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文经典 > 善战者说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第四个层面,是攻城,就是硬攻对方设防坚固的城堡。

孙子说:“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孙子那个时代攻城,只有两个办法。

一个是硬攻。借助攻城车、攻城槌、云梯等,人不断地往上爬。城上不断地射箭、扔石头。孙子说“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士兵伤亡达到了三分之一,城还是打不下来,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

还有一个就是长围久困。我把你围起来,把你耗死。粮食吃完了,水喝完了,箭放完了,你不得不投降。

但我们都知道,战争一旦打起来,没有哪一方会轻易服输。所以春秋时期有个典故,叫“易子而食”,被围的城,粮食都吃完了,不忍心吃自己的孩子,互相换孩子吃,就这样也不投降。

孙子说:“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攻城是没有智慧的打法,是一种成本最高的打法,靠的就是实力的比拼和资源的消耗,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采取的打法。明智的将军一定要尽量避免陷入攻城的境地。

即使是火器时代,正面攻城同样会让进攻者付出惨重的代价。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著名的“皮克特冲锋”的故事。

1863年7月3日,美国南北战争史上著名的葛底斯堡战役已经进行到了第三天。

在第一天的作战中,罗伯特·李将军所率领的南军由于军长尤厄尔将军的犹豫,没能趁势攻下关键的城南高地,从而使北军利用夜晚从容加强了防御工事。在第二天的作战中,南军对北军防线左右两翼发起的进攻也都未能得手。

在这种情况下,李将军决心以刚刚赶到战场的生力军乔治·皮克特师外加两个师,共15 000人左右,由南军副司令詹姆斯·朗斯特里特将军统一指挥,集中兵力向北军阵地中央的公墓岭山脊发起正面进攻,以求在此强行突破北军的防线,夺取战役的胜利。

朗斯特里特将军从一开始就反对这个计划。

北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形构建了工事,地形对南军极其不利。进攻发起后,在长达0.75英里的路上,南军将不得不在几乎完全暴露的情况下承受北军的炮击;此后南军将进入一片开阔地,士兵将成为隐蔽在工事之后的北军步枪齐射的活靶子;再往前走,等待南军的将是更密集、更致命的霰弹杀伤。在这种情况下,进攻部队面临的毫无疑问将是一场血腥的屠杀。

朗斯特里特对李将军说:“长官,我从军那么多年,是从基层一级级干上来的,也指挥过各种规模的部队,从一个排到一个军,我至少知道什么是士兵们力所能及的。我认为15 000名士兵根本不可能攻破那道防线。”

然而李将军拒绝接受朗斯特里特的意见。

7月3日下午2点,3个师的南军跨出了工事,向北军阵地发起进攻。正如朗斯特里特所料,这场被后人称为“皮克特冲锋”的进攻,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灾难。

不到一个小时,担任攻击任务的南军士兵伤亡人数就达到了6 500多人,另有近4 000人被俘。担任主攻的皮克特师的伤亡率达到67%,3名旅长两死一伤,11名来自弗吉尼亚的团长6人阵亡、5人受伤,40名校级军官中26人伤亡。

只有100多名南军士兵攻到了北军防守的石墙之后,但随即就全部被歼。

令人震惊的伤亡率甚至连李将军都深受震撼。部队败退时,李将军策马在官兵间穿梭,口中不停地说:“这都是我的错。弟兄们,这都是我的错。”

7月4日,伤亡惨重的南军黯然撤出了战场。南军从此失去了战场主动权,再也没有能力向北方进军。葛底斯堡战役由此也就成为美国南北战争史上的转折点。


几乎所有的军事理论都将“不要轻易进攻设防的要塞”作为重要的原则。军事家们反对攻城,因为它是一种消耗性的进攻样式,甚至会使你的胜利完全失去意义。

攻城看起来是最勇敢的打法,但往往也是最简单乃至最愚蠢的打法,尤其是在防守的一方已经占尽了防御优势的情况下。

然而不幸的是,在商战的历史上,却总是充满了代价昂贵的“攻城”案例。

什么是商战中的攻城?就是在对方已经具备了强大的优势,建立了强大的壁垒,具有了牢固的市场地位,不管是成本、规模、技术、专利,还是品牌、渠道、声望、客户忠诚度。挑战者以为简单地依靠资源的消耗,或者更强烈的投资欲望,采取不惜代价、狂轰滥炸的方式,就可以强行打开市场,击败对手,这就是商战中的“攻城”。

一个经典的攻城案例,是施乐向IBM发起的进攻。

施乐曾经是高端复印机行业的绝对垄断者,“施乐”甚至成了复印的代名词,就像你去“百度”一下一样。直到今天,施乐依然有复印的含义。

高端复印机业务具有丰厚的利润,但是施乐认为,IBM所处的大型计算机领域具有更丰厚的利润。凭借多年积累起来的雄厚财力,施乐公司对IBM的地盘发动了猛烈的攻击。IBM怎么可能轻易让步呢?它只有不断地发起猛烈的反击。

几个回合下来,施乐白白地耗费了几十亿美元,无功而返。

就在施乐全力猛攻IBM的时候,佳能公司凭借中小型复印机从施乐的后方,乘虚而入,占领了施乐的市场,并最终取代施乐,成为复印机领域的老大。

这还没完。就在施乐发动对IBM的进攻的时候,施乐内部的一个研究团队,已经研究出了成熟的个人计算机图形技术。

然而由于施乐将主要资源集中于进攻大型计算机市场,个人计算机图形技术得不到公司资源的支持。这个研究团队集体出走,加入了苹果。

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要攻的市场没有攻下来,白白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市场。

更重要的是,还失去了绝好的未来发展机会。

麦克阿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会通过牺牲人来获得我可以通过战略获得的东西。”

明智的将军总是设法用智慧取胜,而不会一味地通过资源的消耗取胜。

资源永远是有限的。立足于通过消耗资源来压倒对手的胜利,本质上是没有战略可言的竞争,是一种破坏性而不是创造性的打法,只能是竞争的最低形态。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