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的年菜 ——高丽菜卷

外来的年菜
——高丽菜卷

弟弟从前的女朋友,后来成为弟妹,在两人刚交往时,弟妹一回商借我家厨房,做几个菜请我们。当时除了玉子烧和味噌汤,还做了高丽菜卷。我当时暗暗吃惊,暗暗叫好。

高丽菜卷是奶奶的年菜,在我家餐桌上至少六十年。

从我爸爸有印象开始,到奶奶九十岁过世,高丽菜卷年年出现在年夜饭上,确确实实超过六十年。我奶奶每年做这道菜,因为她是日据时期长大的姑娘。我的弟弟和弟妹,也都在东京住过几年,弟妹做这道菜,用日文食谱。这里说的高丽菜卷,不是俄国式,不是中欧或意大利那样在茄汁里炖软的,而是日式的,或起码是“混血”的那种。

奶奶是艋舺人,娘家邻近青山宫。出生时是日据时期的昭和元年,也就是一九二六年,在日据时期生活到终战时十九岁,已经出社会了。我奶奶是职业妇女,虽然领有助产士执照,但是没有执业,而在东园町公学校,也就是现在的东园小学,担任驻校护理师到退休。这位识字的“昭和姑娘”,往后人生仍持续阅读日本妇女杂志,看NHK和相扑,八十几岁仍天天举着放大镜读报纸。

作家新井一二三的著作《这一年吃些什么好?》里高丽菜卷这一篇,说日本人的高丽菜卷,是明治维新以后才向西方学来,有红色(茄汁)、白色(贝夏美酱)、和风(柴鱼酱油)三种。既然高丽菜卷在日本,都算是外来菜色,我们在台湾吃的这种混血和风路线,更是外来的外来菜色。

我爸爸自小吃高丽菜卷,我自小也吃,几十年来未曾疑心过它的来处。直到弟弟到日本念书,打电话回家报平安,说起浅草,凡路上走动的、穿西装的老先生,看上去都像爷爷;又,凡关东煮,里头都炖着奶奶的那种高丽菜卷。这是高丽菜卷它老家,爷爷奶奶的场景布幕啊。然后弟弟奇怪起自己在家时根本不爱吃高丽菜卷,他乡见到,想起祖父母,见一个吃一个。

高丽菜卷是奶奶的年菜,但不算最受欢迎的那种。

这是道预做菜,通常在我们返家祭祖前已经备妥,我没亲眼见过奶奶料理它。我家过年必备火锅,汤里滚着贡丸、鱼丸、白萝卜,高丽菜卷当成火锅料,一起炖在汤里。可是年夜饭好菜太多,有乌鱼子和佛跳墙吃,还有众人热爱的炸芋枣和兜面,小朋友向往沙士,谁关注那锅汤呢?

因此高丽菜卷它只能浮沉,炖一晚上无人闻问。大家吃饱了收拾碗筷,电磁炉收妥,汤锅留桌上,饭纱罩盖上,客厅麻将声起,《龙兄虎弟》除夕特别节目都开播。高丽菜卷,它还在锅里,且有些糊了。

守岁至午夜,烧金完毕,外间鞭炮声此起彼落,我们起身准备回家了。此时奶奶把预先分成一家一包的冷冻高丽菜卷取出来,让我们带走。婶婶们通常推辞,我家则一定收下,因为我爸爱吃。

由于工序麻烦,奶奶一旦做起高丽菜卷,就批量生产,库存总有不少。

奶奶的高丽菜卷,因为是自家吃的,鱼浆搁得少,绞肉放得多,用料确实。与坊间不同的是,她还放荸荠丁,软里脆。光是在肉馅里放荸荠这件事,就与日式脱了钩,是本土灵感。最后用蒲瓜干在菜卷中央扎上小结,像只小包裹,在汤里煮久也不散开。

但那蒸熟又冻过再入汤锅的高丽菜卷,通常已走味太多,蒲瓜干韧口,带股酸味,不得孩子缘,年年元宵过了都没能吃完,唯我爸顽固捧场。再大点,虽每年仍见到高丽菜卷,但只当它是个远房亲戚,已完全不吃。奶奶过世以后,也吃不成了。再吃到,就是弟妹做的。

弟妹的版本鲜美利落。她将高丽菜叶拆下来,逐片提着,菜帮子先入水烫软,整片菜叶才滑入锅,数秒即起,菜叶软得足以包馅,但仍甜脆。馅料不下鱼浆,纯将猪绞肉混入洋葱丁,下盐和胡椒调味后就卷起来。封口处贴着盘面,一个挨一个,放满一盘入蒸锅,大火蒸透。出锅时,菜叶还绿,盘底多一汪金色高汤,鲜得出奇。

短时间清蒸而成的高丽菜卷,未经久炖,菜叶甜脆,肉馅饱含汁液,一年四季都有的食物,但永远像亮水绿色的晴朗春日。滋味难忘,隔天立刻再做一次,往后外头见到也愿意吃了。我的家庭老菜,欢迎它回来。

这个菜外头卖得不多,传统市场里专卖火锅料的店,即摊上卖许多鱼板和丸饺的那种店,有时会备,倘若卖得太便宜,一卷二三十块钱,馅子里都是鱼浆和淀粉口感,食而无味弃之可惜。在外头吃,就去几家兼卖关东煮的台式日本料理店,如华西街夜市“寿司王”或“添财日本料理”,皆是六七十年老店,都在台北的老区域,而且高丽菜卷自家做,不用工厂货。

有一种小吃摊,看上去就知道食物不会离谱,寿司王是这种。它卖台式的寿司手卷等,兼有一口关东煮锅,锅中柴鱼汤汁始终暗沸着,少许泼溅出来,每数秒就被老板拭干净,老板是初老年纪的人,老店第二代,没做菜的时候,总在擦拭台面,摊子有着非凡的清洁感。寿司王的菜卷是良心制品,用上好的高丽菜,馅料饱嘟嘟全是真东西。

添财日本料理在开封街和武昌街上各一家,我爱去城隍庙侧巷里的武昌店,为它的海钓生鱼片如金目鲷,台式那种没有一点饭的手卷,或那木造环境中,满室家庭聚餐人口的乐融融的老店气氛。并不是每次都点关东煮,但尽可能坐板前,靠近关东煮锅和寿司师傅前这排座位。

这个位置看锅也看人。关东煮锅边的阿姨,必须资深,专门照料这锅食物。锅的宽度有一公尺上下,是口大锅,里头十多种材料,萝卜、芋头、豆腐包、牛蒡、甜不辣等,拼图似的将锅填满,丰盛成景。食材遇缺就补,阿姨且不停往上浇淋汤汁。高丽菜卷一次只炖五六卷,卖得差不多再添补,这种专人顾在炉边的关东煮,不会炖过头,软而入味。阿姨负责将材料切成适口程度,才盛上桌。

添财的高丽菜卷,是从创业至今都有的菜,每日鲜制,馅子是绞肉加上少许鱼浆,仅整个菜卷的三分之一量。馅料是点题用的,高丽菜才是那个题。菜卷切段,可见高丽菜卷成厚厚数层,如一个瘦牙签般的人,穿蓬松的羽绒外套。菜卷炖得非常柔软,咬着菜汁涌出来,吃它菜甜而非料丰,也很可口。

不将世上万千种风格的高丽菜卷都算进来,光本文中的菜卷,风格就各异,可见各自表述的空间太大了。综合各家做法,轮到我自己做,就成下面这种。

向弟妹学,清蒸不炖煮留点咬口。向两家老店学,高丽菜才是题旨,挑质地好的,确定甜的,稍贵都不要紧。冬季的菜卷很容易好,因为高丽菜好。

馅料是八分绞肉,两分鱼浆。鱼浆用量少,不必买,半化冻的白鱼、花枝或几颗生干贝,在案板上切细再剁即得,市面鱼浆添加的淀粉、味精,也就少吃一点。绞肉鱼浆拌匀打水,可以打一点柴鱼高汤进去。冻绞肉摔不出胶,须用鲜肉。

带脆口感,向奶奶学。放荸荠和洋葱丁,不切太细。胡萝卜丁切细也放一点。香口的东西酌放,香菜梗(不用叶)切得特细,拌一茶匙进去,再加微量姜泥,可辟肉腥,香菜和姜泥作为暗桩,最好吃不出来。

一颗大高丽菜,只挑宽叶,能做出十个上下的菜卷,这菜要费一点时间,但年菜不是一般食物,年菜是仪式食物,若一切得来全不费工夫,仪式感也就微乎其微了。这道老菜到我手上,它改头换面,重回年菜队伍,我以它纪念奶奶。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