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基金的前世今生

什么是基金

什么是基金呢?

从广义上讲,基金就是为某种目的而设立的一笔资金。比如我们知道的公积金、社保基金、风险投资基金都属于广义的基金范畴。

而我们平常所说的基金是狭义上的基金,一般就是指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公募基金。结合广义基金的定义,我们再来看看公募基金到底是什么意思?公募基金投资者其实就是投资者们把钱收集到一起,找一位懂得投资的专业人士来帮忙去投资证券市场,从而赚取收益。

当然,这位专业人士并不是活雷锋,我们需要支付给他一定的辛苦费,就如同聘请专业的CEO来帮忙打理我们的公司一样。公募基金在中国已经出现十几年了,我们可以在电视、广播、互联网上看到这些基金的广告,大家都可以去购买这种基金,基金也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最重要的理财工具之一。

不论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如何,公募基金从高风险到中等风险再到低风险,一应俱全。而且公募基金的投资门槛不高,尤其是余额宝的出现,让许多基金的投资门槛进一步降低,甚至出现了1元买基金的可能。


基金的历史

想要通过投资基金赚钱,你需要先了解一下基金的历史。证券投资基金已经有150年的历史了,作为社会化的理财工具,证券投资基金起源于19世纪的日不落帝国——英国。熟悉世界历史的读者肯定很了解,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刚刚经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效率的提升极大地带动了工商业的快速发展,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世界,全球各地的贸易往来大幅增加,英国的社会财富和国民个人财富在此期间迅速增长。

随着国民个人财富的快速积累,很多英国人都愿意对海外进行投资。但是海外投资不比国内投资,不熟悉海外投资环境与市场、缺乏海外投资经验和知识、语言不通、地域限制以及管理能力鞭长莫及等因素严重制约了海外投资的进一步发展,甚至让许多参与海外投资的英国人亏损了很多钱。

怎么办?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人们纷纷考虑改变原有的投资策略。既然我们不懂,那么找一个懂行的人帮我投资总可以吧。于是,大家把各自的资金集中起来,委托给那些在海外有丰富投资经验的人进行管理。这一想法不但在投资者中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英国政府也表示支持这种投资模式,并且在1868年成立了“海外及殖民地政府信托基金”,公开向社会发行认股凭证。这就是最早的投资基金。

所以简单来说,所谓的基金其实就是把大家的钱组织在一起,让有经验的人来帮忙打理的间接投资方式。一百多年以来,基金的形式变化多样,但是基金的本质大体上被延续下来。在我国,基金的历史相对来讲还很短。1990年初我国才首次发行了第一支基金,在之后6年又陆续设立了75支基金,业内一般把这75支基金称为“老基金”。随着管理不断规范,1998年3月基金金泰和基金开元成为新基金的开端。基金规模也快速从几十亿元增长到了目前的11.6万亿元的规模,从此基金开始成为老百姓熟知的理财产品。


基金的命名规则

目前我国的基金总数超过4800支,基金公司超过100家,这么多基金实在让人难以分辨,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一下就判断出一支基金投资的是什么资产或者领域?其实通过基金的名字,我们大体可以判断出基金投资的类型和种类。基金命名的规则一般是:基金公司+投资方向+基金类别+收费类型(以图2-1为例)。

图2-1 博时沪深300指数A

图2-1展示了“博时沪深300指数A”基金的基本情况,从名称上我们可以看出,这支基金的管理公司是博时基金公司,投资方向是跟踪沪深300指数,字母“A”表明这支基金是属于前端收费模式类型的,050002是这支基金的代码。再比如图2-2所示的这支基金。

图2-2 易方达安心债券A

从名称上大家很快可以看出来,“易方达安心债券A”基金是一个债券型基金,主要投资领域就是债券。基金的管理公司是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收费模式也是前端收费。至于这支基金是不是能够让大家“安心”,就需要投资者对其过往的业绩进行分析了。

当然并不是每支基金都是严格按照这样的规则命名的,有些基金从名字上很难判断出它的类型,那么就需要你点开基金的详细介绍,看看基金主要重仓哪些股票。如图2-3所示的中邮战略新兴产业混合基金,从名字上我们能够判断出这支基金是中邮基金公司的产品,其基金类别是混合型基金。

图2-3 中邮战略新兴产业混合

什么是战略新兴产业?如何判断基金跟踪的是大盘股还是小盘股呢?我们来看看图2-4所示的中邮战略新兴产业混合基金的投资范围和十大重仓股票。

图2-4 中邮战略新兴产业混合基金的投资范围

从图2-4中,我们可以看到中邮战略新兴产业混合基金的主要投资范围包括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股票,那么事实也是如此吗?

我们再来看看这支基金的十大重仓股票都是什么(如图2-5所示)。

很显然,中邮战略新兴产业混合基金确实持有多支创业板股票,而且持股的集中度也很高,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支重仓创业板的混合型基金。

图2-5 中邮战略新兴产业混合基金的十大重仓股票


基金收益率由哪些因素决定

投资者们都希望自己购买的基金能够大涨,但是在每天股市收盘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并不是每次上涨或者下跌的幅度都是最终净值,有时候明明涨得很多,但是最后的收益却远不如实时的估值,除了计算有误差之外,大家知道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基金的收益组成吗?总的来看,基金的收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资本利得、股息红利、利息收入。

资本利得资本利得是基金的主要收益。基金公司的操作模式实际上是在低价位时买入股票,当股票价格上涨到一定阶段后,股票的风险会逐步增加,此时基金公司就卖出股票,风险就跟着被卖出。卖出以后,基金就没有了持有股票的风险,因为手上持有的是现金,这时候再买入低价格的股票,再等着涨,等风险高了之后再卖出。

在一买一卖的循环往复过程中,基金的收益在增加,净值也在不断增长。基金在这个过程中的净值价差收益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资本利得。资本利得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金的整体收益。

股息红利

事实上,股息红利是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就是基金购买某家公司的优先股权,从而享有这家公司净利润分配的所得。股息通常是按一定的比例事先规定的,是构成投资者回报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股息高低也是基金管理人遴选投资组合的重要标准。另一部分是红利,是指基金因购买公司股票而享有该公司净利润分配的所得。一般而言,公司对股东的红利分配有现金红利和股票红利两种形式。股息和红利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股息通常是按一定的比例事先规定的。

利息收入

利息收入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投资债券的收入,指的是基金资产由于投资不同种类的债券,比如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企业债等而获得的定期利息。因此,对于基金,尤其是债券型基金来说,债券利息是构成投资回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部分是银行存款利息收入,指基金把资金存入银行所得的利息收入。对于开放式基金来说,要保证投资者能随时赎回基金,因此会保留一定比例的现金在银行,虽然这部分收益仅占基金收益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对于基金来讲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三种收益中,资本利得收入是基金收入中最主要的收入,是大家在投资基金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你要投资哪种类型的基金

通过前面的章节,大家已经知道基金的运作模式就是由基金经理帮助打理我们的资金。那么基金经理用我们的钱都购买了什么理财产品?这些理财产品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带着大家梳理一下基金的分类。

基金有很多种类别,可以按照资产类别、投资理念、资产地域进行划分(需要大家注意的是,除非有特殊说明,我在这本书里介绍的基金以场外基金为主)。按照资产类别分类按照投资的资产类别不同,基金大体上可以分为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

货币型基金

货币型基金这两年风生水起,得益于“余额宝”的普及。货币型基金专门投资风险小的货币市场,比如我们熟知的国债、央行票据、商业票据、银行定期存款、同业存款等,都是货币型基金投资的对象。正因为这些资产风险很低,所以货币型基金也成为很多理财达人存放应急备用金的好地方。

当大额资金暂时没有好的投资渠道时,货币型基金也是薅羊毛的好地方。在之前的章节里,我提出了在理财之前要装满三个口袋,应急备用金就可以放在货币型基金里随时取用。安全性高、流动性强、收益高于活期存款是货币型基金的优势。

债券型基金

债券型基金主要投资的是各类债券,比如我们熟悉的国债、金融债、企业债等。

债券型基金也可以将少量资金投资到股票市场。根据持有债券比例和类型的不同,我们把债券型基金进一步细分。对于完全(100%)投资债券的基金,我们称为纯债基金。对于债券投资比例在80%以上的债券型基金,我们称为普通债券型基金。那么剩下不到20%的资金投向哪里了呢?

在这里,普通债券型基金分为一级债券型基金和二级债券型基金:一级债券型基金除了可以购买债券之外还可以参与一级市场新股申购和增发;二级债券型基金在一级债券型基金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可以买卖股票。因此,从风险的角度来看,二级债券型基金的风险大于一级债券型基金。第三种债券型基金叫作可转债基金,主要投资的是可转化债券,这类债券型基金的特点就是债券在特定的时候可以转化为股票,具有股票和债券双重性质。总的来讲,债券型基金的年化收益要高于货币型基金,但是风险也随之增加。

收益和风险,永远是相伴的。

股票型基金

股票型基金主要投资股票市场,在占比上,股票型基金中的股票不能低于80%。股票型基金是各基金类别中风险系数比较高的一种,同时收益也普遍较高。和其他成熟国家的证券市场相比,国内A股市场的散户比例较高,一些专业的投资经理操盘股票型基金还是能够战胜大盘指数的,这样就给投资者带来了一定的超额收益。所以,投资者值得花一些精力挑选出适合自己的高收益股票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的分类方法也比较多,可以按照投资的资产方向、股票种类、投资目的进行细分。

混合型基金

混合型基金,从名字上就能感受到这类基金的混搭风格。股票型基金的股票仓位和债券型基金的债券仓位都必须在80%以上,但是混合型基金的股票仓位可能只有60%,债券仓位只有20%,还有20%是货币型基金。

这种基金既不能归类为股票型基金,也不能说它是债券型基金,所以我们只能称它为混合型基金。因此混合型基金可以同时投资股票、债券和货币,这三者在混合型基金中的比例没有严格的限制。虽然是混搭,但是不同的混合型基金还是有不同的侧重的。

股票配置高一些的是偏股混合型基金,债券配置高的是偏债混合型基金,当然还有债券和股票占比相对平均的股债平衡型基金。在证监会规定股票型基金持股比例由原来的最低60%上升到80%以后,越来越多的股票型基金转型成为混合型基金,为的就是在市场走势不好时,基金经理可以把股票仓位降下来,从而避免损失。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混合型基金的股票仓位也可能比股票型基金的股票仓位更高,下跌起来也是一点都不含糊。总结一下,如表2-1所示,按照资产类别进行区分的基金主要有以下四种。

表2-1 按照资产类别区基金

按照投资理念分类如表2-2所示,按照投资理念的不同,基金还可以分为被动型基金和主动型基金。

表2-2 按照投资理念区别基金

被动型基金

一般来说,被动型基金指的就是指数型基金。指数型基金顾名思义就是模拟指数的基金,具体来说是以特定指数为标的(比如以上证综指或者深证指数为标的),并以该指数的成分股为投资对象的基金。被动型基金经理不用像主动型基金经理那样苦思冥想买什么股票,只需要按照构成指数的成分股配置就好了。被动型基金经理唯一要主动关心的事情就是尽量减小和相应指数的跟踪误差。因此指数型基金的申购费用也较股票型基金低不少。

主动型基金

和被动型基金刚好相反,主动型基金需要由基金经理主动来选股、选债,试图通过人工挑选,获取比市场水平更高的收益。因为需要基金经理主动选择,需要基金公司的研究团队对股票进行严格筛选,耗时耗力,所以主动型基金的申购费用相对被动型基金要高一些。按照资产地域分类按照投资的资产地域不同,基金可以分为投资国内市场的基金和投资海外市场的基金。投资国内市场的基金在前面的内容中已经介绍过,这里就不再赘述。投资海外市场的基金则主要是QDII基金。

QDII基金

从2017年开始,美国股市走出了一种气势如虹的感觉。这么好的赚钱机会,我们怎能不抓住?QDII基金就是专门投资海外市场的基金,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的全称叫作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国内的基金公司可以募集投资者手中的人民币去购买国外的资产,比如股票、债券等。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利用QDII基金来配置海外的资产。当然,这里所谓的海外资产的第一选择就是美股。


避开基金投资的八大误区

在投资基金的过程中,大家由于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充分,常常会陷入一些投资误区,我总结了8个比较典型的情况,帮大家一一分析。业绩排名靠前的基金就是好基金吗业绩排名是我们挑选基金时需要重点考察的指标。正常情况下,一支基金的历史业绩确实能说明其好坏。

历史业绩越长,业绩越好,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认为这支基金运作得很成功,但是业绩排名并不是唯一的考察指标。比如在2015年非常火爆的长信量化先锋混合A基金,在同类混合型基金中曾排名在第44位,但是在2017年的时候它的排名已经滑落到第2025位,年化收益率也从2015年的84.03%下降到2016年的-13.73%。

所以基金的排名固然重要,也是我们选择靠谱基金的重要依据,但是对待过去的业绩大家要有清晰的认识:过去的已然过去,我们面对的是未来,不确定的未来。不能一味地相信过往业绩。

基金越便宜越好吗

很多投资者喜欢买净值低的基金,我刚刚接触基金的时候也是专挑便宜的买。总觉得便宜的基金可以买的份数更多,以后涨起来赚的也会更多。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假设有两支基金A和B,它们的投资策略和投资组合全部保持一致,唯一不同的是基金A净值是1元,基金B净值是2元。如果我目前手里有5000元可以投资,那么买哪支基金更划算呢?

买基金A,可以购买5000份,假设一年之后上涨10%,净值涨到1.1元,基金A的总价值就达到了5000×1.1=5500元。

买基金B,可以购买2500份,假设一年之后同样上涨10%,净值涨到2.2元,基金B的总价值就达到了2500×2.2=5500元。也就是说,如果这两支净值不同的基金的投资方式一样,那么无论我们买哪支,都会一起涨一起跌。因此收益率只和投资金额和单位基金涨跌比率有关,和净值高低关系不大。

所以,购买基金并不是越便宜越好,基金净值高反而说明其过往投资收益表现不错,为投资者们赚了不少钱。所以,大家在购买基金的时候,对于净值不要过于看重,或者说净值高低不应该成为大家买基金的决定性因素。

明星基金就是最好的吗

这个误区其实和看业绩排名选基金类似。大家都喜欢追捧明星基金,但是明星基金的光芒都来自过去的成绩。很多明星基金受到热捧之后就开始出现业绩下滑。

一方面在于A股市场是典型的板块轮动市场,过去大涨的板块不见得一定能持续涨势;另一方面明星基金的基金经理也是决定基金业绩高低的关键因素。比如著名的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在王亚伟离开之后,就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再比如前几年的明星基金中邮战略新兴产业混合基金,我们可以在表2-3中看到它在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收益变化。

表2-3 中邮战略新兴产业混合基金的年化收益变化

从表2-3中可以看出,中邮战略新兴产业混合基金的收益波动非常大,有年化收益率超过100%的时候,也有连续两年收益跌破-20%的时候,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可以说,每年排名在前十的最牛基金都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年年风水轮流转,很少出现连续两三年排名进入前三名的基金。

因为,任何一种投资风格或者投资策略都不可能在所有市场环境中稳赚不赔。之所以能在一段时间里傲视群雄无非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实力是一方面,还要有那么一点点运气加持;另一种是投资风格非常激进,通过承受远高于市场上其他基金的风险来博取超额的收益。

所以,与其关注明星基金,不如关注基金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毕竟我们选基金是要选一个耐力型选手,拿百米冲刺的劲头跑马拉松,估计很难笑到最后。


基金名字就是投资的主要方向吗

大家买基金的时候,都会根据基金的名字对基金的投资方向和内容做一个大致的判断。比如沪深300指数型基金,我们能从名字上判断这支基金投资的是沪深300指数;比如某大盘股混合型基金,我们能根据名字估计出这支基金很有可能投资的是蓝筹股。

但是,不是所有基金都是“名副其实”的。举个例子,对于某低碳环保混合型基金,看名字大家肯定会认为这支基金属于投资低碳环保行业的混合型基金。如图2-6所示,我们来看看这支基金的投资策略。

图2-6 某低碳环保基金投资策略截图

从这支基金的投资策略上看,它的投资基本是在低碳环保的范围内,名字和投资策略是大致吻合的。但我们还要再看看这支基金在选股过程中投资的股票有哪些(如图2-7所示)。

图2-7 某低碳环保基金股票持仓截图

很明显,这支基金的前十支持仓股票和低碳环保关系不大,或者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关系。如果投资者是冲着低碳环保主题去买这个基金的,那么可能要失望了。因此,大家在关注基金名字的同时,也要考察基金投资资产是否和投资策略相一致。确保投资的基金是自己想要的类型。


分红的基金才是好基金吗

很多投资者觉得,基金如果经常分红,说明业绩很好,肯定是一支不错的基金。事实上,基金业绩的好坏与基金分红没有直接关系。基金分红并没有增加投资者的收益,实际上是把大家的收益从左口袋放到了右口袋,玩了一个小游戏而已。举个例子,如果基金A目前的净值是1.7元,近期每股分红0.7元,净值变为1元,那么这支基金就需要拿出41%(0.7÷1.7=41%)的资产来进行分红。为了准备此次分红,基金经理需要对基金进行调仓,卖出股票筹集分红的资金。

基金的仓位也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下降到59%(1-41%=59%)。再加之很多投资者惯性思维,更喜欢买净值低的基金,那么这支分红后的基金,基本上和一支刚刚建仓的新基金没有什么差别了。如果分红后市场大涨,那么只有59%仓位的“新基金”显然不能够享受牛市带来的足够收益。这么不讨好的事情,为什么有的基金公司经常做呢?

别忘了,基金净值降低,会有更多钟情低净值基金的投资者来申购,基金的申购费、管理费才是基金公司最在意的。当然,基金分红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如果分红后市场大跌,那么仓位低的基金受到的冲击就会小很多。这一点对于老投资者来讲是件好事。因此,大家要理性地看待基金分红这件事,更不能把基金分红和股票分红混为一谈。

新基金一定比老基金好吗

很多投资者喜欢买新基金,因为新基金在申购费用上要比老基金便宜,新基金净值低,购买的份额也就会更多。但是新基金的投资策略是否奏效,新基金的基金经理是否靠谱,在没有过去历史数据可以参考的情况下,实在是难以评判。同时,新基金都是有封闭期的,在三四个月的封闭期内,基金经理要完成建仓工作。如果此刻是在牛市期间或者股票估值普遍偏高的时候,基金经理还不得不去建仓,那么会增大投资风险。而且在封闭期投资者是不能买卖基金的。

还有的投资者觉得新基金就像原始股一样值得抢购。事实上,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新上市的股票价格很有可能远远低于其价值,但是新基金投资的股票大部分是经过基金公司反复研究、不断挑选的股票,可能会有新股票在其中,但是总的来看,不会大量存在这样的情况。对于基金来讲,资本利得才是提高收益的主要方式。如果投资者确实对新基金情有独钟,那么该怎么办呢?还有一种折中的方法,那就是关注次新基金。

什么是次新基金呢?次新基金就是已经结束认购期和封闭期,刚进入申购和赎回阶段的基金。那些有大额分红导致基金净值大幅度降低的基金也可以算作次新基金。次新基金最大的优势其实就是仓位比较低。由于次新基金并不是满仓,所以可操作回旋的余地就比较大。如果在熊市期间,仓位低的基金跌幅相对较小,持有的现金也可以应对大量的赎回。如果在牛市,次新基金可能在涨幅上比不过满仓的基金,但是和新基金相比,次新基金已经不再处于建仓期,也是可以获得部分收益的。

如果确实喜欢新的基金,那么次新基金可以成为投资者的一个选择。规模大的基金都是好基金吗基金规模大,说明选择这支基金的投资者或者机构比较多。但是,大部分的基金业绩表现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减”的特性。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基金规模越大,赚钱越难。这是因为随着基金规模的增大,基金经理需要将大量新进入的资金买入资产,在大量资金的压力下所买入的股票质量就难以保证,即使没有好的标的,基金经理迫于时间和投资纪律也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次优甚至是一般的股票,基金原有的优秀资产比例会进一步下降,业绩容易被侵蚀。俗话说,船小好掉头,规模太大的基金,要想调仓换股也会困难重重。可以相信专家的判断吗其实,专家也是很难做的。

预测准了没人来鼓掌,一次预测错误就会被骂得狗血喷头,简直就是高危职业。但就预测来讲,其实和抛硬币一样。大家都知道,经常有一些所谓的“专家”预测第二天股市的涨跌,而且信徒众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假设一位专家给1000个人预测未来市场的涨跌,不同的是专家告诉其中500个人说明天股市要大跌,对另外500个人说明天要大涨。那么无论明天涨跌,这位“专家”肯定对其中一半的人(500个)说中了。

第二天,专家继续跟说对的500个人进行预测,500个人分为两组,一组预测大涨,另一组预测大跌。

很明显,专家又对其中250个人预测准确了。也许刚开始接到专家预测的人是不屑一顾的,但是一次次预测下去,总有一半人得到了正确的结果,如果连续10次呢?你会不会动心,原来真的有专家可以预测市场的涨跌!但实际上,大家能从上面的例子看出来,所谓的预测其实就是一个概率问题。

只不过在一次次的韭菜筛选中,总有那么一些幸运儿能够获得专家的“垂青”。可实际上,市场是不可预测的。如果大家想和市场博弈,那么十有八九是会输的。市场的魅力就在于它不断地考验大家,用涨跌来迷惑大家。在上涨的时候让大家信心爆棚,产生贪婪心理;在下跌的时候,让大家寝食难安,阵阵恐惧。投资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是生活的全部。

当一个投资者每天盯着净值坐立不安时,也许他反而离投资的真正意义越来越远了。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