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小题大做

06 小题大做

初来咸阳时,老师嘱咐我“拾到篮子都是菜”,意思要注意材料收集。捡回来的空心砖残块就是老师说的“菜”了,我开始打水“洗菜”,为以后“炒菜”做准备。

“队长,你咋还干这些活啊?”队友觉得这是粗活。

队长就应该干这些活,老一代考古前辈都非常重视亲手摸陶片,亲手摸过制法便有了体会。

砖内壁往往会留下陶工用手抹胎的痕迹,有指纹,比画一下比我的手指粗。泥片之间的接茬显示是用大块泥片折叠来定型,唯恐不牢固又反复压,就留下了指纹。定型需要有内衬芯,抽出的时间可得把握好。过早胎变形;过晚胎与芯可能会粘连。试探着慢慢向外拽,看,这个地方抽出的摩擦痕有停顿,呀,是刚才用力太猛了。表面的纹饰不打底稿,泥胎干燥一点的时候用利器雕刻,但陶工的手劲难以保证均匀一致,所以刀锋有顿挫。唉,稍一分神这个地方的线条跑偏了,得铲掉重来。

我曾经一块一块地摸过陶俑残片,所见泥胎的情况和砖完全一样。砖面上的圆圈,管状物体戳印形成,如二号坑坐姿弩兵俑的鞋底。这还能说兵马俑塑造是无根之源吗?秦始皇使用真人大小的陶俑作为陪葬,不论是谁激发了他的灵感,具体实现是Made in China。

从残砖到兵马俑,对制作痕迹的认知并不是小题大做。

秦砖整体坚硬、内质密实,有人称为铅砖。为了迎合收藏交易,近些年咸阳城遗址经常发生盗砖、盗瓦的犯罪行为。很多文物爱好者也常来捡漏,回去后略做加工,改造成砚台售卖。更有挖土机的铁臂碰到砖块,三下五除二直接抓成残渣,以免施工被叫停。

碰到三类性质不同的人和事,我们都会劝阻甚至举报。要保证出土文物的信息完整,一定要依靠科学的考古发掘。三种行为都造成遗址信息的缺失,破坏文物原生态。这不是小题大做。

砖是建筑的辅料,只是我们认识秦代建筑的配角。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传统、制陶业上承载的民族记忆、礼俗规制的严格与沿革、秦帝都咸阳城的恢宏气势,这个小题可以大做。

国运失窃,龙脉崩塌,改朝换代,独留秦砖。发出感叹的时候却不应该只看到辉煌。由于国家的统一,人力、财力、物力集中才使得中国古代建筑达到了第一次发展高峰,制砖技术也呈现了新的面貌。这种统一局面的最终远景是:岁登成熟,道无飤人。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