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去火车站,没让公婆去,美顺和长生去的。火车一开走,美顺又两眼通红,长生说:“他们有手机了,给他们打电话。”美顺笑了,随着送站出站的人流往外走,对长生说:“咱俩在外边吃一回吧?咱俩还没一起在外边吃过呢?”长生笑,小声说:“我没有钱了,全没有了。”美顺说:“手机就一千多,骗我呢。”长生说:“妈给我两千。说领他们出去别让他们掏钱。”美顺说:“没见你掏,都是我花的。”长生笑:“你抢,我还没来得及,你就抢了。”
“那你就不花了?”
“嘎嘎,我看他们没有电话,就想给他们买手机,你就能打电话了。剩下几百,我也给他们了,他们不挣钱,农村不挣钱。”美顺拐了长生一肘,说:“买手机你不同我说,给钱也不跟我说。”长生越发笑得高兴,说:“不想告诉你,让你突然一下就高兴。”美顺想起爹的话,想到底谁傻呢?不料长生突然低声叫了一句小媳妇儿,其实已经很多年不这样叫,美顺也没觉得诧异,顺嘴就应:“嗯哪。”长生问:“是不是你高兴了?”美顺把手插到长生的臂弯里,挽住他,走出一步说:“是。”然后就一直挽着,走出车站。进至广场,至一个人少处,长生突然笑出声,笑得挺响,不但让美顺奇怪,还引路人回头,美顺便说:“你干什么?这么多人呢。”长生一边笑一边说:“你搂着我。”美顺急忙抽手,长生另一手过来,拿住美顺的手,握住不放,挺胸抬头,美美地向前走。
在回家路上,长生看上一个叫老北京炸酱面的饭馆,两个人进去。美顺还以为只有炸酱面,其实很多炒菜,长生让美顺点,美顺让长生点,长生不看菜谱,叫了三个菜,一瓶可乐。美顺见长生点得如此干脆,说:“咱们结婚前,你是不是总上饭馆吃饭?”长生说:“没有,以前从没有。自从我挣钱,一年只上一次饭馆。现在也是,就一次。”美顺说:“一年一次?这几年也是?”长生说:“啊。”美顺道:“什么时候?我怎么不知道呢?”长生认真地看着美顺,说:“清明,叫你,你不来。”美顺有些糊涂,问:“什么时候呢?”长生说:“清明,你害怕。”美顺知道长生不会瞎说,暗地思索,一句清明,忽地明白:和长生结婚还不到两个月,就是清明,长生休息,一早起来洗漱换衣,肩个背兜招呼美顺:“走啦,去看姥姥。”当时的美顺根本不适应长生讲话没头没尾,也懒得琢磨,更不知道挂在客厅镜框里的那个人是姥姥,已经过世。以为去姥姥家,从沙发上站起,问:“到哪儿呢?”长生说墓地。这时期美顺正讨厌长生,倘姥姥活着,不得不去。姥姥不在,还要到墓地?便坐回沙发。长生嘎嘎笑,说:“小媳妇儿,去啊。”美顺已经听了一个多月的小媳妇,终于恼了,说:“不去!”想一想又说,“我怕呢。”长生便低下头,站了一会儿,说:“那我去了。”其实长生若坚持,美顺就去了。可惜长生说完那我去了,真就走了,也没有生气。
以后这些年,长生再没说过去墓地,或什么时候清明。美顺说:“这几年你都去了?我咋不知道呢?”长生说:“每年都去,礼拜六,你上班。”美顺在电厂食堂时,没有周六日休息,最后那一年才可以周日休息,电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时都有工人上班。美顺说:“可后来一到休息时你就和我送报呢。”长生还是笑:“我请半天假。上班时去。”美顺便无语,有点难过。好一会儿才说:“你应当叫我。”长生说:“你害怕,其实,好多人呢,好多人都去。”
美顺很想说点什么,却说不出,想起爹讲的话:一个人让着一个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长生看着美顺,小心地说:“你干吗?你怎么了?是姥姥领我上的饭店,姥姥每年都去看姥爷。看完了就领我去饭店,要三个碗筷摆上,头一副是给姥爷的,斟一杯酒,叫三个菜,说是姥爷最爱吃的,说是姥爷带姥姥第一次下饭馆吃的,就这三个菜:干炸丸子,爆炒三样,红烧黄鱼。姥姥说我:长生,姥姥要是不在了,你也要来看姥爷……我、我不说了,我、我要哭了。”说着,长生果然仰起头,面向屋顶,两手抓着餐桌沿儿,一动不动。
美顺不敢说话劝长生,看看周围食客,没人注意这边,隔着桌子,手伸过去,盖住长生的手。盖了一会儿,觉得长生的手软了,不较劲儿了,默默收回来。长生也低下头,笑了一下,说:“原来我小,跟他们去。出了墓地,我说上饭馆,要三个菜。他们不去,带面包、肉,一起上公园。老得提醒他们,还忘。我就自己去,可是,没有钱……”说着,长生又抬头,仰向屋顶,等了好一会儿,依旧面向屋顶,说,“美顺,你别问我了,别让我说了。”美顺小心地问:“ 你难过了?”长生依旧抬着头,小声说:“没有。”美顺说:“今年清明,说好哪天,我去,把饼店关了,咱俩去。”长生看着美顺,说:“清明,4月5号,可是我不知道是不是星期日。”美顺说:“行,就星期日,带着牛牛。”长生笑了,说:“不可怕,好多人哪。”美顺便忍不住,紧咬牙,好一会儿才讲:“我不怕呀,我哪怕呢?你说一声,我就去呀。”长生愣片刻,灿烂地笑了,端起可乐杯向美顺,说:“来,来,咱俩碰杯。”
到家已经下午,休息了一会儿,刚三点,美顺就下楼了,把饼店开业。只和了一点面,以为卖不出多少,结果都卖光了,还招许多埋怨。原来很多人都准备过年前买麻酱糖饼留着年里吃。说美顺:“干吗这么早就歇了?害我们没吃成。”第二天美顺就特意烙许多麻酱糖饼,比平日便宜两角向外卖。原想就一天这样,不想连了三天。而且小区外面的人也骑了车来这里买,然后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小区外的居民到这儿买饼。
这样一来,每天都要多和一点面,结果每天都不够,第二天还要多准备。面和调料可以多进,人却只有两个。下午三点,婆婆雷打不动地去接牛牛,然后陪牛牛写作业。可这个时间正是饼店最忙的时间,美顺一个人又要卖又要做,陀螺一样。
长生骑摩托车,下班到家也就五点多一些,原来是在饼店看一眼再回去做饭。现在先到饼店,帮助美顺,六点多人少了再回去做饭。
长生过来帮忙,美顺还挺担心长生会不会算错账,其实一张饼几张饼的账长生完全可以,就是有人拿一百块钱来买饼,长生也不会找错。几天之后美顺暗笑自己,长生上到中学呢,学得再差,也比自己强。忍不住夸长生:“算账比我好。”长生说:“姥姥教的,买东西都叫我算。”有了上一回在饭馆的经历,美顺没再问,怕问着问着长生又会难过。
还不到4月,美顺就查了日历,4月5日是清明,8号才是周六。告诉了长生,说好4月1、2号趁着休息买祭品、纸钱,8号周六去墓地。
祭品还没买,3月31日周五这天中午吃饭时,婆婆跟美顺说:“下午我先去农贸市场,买纸钱水果,明天礼拜六,我去墓地看姥姥。饼店让长生帮着你。”
那天在炸酱面馆,美顺就萌生出一个心愿,就是全家人一起去看姥姥,几回想对婆婆说,又怕婆婆和长生在这件事上还有自己不知道或娘俩都不愿意对自己说的芥蒂,一直没说,所以一听婆婆讲完,便说:“妈,我和长生商量的是8号咱们一起去,东西我俩买。”婆婆说:“什么时候商量的?是长生说的吗?咱们都去?”美顺说:“是。8号礼拜六,把饼店关一天,连牛牛,咱们都去。中午找个饭馆,让长生叫菜,就在外边吃,吃完再回来。”婆婆沉默了片刻,说:“我这准备上午到墓地,下午带牛牛上北海公园玩一下午的。”美顺说:“我跟长生说,那就8号下午,都去公园。”婆婆有点犹豫,欲言又止,说:“行吧。你再问问长生,是光你们俩,还是咱们都去。”美顺说:“都去,都去呢。”
晚上,美顺和长生讲时也提着心,着重说:“我告诉妈了,中午你叫菜,先叫姥姥喜欢的三个菜,再叫两个妈和牛牛喜欢的。”没想到长生高兴,说:“好!我妈爱吃烤鸭和香酥鸡。”美顺说:“牛牛呢。”长生说:“麦当劳。”美顺说:“行,那就买了麦当劳带到饭馆吃。”长生点头。美顺说:“我整天忙,礼拜六礼拜天也不歇着,觉得亏牛牛,别人家爸妈陪着儿子上公园,我也没陪几回……”长生说:“吃完饭去!”美顺说:“上北海。”长生说:“划船,牛牛爱划船。”
8号早晨,除公公厂里出了点事回不来外,全家人一早到了公墓。美顺吓一跳,没见过这么大块墓地,山里人家坟头都在半山坡上,东一处,西一处,没有像这样集中一处,林林总总,排队一样,让人数不过来的。赶来祭奠的人,随着太阳当空,络绎不绝,简直人挨人了。原以为到了这里,可以坐在姥姥墓前静静地说会儿话,其实不能,姥姥的碑前墓后,左右两边,都是墓,相间不过几十公分,不断有人祭扫。
因为下车后走了挺长一段路,婆婆坐在一处休息,长生美顺牛牛到公墓服务处借来水桶、笤帚和金粉漆,擦洗墓碑,拔掉周围的杂草。牛牛抢着要描金字。长生便将金漆、毛笔给了牛牛。自己放纸钱,摆供品。然后婆婆带着全家人墓前默哀、躹躬。婆婆说:“爸,妈,今年我和长生一家子过来的,你们高兴吧?”长生是独自絮叨,不出声音。躹躬之后,长生将一瓶白酒打开,洒在墓前的土地上,却没洒净,留了一两余不洒了,拧上瓶盖,又装袋里。婆婆说:“留那么一点干什么?”长生笑笑,没回答,婆婆正要再问,牛牛却在此时发现手上沾了金漆,来到奶奶身前,说:“奶奶,你看。”婆婆说:“哎哟,怎么沾手上了?”旁边一个中年人也刚描完,说:“没事,上服务处,那儿有稀料,一擦就掉。”婆婆就领着牛牛奔了服务处。美顺也要跟着,婆婆说:“不用。”
回过头来,见长生蹲在姥姥墓前,指着美顺,对着墓碑上姥姥的照片正讲:“姥姥,她就是美顺,我媳妇,这回你看见了吧?是不是像你?”
在美顺心里,一直认为今天在姥姥墓前,长生要哭几声。家乡上坟,总要哭的。就是身后左右正在祭拜的人里也不乏抹泪或哭出声的,长生没有,从进墓园一直到现在,都是高兴,不像来上坟,倒似进了姥姥家,坐在姥姥身前,聊天一样。
这是姥姥姥爷的合葬墓,碑上是两个先人的名字,两张照片。可自始至终,没听长生叫一声姥爷。美顺也蹲下,挨着长生,叫一声姥姥,顺着长生的话说:“姥姥,我来了,以后年年来。”想想,又加一句,“谢谢姥呢,教会长生那么多事。”长生一下子笑了,坐在地上。身背后,擦净手回来的牛牛也笑出了声儿。
陵园之外,许多饭馆,长生不进,领着大家走出半站地。先进麦当劳,买了牛牛要的,这才进一家饭馆,上二楼。让美顺有点意外的是服务员递菜谱时,被婆婆接到手里。
总的来说,今天一上午,婆婆都很高兴,甚至有点兴奋,这时主动接了菜谱,说:“我点。”随手翻开。美顺就在婆婆身边。婆婆把打开的菜谱放在美顺眼前,说:“闺女,看看,爱吃哪个?”美顺顺势挽住婆婆的胳膊,说:“妈,我哪会点?”拿起菜谱,递给长生,说:“长生你点,先点个妈爱吃的。妈爱吃哪个?”婆婆还没来得及说什么,长生已经说出:“香酥鸡,妈爱吃香酥鸡、烤鸭。”美顺说:“都要。”婆婆问长生:“这儿的香酥鸡好吃吗?柴不柴?”长生说:“好吃,不柴,他们都点。”婆婆看一眼其他桌上的香酥鸡,说:“那就要香酥鸡。”长生便点,香酥鸡、烤鸭,及其他三个菜。婆婆说:“多了,吃不了,少点一个吧。”美顺说:“妈呀,不多,咱好容易吃一回,点吧。吃不了带回去。再说,那三个菜都是姥姥喜欢的。”婆婆便看美顺,美顺不停顿地说:“长生跟我讲,是姥爷带姥姥头一回下馆子吃的饭。”婆婆一愣,转头看长生,说:“是吗?”长生说:“是,姥姥说的。”婆婆便半天不说话。长生说完,随即叫服务员,又要两副碗筷。婆婆说:“已经够了。”长生说:“还没有姥姥姥爷的呢。”婆婆闻听,表情瞬间凝固了,注视着长生。只见长生把要来的两副餐具摆在两个空位的桌子上,又掏出那个基本倒空的酒瓶,将余下的酒尽入杯中,放在其中一副碗筷前,说:“姥爷,喝酒。”
这时,一道菜上来了,正是姥姥喜欢的,一直默不作声的婆婆率先夹一口放在姥姥姥爷碗里,看着美顺说:“我小时候,没下过馆子,那时候谁家下馆子吃饭?过年过节,结婚啥的都在家办。等我成家,挣得也少,在外面吃早点都心疼,还下馆子?以后,情况好点了,舍得下馆子时,姥姥已经过世了。姥爷走得更早。我这一辈子,没跟姥爷姥姥下过馆子,真不知道他俩下馆子爱吃什么。长生,你有福气,姥姥还带你下过馆子,告诉你姥爷姥姥头回下馆子姥爷点的什么菜。我不知道,真不知道,估计下馆子是两个人刚结婚那会儿下过馆子,那时还没有我呢。”美顺小声说:“姥姥每年都带着长生来看姥爷,然后下一次馆子……”长生说:“小媳妇你别讲了,妈你别让她讲了。”牛牛一直在吃麦当劳,闻言抬头,一本正经地告诉长生:“我妈不是小媳妇!”婆婆笑了,搂住牛牛,说:“对,你妈不是小媳妇。咱们吃饭,动筷子,谁也不许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