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文经典 > 善战者说

竞争战略的金字塔

竞争战略的金字塔

伐谋、伐交、伐兵、攻城,构成了竞争战略的四个层面。下面图3-1,我把它叫作“竞争战略的金字塔”。

真正的高手,在高的层面去争,避免陷入低的层面去争。

回顾一下一个人的创业或职业发展历史,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当一个人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或者刚刚进入职场的时候,为了生存,为了立足,有时候不得不去“攻城”:一个客户一个客户地去开发,一个单子一个单子地去拿,一项业务一项业务地去做,非常艰难。

慢慢地你有了自己的团队,对市场有了自己的理解,就开始考虑一个问题了:哪些市场我应该进,哪些市场我应该放弃?哪些客户是我的客户,哪些客户我根本不应该去下功夫?我有什么样的优势和劣势?竞争对手对我有哪些威胁,又有哪些弱点可以为我所用?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打法,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打法?

这个时候你已经开始有了初步的战略思考意识了,已经开始进入“伐兵”的层面了。

图3-1 竞争战略的金字塔

但是,光靠你自己和你的团队,资源总是有限的。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你就必须进入第三个层面,就是“伐交”,就是要学会整合资源,要整合各种各样的资源为你所用。

最高层次的能力是什么?伐谋。也就是战略的远见,战略的眼光,战略的布局。到这个时候,你的领导力才真正达到了战略的层面,才是真正成熟的战略领导力。

所以,图3-1从下往上看,也就是从攻城,到伐兵,到伐交,到伐谋,其实就是一个人和一个组织在领导力和战略思维上不断提升的过程。

这个图我们也可以从上往下看。最上的一层是伐谋。伐谋就是清晰的战略远见与战略理念。

有了清晰的战略理念,你就可以往下进入伐交这个层面了。这个时候你的资源整合,就是在战略理念指导下的整合。

没有清晰的战略理念,你怎么会知道要布什么局?你怎么知道去整合什么样的资源?

有了清晰的战略理念,你就知道要布一个什么样的局,如何去布这个局。你就知道要整合什么样的资源,怎么去整合资源。你的“伐交”,也就已经是在“伐谋”指导下的“伐交”了。

等到你整合好资源、布好局之后,你再进入“伐兵”这个层面,你会发现你已经塑造了一种有利于你的战略格局。这就为你在战场上取胜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

再往下走,进入“攻城”这个层面,你会发现,这个时候攻城,不再是一味地消耗,而是在战略指导下的攻城了。有了清晰的战略以后,你就会清楚地知道,有些城不需要攻,有些城必须攻。这时候你就不再见城就攻,而是有选择地、战略性地攻城。

必须攻的城,是因为它关系到战略的全局,服务于战略的需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本身就具有战略的意义。就像红军在长征中,必须打下娄山关,必须攻克腊子口,必须飞夺泸定桥。因为这关系到你的组织的生死存亡,是为了战略上的需要而进行的攻坚作战。

这样的攻城,本身就具有全局的战略影响。攻下这样的城,就打开了战略局面。因此,这样的城,也就必须全力打开,即使要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在企业竞争中,为了全局和长远的需要,局部的攻城有时候同样也是需要的,而且有时候是必须的。

2000年,华为的技术天才、集团副总裁李一男出走,创办港湾网络公司。在风险资本的支持下,港湾发展极为迅猛,在2003年销售额已经突破10亿大关,对华为构成极大威胁。

华为果断决定,对港湾发起价格战和法律战,进行残酷的阻击。华为自身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甚至出现了巨大的亏损。

但是华为的攻势,遏制了港湾销售上升的势头。港湾在2005年销售额达到15亿元之后即无力上攀,随即掉头下滑。最终在投资人的压力下,港湾核心业务被整体出售给华为。对港湾的战争以华为的胜利而告终。

对港湾的战争结束之后,华为的相关业务多个季度出现50%以上的爆发性增长。而这一大好局面的出现,与任正非的果断“攻城”是有很大关系的。

在关键的节点、关键的领域、关键的阶段,你总是会遇到不得不打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要果断地打,坚决地打,不惜成本地打,因为这样的仗,关系到战略的全局和最终的命运,所以必须要打,而且一定要打赢。

用任正非的话说,“除了胜利,我们已无路可走”。


在真实的竞争中,对抗往往是全方位的。组织经常面临的是在四个层面上同时与竞争对手展开较量。

因而,优秀的组织,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层面的能力,既要有深谋远虑的运筹能力、纵横捭阖的资源整合能力、风举雷动的机动能力,也要有在关键时刻的攻坚能力。

再好的战略也需要战术上的落地。战术上强大的攻坚能力,是实现你的战略意图必不可缺的手段。

但是,所有攻城一定要在战略指导下,而不是蛮干,不是无谓的消耗,不是逞勇斗狠,更不是“将不胜其忿”下的一触即跳和意气之争。这样的攻城只能是灾难性的。

孙子警告说,“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攻城只能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是在战略的指导下并为整体的战略服务的,攻城本身不能成为战略。

如果你持续陷入被迫攻城的困境,就必须认真地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战略本身出现了问题。

图3-1的斜线以上,强调的是靠什么取胜?

靠智慧,靠战略。

斜线以下,靠什么取胜?

靠实力,靠资源。

所以,孙子翻来覆去讲的,就是要提升自己竞争的层面与维度,要用智慧去打,要巧妙地去打:“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真正的用兵高手,屈敌之兵不是靠直接交战,夺人之城不是靠一味硬攻,毁人之国不是靠旷日持久,一定要用“全胜”的智慧去争于天下。这样自己的实力不致受到损耗,胜利却可以圆满地获得。

孙子是一个将军,《孙子兵法》是一部兵书,但是孙子追求的是“非战”“非攻”“非久”,也就是非直接的对抗。一定要把直接的对抗转化为非直接的对抗,甚至要把对抗转化成合作,这样才能取得“全胜”的理想结局。

孙子研究的是战争,但是他跳出了战争的局限。他关注的是如何去超越战争,超越那种简单的、直接的、暴力式的对抗。

竞争也是如此。竞争的高手,不但要懂得竞争,更要懂得跳出竞争、超越竞争,懂得如何去超越简单的、恶性的竞争,从更高的层次上去理解和把握竞争,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竞争的维度。

上兵伐谋。只有将自己的思考层次不断地升维,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对对手的降维打击。

1英里≈1.61千米。——编者注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