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学 > 人生只有一件事

组织的“秘密”

组织的“秘密”

我曾不小心答应了一个机构去演讲,那个机构的任务和属性与我自己所管理的事业完全风马牛不相及。我到底有什么可说的呢?这让我相当烦恼。

然后,一本书的名字突然浮现在我眼前——《秘密》。这本书刚出版时,我就买来读了,读得很有感觉,也买了些送给同事。但直到最近,我才猛然发现,其实我们自己的公司正是《秘密》这本书所讲述的最佳见证。

《商业周刊》创办前七年,公司运营陷入低潮,只能用“一无是处”形容,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当时我里里外外团团转,却发现所作所为尽是虚工,完全看不到成果。身处此境,难免“心无所住”,一方面开始逃避现实,另一方面又时常“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算是准躁郁症患者一名。

有一天,在一场检讨会中,我有感而发,对同事们说:“我们创办事业,把股东的钱赔了,把同事的青春误了,印了一堆没人看的杂志,白砍了不知多少棵树,实在对不起地球。你们帮我想想,如果确定我们自己是‘负面事物’,不惜身败名裂,也要把公司结束。”

说完这番悲壮之语,没吓着别人,倒把自己吓到了。我真的可以把公司关了吗?如果真能就这么关了,岂非天下太平?想着想着,就“心无挂碍,无有恐惧”起来。

了解到一切错误的源头是自己,了解到一切错误应该由自己终结,我反而如释重负。心想,反正整日在公司穷忙也无济于事,不如安静地把问题理清楚,于是就抛开一切到庙里修行去了。

寺庙的圣严法师慈悲可亲,让人如沐春风;唯觉老和尚法相庄严,时常当头棒喝。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和尚说:“你们芸芸众生,放眼望去,只有两种境界,不是妄想就是昏沉,不是昏沉就是妄想。”修行七天,才明白老和尚说的是实在话。

重回公司上班后,我不再焦虑,不再生气,不再想公司何时转亏为盈,不再问同事为什么没有完成目标。我只要每天在公司里做一两件“好事”就满心欢喜,我改口问同事们最喜欢做什么、做什么最有成就感。

就这样,我释放了自己,也释放了与我一起工作的同事。然后,我发现大家工作时的表情变了,办公室里的笑声多了,编出的杂志有感觉了,读者也开始有反应了。从那时到现在,所有数字都翻了几十倍,完全始料未及。

如今回想,在《商业周刊》转败为胜之前,我们因为犯了太多的错误,累积了太多的失败,导致整个组织气氛被扭曲,同事彼此互相增强负面态度,最后人人都讨厌自己、讨厌彼此,不相信自己会做对事,也不相信公司的困境能扭转。可想而知,这样的一个组织陷入了恶性循环,毫无前途可言。

最后造成一切改变的,是居上位者通过“放空”,转化了自己的心念,由负面到正面,然后感染、扩散到大多数的同事,于是奇迹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回忆这段历史,简直就像按部就班、一五一十地实践着《秘密》这本书里所说的原理。

自己公司里所经历的这一段,而且是由自己带头的,我居然花了十余年时间才弄明白。想到这一层,我才知道人的“分别心”有多顽强。一般人在探索个人成长时所领悟的道理,总不自觉地画地自限。等大家要探讨组织问题时,又大费周章地去研究另外一套。组织是由一群人构成的,适用于个人成长的每一项原理,必然也适用于组织发展。这么浅显的道理,多数人却习惯于用“分别心”来对待。人的习性之重,可见一斑。

想明白了这一点,我就开开心心去那个陌生机构演讲了。我心想,不都是人吗?一个人,一堆人,一群人,不管聚在一起干什么,总离不开“心念”这个主宰一切的中枢。我发现组织的秘密就是:境随心转,心想事成!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