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学 > 历史不会熔断

为了生存,必须开发海洋

为了生存,必须开发海洋[1]

在现代社会,悲观主义观点是很有影响力的。他们认为:由于人口急剧增长、粮食不足、不可再生资源逐渐减少、土地丧失、环境污染、世界正面临着末日。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发生的“能源危机”,加剧了悲观主义的影响。

但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对悲观主义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现代海洋开发活动和宇宙空间开发活动。现代海洋开发活动表明,悲观主义在思考世界末日问题时,至少没有充分认识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例如:海洋资源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储藏量巨大,在海洋中不仅能够找到陆地上有的资源,而且可以找到陆地上没有的资源。而悲观主义在论证地球不可再生资源即将枯竭时,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一位能源预言家曾经讽刺一种人,他们“不知道罐子有多大,就试图猜测罐内有多少颗豆子。”悲观主义者对于海洋资源的态度不正是这样吗?

在太阳系的所有行星中,地球是唯一存在着巨大水体的星体。在地球2亿平方英里的表面积中,海洋的覆盖面积约占71%。这就是说,地球上的六块大陆面积仅占29%,因此,它们实际上如同岛屿一样分散在巨大的水域之中。世界大洋(海和洋的总称)占据了水圈的96.5%,如果按体积而论,海水总量为3.5亿立方英里,这一体积比高于海平面的陆地体积大14倍,比有生命存在的大气体积大183倍。若与适合生命存在的陆地土层相比,其比值为13700∶1。正因为如此,在宇宙中见到的地球并不是大陆的绿色,而是海洋的蓝色。

在人们意识到陆地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海洋资源不仅被觊觎,而且被开发。世界上蜂拥而上的大陆架石油钻采活动,就是例证。四个著名的国际财团,已开始准备在80年代中期,以数十亿美元的投资规模开发深海矿资源。其中一个财团把日本23家公司,一家名为AMR的西德集团,和一个加拿大国际镍公司美国分公司联合在一起;第二个财团联合了比利时联合矿冶公司,美国钢和太阳能公司;第三个财团把加拿大的挪朗达公司和日本的三菱公司、里约·汀脱锌公司、英国的金矿联合体结合在一起;第四个财团把洛克希德和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联合起来。英国《金融时报》说:“这些活动将会给世界采矿选矿技术带来一场革命。”

对于一个饥饿的世界,海洋显然能够帮助人们解决最困难的食物问题。地球生物种类的80%生活于海洋之中,其中有动物18万种,植物2万种。数千万吨的鱼类和其他蛋白质丰富的海生动物和植物,可以用来扭转人类食品危机。

由于自然力的作用,海洋水体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动能。洋中脊和海底热流、盐度梯度以及海底火山喷发所释放的能量,经过开发,都可以构成人类社会现实的能源。

水,尤其是纯净的淡水,在今天的世界上已是举世瞩目的宝贵资源了,而地球上的淡水基本来源于海洋受太阳热能的作用而蒸发的水气。这些水气在空中凝聚,并以雨、雪等形态降下来。大洋中每年蒸发出的淡水有44.79万立方公里,其中约有10%落在大陆上,这其中又有部分经江河返归大洋。由于这一循环,大气中的水分每过10—15天可以完全更新一次。这种降水的结果,使约有82万立方公里的淡水积存于地表下层,另有约12万立方公里的淡水积存于江湖等水体之中,正是在这一过程,大地得到了滋润。同时,一旦淡化水发展到商业化程度,世界许多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而水源不足的沿海工业地带与食物匮乏的某些区域,其面貌将会发生很大改观。

海洋占有巨大的空间环境。可以设想,假如因核破坏,无法控制的环境污染和人口过度增长,使人类在陆地生活空间无法自容的时候,大洋和宇宙,尤其是大洋将是人类的新的栖身之处。技术杂志《海洋政策》得出结论说:“海洋浮岛技术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公司或私人企业来说,耗资不大,技术也比较简单。目前,很可能在一些拥挤的工业城市,为了建设大陆架住宅,建立第一批海上城市。跨国公司可以把它看成商业海洋中的流动基地或者是工厂的车间。食品公司可能会建造海上城市进行海洋加工,企业公司为了寻找逃税港,冒险家为了寻找新的生活方式,都在试图开发和建造海上城市,甚至推动实现具有主权地位的海上‘城邦’,甚至将海上城市作为某些少数族群争取独立的政治性工具”。

自古以来,海洋为大量运输世界物资提供了最廉价的途径。时至今日,海上运输仍然是世界各陆地之间彼此联系的主要手段。与铁路或航空的运输方式相比较,海运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

在当代,海洋不仅成为许多现代科学研究的对象,并且成为科学试验的重要场所。例如,海底扩张,沿太平洋边缘火山和地震带的系统分布以及海底沉积物的磁性和年代,特别是在中大西洋海脊两边的那些发现等,都是以海洋作为研究和试验场地的。

仅从以上几个方面的简述,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大洋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并且是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人类已经认识到,至少到2000年左右,人类的命运和海洋密切相关,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开发海洋。所以,海洋学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海洋技术、宇宙空间技术、原子能工程技术,并列为当代的三大尖端科学技术,已经正在形成一系列的新兴产业。当人类的足迹已踏上月球,当人类制造的航天器已飞向太阳系之外时,海洋开发,相比之下就显得十分落后了。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为了摆脱种种危机,正在迅速地改变海洋开发落后于宇宙空间开发的局面,到70年代中期,海洋开发,正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速度迅速发展着。据联合国统计,1975年,世界海洋经济的总产值为1100亿—1200亿美元,约占陆地经济总产值的3%—4%。其中传统的海运业和捕捞业为500亿,占42%,海底油气业也是500亿,其余为100亿—200亿,占17%。而到1980年,世界海洋经济的产值猛增至2500亿—2800亿美元。传统的海运业和捕捞业仅占28.6%,海底油气业所占比例上升为64.3%,将近1800亿美元,其余仅占7%左右。全球笼罩在石油危机的阴影下,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海洋油气开发产值几乎翻了两番。这一事实,向人们展现了海洋开发的诱人前景,海洋正在被看作地球上的第七块大陆,寄托着人类对自己命运和前途的无限希望。

[1].本文系为1983年与杨克平合写《海洋经济学》一书的“前言”,《海洋经济学》已经完成,因故未出版,实属遗憾。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