你有没有一个好习惯呢?就是在生活中,你已经养成了,不需要别人督促也会主动做的那种好习惯?

第二,你有什么坏习惯吗?

第三,你有没有一个想要培养的习惯呢?

每个人都有许多生活习惯,例如起床后、睡觉前、什么时候吃东西、放学回家走的路线等。据统计,人在一天当中大约百分之四十的行为属于“习惯行为”。

例如,刷牙就是一套习惯动作,无论你先刷左边再刷右边,还是先刷门牙再刷臼齿,一旦你养成了习惯,就很难改了。如果让你换只手刷牙,或是换个顺序刷牙,你就会觉得很不自然。

那为什么人会养成习惯呢?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做了一个实验,他给猫咪设计了一个“密室脱逃”装置,从中发现了习惯的理论基础。

桑代克把猫咪放进一个密闭的黑箱子里。猫咪不喜欢被困在箱子里,就开始找出口。箱子里有个机关,是一根杠杆,只要拨开那个杠杆,箱子就会打开。有些猫咪不小心拨开杠杆,就跑出来了。

这时候,桑代克又把那只猫放回箱子里。他发现,反复几次之后,猫就会逐渐掌握这个诀窍,去拨开那根杠杆。经过二三十次练习后,任何一只猫都能在六秒内快速逃脱,而且,把它们放进别的箱子里,它们第一时间就会去找机关在哪里。

桑代克说:当猫咪发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重复几次都能解决同样的问题,那套行为就会逐渐成为习惯。无论是猫,是狗还是人,道理都一样。

黑箱中的猫咪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它被困住了,想要获得自由。

那它发现的方法是什么呢?拨开杠杆。

有人教它吗?没有,它是自己发现的。但重复几次之后,猫咪就学到了诀窍,变成了习惯。

人也一样,很多习惯也就是这么养成的。

举个例子,你有没有感到受困,想要离开一个地方,想要获得自由的时候?

想象一下,周末到了,但父母不准你出去玩,命令你一定要待在房间里,直到做完功课。虽然门没有上锁,但你心里很烦,和被困住的感觉也差不多。

然后,你发现抽屉里有一本漫画书,打开一看,是你喜欢的搞笑漫画,然后你开始看漫画,那种不耐烦和闷闷不乐的感觉就消失了!

你遇到的问题是什么?父母不让出门,心里闷闷不乐。

你发现的解决方法是什么?看漫画书。

当下次你自己在房间里面对枯燥的功课时,你觉得自己最想要做什么事呢?是不是看漫画书?

这种状况重复多次之后,闷闷不乐的受困感觉,就可能跟看漫画书联结在一起,一个是问题,一个是答案。

这就是桑代克的理论——联结主义。

后来,心理学者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发展出了一套“习惯回路”的理论。

习惯回路的四元素

习惯回路包括四个元素:提示、需求、行为、奖励。

第一个元素:提示。当你在房间里准备做功课的时候,房间的环境和那些功课,就是你的提示。

我们被环境或是一个情形提示的时候,会想起自己的需求。需求就是第二个元素。

你的需求是什么呢?是做完功课吗?不是,虽然你被要求做完功课,但你的需求其实是解决自己待在房间里面的苦闷。

提示加上需求,就会启动第三个元素——行为,拿出藏在抽屉里的漫画书。

如果这个行为能够满足你的需求,那这个行为就会带来奖励——这是习惯回路的第四个元素。

为什么好习惯难坚持,坏习惯易养成?

我们的大脑有理性的一面,会考虑做事情的后果。

但同时,也有凭感觉做决定的一面。这个感觉不会考虑后果,有什么事情能够立刻解决问题就是最好的!

一个奖励越是快速出现,越能快速解决感觉问题,也就越能够跟行为绑在一起,越容易使你形成习惯。

为什么好习惯那么难坚持,坏习惯却是那么容易养成呢?关键就在这里!

你想想,所有的坏习惯都有个特点:它们提供了即刻的奖励。刷手机,能立即解闷;打游戏,能立即提供乐趣,让你忘却烦恼;大人抽烟喝酒,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样能让自己立刻放松(其实这是个假象,但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习惯了)。

相较于坏习惯,好习惯有什么特点呢?它们的奖励都是很远之后才会出现,例如,做功课、练琴、背单词……这些行为当下不会有任何奖励,反而还蛮痛苦的!要等到很久以后,你的努力才会有收获,才会有奖励。

现在,请你想想自己的一些坏习惯,以及你想要培养的好习惯。

你能够讲出你的“提示”“需求”“行为”和“奖励”分别是什么吗?

你有没有发现,坏习惯的确是因为有快速的奖励,所以特别容易养成,而好习惯因为奖励没办法立刻看到,所以很难养成呢?

你理解了这个道理,就可以开始分析自己的行为,这样就更容易培养出自己的好习惯了!

养成好习惯的三个技巧

最后,跟你分享三个建议。

第一,给自己设一个明确的提示。

你想要培养一个习惯时,就给自己设定一个专门的提示来做那件事。提示可以是一个环境或者一个物品。

举个例子,有人有失眠的问题。睡眠专家建议,不要在卧室里看电视,不要在卧室里玩耍,因为那会让卧室的环境(提示)无法跟睡眠联结在一起。

否则,次数多了,你走进卧室,会想看电视,想玩耍,反而不会想睡觉。如果要让自己睡得更好,在卧室里就应该只做一件事——睡觉。

设定明确的提示,也可以跟时间绑在一起。例如,你每天都在同一个时间去图书馆读书,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时间到了,你就会觉得应该去图书馆。

让时间和地点做联结,让地点和行为做联结,越是直接的联结越好。

第二,减少行为的任何阻碍。行为越是容易做,就越容易维持。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曾经参加“铁人三项”的运动比赛,为了训练,我要很早起床,出门跑步、骑车、游泳。一开始,我发现很难培养这个习惯,问题出在起床后,我要找运动服装,要装水壶,要热身,结果很容易拖时间。

于是,我调整成前一天晚上先把运动服装整理好,放在客厅,起床之后先离开卧室,在客厅里快速换好衣服,穿上前一天晚上已经放在门口的跑鞋,拿起前一天晚上已经装好的水壶,就出门了!这大大改善了我的习惯。

同样,如果你每次要去图书馆之前还要收拾书包,可能收拾到一半就不想去了。所以先把东西收拾好,时间一到,拿了就走,减少所有行为中可能碰到的阻碍,这个习惯就会更容易养成。

第三,给自己设定一个奖励,让习惯回路能有始有终。

如果你喜欢看电视剧,那就专心念书两小时,奖励自己看一集电视剧。但是,你绝对不能作弊,不然这个回路会行不通。只有专心念书两小时之后,才能看剧,让行为与奖励牢牢地联结在一起!你需要跟自己定好这个约定,这才是真正的自律。

跟你分享一个很有趣的小知识。

最早期的牙膏,是没什么味道的,那时候人们也没有天天刷牙的习惯。但后来,牙膏商人发现,在牙膏里加了薄荷味道之后,人们更愿意天天刷牙了!为什么呢?因为薄荷会让你刷完牙之后,嘴巴里留有清香干净的感觉,而这种感觉让刷牙的行为有明确的完成感,很多人也会开始期待这种感觉,这种感受本身就成了一种奖励。

让行为有始有终,完成时有一个明确的完成感,并给自己一个奖励。因为行为获得好感,就更容易产生习惯回路了。

请记住,所有的习惯都是累积下来的,所以你一定要重复做,天天做,最好是天天在同一个时间做,更加理想的是天天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做。

也希望你可以跟家长沟通,一起设计出你想要培养的好习惯。一开始,可能需要做很多调整,也会有一些失败。但相信自己,这些都是优化的过程。渐渐地,你会找到最好的方法。你会发现,自我管理其实没那么困难。

真正的自律,不只是靠意志力,还要靠聪明的设计。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