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几年之后,越南也于上世纪80年代决定推行自由市场改革,当时许多人都对此抱有很大的期望。“DoiMoi”在越南语中是“革新”的意思,而革新开放的政策是在一个积极的基调下开始的。越南初步走出社会主义时,将大片集体农用地的控制权归还给个别农民。这使农业产量在接下来几年内激增,国内外许多人都认为越南走对了方向。确实,当全世界都清楚看到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是如何成功时,那些没有那么仔细观察越南的人便断定它的改革计划也朝着类似的方向前进。
有一种更谨慎的观点正在浮现。我个人对越南改革的看法也改 变了不少,有别于上世纪90年代头几回走访越南时所持有的较乐观想法。我如今相信,越南老一辈共产党领袖的思维,基本上无法跳出社会主义的框框。他们一开始同意踏上改革的道路,是因为看到国家正在原地踏步。但是,他们始终都拿不出和中国领导人一样的真正决心,去彻底改变整个制度。是这些老一代领导人让越南停滞不前。直到他们谢世为止,这个国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是无法取得突破的。
我最近一次访问越南时的一个亲身体验,说明了它正面对什么 样的阻碍。当时,我和他们的最高政府和军事领导人会面,并向他们详述了 一家新加坡公司在河内西湖幵发酒店项目时所遇到的困难。在公司启动打粧工程时,数以千计的村民以受噪音干扰为由,前来索讨赔偿。为避免额外开销,公司决定改用比打粧安静许多的螺旋桩。这回轮到当初批准这项工程的官员来找茬了。他说:“我并没有批准你这么做。”很明显,这名官员和那些不满的村民是一伙的。我向越南领导人解释说,这样的情况会让工程事倍功半,并力劝道:你若要开放,就该认真行事。对此,他们吞吞吐吐,这清楚地显示他们对改革是三心二意的。他们并不明白一个满意的投资者会吸引许许多多其他投资者前来的道理。他们的想法是,如果能把投资者逼到墙角,就能从他身上挖到最多的好处。
老一派的领袖是靠在战争中的表现获得擢升的,目前在党内享 有权力地位。不幸的是,他们得以步步高升,不是因为擅于管理国家的经济,或者是行政方面的人才。他们是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挖了一条贯穿国家南北的隧道,才取得今日的地位。越南改革和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相似之处,是官员变得贪污腐败。那些以为能被体制照顾一辈子的干部,突然发现党外的人迅速致富。他们感到心灰意冷,因此变得贪婪。例如,高级海关官员为了能分享财富,会非法进口汽车。和中国不同的是,越南没有像邓小平那样既在干部中享有不可动摇的崇高地位,又坚信改革是唯一出路的领导人物。他们缺乏这样的人物,究其原因是越南战争导致的。在这数十年内,
处于和平时期的中共党员积累了行政经验,对于什么行得通、什么 行不通采取实用的建议,并不断更新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而越共此时却在和美国人打一场残酷的游击战,对于如何治理一个国家毫无领悟。与此同时,那些来自南部并了解资本主义运作的成功商人,多数都己在上世纪70年代逃离越南。
越南人是东南亚最能干和精力最充沛的人民之一。那些获得东 盟奖学金到新加坡求学的越南学生对学业非常认真,成绩也是顶尖的。他们有着这么精明的人才,却没能充分发挥潜能,着实令人感到惋惜。但愿在经历战争的一代告别人生舞台后、年轻一代接棒时,他们能够看到泰国的良好发展,从此肯定自由市场的重要性。
问:越南在南中国海领土问题上与中国存在很大的歧见。 2012年的东盟外长会议,东盟这个区域性组织45年来首次无法发表联合公报,越南就是陷入激烈争吵的一方。
答:他们无法让东盟一致同意支持他们的立场,因为中国相 信已针对文莱和马来西亚提出的主权声索,同它们单独交涉过。然而,越南提出的主权声索才是最主要的,而这仍然是个问题。
问:这显示中国在这个课题上有能力分化东盟吗?
答:这显示了中国人的高明:他们有着数千年和外国或外邦 蛮夷交涉的经验,懂得将它们一个个分开周旋,避免让对方联合起来,也不必面对整个组织。他们就这样一个接一个把人心都收买了。
问:越南正寻求和美国扩展双边关系,以便更有能力应付 中国。
答:是的。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莱昂•帕内塔在2012年到 了金兰湾,这意味着越南或许会将此军港开放给美国人使用。如果帕拉塞尔群岛(西沙群岛)引发争论的话,美国人驻扎在那里或许是有帮助的,但我不认为美国会直接与中国对抗。越南解决纠纷的最大希望是援引《联
合国海洋法公约》。
问:也有舆论指出,越南可能会向美国购买军备。
答:我不会感到意外。如今他们与美国人的关系比和中国人 的好,况且美国的军备比中国的更精密。
问:您是否认为东盟应该在往后的峰会避谈南中国海纠纷?
答:他们已采取了不同的立场。本来是有一套行为准则的, 现在却已被破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