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融会贯通
控制愤怒情绪
化解冲突矛盾
解决社交问题
管理压力问题
处理戏弄嘲笑
提高自我尊严
读懂社交信号
学习沟通交流
加入伙伴当中
创造良好开端
在本章中,你将会学到
识别并回应别人的感受。
读懂别人的肢体语言。
读懂别人的面部表情。
和他人产生共情。
用恰当的方式回应“故意”和“意外”的行为。
当别人要求停止某种行为时,立刻停止。
安迪的故事
安迪今年十一岁,上六年级。他的父母担心儿子明年上初中之后,没有办法和同伴相处融洽。安迪在小区里有几个好朋友,已经认识很长时间了。他信任他们,也和他们相处融洽,但是这些孩子上了附近的一所地方学校。安迪从公立学校回家,经常抱怨其他孩子在走廊里绊倒他。他说:“他们总是绊倒我。下次,我要把他们撞倒。”安迪的父母听了儿子的话,很同情他,但是他们感到无能为力,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他们决定找安迪的老师。老师否认有同学招惹安迪,但是她确实知道有的时候,安迪对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反应过激。如果有人开玩笑善意地戳他一下,他就会把这件事看得很严重,很生气。老师担心如果安迪一直对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反应过度,孩子们会把他看做欺负的对象,并且嘲笑他;或者把他看做一个“小霸王”,避免和他接触。
罗拉的故事
罗拉上三年级,班里的同学都叫她“无厘头”。罗拉在班里说的事情很可笑。她宣称自己是外国的公主,有一个上四年级的男生是他的王子。她说想要和这个男孩结婚,并且亲吻他。其他孩子对他翻白眼,她却全然不知。她只看到班里有一两个同学在笑。罗拉认为那些咯咯笑的人,是在和她一起笑,而不是嘲笑她。所以她继续讲那些无聊的故事,让他们笑得更厉害。老师警告她安静下来,罗拉却没有注意到老师,?她在意的是同学的笑声和窃窃私语,她希望他们能喜欢她的故事。所以她继续讲那些无厘头的故事,声音越来越大,动作也越来越夸张。其他孩子则让她保持安静。课间的时候,老师把罗拉留下来,因为她需要完成刚才因为玩闹而没有做完的功课。罗拉不明白为什么要受惩罚,也搞不懂为什么她尽力取悦班里的同学,他们还是不喜欢她。这已经是本月第四次带着“纪律问题”的纸条回家了。罗拉的父母对女儿的问题感到很头疼,他们向她解释什么是恰当的行为举止,但她似乎并不理解。
小测验
读懂社交信号
完成下面的小测验,判断孩子是否在“读懂社交信号”方面存在困难。
•孩子在接近其他人的时候,是否能运用合适的方式,并且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别的小孩要求你的孩子停止做某事的时候,他是否能停下来不做?
•当孩子看到另外一个小孩给他很难看的脸色时,他的行为是否因此而有所改变?例如孩子在大吼大叫的时候遭到白眼,他是否会停止大吼大叫?
•孩子在和其他人一起玩的时候,是否能遵从别人的意见?
•孩子是否能输得起?
•孩子对一个意外发生的行为是否有恰当的反应?(或者他通常认为这种情况就是故意的?)
•当孩子听到朋友讲一件让人难过的事情时,他是否能表达安慰的话,例如“哦,真是太糟糕了”。
罗拉和安迪的例子,反应出有些孩子在读懂和理解社交信号上存在困难。社交能力强的孩子能时不时地观察留意周围的环境,并且发现一些迹象,来指导自己的社交行为。这些孩子能很轻易地融入到周围发生的事情中,并且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举止该如何表现。他们通常体验过各种不同的情绪,并且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和识别这些复杂的情绪。这个技巧使他们更容易与他人产生同理心。
如果你对上面所有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就可以跳过这一章。如果有些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本章还是值得你继续读下去,并尝试做其中的练习。
同理心
与别人产生同理心是一个很复杂的技巧。同理心的意思就是通过观察他所说的,以及非语言表达出的信息,来体验和思考他的感受。
良好同理心检查表
◆ 专心听别人说话。
◆ 留意其他人的行为,试着理解这些行为所传递的信息是什么。
◆ 想象对方的感受。
◆ 用恰当的方式回应。
哇!这看起来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难怪有这么多孩子(还有成年人)在这方面非常纠结。
以罗拉为例,她把同学的暗示当成了另外一种语言。尽管罗拉非常希望同学们能喜欢她,在学校她也尽力留意自己的社交信号,但是她的行为却适得其反。安迪则属于另外一种情况,只要他信任同学,还是有能力和他们融洽相处的。问题是他不相信学校里的任何人,并且总是把周围的人往坏处想。
培养同理心
下面的步骤可以帮助你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在这方面,使用具体的例子,以及给孩子示范恰当的行为方式,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第一步:留意孩子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的社交世界。问孩子一些关于他的朋友及熟人的具体问题,“午饭的时候谁坐你对面?”“今天和苏姗聊了些什么?”“课间的时候,你喜欢玩什么?”这些问题让孩子了解到周围发生事情的重要性,以及人际关系需要发展和维护。
第二步:提醒孩子思考别人的感受和反应。
让孩子去思考他人的需要。例如“你觉得丹尼推乔伊的时候,乔伊会有什么感受?”,“你为什么认为玛丽没有邀请杰克参加生日聚会?”孩子回答的时候,你要确保自己能冷静回应。在发表自己的意见之前,先听孩子把话说完。孩子需要感受到即使你和他的看法不完全一样,他的观点仍然是受到重视的。
第三步:帮助孩子掌握更丰富、更细致的表达情绪的词语。
孩子能理解自己的感受,并且用清楚而冷静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非常难得的。有健康社交行为的孩子,往往对自己的情绪有深刻的理解,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他体会别人的感受。为了帮助孩子对自己的情绪有更多的认识,可以从教导孩子“每周情绪”开始。先从简单的开始,例如:生气、难过、高兴,然后再过渡到较难的词语,例如:沮丧、失望、困惑(参见下面表格中关于情绪的描述,和孩子一起复习)。我发现把“每周情绪”贴在家里一个显眼的地方(例如提示板、冰箱)会非常有用。这周当中,谈话的时候使用这个描述情绪的词,如果孩子表现出这种情绪,就告诉孩子。
你要确保用开放的心态清晰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你,会学习到更多。你对自己情绪的表达,也让孩子能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情绪。不用担心告诉孩子这样的话:“我爱爸爸,但有时候真的很生他的气。”“上班的时候,老板盯着我干活,让我觉得很沮丧。”或者:“我没有在最后期限做完,让我对自己很失望。”
第四步:帮助孩子了解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
学习这项技巧很有意思。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所传递的信息,来帮助孩子了解他们说话做事的动机和感受。向孩子强调对方发出的信号,以及所传递的是什么感受。例如:面红耳赤、说话声音很大表示他很愤怒,或者睁大眼睛和嘴巴表示很吃惊。你可以和孩子讨论,当一个人产生上面所说的情绪时,会有什么样的面部表情。
第五步:帮助孩子留意话语当中给出的暗示。
那些识别社交信号有困难的孩子,常常分辨不出语气的不同。他们可能会反应过激,把限制性的语气看做是生气;还有可能反应迟钝,当别人限制他们某种行为的时候,没有当回事。这个技巧很难教给孩子。罗拉和安迪在这方面都有困难,安迪误解了语言的暗示,而罗拉则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信号。
在这方面孩子们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当别人让他们停止某种行为的时候,他们不予理睬。这种情况在兄弟姐妹之间更常见。你是否见过大孩子试图阻止小孩子停止那些招人讨厌的行为?大孩子根本不可能成功,反而会非常沮丧。同样的情形也经常在操场或者课间发生。减少这种行为的最好方法,就是当不让孩子做某些事的时候,如果他能停止不做,就给予奖励。例如:当哥哥要求四岁的弟弟不要戳他的时候,如果弟弟能停止,就告诉他你很高兴看到他能听话。
第六步:鼓励孩子多一些幽默感。
众所周知,大笑有治愈的功效。想一想开怀大笑之后,感觉有多好。对孩子来说,大笑也有一样的效果。但是幽默感很难保持。孩子的生活中有很多压力,例如来自学业和同伴方面的压力,你可以帮助孩子看到生活中有趣好玩的一面。吃饭的时候讲些笑话,带孩子一起看喜剧片。最重要的是,教导孩子如何自我解嘲。下次你犯错的时候,指出自己的错误,然后大声取笑自己。帮助孩子看到犯错是人生的一部分,犯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要从错误中学习,然后生活还会继续。
鼓励幽默感!
像安迪这类型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应对别人的嘲笑和欺负,往往会对别人并无恶意的行为看得太过严重。帮助孩子分辨出有些行为是出于善意并非恶意。即使不是每次都出自善意,但在下结论之前,先假设对方并无恶意,这样做并无伤大雅。处理这类事情最好的地方就是在家里和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时候。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最适合理解和练习本书所涉及的技巧。和孩子练习与兄弟姐妹一起笑对所面临的事情,我相信,这个技巧会也一定适用于处理学校和邻里关系。
第七步:教导孩子用同理心来回应他人。
即使孩子不太理解别人表达的细节,他也要做出似乎理解的样子来回应,这一点很重要。例如朱莉告诉阿莎力她和妈妈吵架了,阿莎力莉并不知道朱莉为什么和妈妈吵,但是也要通过倾听、点头、关心的表情,来表现出她了解朱莉的感受,这很重要。当你表现出你能理解的时候,往往就会让你真正理解了。就像你做出自信的样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自信一样。如果你对别人面临的问题表现出同情,那你就会真的理解同情他的处境。
按照这个思路,教导孩子用一些短语来表达同理心。例如:“哦”(用失望的语气)。帮助他做出表示关心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你可以在镜子前做这个练习。花时间选择能表达同理心的词语和表情,然后逐步教导孩子问下面一些问题,来帮助对方敞开心扉,而不是变得更封闭。有一些话语会让人更封闭自己,例如:“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在我身上。”或者“你为什么会这么难过?”让对方打开心扉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是什么让你这么心烦?”“你想说说这件事吗?”
如果孩子表现出同理心的时候,就给他一个具体的赞赏。“塞恩,你知道吗?我感觉到你在乎我所说的,因为你看着我说话,并且把手放在我手臂上,表示你在乎我。谢谢!”
你还可以在家里或者学校给孩子设计一张图表,来自我监督。你或者老师让孩子来评价一下自己。用笑脸表示好的社交行为,用没有表情的脸表示一般的社交行为,用皱眉头的脸表示不好的社交行为。对比一下你和孩子的评估是不是一致,如果一致,就奖励孩子一个贴画或者积分,以后可以兑换成某些特权。更重要的是,在开始的时候,孩子的评估要和你的评估保持一致,这样你才知道他对自己的表现有正确的认识。最终的目标是你们俩的评价相符,并且持续保持好的社交行为。
第八步:鼓励孩子灵活地接纳别人的感受。
帮助孩子通过礼貌的方式来认同和体会别人的感受。让家里的客人来选择他们想玩的游戏,提醒孩子顺应形式的重要性。让孩子告诉你他的朋友喜欢玩什么,或者愿意做什么事情。
鼓励孩子要接纳别的孩子,而不要排斥他们。不鼓励搞小团伙。特别是在小学的中间阶段,接纳和排斥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女孩喜欢搞“圈内人”和“圈外人”、赢家和输家。帮助孩子学习包容和接纳他人,了解到世界是由兴趣各不相同的孩子所组成。
安迪和罗拉如何读懂社交信号
安迪的父母在开始的时候做得很好,他们能仔细倾听安迪对学校发生事情的看法。他们既没有批评忽视他,也没有对他所说的反应过激。找老师谈话也是很好的处理方式,因为老师会从学校的角度说出他对事情的看法。如果安迪被人欺负或者威胁,学校有必要知道,并采取适当的行动。如果安迪没有被欺负,而是对别人的行为反应过激,父母就需要知道事情的真相,以便帮助安迪。
和老师谈话之后,安迪的父母给予他很多支持。爸爸给他讲述了自己从前被欺负的经历,并且告诉他当时是如何处理的。父母开始用游戏的方式逗他,借此来培养他的“厚脸皮”,并示范如何自我解嘲。他们很高兴和安迪一起通过“角色扮演”来练习。例如:他们假装在走廊撞了一下安迪,练习如何不予理会。安迪开始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有意的,什么样的行为是偶然的。他学会了当别人撞到他之后表示歉意,就表明可能不是故意撞的。他意识到自己在拥挤的走廊里,也很容易撞到别人,并不是故意的。安迪渐渐和一名男生成了好朋友,有些课程他们会一起上,还一起吃午饭、去教室。这份友谊让安迪在学校里更有安全感。不久,安迪不再向父母抱怨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他更快乐,也更能掌控自己的生活了。
安迪只面临一个主要问题,而罗拉却有好几个问题要处理。她想让同学们喜欢自己,也想交朋友,但是她确实不知道如何让别人喜欢她。罗拉的父母决定通过更正式的社交技巧课程来提高她的社交技能。他们没有足够的经费带她去找私人治疗师或者参加小组学习项目,所以决定自己来训练女儿。他们买来几本关于社交技巧训练方面的书籍,并加入学校的“午餐团”。“午餐团”由班里同学组成,目的是在学习社交技巧的时候,互相支持并给予反馈。他们让罗拉尽可能多参加社交活动,给她报名参加骑马和美术课程,这些活动从本质上来说,都需要彼此合作,而不是竞争。
她的父母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们每个月选择一个技巧来教导罗拉,告诉老师他们现在正在努力做的事情,并且请老师在学校里强化这些技巧。他们花了很长时间,来帮助罗拉更多地了解情绪的表达和理解,还给她读书,并且询问她书里的人物是什么感觉,又是什么事情让她产生那种感觉。罗拉的进步很慢,但是很稳定。经过一年专注社交技巧的训练,老师发现,班里同学对罗拉的嘲笑没有了。她说,罗拉的行为方式不再混乱了,她开始和其他同学在操场上玩了。罗拉的父母很高兴看到女儿的进步,并且继续教导她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所需的社交技巧。
读懂社交信号的游戏和练习
1.和孩子一起读书
停下来,和孩子一起讨论故事里的人物有什么感受。
2.看杂志图片上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写下符合表情的词语。
3.画脸谱:面无表情、高兴、难过、困惑的脸,等等
评价每张脸。
4.“情绪游戏”的命名
一起看电视或者电影的时候,暂停下来,讨论人物的情绪,以及他们是如何传达这种情绪的。
5.照镜子游戏
让孩子站在镜子前,表现各种情绪,让孩子评论这些情绪是否被清晰地表达出来了。你也可以给孩子录像,然后做相同的练习。
6.帽子游戏
把不同的情绪写在纸条上,放进帽子里(1号帽子里放“快乐”、“伤心”、“害怕”、“沮丧”、“兴奋”、“愤怒”等);把写有不同动作的纸条放进另外一顶帽子里(2号帽子里放“和朋友打招呼”、“脱下大衣”、“邀请朋友来玩”等),让孩子从“情绪”帽子和“动作”帽子里分别取出一张纸条。这个游戏的目的是用某种“情绪”来完成某个“动作”,其他人来猜是哪种情绪。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增强孩子对他人情绪的感知能力,同时也让表演的人更清楚地表达他们的情绪。
7.猜词游戏
这个游戏的目的是通过肢体语言来猜出人物所表达的情绪。由一位家庭成员做一个动作,然后静止不动,其他人来猜这个动作所表现的情绪。你可以通过复杂的情绪来提高难度。
8.观察游戏
和孩子坐在一个便于观察别人的地方,例如公园的长椅上,一起观察人们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看看它们到底传达什么样的情绪。可以试着根据那些人的外貌特征来编一个故事。你可以这样问孩子:“你认为那个男的是干什么工作的?”或者:“你认为那个人要去哪儿?”留意那些帮助我们理解他人感受的信号,然后提出你的疑惑:“你认为那个男孩为什么哭?”“从那位妈妈的表情中,你能看出她的情绪是怎样的?”告诉孩子通过观察人们行为举止就能知道他的感受。“注意看她的脸通红,声音也提高了,咬牙切齿的样子,她一定很生气!”和孩子一起玩“猜猜看”的游戏,观察他是否能猜出别人的情绪。
9.训练图表
你还可以在家里或者学校给孩子设计一张图表,来自我监督。你或者老师让孩子来评价一下自己。用笑脸表示好的社交行为,用没有表情的脸表示一般的社交行为,用皱眉头的脸表示不好的社交行为。看看你和孩子的评估是不是一致,如果一致,就奖励孩子一个贴画或者积分,以后可以兑换成某些特权。更重要的是,在开始的时候,孩子的评估要和你的评估保持一致,这样你才知道他对自己的表现有正确的认识。最终的目标是你们俩的评价相符,并且持续保持好的社交行为。
10.录像
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他录像。有时候孩子不知道自己在别人面前是什么样子的,每次在我们的培训小组中给孩子放录像的时候,大部分孩子会对录像中的自己感到惊讶。“真不敢相信,我会那么做!”这个方法可以让孩子们透过别人的眼睛来看自己,并且帮助他们根据别人的反应来修正自己的行为。
11.录音游戏
用录音机给自己录音,重复说同一个词语,但是每次用不同语调。回放给孩子听,看他是否能分辨出每种语调所代表的情绪。例如:你选择“留下来”这个词,第一次用生气的语气说,然后用坚定但不带情绪的方式说,接下来,用提问的语气,再用沮丧的语气说,等等。这个练习比想象的要难。不妨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