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外国名著 > 剧变

插图1

插图0.1

1942年11月28日,波士顿椰林俱乐部突发大火,492人丧生。正是这场大火催生了危机治疗法。

插图2.1

一张用芬兰语写的告示牌,这是一门只有芬兰人才懂的语言,也是芬兰国家认同的一大关键要素。

插图2.2

冬季战争中,芬兰招募的士兵不光有20多岁的青年,还有年过半百的男女,以及青少年。

插图2.3

维普里,当时芬兰的第二大城市,在1940年2月被苏联军队轰炸。

插图2.4

插图2.3中的地点数十年后的景象,曾经属于芬兰的维普里如今变成一个俄罗斯城市。

插图2.5

芬兰士兵用雪橇翻越重重雪山,他们身着白色制服,与冰雪融为一体,穿行在森林中,打击道路上的苏联纵队。

插图2.6

滑着雪橇的芬兰小分队伏击且摧毁了一支苏联机动部队。

插图2.7

芬兰儿童被疏散至瑞典,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时儿童疏散行动。

插图3.1

日本最后一任幕府将军,当时日本的实际统治者,他的下台拉开了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序幕。

插图3.2

1867年,日本新任天皇继位,他主导了明治时代日本的选择性变革。

插图3.3

1871—1873年,日本派出岩仓使团前往美国和欧洲考察,学习西方实践。除一人外,其他使团成员的穿着打扮皆为西式风格。

插图3.4

日本佩刀武士,明治维新运动之前,他们是日本传统的私兵组织。

插图3.5

明治时代的一支日本运动队,身着西式装束。

插图3.6

明治时代前往美国的日本游客,身着西式装束。

插图3.7

1904年,日俄战争伊始,一艘俄国战舰在港口被日军的鱼雷击沉。

插图3.8

1905年的日俄对马海战中,一支俄国舰队被日本海军歼灭。

插图3.9

1914年,被日军俘虏的德国殖民军士兵。

插图4.1

萨尔瓦多·阿连德,智利的民选总统,死于1973年政变。

插图4.2

1962年的古巴,建设中的苏联核导弹基地。这是美国和智利的右翼、中立派以及军方坚决阻止阿连德在智利建立马克思主义政权的主要原因。

插图4.3

1973年9月11日,智利发生军事政变,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出动的士兵和坦克。

插图4.4

奥古斯托·皮诺切特将军(戴墨镜端坐者),1973年军事政变后成为智利的军事独裁者。

插图4.5

著名的智利左派民谣歌手维克多·哈拉,在1973年军事政变后被军方杀害,双手手指均被斩断,身上有44个弹孔。

插图4.6

1988年“否决运动”的海报,该运动成功地阻止了皮诺切特再度当选智利总统。

插图4.7

皮诺切特于2000年重新回到智利,声称因身体原因只能坐在轮椅上的他站了起来,与前来祝贺他归国的智利军官打招呼。

插图5.1

苏加诺,印度尼西亚的开国总统。

插图5.2

1965年政变失败后,苏哈托担任了7届印度尼西亚总统。

插图5.3

1965年政变失败后,印度尼西亚士兵对疑似共产主义者进行围捕。

插图5.4

印度尼西亚巨大的潘查希拉纪念碑,纪念在1965年政变中被害的7位将军。

插图5.5

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的摩天大楼。

插图5.6

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的贫民窟。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