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托尼·布莱尔最能理解吞噬弗拉基米尔·普京那颗克格勃之心的痛苦。自从普京当选前布莱尔对圣彼得堡的首次具有奠基意义的访问后,两人继续定期举行会晤。除了正式会谈外,两人还穿着牛仔裤和衬衣在首相的乡村别墅契克斯庄园聚会,在莫斯科的一家啤酒屋Pivnushka一起饮伏特加,品尝酸黄瓜。布莱尔设法打消俄罗斯人对美国研发导弹防御体系的焦虑。虽然普京恐吓说莫斯科将不得不采取对策,但他意识到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在一次不公开的采访中,布莱尔的一位助手言谈倨傲,一语道破天机。假如普京知道这就是布莱尔的真实想法,一定会怒不可遏。“布莱尔从与普京的交往中领悟到了一点,不可轻慢他们。俄罗斯人感到不满,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被排除在贵宾席之外,没有被当作一个超级大国。你必须对他们表示尊敬,即使他们不再是一个超级大国,你也必须假装他们是。托尼向美国人表达了他的这一观点。”
为了赋予这一想法具体内容,布莱尔建议成立一个新的北约—俄罗斯理事会,把俄罗斯人与西方联盟更紧地联系在一起。虽然谈不上俄罗斯是北约的一个成员,但至少让俄罗斯人有属于这个俱乐部的感觉。1997年以来俄罗斯与“常设联合理事会”一直都是协商关系,实际上俄方在常设联合理事会里对北约的行动没有任何影响。如今,北约—俄罗斯理事会意味着这一关系显著升级,俄罗斯将向北约总部派驻一位常设代表,与19位其他成员国代表一道以平等地位参加北约—俄罗斯理事会的会议。换言之,现在该理事会不是“俄罗斯加北约”,而是“俄罗斯加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及北约其他成员国。
布莱尔的建议在西方国家受到普遍欢迎。他们认为,设想俄罗斯成为北约的一个成员国不切实际,而布莱尔的建议更可行。一些人,包括德国总理,曾讨论过俄罗斯加入北约的可能性。时隔不久,布莱尔的这一想法被一直在和普京套近乎的意大利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接了过去。贝卢斯科尼和普京在性情上十分相似,同样“男人味十足”,同样爱虚荣,同样喜欢开低俗玩笑。普京从贝卢斯科尼的媒体帝国中看到了自己控制俄罗斯电视台的理由。
2002年年初一个星期五的晚上,北约秘书长罗伯逊刚刚在爱丁堡机场下飞机,准备去他在苏格兰的家过周末,这时他的手机响了。打电话的是贝卢斯科尼,他决定意大利将主办一次启动北约—俄罗斯理事会的北约特别峰会。
罗伯逊说:“等等,西尔维奥,我们还没有走到这一步。”
贝卢斯科尼回答说:“好了,好了,我已经和弗拉基米尔谈过了,一切都讲好了。这次峰会由我们主办,开会所需费用由我们承担。”
罗伯逊不肯就范。“你不能就这样同普京定了。北约有19个国家,我必须征求每一个国家的意见。不过我们会考虑你的建议的。”[1]
然而贝卢斯科尼为这次峰会出钱的建议一锤定音。劝说其他国家同意让贝卢斯科尼上演这出戏没费多少时间。这的确是一出戏,一出不惜血本的戏。贝卢斯科尼把会址选在了位于罗马郊外的破旧失修的普拉蒂卡迪马雷空军基地,将其改造为一个古罗马帝国风格的堂皇建筑——一个由帆布搭成的模仿斗兽场形状的宏大会议中心,衬以古罗马大理石雕塑。
5月28日,一份历史性协议得以签署,其首次允许俄罗斯的将军们在北约总部常设办公室。虽然俄罗斯无法否决北约的决定,但至少可以和北约成员国一道讨论诸如维和、区域安全、救援行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和核扩散等问题。据布莱尔的办公厅主任乔纳森·鲍威尔说,最初的设想——让俄罗斯“切实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实际上被北约机构冲淡了。[2]俄罗斯日后抱怨说,北约代表常常在理事会开会前提前开会,协调己方的立场,然后实际上作为一个集团与俄罗斯会谈。
协议签署仪式结束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普京说的一番话令出席仪式的一些人愕然。他说:“我国的问题是,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一直是俄罗斯为一方,几乎世界所有其他国家为另一方。我们从与世界对抗中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我国绝大多数公民对此一清二楚。俄罗斯正在重返文明国家的大家庭。她最需要的莫过于自己的意见被人倾听,自己的国家利益受到尊重。”
普京讲的这番话颇具震撼力,以致9年后罗伯逊仍然记忆犹新,几乎可以凭记忆背下来。“我感觉这番话代表了一位俄罗斯领导人对多年失败的非同寻常的反思,以及对他今后目标的认真思考。”
普京的讲话也完全验证了布莱尔对他渴望受到尊重的认识。然而西方很多人看到俄罗斯国内的现状后都不愿相信,俄罗斯真的是一个“重返文明国家大家庭”的悔过儿女。
[1] Interview with George Robertson,9 March 2011.
[2] Interview with Jonathan Powell,9 March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