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亲子教育 > 亲密关系

第5章 沟通

第5章 沟通

设想你和爱人单独坐在一个舒适的房间里,讨论上次你们发生分歧的话题。你们的谈话非常有结构性,因为在你和伴侣说话之前,都会快速评价一下你对自己下一句要说的话的评价。通过按压标有“非常消极、有点消极、中性、有点积极到非常积极”的五个按键,你能评价你说的话可能产生的影响。在你说完之后,你的伴侣会用同样的方法快速评定他/她对你发出的信息的知觉,然后再回答你。就这样你们轮流地一方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反过来聆听伴侣的谈话,整个谈话过程得以持续进行。这种研究程序就是谈话桌 (talk table) 技术,研究者可以记录你内心的想法和公开的行为。这一技术引人注目之处是,如果你对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谈话中你或许不会故意惹恼或鄙视你的伴侣,但无论如何你都很有可能引起这样的结果。在谈话的内容上,痛苦不满的夫妻与幸福美满的夫妻大体上没有什么不同,但夫妻互存不满时表达出的信息所引起的影响——即他们的伴侣认为自己听到的内容—— 却更加有批评指责和不尊重对方的意味 (Gottman et al., 1976) 。这一点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在谈话桌边一个下午的谈话能预测伴侣双方在一起的幸福程度;不管起初伴侣双方彼此多么满意,沟通时产生沮丧结果的伴侣在结婚五年后都不怎么幸福 (Markman, 1981) 。

沟通在亲密关系中极其重要,也比我们通常所认识到的要复杂得多。先来考察一下图5.1所示的简单沟通模型。沟通的起点是传递者的意图,即传递者希望表达的信息。问题在于传递者的意图是秘密的,只有传递者本人才知道。这些信息要传达给接受者,就必须编码成公开的、可观察到的言语或者非言语信息。信息传递者的心情、社交技能和周围环境的噪音干扰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和干扰这一过程。然后,接受者必须对传递者的行动进行解码,这里同样可能会发生干扰 (Albright et al., 2004) 。最终对接受者产生的影响,同样是私密性质的,只有接受者本人清楚。

图5.1人际沟通的简单模型 在传递者想表达的信息和接受者认为自己获知的内容之间存在差距,即人际隔阂 (interpersonal gap) 。 资料来源:Gottman, Notarius, Gonso, & Markraan, 1976.

问题的关键是,从信息传递者的意图到信息对接受者产生的影响,这中间会涉及多个环节,其中就有可能产生错误或误解。我们常常认定自己发出的信息会产生我们所期望的影响力,但我们却很少真正能确知它的效果 (Sillare et al., 1994) 。我们常常认识不到 (Keysar & Henly, 2002) ,传递者的意图和对接受者产生的影响并不相同 (Gottman et al., 1976) ,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人际隔阂 (interpersonal gap) 。这种隔阂不仅和亲密关系中的不满有关联,而且妨碍建立有奖赏意义的伴侣关系。

假设有位害羞的大学男生找到了机会,向某位女同学表白自己的爱慕之意。课后闲聊时,他进行了一个胆怯的、天真的试探——“这个周末你有什么安排?”—— 心里认为自己的示爱意图显而易见,希望得到对方热情的回应。很不幸,他可能认为自己的求爱目的对于心上人是再明显不过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Cameron & Vorauer, 2008) 。如果她没有注意到他对约会的暗示,作出了无动于衷、含糊其辞的反应,他或许认为自己清楚的表白和邀请 (女生实际上并未接受到) 遭到了对方明确的拒绝。心灵就会受到伤害,从此和该女生保持距离,而她或许永远不知道究竟发生过什么。

这种事情在实际生活中的确会发生 (Vorauer et al., 2003) 。不过希望这样的情形不会出现在你的身上,所以我们现在就来学习本章的知识,帮助你消除人际隔阂。我们先来考察人际沟通中人们的非言语行为,然后探究人们的言语沟通。伴随着言语沟通进行的还有很多非言语动作,它们也承载着许多信息,无论你是否有意做出这些动作。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