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外国名著 > 克服压力

序言

为什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应对跟压力有关的种种问题,本书采取了“认知行为”方法。简单介绍一下这种干预方式的历史或许能有助于理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心理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治疗方法,统称为“行为疗法”。这些方法有两个共同点。第一,它们的目的都是通过直接处理某症状来将其消除,而不是将重点放在症状的深层历史原因上(这是精神分析的核心,该方法由弗洛伊德及其同事提出);第二,它们都有科学基础,脱胎于心理学家对学习机制的研究并接受过科学检验。起初,人们认为行为疗法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对焦虑障碍,尤其是特定恐惧症(比如极度怕某些动物或恐高)和场所恐惧症的治疗——这两种心理障碍都因很难通过传统精神疗法治疗而臭名昭著。

经过一阵狂热之后,人们开始对行为疗法感到不满。其中的原因有很多种,很重要的一点是行为疗法没有触及导致痛苦的内在原因。在抑郁症的治疗方面,行为疗法更是显得疗效不足。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心理学家又提出了一种名为“认知疗法”的抑郁症治疗方法。这一领域的先驱者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阿伦·贝克(Aaron T.Beck)教授。他提出的抑郁理论强调了消极思维方式的主导性,并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新疗法。毫不夸张地说,贝克的工作改变了心理治疗的本质,对抑郁症及其他精神问题来说皆是如此。

贝克介绍的方法与行为主义治疗师早期提出的方法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这一疗法接受过最为严苛的科学检验,结果证明它对大部分抑郁症的治疗都有效。非正常思维模式与包括抑郁在内的很多精神问题有关,针对这些精神问题的疗法也疗效甚佳。所以,心理学家们为多种焦虑障碍设计了有效的认知行为治疗法,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特定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药物成瘾,以及进食障碍。事实上,心理学家发现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范畴远不止于上述问题。例如,认知行为疗法成功地帮助人们解决过体重问题及婚姻中出现的矛盾,也为希望戒烟戒酒的人们提供过思路。另外,认知行为疗法还曾有效地应用于应对自卑。至于这本自助手册,包含了过去几年间,心理学家们提出的许多有效的CBT技术来帮助人们克服压力。

CBT的出发点是人们意识到我们的思维、感受及行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换一种方式看待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经历,我们的感受方式及能力范围都会发生改变。举个例子,如果你成功帮助一个抑郁者找出并破除自主性抑郁思维,你就能找到突破抑郁思维和感受怪圈的方法。同样地,习惯性行为反应受到一系列复杂的思维和感觉的驱动。通过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CBT可提供控制行为、思维及感受的方法,确保这些反应减弱,使人们开启新生活。

尽管心理学家已经为多种心理障碍制定了有效的CBT治疗手段,这些治疗方法目前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当人们想试着自己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发现自己会在无意间越搞越糟。近年来,多个领域的专家将特定认知行为疗法的原则及方法用于解决具体问题,并把这些原则和方法印在了手册上(“克服”系列),方便人们阅读及自行应用。这些手册对系统治疗计划展开了详细说明,如此一来,已经被证实为有实用价值的认知行为技术就能得到最大范围的普及。

自助手册的用处从来都不在于替代治疗师,很多有情感或行为方面问题的人还是需要合格的治疗师的帮助。除此之外,尽管行为认知疗法已经在很多场合获得过成功,但是这一方法并非放之四海皆准,有些人还需要借助别的治疗办法。虽然对于自助手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但是现有的信息表明,对很多人而言,这样一本手册已经足够让他们在不寻求专业帮助的情况下自解烦恼了。遗憾的是,很多人已煎熬数年。有时,他们不愿意在自己还没尽全力之前就寻求帮助;有时,他们觉得开口求助很难为情甚至很令人羞耻;有时,就算他们尽力了也盼不来合适的援助。对这些人来说,认知行为自助手册将为他们提供应急保障,确保未来无忧。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