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障碍及其应对
在前文我们已经知道,伴侣彼此自我表露得越多,他们往往会越幸福美满 (Sprechct & Hendrick, 2004) 。但我们说出心里话,努力与伴侣沟通,并不总会带来积极的结果。我们常常认识不到,在那些听我们唠叨的人的心里面产生了人际隔阂,这会导致他们的误解和困惑。在痛苦和不满的亲密关系中,沟通不良及其后果是显而易见的问题之一。不幸福伴侣之间的言语沟通一般只会延续他们的不满,使事情变得更糟糕。
沟通不良
的确,通过仔细比较幸福伴侣和不幸福伴侣的沟通行为,我们能获得有价值的深刻的见解:与他人交谈时,哪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们对此研究了 30多年,观察到几个重要的沟通模式。首先,不幸福的伴侣在精确表述上表现得很糟糕 (Gottman, 1994b) 。如果他们抱怨某事,很少能准确到位;相反,他们倾向于数怨并诉 (kitchen-sinking) ,即同时谈及几个问题 (以至于谈到许多问题但反而忘记了刚刚抱怨过的事情) 。这通常使他们最为关注的事情掩埋在同时责难的许多沮丧事件之中。例如,如果因为伴侣迟还录像店的影碟被罚款而感到恼怒,他们可能会说,“不只是因为你粗心,都是你和你那帮狐朋狗友瞎玩,对家里的事情从来不上心”。因而,他们的谈话经常偏离主题 (off-beam) ,从一个问题转到另一问题,以致谈话从来不能在一个问题上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我说的你从来不去做。你和你母亲一样顽固,你老是站在她那边。”在一长串关心的问题上扯来扯去,结果一个都不能解决好。
其次,不幸福的伴侣在彼此倾听方面也表现得很糟糕。他们很少有耐心仔细思索伴侣所说的话,反而仓促地得出结论 (常常假设最糟糕的情形) ,并根据自己揣测出的伴侣意图突然改变做法。其表现之一就是读心术即人们想当然地认为无需询问就能理解伴侣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所有的亲密伴侣都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读心”,但苦恼的伴侣却以挑剔和恶意的方式来“读心”;中性或积极的动机往往被他们解读为存心不良:“你这么说就是要惹我生气,是因为昨天的事向我报复”。不幸福的伴侣比幸福的伴侣更多地以消极方式打断 (interrupt) 对方的谈话。并不是所有的打断都会引起人的反感,为了表示赞同或者要求解释而打断伴侣,沟通实际上仍能愉快而有效地进行。但如果打断谈话是为了表示反对意见或转换话题,就可能会显得不够尊重和欣赏伴侣 (Daigen & Holmes, 2000) 。
苦恼的伴侣总是能在对方所说的任何事情上找出纰漏或不可行性,这样他们的倾听能力很差。总是使用是的——不过 (yes-butting) 句式,它不断地传达出对别人观点的批评:“是的,我们可以试一试,不过这并不可行,因为……”不幸福的伴侣还会进行反向抱怨 (cross-complaining) ,避开对方关注的问题,只用自己的抱怨来应对伴侣的抱怨,而不是对伴侣所说的话表示关注:
“我讨厌你把盘碟堆在洗涤池里不洗。” “哼,我讨厌你把衣服随便扔在地板上。”最后,不幸福的伴侣在交谈时常常表现出消极情感 (Gottman & Levenson, 1992) 。他们常常对伴侣的抱怨报以讽刺挖苦,贬低和鄙视伴侣的人格。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这类有破坏性的交往通常以批评 (criticism) 开场,攻击伴侣的人格和品德,而不是针对引起抱怨的具体行为。比如不去讨论某个特定的令人懊恼的事件 (“你把用过的湿毛巾丢在地板上让我很生气”) ,而是全面指责对方的性格缺陷,这样的批评只能使伴侣交往的矛盾更加激化 (“你就是烂人一个!”) 。破坏性的交往还包括经常以侮辱、嘲笑或者充满敌意的幽默等形式出现的蔑视 (contempt) 。伴侣对这类攻击通常的反应是防卫 (defensiveness) ;伴侣通常会寻找借口或者拒绝反向抱怨,激烈地发起反攻,以保护自己免受不合理攻击的伤害,而不会认为这种话糙理不糖的抱怨合情合理。接下来伴侣可能会出现拒绝回答问题或者合作的石墙 (stonewalling) ,尤其是男方,他们会拒绝说话,在面对一团糟的境况时,退守到石头般冷漠的沉默中 (Christensen et al., 2006) 。人们或许会认为不作进一步的争辩会改善当前的情形,但伴侣没有反应更令人生气 (Williams, 2007) 。石墙一般传达出的是“反对、冷冰冰的距离、沾沾自喜”,而不是对伴侣抱怨的适度认可和关注 (Gottman, 1994b, P.94) 。最终可能会出现毁灭性的交战状态 (belligerence) ,伴侣一方会咄咄逼人地完全拒绝另一方 (“那又怎样? 你到底想干什么?”) 当沟通令人厌烦地倒退到这种争执状态,亲密关系的前景就堪忧了 (Gottman et al., 1998) 。事实上,研究者只要观看婚姻冲突录像的开头3分钟,就能以高达83% 的正确率预测哪对夫妻会在6年后离婚 (Carrtre & Gottman, 1999) 。婚姻注定失败的夫妻比起那些能长相厮守的夫妻,明显地表现出更多的蔑视、防卫和交战状态。而且在长相厮守的夫妻中,沟通良好的夫妻比起经常发生误解的夫妻更加幸福美满 (Feeney, 2002) 。
当然,挑战在于,要避免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如果我们感到愤怒、憎恨或焦虑,我们或许发现自己正在进行反向抱怨、数怨并诉或者其他诸如此类的行为。如何避免这些沟通陷阱呢?这要根据情境而定,我们或许需要表达更为清楚、不太有火药味的信息,更好地倾听,保持冷静和礼貌,有时这三条都需要做好。
精确表述
那些批评伴侣人格和品德的抱怨会贬低伴侣,往往是小题大做,把小问题看成严重、不容易解决的难题。 (想想我们对伴侣的那些苛刻的抱怨,无怪乎他们有时会采取防卫行为。) 尽可能清楚明白、详细具体地指出惹怒我们的特定行为,伴侣间的沟通就会变得更为明智、准确。这种方法就是行为描述 (behavior description) ,这样不仅能告诉伴侣自己的想法,还能把谈话重点集中在可处理的、单独的某个行为上,而行为比人格更容易改变。正确的行为描述专指某一特定事件,不会涉及普遍性;因而,在沟通中指出问题时不应该使用总是或从不这样的词语。“你总是打断我!从不让我把话说完!”,这样的表达不是正确的行为描述。
我们还应该使用第一人称陈述 (I-statements) 来明确说明自己的感受。第一人称陈述的句子以“我”打头,然后描述清楚明白的情感反应。这种句式能驱使我们辨识自己的情感,这对伴侣双方都有好处,也有助于我们“拥有”并承认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把关注全部放在伴侣身上。因而我们应该说“我现在感到非常生气”,而不要说“你真惹怒我了”。
把行为描述和第一人称陈述结合起来的简单方法是把它们整合成Xyz陈述 (Xyz statement) ,从而更清楚准确地进行沟通。Xyz陈述格式如下,“当你在Y情境下做X的时候” (标准的行为描述) ,“我感到Z” (第一人称陈述) 。下一次听听你自己对伴侣的抱怨,你是在说:
“你怎么这么不为我着想!从来不让我把话说完!”抑或,力求简明而准确地说出自己的意图:
“你刚刚打断我讲话的时候,我感到很生气。”两者的效果差别很大。其中一个陈述有可能得到伴侣体贴的、表达歉意的回应,但另一个则可能适得其反。
积极倾听
在沟通中当我们接受到他人的信息时,有两个重要的任务要完成。第一是要准确地理解对方话语所表达的意思,第二是要向对方传达关注和理解,让他知道我们对他的话是在意的。这两个任务都可以通过复述 (paraphrasing) 接受到的信息而完成,即用自己的话重复对方的意思,让信息的传递者有机会肯定那就是他要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人们在谈话中用到复述时,并不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理解了对方的话,并马上给予答复。相反,他们会复述对方的话并向对方重复地说出,从而花些时间来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这看起来会使沟通不太流畅,但它确实是个避免争吵和冲突的非常好的方法,不这样做就容易引起误解和错误。无论谈话在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过热,复述都可以使之免于失控。看看下面的对话错在哪里:
妻子: (叹气) 我感到很高兴,婆婆决定下周不来我们家住了。 丈夫: (发怒) 我妈怎么了?你总是拿她说事,你真是个忘恩负义的贱人。也许丈夫在冒火之前,做一点复述就能缓和关系。
妻子: (叹气) 我感到很高兴,婆婆决定下周不来我们家住了。 丈夫: (发怒) 你是说你不喜欢她来咱们家? 妻子: (吃惊) 不,我一直欢迎婆婆来我们家。只是我的课程论文就要交了,下周我没多少时间待在家里。 丈夫: (松了口气) 哦!另一个有价值的倾听技巧是 知觉检验 (perception checking) ,它与读心术恰恰相反。在进行知觉检验时,人们要求伴侣阐述自己说过的话,澄清某些说辞,从而能评价自己对伴侣的感受所作的推断是否准确。这表达了自己的专注和兴趣,也鼓励了伴侣更加开放:“你好像对我说的话感到很不安,对吗?”
人们在谈话中能够复述和检验自己的知觉,积极主动地努力理解自己的伴侣,这种关心和体贴往往能得到伴侣极大的赏识。积极的倾听也有助于缓解任何人际关系都不可避免的困境。的确,比起那些仅仅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理解伴侣话语意思的人来,能运用这些沟通技巧的伴侣一般有着更幸福的婚姻 (Markman et al., 1994) 。
守礼而镇定
不过,如果我们在谈话时经常大发脾气或者充满敌意,即使信息的传递和接收都非常准确也可能没多少裨益。如果我们遭遇他人的蔑视和敌视,心态就很难保持温和和放松。嘲弄和鄙夷伴侣的人反过来也受到伴侣暴躁、愤怒的对待。的确,不美满的配偶与美满的配偶相比,更经常地陷入负面情感相互作用的沟通困境中,彼此蔑视对方,根本不把对方说的任何话当回事 (Levenson et al., 1994) 。幸福的伴侣偶尔也有这样的行为——大多数的亲密关系中都可能会发生尖酸刻薄的蔑视——但是他们比起不幸福的伴侣能更快地摆脱这些恶性循环 (Burman et al., 1993) 。
实际上,在争吵不断升级之初就进行化解是非常有益的,但却不太容易做到。虽然Xyz陈述和积极的倾听技能都有助于伴侣避免愤怒敌对的沟通,但研究者发现,一旦人们开始变得愤怒,头脑里根本想不到运用这些技巧 (Gottman et al., 2000) 。当你处在“痛恨伴侣,想要报复,感到心被刺痛而想反击”的心理状态时,要想做出第一人称陈述非常困难,甚至根本不可能 (Wile, 1995, P.2) 。
因而,在被伴侣激怒的时候能保持清醒,在开始生气的时候能冷静下来,都是非常可贵的技能。如果把愤怒检释为只是思考问题的另一种方式,你的沟通会更好。如果认为他人强词夺理、有失公允而造成本可避免的悲痛和不幸,这种认知就会引起人的愤怒反应。换一种观点来看问题,愤怒就能减轻甚至完全可以避免 (Tice & Baumeister, 1993) 。更有适应价值的想法是,“哈,挚爱我的人持反对意见。我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而不应该这样想“她/他没有权利这样子数落我!”
当然,人在被激怒的时候很难保持平静镇定的思维。所以只要有可能就应该事先允诺与伴侣彼此以礼相待,这也是 (试着) 减少使人愤怒的事件的好方法 (Gott-1994b) 。你或许愿意和伴侣定期地会谈,双方 (礼貌地) 表达各自的不满;如果你知道伴侣会设法解决你提出的问题,你在这周的其他时间里就都能轻松愉快地和伴侣相处 (Markman et al., 1994) 。在任何情况下,双方都不应该彼此来回反复地侮辱和饥讽。如果你发现自己处在这样一种消极情感相互作用的状况,可以暂停一下以打断这个恶性循环。要求休息片刻——“亲爱的,我太生气了,想不清楚。给我10分钟让我冷静一下”一一等你不再那么激动的时候,再回来讨论刚才的问题 (Markman et al., 1994) 。独自一人待着,每分钟最多做6个深长的呼吸,你就能更快地平静下来 (Tavis, 1989) 。
尊重和确认的力量
良好的沟通包括很多构成要素:有意识地努力传递清晰、直接的信息,认真倾听,即使出现争执仍保持礼貌和克制等等。但最关键的要素却是明确地表示出我们对伴侣观点的关心和尊重。我们也期望能从亲密伴侣那里得到这样的关心和尊重。如果认为伴侣不尊重自己,就会滋生苦恼和憎恨 (Reis & Patrick, 1996) 。所以,对伴侣的确认 (validation) ,即承认他们观点的合理性,表达对他们立场的尊重,一直是亲密交往中值得拥有的目标。
确认并不需要你一定与别人观点一致。即使与伴侣的观点相左,你也能对其观点表示适当的尊重和认可。请思考以下三种对抱怨的回应:
巴尼:我讨厌你那样做。 反向抱怨贝蒂:我讨厌你和汤姆喝醉酒。 赞同贝蒂:好吧,你说的对,我不会那样做了。 认可贝蒂:是的,我明白你的感受。你说的有道理。但我希望你也能理解我的感受。只有最后一个回应既承认了巴尼观点的合理性,又表达了贝蒂自己的情感,从而能开启坦诚、诚恳的对话。即使我们与伴侣持有不同的意见,也不需要虚假或谦卑地屈从伴侣的意见。
的确,对伴侣的确认常使意见不合变得更能让人容忍。我们这里提到的所有沟通技能可以构筑起反应灵敏、充满关心和关注氛围的沟通环境,从而减少伴侣之间争执的强度和影响 (Verhofstadt et al., 2005) 。通过练习这些技能,并保证即使出现困难彼此也要保持礼貌和尊重,你甚至能让陷入绝境的亲密关系起死回生 (Stanley, Bradbury, & Markman,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