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未卜先知。
到了2007年的春天,房地产的繁荣显然已经结束,而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也一蹶不振。但是就业市场依然强劲,银行的资本水平似乎也依然充足。我们并不相信泡沫的破裂会对房地产以外的金融或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问题对于整个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似乎处于可控的状态。2007年3月伯南克在国会进行听证时,保尔森还表示次贷问题在那年春季“基本上得到了控制”。经济状况确实看起来非常健康,经济增长在当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保持了良好势头。
2007年3月,盖特纳在夏洛特市的演讲中警告人们要高度关注“我们可以称之为反尾或者负面极端的情况”。他认为次贷市场的崩溃可能产生“正反馈动力”(positive feedback dynamics),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对于风险敞口的违约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担忧可能导致抛售现象,这可能是因为抵押贷款支持的衍生品看上去更不可靠而导致追加保证金通知,交易对手的信用也会变得更差,从而导致更多的抛售现象。这就是最终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盖特纳的结论是这种情景不太可能发生:“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迹象表明信贷市场次级贷这一领域的混乱会对整个市场产生持久影响。”
然而,到了2007年夏天,这种恶性循环就开始显现了。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的现金开始告罄,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也破产了。由贝尔斯登提供资金的两家对冲基金——其中一家是增强杠杆基金,该基金是在增加杠杆成为主流导向时成立的,并因此而得名——也在抵押贷款组合出现问题后倒闭。
考虑到我们当时所掌握的情况,我们的假设似乎是合理的,即对于次贷领域的整肃将给局部混乱的信贷市场带来一些良性的市场秩序,而不会造成更大幅度的损害。但这个分析又过于合理了,我们的分析集中在次级抵押贷款的适度规模和范围上,但却忽略了恐慌这一无法量化的变量。我们没有预见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复杂性和不透明性将如何导致债权人和投资者逃离与抵押贷款有关的任何东西和任何人,而不仅仅是次级抵押贷款。我们没有预料到房地产市场某一领域的坏消息会产生经济学家加里·戈顿所称的大肠杆菌效应。在大肠杆菌效应中,几起受污染汉堡事件的传言吓得消费者拒绝所有肉类,而不是试图弄清楚哪些商店、哪些地区的哪些肉类受到了污染。
次贷是一个问题,但是如果它只是次贷借款人和次贷贷款人的问题,则并不能引起金融恐慌。超过一半的美国房屋损失发生在2008年9月的破产和濒临破产之后。如果没有恐慌,次贷领域相对孤立的问题本应得到遏制。恐慌把那些孤立的火花引燃,最终蔓延为金融浩劫。
但是即使弄清楚金融浩劫的心理学根源,也并不能降低其危险程度,因为金融危机的预防机制失效了,现在这个金融系统的命运将取决于如何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