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兩岸關係一九八七~二○○八年大事紀

附錄兩岸關係一九八七~二○○八年大事紀

1987

11.2 台灣開放部分民眾赴大陸探親。


1988

1.13 蔣經國病逝,李登輝接任總統。

2.5 北京首次派人赴港接觸南懷瑾,表達希望牽線李登輝。

4.17 民進黨通過決議文,聲明「人民有主張台灣獨立的自由」。

7.7 中共公布關於鼓勵台灣同胞投資的規定。

7.17 國民黨十三全會通過政綱,將採取更有彈性的大陸及外交政策。

8.18 行政院設立「大陸工作會報」。

9.9 中共國務院決定成立「台灣事務辦公室」。


1989

3.6 李登輝以「台灣來的總統」身分訪問新加坡。

5.1 財政部長郭婉容率團赴北京出席亞洲開發銀行年會。

6.4 北京發生「天安門事件」。

6.10 開放海峽兩岸間接通話(報)。

6.24 中共總書記趙紫陽下台,江澤民接任。

11.9 江澤民接中央軍委主席。


1990

5.20 李登輝出任中華民國第八屆總統。

9.12 兩岸紅十字會簽署《金門協議》,規範偷渡犯遣返事宜。

10.7 國統會成立。

10.7 民進黨決議聲明我國「事實主權」不及於中國大陸及外蒙古。

12.31 兩岸密使第一次會於香港。


1991

1.30 陸委會成立。

2.3 國統會通過《國家統一綱領》。

2.19 陸委會許可「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設立。

4.30 李登輝公布廢止《動員戡亂臨時條款》。

6.7 中共中央台辦重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

7.23 立法委員陳水扁訪問北京。

10.13 民進黨通過「台獨黨綱」,主張「建立主權獨立的台灣共和國」、「制訂新憲法」及「以公民投票方式決定」。

11.13 中華民國以「中華台北」名義加入亞太經合會(APEC)。

12.16 中共國台辦授權成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簡稱海協會)。

12.31 第一屆資深中央民代全面退職。


1992

5.27 修憲規定總統、省市長直選。

6.16 兩岸密使(含汪道涵)敲定首次「辜汪會談」在新加坡舉行。

8.1 國統會通過「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

8.22 台北宣布與南韓斷交。

9.2 美國布希總統宣布出售一百五十架F-16給台灣。

9.18 《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暨施行細則公布施行。

11.3 海基會提議雙方對一個中國的內容各自以口頭聲明方式表述,海基會的表述則根據八月一日國統會之決議。

11.16 海協會「充分尊重並接受」海基會的建議,以口頭方式各自表述「一個中國」原則。

11.18 台法簽約購買六十架幻象2000戰機。


1993

1.21 柯林頓宣誓就任美國總統。

4.27 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與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在新加坡舉行會談,並簽署「共同協議」。

6.24 江澤民接任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

8.31 中共國台辦發表《台灣問題與中國統一》白皮書。

11.20 「中華台北」代表蕭萬長首次參加亞太經合會。

12.18 海協會官員第一次來台談判。

12.28 發生本年第十次大陸劫機來台事件。


1994

3.31 浙江千島湖事件,二十四名台灣觀光客罹難。

4.30 李登輝在日本《朝日週刊》談「台灣人的悲哀」。

5.3 李登輝過境夏威夷受辱。

5.31 美國把中共人權問題與「最惠國問題」脫鈎。

6.25 台獨聯盟通過《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選出「新國旗」、「新國歌」。

7.5 陸委會公布《台海兩岸關係說明書》。

7.28 修憲擴大總統的人事任命權。

9.7 美國公布《對台政策檢討》。

10.27 美國航母小鷹號與中共機艦幾乎造成軍事摩擦。

11.8 美國會改選,共和黨掌握參、眾兩院多數。


1995

1.30 江澤民發表「江八點」對台政策重要講話。

4.8 李登輝在國統會發表「李六點」,正式回應「江八點」。

5.22 美國同意發給李登輝赴美簽證。

5.27 唐樹備來台談判。

6.7 李登輝赴美訪問康乃爾大學。

6.15 行政院長連戰前往奧地利、捷克、匈牙利等國進行學術訪問。

6.16 大陸海協會決定推遲第二次辜汪會談。

6.22 中共外長錢其琛在北京發表「錢七條」。

7.21 中共對台灣附近海域進行第一波導彈射擊。

8.1 柯林頓密函江澤民,承諾不支持台灣獨立。

8.15 中共對台灣附近海域進行第二波導彈射擊。

9.23 台北市長陳水扁表示,民選總統產生後,兩岸將朝「一邊一國」發展。

10.24 台港航權談判達成協議,並自十二月三十日起正式生效。


1996

3.8 中共於基隆及高雄外海進行地對地導彈試射。

3.11 美國防部證實航空母艦「獨立號」、「尼米茲號」先後抵台海附近。

3.12 中共在福建東山、廣東南澳外海進行海空實彈演習。

3.18 中共在福建平潭外海舉行陸海空聯合演習。

3.23 中華民國首次總統直選,李登輝、連戰當選第九屆正、副總統。

9.14 李登輝表示,赴大陸投資必須「戒急、用忍」。


1997

2.19 中共元老鄧小平逝世。

7.1 香港主權由英國移交中共接管。

7.2 亞洲金融風暴首先襲擊泰國。

7.18 第四次修憲,確立凍省。

9.23 美日修訂《美日安保防衛指南》,規定將對「日本周邊事態」做出反應。

10.26 江澤民訪美,雙方建立「建設性的戰略夥伴關係」。

10.31 美國務院發言人魯賓首次公開表示「不支持台獨」。

11.6 海協會函邀焦仁和訪問廈門。

12.1 江澤民在訪問墨西哥時表示,「台灣是中國的一省」。


1998

1.7 南非與中華民國斷交。

2.20 台北同意與北京進行政治對話。

6.27 江澤民在北京告訴柯林頓:「希望美國政府權衡利弊,明確表示支持中國統一」。

7.1 柯林頓在上海公開表示「不支持台獨」。

8.?? 李登輝成立「強化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小組」。

10.14 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赴大陸進行「辜汪會晤」,並會見江澤民等人。汪道涵提出「一個中國」的八十六字說明。


1999

4.20 陳水扁表示,台灣與中國應發展「國際特殊關係」。

5.7 美軍機誤炸前南斯拉夫的中共大使館。

5.8 民進黨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

5.25 美眾院公布《考克斯報告》。

5.?? 「強化主權」小組提出「兩國論」報告。

7.9 李登輝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

7.16 中共戰機開始不斷出海,甚至越過台海中線。

7.21 柯林頓提出對華政策「三個支柱」。

8.1 陸委會專文呼籲兩岸回到「一中各表」。

8.2 中共宣布試射東風三十一型洲際飛彈,射程可達美國本土。

8.11 李登輝指示國大議長蘇南成,「兩國論」沒有入憲之必要。

9.15 美國首次在聯合國發言,「反對」台灣加入聯合國。

12.20 澳門回歸中國大陸。


2000

2.21 中共公布《一個中國原則與台灣問題》白皮書,列出對台動武的「三個如果」。

3.18 陳水扁、呂秀蓮當選第十屆正、副總統,宣示願協商直航及和平協定。

3.21 立法院同意試辦「小三通」。

4.24 李登輝任內第六次修憲,將國民大會虛級化。

4.28 陸委會主委蘇起提出「九二共識」之名詞。

5.6 蔡英文表示要做而不說「兩國論」。

5.20 陳水扁宣誓就任總統,提出「四不一沒有」。

5.24 美眾院通過與中共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PNTR)。

6.27 陳水扁表示願意接受「一中各表」。

6.28 陸委會主委蔡英文否認陳水扁「一中各表」談話。

7.7 陳水扁禁止高雄市長謝長廷訪問廈門。

7.13 新華社首次引用「九二共識」之名詞。

8.24 錢其琛提出「新三句」:「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

9.19 美參院通過與中共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

11.26 跨黨派兩岸小組獲致「三個認知,四個建議」的具體共識。

12.31 陳水扁跨世紀談話,提出「統合論」。


2001

1.20 小布希宣誓就任美國總統,共和黨掌握兩院多數。

4.1 中共與美國軍機在南海擦撞。

4.23 美國同意出售大量武器給台灣。

4.25 小布希接受ABC訪問表示將「盡全力防衛台灣」。

8.12 李登輝支持之「台灣團結聯盟」正式成立。

9.11 「九一一」事件,美國遭受恐怖份子攻擊。

10.21 陳水扁首次砲轟「九二共識」,認為是消滅中華民國、出賣台灣。

11.7 行政院院會通過大陸投資「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政策。

12.1 第五屆立法委員與縣市長選舉,國民黨大敗,民進黨成為第一大黨。


2002

1.1 台北同意旅居國外的大陸人士可組團來台觀光。

1.13 陳水扁宣布護照加註「Taiwan」。

1.24 中共副總理錢其琛講話批評台獨,肯定「九二共識」。

2.21 小布希訪問北京。

3.10 國防部長湯曜明訪美。

3.17 陳水扁在世台會上喊出「台灣正名,國家制憲」。

4.29 胡錦濤訪美。

5.5 陳水扁發表「大膽談話」:「三通是必走的路」。

5.9 陳水扁批評胡錦濤「很難有自己的作為」。

7.21 陳水扁接任民進黨主席,提出「走台灣的路」。

7.23 中華民國與諾魯斷交。

8.3 陳水扁提出「一邊一國、公投迫切」。

9.17 小布希發表《美國國家安全策略》。

10.15 錢其琛提出將兩岸空中直航定位為「兩岸航線」說法。

10.25 江澤民與小布希在德州克勞福農場會面,小布希表示不支持台灣獨立,但也反對中共動武。

11.8 中共召開十六大,胡錦濤接任中共總書記。


2003

1.26 兩岸春節包機展開歷史性首航。

2.14 國親宣布合作,共推一組正、副總統候選人。

3.16 溫家寶接替朱鎔基,出任國務院總理。

8.15 行政院公布《兩岸直航之影響評估》。

9.6 李登輝主辦「台灣正名」遊行。

9.3 美國副助卿凱德磊密訪台北。

9.10 陸委會提出「航空貨運便捷化」政策。

9.28 陳水扁宣稱將在二○○六年「催生新憲法」。

11.11 陳水扁提出新憲實施「時間表」。

11.29 陳水扁宣布將舉行「防禦性公投」。

12.9 小布希向溫家寶表示反對「台灣領導人」片面改變現狀。

12.11 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夏馨說小布希總統是台灣的「守護天使」。


2004

1.16 陳水扁提出兩個公投題目:「軍購」與「兩岸談判」。

2.11 美國國務卿鮑爾說,台灣是一個民主的地方,如果他們決定要公投,他們就可以公投。

3.1 陳水扁批准延宕已久的對美三項軍購案。

3.19 陳水扁、呂秀蓮在台南遭槍擊,但兩人僅受輕傷。

3.20 陳、呂以○.一二%差距選票,當選連任。

3.27 五十萬人於台北集會,抗議選舉不公。

3.29 陳水扁向《華盛頓郵報》表示將推動憲改。

4.21 美國助卿凱利在眾院提出《美國對台政策》。

5.17 中共兩辦聯合發表《五一七聲明》。

5.20 陳、呂宣誓就任第十一屆正、副總統。

7.29 陳水扁與媒體茶敘時表示,立法院改選後將進行憲改。

8.21 行政院長游錫堃過境紐約,說中共意在「美中對幹」。

9.3 陳水扁說「中華民國宜簡稱台灣」。

9.4 凱德磊被逮捕。

9.19 胡錦濤接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

9.25 游錫堃提出兩岸應維持「恐怖平衡」。

9.27 大批中共戰機在陳水扁搭乘空軍一號由台北飛往澎湖之時進逼海峽中線。

10.10 陳水扁提議,願以一九九二年香港會談為基礎復談。

10.25 美國務卿鮑爾在北京表示,「台灣不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

11.10 陳水扁發表國家安全演說,建議成立台海「軍事緩衝區」及「海峽行為準則」。

11.14 陳水扁指連宋在三月大選後曾發動「柔性政變」。

12.10 美國副國務卿阿米塔吉說,我們在台灣關係法的要求下必須在太平洋地區維持足夠嚇阻的兵力,但我們沒有義務防衛(台灣)。

12.11 立委選舉,民進黨席次未過半。

12.14 陳水扁宣布辭去黨主席。


2005

1.29 台商春節包機直航。

2.25 扁宋會。

3.14 反分裂國家法。

3.28 江丙坤訪陸「破冰之旅」。

4.26 連戰訪陸「和平之旅」、連胡五點共同願景。

5.5 宋楚瑜訪陸。

7.6 新黨主席郁慕明訪陸。

7.9 美國國務卿萊斯訪陸。

7.26 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

8.23 國會減半修憲案通過。

9.21 美國副國務卿佐立克提出「負責任利害關係者」說法。

10.18 美國國防部長倫斯斐訪陸。

12.3 國民黨縣市長選舉大勝。


2006

1.20 台灣居民春節包機直航。

1.29 陳水扁宣布考慮「廢除」國統會與國統綱領、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並推動二○○七年新憲公投。

2.27 陳水扁宣布「終止」國統會與國統綱領運作。

3.19 馬英九訪美。

4.14 第一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北京舉行。

5.4 陳水扁訪問中南美友邦,美國降低過境禮遇規格,上演「迷航外交」。

5.10 佐立克表示,台灣挑戰一中對台美雙方不利。

6.22 扁家國務機要費案爆發。

8.4 馬英九特別費案爆發。

8.12 施明德發起「紅衫軍」倒扁運動。

10.15 陳水扁提出制定「第二共和」憲法。

11.13 吳淑珍遭起訴、陳水扁列共同被告暫緩起訴。

12.9 北高市長選舉。


2007

1.8 陳水扁訪問中南美友邦,過境美國洛杉磯。

2.8 陳水扁宣布「正名」,把國營事業、外館法定名稱逐一改為「台灣」。

3.18 親綠學者提出「中華民國第二共和憲法」。

4.11 陳水扁宣布以「台灣」名義申請成為WHO會員國。

4.28 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

6.28 國民黨推動「返聯公投」。

6.7 李登輝訪日並參拜靖國神社。

9.30 民進黨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

9.19 聯合國大會否決把「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列入議程。

11.4 美國國防部長蓋茲訪陸。

12.21 美國國務卿萊斯指「入聯公投」是挑釁。


2008

1.12 第七屆立委選舉國民黨大勝。

2.2 中共兩辦聲明指出,入聯公投即「台獨公投」。

2.26 萊斯重申美國反對「入聯公投」。

3.4 胡錦濤說,曾經主張台獨的人,只要願意回到兩岸和平發展的道路,仍將歡迎。

3.22 馬蕭當選;兩項公投均未通過。

4.11 蕭萬長出席博鰲論壇。

5.20 馬英九、蕭萬長宣誓就任總統、副總統。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已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