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只是知道这三种链接的方式是没有用的。
不会有人来问你,什么叫归纳法,什么叫演绎法。
就算你能倒背如流,但在实际生活中从来不用,那你的思维就是处在“零维”的状态,你还是在学校里准备考试呢……
你得把这些方法,锻炼成你大脑的基本功能。
具体怎么锻炼?
大脑就是一块肌肉,大脑中各个神经元的连接强度是需要经常链接才能加强的,所以,你得把握每一个机会,不管看到新知识、旧知识,都要试着去做一些链接的练习。
1.学习新知识后的链接练习
如果,你刚学到一个新规律……
就可以试着找到一个现象,然后用“演绎法”做出一番预测。
比如,你刚学会了供需理论,就可以试着结合目前的大豆产量、市场的需求状况,预测一下明年大豆价格的走势……
结果对不对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与你的既有认知链接起来……
如果,你刚学到一个新概念……
你就可以试着寻找一下,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也能“归纳”出这个结论?
比如,你今天刚学到了一个概念叫作“旁观者效应”,那么你可以寻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看看是否也出现了这个效应?
如果,你刚学会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
那么你就可以试着用“类比法”,寻找一个简单、形象的物体来给它做一次封装,让它变得更简单易懂。
比如,什么是“零维”的思考方式?
你可以回答:大脑的状态就像是个“录音机”,只能播放预先设置好的固定内容……
2.练习写作和演讲
除了刚学会新知识后的链接练习,你还可以通过练习写作和演讲来锻炼自己的线性思维能力。
这两种方式不能像思维导图那样,把所有的知识、彼此的关系,都平铺在一个平面上,而必须通过线性的方式展开。因此,上下文之间就需要很强的逻辑关系来联结,需要结构严密,经得起推敲才行,不然读者就会看不懂,或者理解起来很吃力,或者你的内容破绽百出……
有些人说,写作和演讲是把学到的东西输出,输出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其实,输出并不是重点,而是通过输出的手段,强迫着你把学习到的知识点建立起结构严密的逻辑链接,这才是重点!因为只有发生了链接,特别是需要输出、让别人能听懂的、逻辑严密的、高质量的连接,学习才会真正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