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进行分析
在这几页中,你学会了处理四种基本的行为偏好,这已经对你未来的行为产生了影响——尽管这些影响往往是在潜意识中。首先,你会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有意或无意的分类和解析。这是件好事。但也请注意,不要开始将其他人及其行为方式视为不可改变。行为偏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愿意,所有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行为。
在我们做某件事的时候,会有一种偏好的方式,这种偏好方式是我们所熟悉的。我们对它很了解,或多或少地都因为它得到过良好的体验。特别是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我们会尽快回到自己行为上的舒适区。我并不是说我们所有的习惯性行为都是错误或者不恰当的,恰恰相反,我只是希望你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什么时候这样的行为可以产生预期的结果,什么时候不能。
尽管有本能和无意识:行为是可控的
可以说,我们做很多事情都是无意识的、本能的。往往只要隔上一两天,观察的角度稍有改变,我们就会对同一主题或情况有不同的看法。有时候,回想起来,我们希望自己表现得有所不同,通常这是我们能得到的最好的见解。而眼下重要的是,我们在将来类似的情况下应该如何行动:因为不能改变,就一如既往?又或者对目标加以更多的关注和反思?
其实,决定权始终在我们的手中,每当面对这样的时刻,我总是要问自己:
■我所追求和期待的五星级结果是什么?
■人际关系对我来说有多重要?
接下来我尝试站在他人的立场来看待问题。如果我从这个立场得到了疑问或者使我对世界的认知变得模糊不清,那我将有机会向他人询问,而不是自己去尝试解释这个问题。我可以在认知上影响自己的行为——如果我想的话。
例如: 就在最近,在这方面我再次受到考验。一位与我非常亲近的人以我非常抵触的方式发表了他的观点。这使我感到完全被误解、指责和伤害。
受我的动机结构(表现为权力、报复/攻击和社交动机)影响,会产生“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的观点和“我要告诉你”的红色行为偏好,我现在完全是在“防御”的状态下。不过我没有去攻击:尽管这对我来说很困难,但我故意选择了不同的行为。我改变了角度,刻意从对方的角度去观察,并认识到:不合适的行为无助于理想的结果。我没有“回击”,而是明确地表示自己会接受批评并且反思,从而得到了一些必要的时间。我清楚地意识到,当下的友谊失去了基础、信任和谅解。如果不想让它受到更多的损害,就需要一个新的开始。
人际关系对你有多重要?
我们经营着很多人际关系,因为我们相信,自己必须拥有这些关系。但这些是由谁来决定的?社会?环境?其实,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做出这些决定。
我们必须扪心自问,这个社交关系对我们有多重要,又有哪些行为对其有效。尽管这个过程在当时很痛苦,但现在的成果就是一个五星级的结果。
如果行为就这样发生
行为方式往往是非常牢固的(类似于之前提到的观点),因此不易改变(但不代表无法改变)。在我们的行为被触发的情况下这点变得尤其明显——这都源自无意识和本能。以下生活中的事例 说明了这一点。
想象一下,现在是周五的傍晚。即将过去的一周并不舒心。无论工作还是个人层面都不顺利,这使你有一些紧张。由于周末的行程都被安排满了,你必须现在去超市采购。
实际上,你根本不想在周五下午来超市,这个时间点往往非常拥挤,购物压力很大。但眼下没有其他的选择。于是,你来到了常去的那家超市,随手拉过一辆购物车,目的明确地在走廊中穿行。过一会儿,你选好了所有要采购的东西,来到收银台准备结账。
远远望去,所有的收银台前都排着长队,这无法使你的情绪好起来。你选择了一条相对人少一些的队伍,望着收银员机械式的工作和正在结账的人不慌不忙地把商品装入购物袋,你意识到烦躁的情绪是如何一直在脑中徘徊的。你突然想道:“这些退休的大爷大妈就真的必须在这个时间段来购物吗?他们明明有一整天的时间。”接着你又把注意力放在了收银员身上,发现他在扫描价格的时候要比其他收银员花费更多的时间。你的想法是:“好吧,我排错了队伍。”又或者:“他是新来的还是压根就不想好好干?”当那些消极的想法在脑中野蛮生长的时候,突然,后面一辆购物车的轮子猛地撞到了你的后脚跟。
现在我的问题是:这时候你会有怎样的行为?说实话,你肯定不会以平和或者相互理解的方式做出反应。你身后的那个人要么得到一个白眼,要么会听到一些抱怨,因为你充满了负面情绪,你的行为将会更加直观、冲动和轻率。
不要让别人惹怒自己
行为偏好在压力和日常情况下尤其明显,因为我们没有时间考虑预期的结果。我们每天会遇到许多人,他们与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密切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会和他们打交道。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旧有机会提高自己对行为感知和影响的认识。
就像超市中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简单假设后面的人没有注意到他们把购物车推得太快。也许他们因为孩子分心了,又或者正在打电话。
成为自己行为的主人
各种情况都会挑战行为方式,无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哪怕是在普通的日常情况下,我们越了解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越能更好地控制它们并避免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因此:深呼吸,默数二十个数,注意自己所处的情况,并问自己以下问题:
■我想获得哪些最佳结果?
■在当前情况下,让自己因为他人的行为而引起情感波动是否值得?
■通过什么行为可以达到我的期望目标?
通过这种认识,你将能够更好地应对他人的问题。因为哪怕你再怎么不开心,队伍也不会变短,老人们也不会变得动作敏捷。
结论: 不要让别人的行为引起你的负面情绪,而是要让自己意识到你想要得到的结果。我知道这说起来很容易。我们的情绪和大脑在严密地控制着我们,在上述情况下,抛开情绪而以结果为导向将会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但定期训练和反复重复可以使其变得自动化——最终能够影响你的观点。因此,我们又回到了五星级原则的因果关系上来,从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出,这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