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家借此群体事件,着实出了一口恶气,但王氏清楚地知道,闹出这么大的事,得罪那么多缙绅大宦,祝家已经无法在常熟立足。王氏这位为夫复仇的奇女子,再度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将自家宅子夷为平地,带着三个儿子远走他乡,下落不明。
组织缙绅会议、主持公道的瞿式耜在大明最后时刻尽显英雄本色。南京陷落后,南明经历弘光、隆武几个政权,最终覆亡。南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在广西巡抚任上的瞿式耜拥立朱由榔于肇庆登基,这便是正史中南明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瞿式耜为不可为之事,尽必须尽之忠,以兵部尚书守桂林,终因寡不敌众,城破殉国。日后,桂林人建祠以纪念这位大明朝的末路英雄,瞿式耜也完成了自己的在三之节。
常熟钱家,自钱谦益祖父钱顺时、叔祖钱顺德科举登第开始显赫,到钱谦益时达到顶峰,钱谦益成为江南士林领袖。可惜在南明弘光政权覆亡之时,作为士大夫榜样的钱谦益嫌水太凉,未全忠节,而是开城门投降清军。其后,虽然他也曾为反清复明奔走出力,但终归与世俗的“成功”无缘。康熙三年(1664年)五月,钱谦益病故,享年八十二岁。钱谦益卒后三十四天,柳如是不堪被钱家族人索取家产,亦自缢身亡。
赵士锦随后为朝中官员推荐,在家宅拆毁尘土未定的十二月初八,复出为工部员外郎,赴北京任职,亲眼见证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的甲申之变。赵士锦写下《甲申纪事》《北归记》。北京城破之时,共有二十一名文官为大明殉亡,包括东林党名臣倪元璐。同为东林党的赵士锦既没战死也没自杀殉国,而是被李自成军抓住,曾被选用为大顺官员。后来他逃脱大顺军控制,跌跌撞撞回到常熟乡下,曾一度被任命为南明弘光政权的水司员外郎,南明覆亡后不知所终。
明亡后,赵士春也在乡间归隐不出,入清三十年后去世。赵家经历过鼎革大变,最终归顺了大清,重新参加政治活动,后来有赵士春孙子赵廷珪考取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科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入清之后,赵家风评有所好转,后人也曾有过赈济灾荒、捐租田千亩的义行。清末,光绪帝师翁同龢在赵氏后人赵宗建墓志铭里,称赵同汇、赵元恺、赵奎昌“三世皆以义侠闻”。赵氏也得以被列入地方志“义行”中。看来,明末的国耻家难也让这个家族深深吸取教训,改换门风,方得以家门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