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学课上,老师问了学生们一个问题:“什么是机械装置?”
主演阿米尔汗回答道:“能省力的东西就是机械装置。比如今天很热,按下开关,得到阵阵凉风,风扇……就是个机械装置;跟千里外的朋友说话,电话……是机械装置;快速运算,计算器……是机械装置;从钢笔头到裤子拉链(他一边说一边拉着拉链开始比划起来……上下,上下……)……都是机械装置。”
学习的过程就是链接,阿米尔汗通过将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链接在一起进行学习,通俗易懂,印象深刻,特别棒!
可老师却对这样的回答嗤之以鼻,竟然反问道:“考试你也这样写?机械是……上下,上下……?”
然后,又邀请另外一位“好学生”继续回答。
好学生说:“老师,机械装置是实物构建的组合,各部分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借此,能量和动量相互转换,就像螺钉和螺帽,或者杠杆围绕支点转动,还有滑轮的枢纽之类的,尤其是构造,多少有点复杂,包括活动部件的组成,或者简单的机械零件,比如滚轮、杠杆、凸轮等等。”
这位“好同学”将机械装置的定义,熟练地背诵了下来,获得了老师的一个大大的赞。
窘……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因为这位“老师”和“好学生”的思维状态,还处在“零维”的状态。
什么意思?
所谓“零维”的思考方式就是“点状思维”
就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知识点并没有发生“链接”,而是像一个一个孤岛一样,单独地存在于你的大脑之中……
可所有的学习和思考,不应该都是链接产生的吗?
注:关于这点,我们在第15课《如何提高思考能力》中已经讲过,这是我们大脑学习和思考的基本方式。
为什么会有“零维”的状态呢?
因为,在特殊的教育体制下,我们使用了独特的学习方式——死记硬背。
某个知识点,我不需要知道它从何而来,也不需要知道能用在何处,更不需要知道它与其他知识有何关联,只是因为考试需要,所以它需要被我记住!
这虽然能够帮助我们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可一旦毕业或者考试结束,这个知识点就像宇宙中的一粒星辰,再也找不到,也没有任何用处了……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问你这个定义是什么意思,那个定义是否正确……
现实生活中,只有一个一个具体的问题,需要你运用学过的知识,链接到现实中来,解决眼前的困境!
这就是为什么好多在学校里成绩优秀的学生,来到社会中并不怎么样,因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还是习惯使用这种“零维”的点状思维,遇到问题后的第一反应,依然是:“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然后在脑海中查询相关知识点,结果查无此物……
“这个问题我之前没有学习过啊,这该怎么办?”
大脑中一片空白,双眼中一片茫然……“这题太难了!做不来……”
应试教育训练出了一堆思考能力是零维的人,虽然已经毕业很久了,但思考方式可能还停留在学生时代,想想也是蛮可悲的……
那怎么办?
我们要从“零维”的状态,上升到“一维”的思考方式——线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