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经常是为了配合地方经济建设。2017年冬,刚结束一项非常烦人的此类任务之后,我对大家承诺:“最近一定安排休整,一定。”其实休整只不过是节奏放慢,并不是真的可以放大假。
在咸阳城的这些年,撒腿跑都来不及,休假更是奢望;况且技工师傅基本以出勤天数计酬,放假也影响收入。不料我的话音刚落,却接到邢福来师兄的电话,他说:“我在咸阳城西边发掘,有两座墓好像是秦墓,你带人来不?”
体乏,心动,纠结。佯装漫不经心、吞吞吐吐地和张杨聊天:“邢老师自带福气,挖过北周粟特人的安伽墓,挖过榆林西夏统万城,运气一贯好。”有点像下套,然后说了邢老师这次发掘墓葬的具体位置。
“去啊!那个位置的秦墓肯定和咸阳城里的人有关系,去!”我对张杨的工作热情和思想觉悟心里有底,只是对自己又一次食言心有愧疚。任何一项考古发掘都需要团队,靠领队一个人做不成。简短动员之后,没人再提休假,我们开始“友情串场”。
墓葬一南一北并列分布,分别编号M2、M3,人员分组齐头并进,有条不紊。墓穴填土全部经过人工夯打,非常坚硬,进入冬季又有一点上冻,咚咚的䦆头声,每挖一下就增加一份希望和忐忑——土硬说明没有受到后期的盗扰。幽深的墓坑越来越潮湿冰冷,墓穴中会埋藏着什么呢?这个时期的墓葬只要没被后期盗扰,一定会有漆木器、织物、青铜器和玉器,运气再好点,人骨也许还能检测出年龄和性别,那可就是天上掉馅饼了。
墓底清理
2米、5米、7米直到接近9米,开始墓室清理。我趴在墓坑边指导深坑下具体的清理步骤。申先生恐高,不敢靠近:“你看到了什么?都有什么?”“我看到了奇迹。”此刻的心情只有两个字:燃爆!
M2位于北侧,平面长方形,深9.37米。葬具为一棺一椁。M3位于南侧,规格比M2大,整体平面近“凸”字形,深8.95米。东部为墓室,放置二椁一棺多重葬具,葬具最外层还覆盖有荒帷织物。
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庄子·杂篇·天下》)
棺、椁葬具象征地下世界的居所,保护死者的尸体,这是“事死如事生”。一个人的吃穿用度都有次序级别,葬具使用情况也是如此,不同等级的人使用葬具数量要符合身份,这也是“事死如事生”。一棺二椁和一棺一椁符合大夫三重、士二重的等级,又覆盖编织席和织物的荒帷,无疑是权贵阶级。
“考古队挖出好货”的消息不胫而走,“爱好者”开始聚集在警戒线外围观,不停地在窃窃私语,“唉,当年咋把这里给漏了”,“考古队这回咥着大活了”。咸阳塬上的盗墓贼曾经如过江之鲫,两座墓幸运地保存完好没被盗,也算是奇迹。
根据对牙齿磨损度、骨缝愈合度、颅骨和盆骨形态的一番分析,另一位友情串场的体质人类学老师得出了初步结果。M3墓主为男性,年龄在45~50岁之间;M2墓主可能是男性,年龄特征已经无法分辨,骨骼已经完全腐朽。
生同衾,死同穴。墓穴并列在一起称为并穴合葬,一般多见于男女异性之间。同性之间的并穴合葬也许是一种人身依附、从属或者血亲的关系,父子、兄弟、主仆,“或者是断袖之恋”——这个观点也不是没有可能。M3的墓圹规格、葬具配置以及随葬品数量都更大、更好、更多,墓主地位显然高于M2,是主墓;M2是附葬从属,墓主地位稍低。
我敢打赌,能发掘出惊鸿一瞥的宝贝是所有考古人的心愿,只不过为了避嫌都不明说罢了。两座墓葬的墓道填土与墓室内共出土遗物155件(组),质地包括银、铜、铁、铅、陶、玉石、骨牙、低温烧制的带釉料器、髹漆竹木器,器类包括日用器、礼器、兵器、装饰品、工具。如此丰富,极大地刺激了所有人。
12件玉璧有10件直径在14厘米以上,覆盖在两位墓主身上,属于葬玉,目的是保护尸身不腐。负责现场安全的“虎牙”比画着说:“这么大个,刷子扫去泥土,我手直哆嗦。”他带着伙伴们友情串场,值守了两天两夜。友情串场的人还包括特邀专业摄影师,在整理间拍玉璧特写,灯光投下的瞬间,青绿中的乳白色沁渐渐晕染散开,顶端一抹似暮色晚霞的乳黄,背影是若隐若现的谷纹乳突和菱形格线,就像一幅水墨画。空气仿佛也凝重了起来,只剩下咔咔的快门声。
秦墓出土玉璧
玉具剑(摄影:张杨力铮)
两座墓都有玉具剑和兵器。玉具剑属于男士高端奢侈品。经侯是战国时期的一名暴发户,他曾经左边带着玉具剑,右边带着玉佩环,借故找魏太子炫富。可是两人干坐了半天,魏太子对经侯这种土豪打扮熟视无睹。经侯实在憋不住了,主动拉话说:“魏国有宝物吗?”魏太子不卑不亢地回答:“国君诚信,臣子尽忠,百姓拥戴,和谐的气象是魏国的宝物。”怼得经侯半天没吭气,最后他解剑去佩,羞愧万分。这个故事从侧面体现了当时贵族阶层对玉具剑的追捧[1]。
M3出土玉环
“解剑去佩”,玉具剑必有与之相配的玉佩环。想到经侯的故事,我马上查师傅们的发掘日记,果不其然。除了青铜剑身,玉具剑的剑首、剑格和剑鞘上的珌、璏,以羊脂玉做成,玉质的圆润与金属的杀气一刚一柔如英雄与美人。摩挲着圆圆的羊脂玉剑首,申先生再一次提起兵马俑坑铜剑的等级分类标准:剑首圆形级别高于菱形,将军俑和铜车马御手佩剑都是圆形剑首,鞘上的珌和璏体形更大。
无疑,墓主是武将出身并拥有一定爵位的秦贵族。他们是谁?
[1] 《说苑·反质》:经侯过魏太子,左服玉具剑,右带佩环,左光照右,右光照左。太子不视。经侯曰:魏国亦有宝乎?太子曰:主信臣忠,百姓戴上,此魏国宝也。经侯应声解剑而去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