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交换
相互依赖理论认为,人们就像购物那样在人际商厦里浏览。所有人都在寻找最合意的商品。我们在寻求以最小代价获取能提供最大奖赏价值的人际交往,我们只会与那些能提供足够利益的伴侣维持亲密关系 (Rusbult, Arriaga, & Agnew, 2001)。不过,由于每个人都这样做,所以亲密关系中的伴侣双方都必须满足自己的利益,否则亲密关系不可能持续下去。
根据这种观点,与他人相互交换理想的奖赏是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这一过程就是社会交换 (social change)。社会交换理论有各种版本,不过由约翰·蒂博和哈罗德。凯利 (John Thibaut & Harold Kelley, 1959; Kelley & Thibaut, 1978) 提出的观点 ——现在称为相互依赖理论——是人际关系学家使用最多的理论,所以我们这里会特别地介绍。先来看看社会交换的核心要素。
奖赏和代价
人际交往中的奖赏指的是,我们与他人接触时所获得的令人高兴的经验和物品。人际奖赏的形式多样,既有和个人感情无关的好处,如你迷路时陌生人为你指点方向,又有带个人色彩的亲密感,如从你爱的人那里得到的接纳和支持。我们用奖赏这个词来泛指人际交往中任何值得拥有和受人欢迎的事物,这能给接受者带来愉悦感和成就感。
与之相反,代价是具有惩罚性的、令人不悦的经验。包括金钱开支,如为约会的饭局买单;或身体受伤,如鼻青脸肿。不过亲密交往中最重要的代价是心理负担:对亲密关系发展不确定性的担忧,对伴侣的缺点感到的沮丧和因为身处亲密关系而不得不放弃某些事物而感到的遗憾 (Sedikidesetal, 1994)。交往中所有令人沮丧或苦恼的后果都是代价。
某一特定的人际交往所带来的奖赏和代价之和就是结果 (outcome),即交往中的一方综合得到的净收益或净损失。把所有的奖赏和所有的代价相减就得到:
结果 = 奖赏 - 代价显然,如果某种人际交往的奖赏大于代价,就会得到正值的结果。但别忘了,社会交换理论宣称人们总在追求可能的最好结果。你的人际交往结果即便为正,并不表示这种交往就能好到足以使你继续待在伴侣身边。的确,相互依赖理论的一个深刻的观点就认为,人际交往的结果是正还是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评价结果的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我们的期望,第二个标准是假如没有现在的伴侣,我们认为自己会过得怎样。
人际关系的期望收益
相互依赖理论假定每个人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比较水平 (comparison level,简写为Cl),即我们认为自己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应当得到的结果值。Cl是建立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的。如果人们曾有过奖赏价值很高的伴侣关系,就可能有较高的Cl,表明他们现在还期望并觉得自己理应得到非常好的交往结果。相反,如果过去经历过困难重重的亲密关系,那么他们的期望和Cl都会很低。
在人际交往结果从悲恸到狂喜这个连续变化的系列中,个体的比较水平只代表了他/她的参照点。Cl是测量我们对关系满意程度的标准。如果交往结果超过了你的 Cl,你会感到幸福;从与他人的交往中你得到了超过你所期望的最低结果。幸福的程度取决于你获得的结果超过期望的程度,如果交往结果远远高于你的Cl,你会感到非常满足。相反,如果交往结果低于你的Cl,即使这一结果仍然相当不错,你的表现也比大多数人要好,你还是会不满意。这个观点非常重要:即使你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仍有所收益,如果这一收益没有大到足够满足你的期望,你仍不会感到幸福。例如你是个富有而又被人热捧的名人,你的Cl就可能异常髙,即使有一个能迷倒众人的极品伴侣,你仍会相当不满意。
所以,亲密关系中的满意度并不仅仅取决于交往结果绝对意义上的好坏;相反,满意度来自交往结果和比较水平之差,即:
满意度 = 结果 - Cl人际关系的替代收益
不过,相互依赖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假设是,满意度并不是唯一的、甚至也不是决定亲密关系持续与否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无论我们是否乐意,我们都会用到第二个标准,即替代的比较水平 (comparison level for alternative, Cl alt ),来确定我们在其他的亲密关系中是否会更好。CL alt 是指如果我们抛弃目前的亲密关系,而转投可以选择的更好的伴侣或情境,所能得到的交往结果。如果你是个聪明的会计师,就能明白CL alt 就是我们可以容忍目前伴侣的最差结果。其原因在于:如果其他的亲密关系有希望得到比目前的关系更好的收益,即使我们对现状还满意,也有可能离开现在的伴侣去追求更大的收益。 (记住,我们总在追求可能的最好结果。) 另一方面,即使我们对自己目前的亲密关系不很满意,在没有更好的替代选择出现之前,我们也不可能脱离现在的关系。这个观点特别重要,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仍会待在使他们痛苦悲惨的亲密关系之中而不离去:尽管现实的处境非常痛苦,但置身其中的人们认为一旦离开情况会更糟。如果他们认为别处有更好的境况,他们就会选择离开 (Choice & Lamke, 1999)。对亲密关系的满意程度并不是决定我们要保持或离开关系的主要因素,这一观点是相互依赖理论的最有趣最深刻的发现之一。
所以,Cl alt 决定了我们对亲密关系的依赖程度。不管我们满意与否,如果我们认为现有的亲密关系是我们目前能得到的最好的关系,我们就会依赖现在的伴侣,而不会轻言离开 (Ellis et al., 2002)。而且,我们当前亲密关系的结果和更糟的替代选择差距越大,依赖程度就越深。如果当前的结果仅比替代选择好一点点,我们就不会非常需要伴侣,如果替代选择不断改善,我们就会离开自己的伴侣。
人们真的会离开幸福的亲密关系吗?如果Cl alt 真得比当前得到的亲密关系的结果要好,他们很可能会离开。为了更简单直观地思考这个问题,可以把CL alt ,看做亲密关系的全部结果,即个体认为把所有因素考虑在内,更换伴侣所产生的净盈亏 (Kelly, 2002)。如果结束当前的伴侣关系、投人新的替代关系的整个过程有希望获得更好的结果,个体就会放弃原来的亲密关系。这只是经济学的常理。
当然,问题是要算清这些盈亏非常困难。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一方面,存在外部吸引力诱惑我们背离现在的伴侣。我们需要权衡替代伴侣的合意性和得到的可能性,孤独一个人过——也是可以考虑的选择。如果其他伴侣或者仅仅独居都貌似有吸引力,那么CL alt 就会升高。然而,离开现有的亲密关系还会招致许多代价,这会极大地影响另觅新欢所能得到的净收益 (Levinger, 1999)。比如,社会心理学家已经表明,个体对现有亲密关系的投入 (investment),即亲密关系结束时个体会失去的事物,也是决定个体是去是留的重要影响因素 (Rusbult et al., 1994)。亲密关系结束时个体失去的投人既有有形的物品,如要与前配偶分割的家具和餐具等等,也有无形的心理上的收益,如姻亲和朋友的关爱和尊重 (Goodfriend & Agnew, 2004)。比如,不幸福的妻子可能克制自己不去提起离婚诉讼,这不是因为她没有可选择的其他好男人,而是因为她不想承担可能的代价,如烦恼的子女、愤恨的前夫、失望的父母、不解的朋友 (Goodfriend & Agnew, 2002)。所有这些都会减少离开的整体意愿,从而降低个体的CL alt 。
另一个复杂之处是个体的Cl alt 是他/她主观认识的产物,从而存在一系列因素影响着人们对它的认知。自尊就是影响因素之一。如果人们不喜欢自己,他们往往认为别人也不会喜欢自己 (Kiesler & Baral, 1970),从而会低估自己与其他替代伴侣相处的前景。习得性无助也有影响力 (Strnbe, 1988)。如果人们过久地陷在糟糕的亲密关系之中,他们会丧失希望,忧郁地低估在别的关系中也不会表现出色。信息的获取也会影响个体的CL alt 。如果你是居家式的、不用工作的家庭主妇/夫,与每天到大城市上班相比,得到的替代选择信息就非常有限 (Rusbult & Martz, 1995);因此,你的CL alt ,就会比走出家门、见多识广时要低。
的确,只有在你意识到合意的替代伴侣时,你的CL alt 才能提高。如果你对目前的伴侣感到满意,你或许不会太多注意到那些对你亲密伴侣具有强烈竞争力的对手。实际上,对现有亲密关系满意的人并不怎么有兴趣四处寻觅其他情侣。结果他们认为自己的CL alt 比更关注替代伴侣的人低 (Miller, 2008)。这点可能很重要。留心自己的可选之人并密切关注替代恋人的大学生,相比于不太注意的大学生,会更频繁地更换自己的恋人 (Miller, 2008)。
这些结果表明,虽然相互依赖理论将满意度和依赖性看做亲密关系中相对独立的影响因素,但它们实际上是相关的。正如一句俗语,家花没有野花香。但如果你和目前的伴侣在一起很幸福,你就不太可能注意到。还请记住这个睿智的观点:亲密关系的满意度对于伴侣的去留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想想离婚通常的发展轨迹:已离婚的夫妻在决定分手前,往往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痛苦中煎熬。是什么最终促使他们采取行动? Cl alt 发生了变化:他们的Cl alt 最终超过了他们目前关系的结果 (Albrecht & Kunz, 1980)。婚姻状况变得如此糟糕以致他们关系的结果下降到可获得的替代选择之下,这些替代选择的结果过去常常是不足的。或者,结束婚姻的代价明显降低了 (这会提高当事人的Cl alt 比如,因为夫妻在一起痛苦的时间太长,他们的孩子、父母和牧师都可能改变了观点,开始支持他们离婚。又或者离开亲密关系的奖赏明显增加了,因为他们储备了足够的金钱或者找到了替代的伴侣。 (这也能提高Cl alt ,) 归根结底,人们不幸福时并不会去离婚;但如果在别处的前景最终看来更加光明,不管怎样他们都会离婚。
所以,我们应该记住,计算CL alt ,是个复杂的评判过程,包括离开亲密关系的代价——如投人的损失——和他人产生的诱惑,这样就得到:
依赖度 = 结果 - Cl alt ,总而言之,社会交换的三个重要因素是人们关系的结果,比较水平 (Cl) 和替代的比较水平 (CL alt )。人们在交往中得到的净盈亏就是他们关系的结果。如果他们的结果超过期望,或者Cl,他们就感到满意;然而如果现有的亲密关系结果不如他们的期望 (即结果低于Cl),他们就不满意。此外,如果人们当前的结果好于从别处能得到的结果 (即他们的结果超过他们的CL alt ,他们就依赖于现在的伴侣,不太可能离开。然而,如果他们从现在的伴侣处得到的结果比他们从别处能获得的结果更差 (他们的结果降到Cl alt ,以下),他们就会倾向独立,很可能离开当前的伴侣。
人际关系的四种类型
我们来看看把这些算法结合在一起,怎样来界定人们所面临的各种人际关系类型。人们所体验到的Cl、CL alt ,和实际上的关系结果,这三个因素都是_高低变化的连续变量。相互依赖理论认为,同时考虑这三个因素的变化时,就会产生四种不同的关系类型。
思考一下,如果人们的关系结果超出他们的Cl和CL alt ,会发生什么结果。他们与伴侣的交往结果超过了他们的期望,并且他们相信现在的关系比其他替代的关系要更好。所以,他们会感到很幸福, (就关系的当事人而言) 他们的关系是稳定的。他们不会移情别恋。这种令人愉悦的情形在图6.1中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情况下,个体的Cl高于Cl alt ,另一种情况刚好相反。在所有的这些例子中,个体感受到的满意 (或依赖) 程度取决于Cl (或Cl alt ) 和个体当前的关系结果的差别幅度。不过在A 1 ,和A 2 这两个图形中——这正是我们要阐明的观点——个体是处在幸福、稳定的亲密关系之中的。就图6.1所示的简单区分而言,在这两个图形所示的情形下 Cl和Cl alt 孰高孰低无关紧要。即使它们完全相同,也应分入这一大类;如果个体当前的关系结果超过了 Cl和CL alt ,他/她就会感到满足,不大可能会离开。
与上述情形不同的是,如果人们的关系结果低于Cl但仍高于CL alt (如图形B),会发生什么结果。他们是不满意的。他们得到的关系结果要低于自己所期望的和认为自己应当得到的,但他们当前的关系仍要好于他们认为的替代关系。他们的亲密关系并不幸福却较稳定,他们不会弃现有关系而去。希望你永远不会碰到这种情况。但是如果你的工作非常糟糕、工资也低,你非常讨厌,但你不会辞职,因为这是你目前能得到的最好的工作,那么你就会理解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情形。这就是这类人所处的困境。
相比之下,如果人们的CL alt ,比关系结果高,而Cl比关系结果低,他们的情形就非常有利 (图形C)。他们对自己当前的伴侣感到满意,但通盘考虑,他们认为在别处有更具吸引力的关系结果等待着自己。他们当前的亲密关系幸福但不稳定,因为他们不太可能固守原来的亲密关系。在职场中类似的情境是,如果你喜欢你现在的工作,但从另一个雇主那能得到更好的工作,你就面临同样的情形。如果你把所有的因素都考虑在内——包括你要丢下的朋友,搬迁的代价和新职位的不确定性—— 认为离开显然更有利,你就会离职,不是吗?
最后,人们的关系结果或许比Cl和CL alt 都要低。同样的情形出现了,在这样的分析水平下,Cl和CL alt ,孰高孰低无关紧要,如图形D 1 ,中CL alt 更高,图形D 2 中Cl 更高。只要他们当前的关系结果比这两种比较水平都低,他们的亲密关系就既不幸福也不稳定,可能持续不了多久。
专栏6.1 权力和依赖性/独立性 图6.1描绘的只是亲密伴侣一方所面临的情形,但亲密关系却涉及两个人。他们各自的CL alt 会怎样影响彼此的交往呢?假设有一对恋人贝蒂和巴尼,在他们的亲密关系中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彼此相互依赖,但巴尼的Cl alt 比贝蒂低。这意味着巴尼比贝蒂更需要对方;如果亲密关系结束,转到下一个最佳对象时巴尼要比贝蒂失去更多。不过因为他们都不想离开现在的亲密关系,这一点看上去就微不足道。但实际上,这种依赖程度上的差异使得见蒂在亲密关系中拥有了更多的权力。 正如我们将在第12章中看到的,权力是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社会交换的微妙理论之一较少兴趣原则 (principle of lesser interest) 认为,较少依赖于亲密关系的伴侣在关系中拥有更大的权力 (Waller & Hill, 1951)。 或者说,当理想的亲密关系结束时,失去较少的一方会居于主导地位。实际上,如果要赢得争执或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原则就显得更加准确;一般双方都会承认,恋爱关系中更为独立的一方是两人中更有支配地位的人 (Berman & Bennett, 1982)。 如果贝蒂和巴尼对彼此的依赖差距过大,恋爱前景就可能困难重重。与依赖程度不平等的关系相比,人们更喜欢彼此需要大体相当的关系 (Lehmiller et al., 2004)。但是只要他们的亲密关系能持续,贝蒂更高的Cl alt 很可能意味着她才是亲密关系的主导者。当然在现实的亲密关系中,由于人们的Cl、CL alt 和关系结果都可能在最差到最好之间变化,因而可能产生许多不同的组合。以上四种关系类型只是对各种可能亲密关系的概况总结。Cl、Cl alt ,和关系结果三者都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实际上,这些变量的变化是相互依赖理论进一步对亲密关系进行更加有趣、微妙的探索方向。
与时俱变的比较水平
设想你找到了完美的亲密关系。你的伴侣充满爱心、迷人、聪明、富有、慷慨、不知疲倦。同时还是特级厨师、娴熟的按摩师、汽车机械师。他/她提供你的关系结果超出了你最激情的梦想。每晚你回家的时候,伴侣为欢迎你例行地为你按摩、揉脚,还为你准备了精美的食物。你满意吗?当然满意。但在连续几个月都享受到这种幸福之后,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某晚你回到家时,因为爱人遇到交通堵塞而没有早回家,你没有了温柔的按摩,没有了美味的食物。“嘿你可能会想“我的美食呢?我的按摩呢?”你已经在期望这些美妙的待遇,这表明你的比较水平提高了。但当你的Cl升高而关系结果维持不变,满意度就会下降 (见专栏6.2)。一旦你习惯于完美的伴侣,就会发现你从他/她的娇宠溺爱中得到的愉悦要比过去的少。
确实,相互依赖理论预测到这样的模式。因为比较水平是建立在我们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所以它往往会随着我们得到的关系结果而不断波动。当我们最初得到非常好的关系结果时,我们会非常愉悦,但随着我们开始把这些好处视为理所当然, Cl开始升高时,我们的愉悦感会渐渐地减少。这样一来,即使没有任何改变 (除了我们的期望),具有奖赏意义的亲密关系也会逐渐变得越来越不满意。
问题就出在这里。更糟糕的是,自打你一出生,社会文化的影响已经使我们的期望不断攀升。美国人享受着经济繁荣,有着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他们现在期望的生活标准以过去的眼光来看都是骄奢淫逸的 (Myers, 2000)。一些观察家认为,一种类似于天赋权利的感觉潜入了人们对亲密关系的期望之中 (Amato et al., 2007)。我们期望自己的爱情关系充满魔力,而不仅仅是愉快舒适,如果期望如此之高就很难体验到幸福 (请再看看专栏6.2的彩票赢家)。事实上,平均而言,美国人现在的婚姻并不如30年前的那般幸福,原因之一或许就是人们有着更高的Cl (Glenn, 1996)。
文化的变化也会增加我们的CL alt ,水平。女性更多地参与到劳动大军中,这让他们拥有了一定的经济资源,从而能让她们更容易地离开不幸福的亲密关系 (South & Lloyd, 1995)。人们比以前更具流动性,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周游世界、变换住所 (Putnam, 2000),所以他们的选择更加丰富多样。反对离婚的法律、宗教和社会障碍正在逐渐消除 (Berscheid & Lopes, 1997)。比如无过错离婚 (no-fault divorce) (无过错离婚是指离婚的配偶一方无需证明对方存有过错,而只需简单说明夫妻双方无法继续共同生活的原因,便可获取法庭的离婚判决。1969年,美国加州成为美国 (乃至西方世界) 第一个适用无过错离婚的州,在此之前,获取离婚的唯一方式是证明对方存有过错或因对方的不当行为而导致婚姻完全破裂。——译者注) 的立法使得夫妻们更容易离婚,直接引起了成千上万的本不该发生的离婚 (Rodgers et al., 1999)。总而言之,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有更多可得到的替代伴侣,同时离婚的代价在不断下降。我们甚至进人了一个“永远可得到”的时代,即使人们已经结婚了仍逗留在婚姻市场上,不断地估量自己所遇之人成为未来伴侣的可能性 (Farber, 1987) !如果把所有这些影响因素结合在一起,并回顾图6.1所示的情形,你就不会为美国社会自1960年以来离婚率的急剧攀升而感到惊讶了;当Cl 和CL alt 都很高的时候,人们更加可能认为自己的亲密关系既不幸福也不稳定。
专栏6.2 彩票赢家的比较水平 大多数人认为,如果他们比现在多拥有几千块钱,就会感到很快乐。所以他们认为如果能够赢得彩票大奖而变得很富有,就会真的感到幸福 (Myers & Diener, 1995)。他们的想法正确吗?答案是“不见得”,你或许对此感到有点奇怪。在一段时间内,彩票赢家通常会因为生活水平的改善而感到高兴。但赢得彩票之后不久,他们就会习惯于刚刚得到的富有生活。他们适应了变化了的环境,开始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随着期望的变化,他们会感到越来越不快乐。他们的物质生活可能还好,但平均来看,一般的彩票赢家在一年之后所体验到的幸福,并不比没赢彩票时更多 (Frederick & Loewenstein, 1999)。 根据相互依赖理论的观点,彩票赢家整体的比较水平 (即对生活的期望) 提高了。满意度来自于人们的Cl和现实的生活水平之间的差距。如果他们的期望和他们的生活水平几乎一样高,那么无论生活水平有多么高,他们也不会很幸福。富有的人或许有非常高的现实生活水平,但如果他们对此已有所期望并且认为一切理所应当,那么再高的生活水平也不能令他们满意 (Houston, 1981)。所以实际上,彩票赢家通常的发展轨迹是,最初的欣喜随着他们对新生活的适应以及Cl的升高而逐渐消失。 寻找美好的亲密伴侣和赢得彩票是否有相似之处呢?答案是肯。定的。一项在德国进行的纵向研究,追踪了逾24 000名已婚人士,发现结婚能给人带来快乐,但这种快乐只能持续一小段时间 (Lucas et al., 2003)。结婚两年之后,大多数人体验到的幸福只会和结婚前差不多。赢得彩票和找到完美的伴侣都不太可能使你永远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