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都市情感 > 黄渤说话有道

第五章 说话谦虚是美德的护卫

第五章 说话谦虚是美德的护卫

黄渤在接受采访时,同样说:“有多少人比你还努力,比你还有天分,但没有碰到好的机会,所以你还得感谢命运。”

其实要论演技,黄渤绝对算得上一流,可他却将这种成功归结为“命不错”“感谢命运”。一句谦虚的应答,令人肃然起敬。

19世纪的英国浪漫主义作家史蒂文森就说过:“善良和谦虚是永远不会令人厌恶的两种品德。”在实际生活中,自高自大的人往往令人生厌,而谦虚谨慎的人则极具吸引力和号召力。即便是一个非常平庸的人,如果他有着谦虚的本性,也能够使自己显现出一定的光亮。谦虚正如人性高尚的催化剂一般,能使人的优点格外闪亮。

说话要替别人着想

我多说点儿,好让你们回去有得写

俗话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一个人在为人处世当中,只有处处替别人考虑,才能换取别人为你考虑的真心;一个人在说话时,只有替别人着想,才能够保证自己说出的话让听众暖心。说话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要时时能够做到替别人着想,就没那么简单了。说话替人着想,体现的是说话者内心的真善美,折射的是说话者性格的宽厚、仁慈与和善。

常言说得好,语言是一把利器,一旦使用不当,便会在瞬间对别人造成伤害,而自己也会跟着失去很多东西;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发挥出最好的作用,替人着想便是恰当使用语言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人们的印象中,黄渤是个话特别多的人,无论与什么样的人聊天,他都能够找到恰当的话题,而且一说起来既恰当到位又能滔滔不绝。究其原因,除了黄渤自己性格比较活泼外向,了解的东西比较广泛,在很多方面都有可聊的内容以外,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略却非常难能可贵的原因,那便是他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既不让社交冷场,又尽量能减轻别人的社交压力,使别人达成自己所需的社交目的。

很多媒体在采访过黄渤后,主持人都会有类似这样的感叹:“采访过那么多人,黄渤是很少让主持人操心的受访明星。”《看天下》杂志曾在2014年刊文中评价说:“……在一个闹闹嚷嚷的场合,他的眼睛能轻易把每一个人都照顾到。”“多年来,黄渤就是媒体记者最喜欢采访的明星之一,不但亲切近人,而且经常会在采访时替记者想着怎么出内容,不断操着本不用操的心。”

的确,在黄渤接受采访的绝大多数节目中,不管受访者只是他自己,还是跟其他人一起,他总能够十分主动地与对方谈论各方面的事情,而且往往会聊得很愉快,让主持人特别省心。如此情形,很多人都只是以为,原因仅在于黄渤的能说会道,就算主持人不发问,他也能够不停地说下去。也许,这是人们对黄渤的真实看法,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

《影视圈》杂志在2013年刊发的一篇黄渤采访稿中说,他们为了求证黄渤是否真的特别能说,就跟黄渤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打听实情,没想到对方的回答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他并不是话多,他只是怕冷场。”而黄渤自己也曾经说过,他每次接受记者采访时,都想着尽量在可说的范围内,积极主动地多说点儿,主要目的就是能让记者回去后,在做稿子时有东西可写。

仅从表面来看,黄渤的说法多少带点儿小题大做的成分。一方面,记者采访后如何写稿子,有没有素材可写,能否写得好,都与身为受访者的黄渤关系不大;另一方面,即便有大关系,那也用不着受访者去考虑,因为这根本就是别人的分内之事,如果没有足够的素材来写稿子,只能说明记者本人在采访时的功力欠佳。但是,黄渤却能够换位思考,从记者的角度考虑事情,进而于接受采访时多向对方提供用来写文章的素材。事情虽然小之又小,可从中却能够看出,黄渤说话时是心怀着颇大的善意与理解的,是以实际行动为别人着想的真实体现。

《人物》杂志记者曾经提起过与黄渤有关的一件小事。2015年,他们采访黄渤长达十多个小时,期间有好几次都因为黄渤事务繁忙而被打断,其中一次中断后再接话时,采访者和受访者都不记得聊到哪儿了,记者感觉多少有点儿尴尬。可是,黄渤却主动开口化解尴尬,他对记者说:“刚才聊到哪儿了?哎,我也有点儿想不起来了,别急啊,我们再慢慢聊,我先说点儿其他方面的,你看看有没有用。”两句再简单不过的话,足见黄渤为他人着想的朴实与真心。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黄渤做客新浪网主办的《快乐奥运》节目,谈论与奥林匹克运动会有关的话题。在交流过程中,主持人提到:“……刚才说了这么多比赛了,不过有一个比赛,虽然输了也不丢人——男篮。是吧?”黄渤立马接道:“我觉得已经挺好的了。最后那场我也看了,可能不是那么接近咱们自己的想象……这个东西啊,就是说,我们出了很多奇迹了,但是你不可能希望每场比赛都是奇迹,我觉得这次实力已经挺好的了,这种精神首先就让我们觉得挺好。”

北京奥运会时,中国男篮的表现的确令人钦佩,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和扎实的训练功底,最终挤进八强,位列第八。在比赛当中,一些细节不太尽如人意,有一些球迷还在网络上对男篮运动员做了各种指摘,而黄渤通过公众媒体,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特别是肯定了男篮在比赛过程中表现出的精神,非常值得人们称赞。体育运动作为最受人关注的公众事件之一,总能在广泛的范围内引发各种激烈的讨论,我们也经常能通过媒体看到球迷之间因为对赛事持有不同看法而引发争斗的现象,比如常因赛场上的实际情况和结果与自己心意不合,而口无遮拦地对运动员或其他观众恶语相向。说到底,那些以热爱某项运动或某个运动员为名,而不能理性对待体育运动的人,实际上只是空有热情而缺少和善之心与理解之智的人,就是我们常说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们在行事与说话时根本没有替别人着想。

2015年7月,青年女演员周冬雨与黄渤、王迅等人一起参加上海东方卫视的《极限挑战》节目录制时,周冬雨因为直呼前辈王迅的大名,在网上遭到了网友们的大力炮轰。更有甚者,当王迅想与周冬雨合影时,她的表现让观众们心中不悦,观众纷纷怒斥周冬雨不懂礼貌,不懂得尊重前辈,没有修养。作为当事人,周冬雨在事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表现极不妥当,赶紧在网上向王迅和观众们道歉。

事后,黄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到了对这一事件的看法,黄渤说:“这事儿不能这么想。当初,张艺兴刚来节目时很礼貌,有人就说他装;现在,周冬雨来了很随意,又被说没礼貌。娱乐节目嘛,别太当真,开心就行。”在观众眼里被周冬雨伤了面子的王迅,也在微博中提到了这件事,但他也并不是批评周冬雨,而是对她给予了理解和支持:“请求大家别再因为节目里的言行来评判一个人,很多时候我们是为了节目效果!和人品无关……”

黄渤和王迅所说的那两句话,都是站在周冬雨的角度考虑了问题后的肺腑之言。作为一名正处于成长当中的青年演员,无论是人生道路还是演艺生涯,未来都还要走很长的路,她已经因为自己的处事不当而承担了后果,如果作为当事人的王迅和朋友黄渤继续火上浇油的话,对于她的未来可能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而且,与前辈黄渤和王迅相比,她只是演艺界的一个晚辈,以“大人不记小人过”的方式处理此事,也是最符合情理的做法。

黄渤在娱乐圈内有着出了名的好人缘,也因之而结交了不少肝胆相照的好朋友。那些与黄渤一起合作过的导演或演员,拍完戏后就对黄渤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于是也就真心实意地与他坦诚相待。比如,著名导演管虎和宁浩,著名演员梁静、王迅、孙红雷、闫妮、姚晨、舒淇等,都是黄渤很要好的娱乐圈朋友。黄渤对友情看得很重,据说他拍导演朋友的戏,很少会按照自己的身价收费,在很大程度上都只考虑自己对戏本身的兴趣和为了帮朋友的忙。

在一次采访中,有位娱乐记者就提到了这一方面:“听说你出演朋友的戏时,很多时候都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一点儿报酬,这对你来说是不是不太公平?”听记者如此问,黄渤立马笑了笑,诚恳地说道:“其实我个人还比较容易满足,够吃够喝就行了。拍戏就是痛痛快快地玩儿,有好的东西,能够弄出来,就好了。”

如此回答,会让很多人都觉得黄渤展现的是自己一贯的高情商,其实不然。一般提到情商,无论如何都会与“操作”有着一定的联系,而黄渤之所以这样说,则是他真心实意的表达,因为他不仅在嘴上如此说,而且在一次次遇到类似事情时,就是如此行事的。

因此,我们要想使自己平时在社交中能够真诚地做到“说话替别人着想”,首先要培养能够替别人着想的心胸,真心实意地替别人考虑,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表达观点与看法。唯有如此,你才有可能逐渐地让语言成为你塑造自我、成就自我,同时惠及他人的暖心工具。而你的内心,也会越来越温润而敞亮。

中肯地谈论事业

工作的初衷是享受快乐,可以与钱没太大关系

虽说人生苦短,但就在这短短的人生里,每个人都可能参与多种工作。只不过很多人工作的目的,甚至唯一的目的,只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所谓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谋生手段或方式。而真正能够在快乐的状态中,将一份工作经年累月地做下去,并且始终坚信它值得成为自己长期的追求,那么这份工作就不仅仅是谋生手段或方式了,而是与人生意义紧密相连的事业。

人们在聊天时,如果提起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肯定有人会因之而表现得兴趣盎然,但更多的人却是充满了无奈和抱怨,不是诉说工作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是针对工作内容、性质或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各色人等挑刺。说到底,工作本身并没有为你带来多少快乐和成就感。往大处说,所从事的工作对于人生而言,并不构成多大的积极意义;往小处说,或许根本不喜欢那份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工作,之所以在某个时间段里能够坚持下来,仅为了挣钱过日子。

其实很多人都有自己喜欢从事的事业,只是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任性而为,只好在比较符合自己现实状况的工作中蹒跚前行,等待更接近理想的事业出现。也有很多人在离理想较远的工作或在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获得了不少物质方面的肯定,但在更深层次上,却没有感受到多少有价值的东西,比如精神享受、心理满足感等。于是,他们在客观条件允许后,总要朝着心目中那份神圣事业的方向去奋斗。

之所以说事业是神圣的,是因为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心中总会对一切与自己特别热爱的东西有关的都充满亲近感,甚至还会有一定的膜拜之心。如果你目前正好做的是自己非常喜欢的工作,并把它当作长期的事业在经营,那么你一定会觉得这份工作在自己心中比较神圣。有了这一基础,当你再谈论起与事业有关的话题时,必定能够说出很多切中要点的中肯之辞。

2013年初,何东采访黄渤时,二人有过一段关于事业的对话。

何东:“你是特别的一个,好多演员现在就是说有点儿钱开个饭馆,据我知道都是胡说八道,一鼻子灰一鼻子灰地撞。你是真当上老板了,有一度还不太缺钱,可是最后是一跑了之,就把这摊全给撂了。你是不是那会儿自己心里还有一个下意识的想法——就是说,我还是要干文艺?”

黄渤:“就很简单,你就认为你干了那个以后,你觉得快乐离你越来越远了,我就不开心不快乐。为什么后来自己晚上跑着找唱歌,唱完了自己觉得特爽。包括现在也是,有人说做生意做什么的,一个是你是不是那块材料,另外一个就是我可能相对比较老成。可能因为以前江湖混迹比较久,就是看的事儿也比较多,说实话,其实在同龄或者左右的一些人看起来,你说钱现在挣得多吗?跟人家做生意比,根本不是钱。少吗?比上班,你再怎么挣,你白领,金领你也挣不过我,对不对?那就是说我想去哪儿玩,我钱够不够?够了。领家人去玩玩儿,够了。然后买这买那,我又不买直升飞机。其实都够了。你回头想想,就是让自己怎么开心怎么来呗。真的是,你回头发现你挣的那个钱跟快乐,它不是成正比地增长,而是成正比地反向增长。就是因为你要拿这个钱,你一定要付出这样那样的心力。比如说你多拍戏,你多挣钱,或者说你多分些心去做别的,费你脑细胞,你一定就把你剩下来能感受快乐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钱越多,眉头皱得越紧,到最后就成这了。我有段时间,还不是跟钱,我这还不是纯粹跟钱,就是有的时候,你到人家那儿谈,就觉得这个挺好,很抢眼,那个也挺好,也抢眼,这个有点儿意思,这个也想弄。结果后来,你行你都接吧,接完了以后你还得和人家宣传去,就没有一天闲着。晚上睡觉眉头是皱着的。后来一想不对,这事儿不对,其实回过头来想,跟之前一样,就是做不做生意,挣不挣钱,这一个道理。这事不好玩儿,不高兴不快乐。”

黄渤在成为演员之前的那些年,无论是当驻唱歌手,还是经营工厂,其实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他却从中脱离了出来,就像他自己所说的,在不喜欢的工作中,感受不到多少开心与快乐。黄渤对事业的见解谈不上有多少新意,可却十分中肯,他结合自己在几个行当中多年奋斗的感受,说出了自己对事业的见解与看法,没有丝毫哗众取宠的成分,也不是像有的明星一样,提起事业的话题就夸大其词或者蜻蜓点水。

说话中肯实际上既体现的是说话人内心对听众的诚恳,也体现了对自己说话质量的高要求。很多人将中肯话语限定于对别人提意见的范围之内,认为只有在说服或者劝解别人时才需要这样的态度,以利于对方更容易接受。其实不然,中肯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展现一个人的思维与逻辑的合理和顺畅,与理解力和悟性不无关系。当谈论一个话题时,如果言辞中肯,说明你能够看到问题的要点,分得清主次,知道自己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是什么,进而更能增强别人对你的认同感。

我们在谈论事业时,说的不仅是自己所做的事情,更和理想与追求息息相关。只有言辞中肯,才能让听众通过你的话语,对你的了解更加真实到位,而你向听众们表述那些话语的意义不也正在于此吗?当我们听到黄渤说出那番话时,立马有种“的确如此”的感觉:人活一世不容易,需要时时事事珍惜才行,要让伴随你大半生的事业成为令自己快乐的载体,通过努力挣钱使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固然重要,而在此过程中到底是否开心、快乐,同样值得考虑并重视。

有的人一谈论起自己的事业,无论连连抱怨还是激情四射,都显得比较茫然。按理说,饱含激情畅聊自己事业的人值得赞赏,但是从他们的言论中,我们很难听到一些中肯的话语,抽掉激情以后,所剩无几,原因就在于他们只是受工作性质或其他因素影响而爆发出了短暂的高昂情绪,其实对工作或者事业并没有长远的眼界,更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因此,怎么可能在说话时有中肯的见解呢?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当中,除了兢兢业业做好事情之外,也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对自己的工作给予相对深入的一些思考,毕竟它与你的生活质量和成长道路都紧密相关。更重要的是,你或许会对自己的事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与把握。这样一来,待到你再与别人讨论时,因为有了喜欢的事业撑起的底气,你自然能够说出一些中肯的见解。

怎么说话只是形式,感情真挚才是内容

明损暗挺:做黄渤的朋友真的很幸福

与人交往,最主要的是要讲究以心换心,用自己最朴实真挚的感情,换取别人的真心,在彼此交流时营造出融洽的氛围。人与人之间只有不带虚情假意地交往,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好朋友。每当提及自己的好友时,无论怎样评价他们,都只是形式上的选择而已,唯有感情真挚才是真正可以打动人心的内容。

黄渤说话向来爱开玩笑,能够俯拾即是地拎出有意思的笑点,提到自己的朋友时,也总不忘拿他们开涮。但是,不管黄渤怎么说朋友,我们都能够轻易从中体会到他的说话形式背后对朋友的真挚感情。

2015年,黄渤和王迅、黄磊、孙红雷、罗志祥、张艺兴等人,一起参加上海东方卫视的《极限挑战》节目,成为当时娱乐圈引人关注的焦点事件。在7月份新浪娱乐频道采访黄渤时,他本人透露,接受完采访后要去和那几位兄弟聚餐。提起一起参加了节目的这五位朋友,黄渤说:“其实中间有几次大家录完节目以后,都掉眼泪了。这种感情啊,后来我才是真正理解了。”

看过这个节目的人都知道,几位明星在节目中遇到过很多状况,虽然他们表面上经常是竞争关系,但更重要的还是需要他们共同配合和协调,完成了一次次的“难关”。经过这样多次实实在在的特殊合作后,彼此之间的确培养出了不一般的友情。当新浪娱乐记者问黄渤,为什么会选择参加这档真人秀节目时,黄渤说:“一个原因是比较喜欢这种类型,觉得它不是一个单一模式的节目,是集成电路型的,每一期遇见的东西和最后的效果都很不一样。还一个原因,本来今年休息一年就想玩得嗨一点儿,轰轰烈烈一点儿!遇到了这样一群队友觉得还蛮有信心的,另外也看到东方台的态度是特别想做好一个节目,几个人碰了以后就下定决心来参加了。”

可见,他之所以在给自己放假的这一年里选择参加《极限挑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觉得队友们非常不错,而且对主办方的态度也很满意,这些其实都已经证明,黄渤自打有了参加这档节目的打算后,就是带着自己对队友和主办方的真挚感情投入其中的。从他的话语中,我们能够明显地感觉到这一点。

接下来,记者与黄渤详尽地聊起了他的那几位队友,黄渤的介绍和回答不无俏皮和逗弄的意思,可从中流露的却是真正切切的真挚友情。

记者:“知道同伴都是谁以后,有给自己设一个角色定位吗?”

黄渤:“这都录了好几期了,我都不知道自己的定位是什么!真的,你看其他几个人就很清楚,颠倒所有人审美的颜值王(指孙红雷)、神算子(指黄磊)、王迅——常被坑的啊……很清楚。而我自己则是左左右右的,一直在游荡着!”

一提起朋友们,黄渤立刻兴奋起来。有句形容恋人感情的话——一想到你,就能会心微笑——用在此时的黄渤身上也算贴切。如果没有真实的感情投入,是不会有如此表现的。

接下来,记者提到了黄渤的多年好友王迅。

记者:“听说王迅是你推荐过来的?”

黄渤:“是,因为王迅是一个特别好玩的人,形象很突出,亮点很明显。”

记者:“亮点是指他老实吗?”

黄渤:“哦,不,是他的牙,哈哈哈!而且他之前演了好多的戏都广受好评,但实际上认可他的人远远不够,我也希望通过这个节目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他。”

记者:“看你老在节目里害王迅,所以拉他过来有给你垫背的作用?”

黄渤:“对对对,食物链一定要有一个末端!哈哈,开玩笑!其实来了以后,我们各自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那种定位,没有刻意地要怎么样。做真人秀这种节目,有时候面对镜头都有一定的表演,但是我们这个可能相对不好办,因为我们老是面临最尴尬的处境,把你逼成那样,装不了多长时间就都会暴露本性了。就比如说孙红雷,我一直觉得他表演成分过重,经常导演刚念完题,就听他说:‘啊!那我知道了!’结果过一会儿就又是他问:‘哎,导演你再说一遍呗?你刚才说那个是啥?’好了,导演又说一遍。结果到了另一个地方以后,他又突然问我:‘导演说的啥意思?’老不懂装懂!像王迅也是,其实平时我不是那么了解他生活中的样子,参加了节目才发现,他是真抠啊!有一些场景在节目里被剪掉了,就比如有关金条那期,六十多公里的路啊,要走着去,简直不敢想象啊!我说我有车,我可以带王迅一下,但是要用金条换。你说金条他真能拿回家吗?拿不回去呀!我就向他要几块金条,哎呦,那给我费劲的!他都快趴车顶上了,也半块都不给我。还有我们‘爆炸’那期,那个房子突然间爆炸了,所有人都吓了一大跳,只有王迅还一根筋想着‘里面还有一个电视呐’!你说人都危险了,他第一反应是这个!所以我现在就在回想,之前我们一起去吃饭的时候让他结账,他回过头得多心疼啊!”

记者:“他会结账吗?”

黄渤:“结啊!当时我不知道他抠嘛,我自己得反省一下,哈哈!”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黄渤说到朋友时的一贯风格。他会毫不介怀地在口中将朋友们拍来拍去,“挖苦”也好、逗趣也罢,总要从朋友们身上将各种笑料挖掘出来,形式可谓多种多样。不过,我们从他的各种“爆料”里,主要感受到的并非他们的短板或者缺点,而是看到了一群大男孩身上的可爱特征,感受到了黄渤对朋友们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以及他们之间心无芥蒂的友谊。

记者:“听说你们‘极限六人帮’之间的感情蛮走心的?”

黄渤:“其实中间有几次大家录完以后都掉眼泪了,这种感情啊,后来我才是真正理解了。因为有的情节设置是在一天内,你可能在上一个环节里还一起齐心协力做任务、至死不渝的伙伴,到了下一个环节就‘哐嘡’分开了、翻脸了,你必须得那样。就这种情感来回的过程太多,没办法不真实。你靠表演……平时戏都会演,都演挺好,但这里面就不一样了,有那种真实的刺激,有时候就往心里去得比较多。”

记者:“你之前又蹬车送快递又亲历爆炸的,最开始有想到这个节目玩儿这么真吗?”

黄渤:“没想到,怎么可能想到?一开始说炸房子,我们也就觉得弄点儿粉冒个烟什么的,后来才发现他们玩真的。给你爆个料,那天孙红雷真翻脸了,差一点儿就说‘玩儿真的啊!真太不安全了!’我说:‘红雷,咱没拍过电影啊,咱剪那一根就真能炸啊?怎么可能呢?’他就:‘哦!对哦!那应该是外面控制的啊。’你看,这就是他的智商,哈哈!”

记者:“你自己一直玩儿得挺投入的?”

黄渤:“有时候真的是玩儿急了啊。像这个节目,被摄影拍下来画面才有效嘛,有时候玩儿急了把摄像都甩了,因为你后面跟着几个摄像,他们会暴露你,别人一追你,看着你摄像就过来了,所以经常拍着拍着就真情投入了,摄像也不管了,还挺真实的。”

记者:“张艺兴被自己的跟拍PD(导演)‘坑’过,你有被PD‘坑’过吗?”

黄渤:“我更多!比如‘爆炸’那期。他们提前跟我说这次想让我做卧底,我特开心!觉得突然能掩藏在所有人中间,简直太兴奋了!我还提前来了一天,跟着他们踩点去了,他们就告诉我到哪儿该停车该干嘛什么的,把几个点都踩好了,但之后的行动没有提前告诉我。第二天正式录节目我特高兴就去了,录的时候我还可劲儿想办法去抢车钥匙,就怕别人要开,破坏了计划。黄磊还有点儿奇怪,说黄渤从来不抢,怎么今天这样子?结果“砰砰”,第一个地方炸完了,我还冲镜头乐呢,觉得等会儿我就能整他们了!结果到了下个地方炸完了,下下个地方炸完了……一天炸完了,我什么卧底都没当上,光当了一天司机!节目录完了他们才跟我坦白说,觉得我开车比较稳一点儿,不容易出事儿,能保障大家安全而已,根本没什么特殊任务!”

除了提到朋友们时流露真情实感之外,黄渤对节目各方面的设置,以及大家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境况,其实都怀着一份深情厚谊。从他的描述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他对节目的重视度很高,对节目带给他的方方面面都充满着感情。很多在活动环节中遇到的艰辛与窘况,都成为了他事后回忆时开心快乐的重要资本。如此真挚的讲述,不仅说明了黄渤对他所提及的人与事的真情实感,也是他对采访自己的记者敞开心扉并投入些许情感的表现,能让听话的人如沐春风。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体验。一个人在日常说话中,能够投入自己的真挚情感,既是对自己也是对交往之人态度端正的体现,是一个人生活态度比较积极、心理机制比较健全的注解。因此,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懂得以真心换真心,用真挚情感在社交中为自己开疆拓土,让你的人生不断地丰富而饱满起来。

温和是情商高的基本表现

可能是天生的,黄渤几乎从来不发火

著名导演管虎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形容好朋友黄渤:“他是一个特别容易打交道的人,性格很温和。”黄渤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也说过:“可能就是天生的吧,他(黄渤)几乎从来不发火。”

没错,黄渤的好人缘和好脾气有目共睹。作为观众,我们对黄渤的了解主要集中在他出演的电影和电视剧,以及各种媒体采访的节目当中。戏中的黄渤无论怎么表现,都只是角色设定而已,而在公开场合与媒体或观众互动的黄渤,大多数时候真实质朴、好开玩笑、活泼幽默,有时候因为工作劳累和紧张的缘故,也会有些面容憔悴,但是要提到脾气方面,他还真就没有流露过哪怕一丝一毫的不好之处。

很多人都说黄渤情商很高,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场合中,都能说会道,特别会“来事儿”。那么,为什么大家都觉得他会“来事儿”呢?其实,很大原因在于,黄渤性格敦厚,说话温和,不会轻易发脾气,极易使人亲近,再加上他风趣幽默,有很强的吸引力,人们都愿意与他交往。因此,也就在不断接触中能够深切感觉到他为人处世方面的很多优点。

所以我们说,要论一个人的情商到底是高还是低,得通过多次观察才能下结论,因为它取决于很多方面。但是,不管影响我们判断一个人情商的因素有多少,从最基本的层面来看,通过他说话是否够温和,脾气是否够好,就能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说话温和,往往可以看作是一个人情商高的基本表现形式。

2009年10月中旬,黄渤出席喜剧电影《倔强萝卜》发布会,有记者在现场问他:“听说你随着名气越来越火,片酬也跟着暴涨了,而且你还特意去韩国整了一次容?”近些年来,与明星整容有关的消息动不动就在网络上铺天盖地地传开,很多明星都曾被别人质疑过容貌,有的人遇到类似情况时,顿时就怒气冲天。毕竟,明星是靠名气、名声和名誉吃饭的,如果受到别人污蔑和诽谤,生气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即便有的人真的整容了,被别人当场指出来,也会伤及颜面,焉能不生气?

但是,面对记者的直率提问,黄渤却没有表现出丝毫不高兴的神色,而是一边笑,一边开玩笑说:“如果谁把你整成我这样,你还不得跟他干架?我在之前拍的片子里确实特意扮丑了,但生活里肯定没有电影里那么脏。我这样的还整什么容啊,哪部片把我毁容了就算是整容了!”

紧接着,无所顾忌的记者又专门针对黄渤片酬上涨的传言提了一个问题:“听说你拍完《疯狂的石头》之后,你的片酬上涨了120倍?”显然,这个问题极具隐私性,不适合在公众场合交流。不过,黄渤还是没有对记者表现出不悦,仍然微笑道:“别害我了呀,这么说谁还敢雇我啊?我是听说120倍的事儿了,要真是涨了120倍,那我的片酬不得直逼好莱坞水准啊?这事儿仔细想想就知道有问题,我一直都在拍小成本电影,像《倔强萝卜》这种片子,总共投资才300多万,按那个算法,我得管人家要多少钱?还有我之前拍的管虎的《斗牛》,导演自己都在倒贴钱,我能开口要高片酬?宁浩的片子更扯不上钱了!你看我一年拍那么多电影,要是身价那么贵,早就没人找我了。”说着说着,黄渤自己就先笑出了声,他大概觉得连如此没有技术含量的问题,都需要自己经常这样应付,既无奈又好笑吧。最后,他还是忍不住自嘲了一句:“这么打个比方吧,我就是属于‘物美价廉型’的。”

实际上,黄渤说话具有多种特质,除了显而易见的风趣幽默以外,也挺直率,有时候甚至还会充满个性,不过他所表现出来的个性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语气非常温和。或者说,在语气温和的框架内,总能够将自己说话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正因为有一个好的性格和脾气,加上优秀的职业素养,黄渤在业界和观众心目当中留下了非常难得的好口碑。《看天下》杂志曾在2014年刊文中评价说:“在演艺界,黄渤是罕见的一个没有一句差评的人。”在纷繁复杂的娱乐圈打造自己的事业,大多数时候都曝光在众目睽睽之下,要想在无数双眼睛时刻盯着的状态中,生活得比较干净或者说没有多少瑕疵,一般人确实很难做到。

黄渤的多年好友、演员王迅曾经说过,演艺行当中的人际关系很脆弱,有些人忙了或者火了以后,正常的交往就没了。但是黄渤呢?你给他发微信,他肯定回,而且他会经常主动和你联系,问你最近过得怎么样啊,在拍什么戏。王迅与黄渤相识于电影《疯狂的石头》拍摄期,二人最初见面时,互相之间并没留下什么好感,可随着一次次合作交往后逐渐发现,彼此都是非常值得做朋友的人,于是十多年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同样是黄渤好友的导演管虎,在电影艺术上有非常扎实而独到的见解,也拍出了不少受人追捧的好片,但他却是个个性很强的人,与不少人合作完以后就互相看不上眼儿了。可唯独黄渤,自打二人在十几年前拍摄《上车,走吧》认识后,就再也没怎么分开过,一个导一个演,共同创作了不少好作品。管虎总结自己和黄渤能够如此“缠绵”多年的原因时,提到了三方面:首先,黄渤的脾气很好,很容易打交道;其次,黄渤做事时极度认真;第三,黄渤很聪慧,悟性和天分极好。管虎说,这三个优点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实在罕见。作为导演,最喜欢的就是这样既有水平又很踏实还好打交道的优秀演员;作为观众,最喜欢的也正是这样一个能以幽默的语言为大家带来快乐,能以优秀的演技为大家带来享受,更能以温和的语气为大家带来融洽氛围的偶像。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很多重量级人物都以说话温和而留存史册,其中三国时期担任过蜀汉宰相一职的蒋琬就是其中之一。据《三国志》中记载,蒋琬在任职东汉末期大司马时,有一位叫杨戏的官员不善言辞,每当蒋琬与他交谈的时候,他总是默不作声。蒋琬身边的人看不惯杨戏为人处世的态度,于是对蒋琬说:“您与杨戏问话的时候,他总是装着不说话,也太目中无人了。”蒋琬却温和地说:“人们的内心想法就像面孔一样,均是各不相同的。当面顺从,背后却反对,这才是古人所告诫我们的箴言。杨戏想赞成我的意见吧,并非出自他本心;要是反对我吧,则使我显得更不对了,所以他就不如不说话了,这是他性格中痛快的地方啊。”

还有一次,另一位叫杨敏的官员在背后骂蒋琬,说他做事情糊里糊涂的,根本比不上前任官员。有人听到后,向蒋琬告了密,专门负责法纪的人就请蒋琬治那人的不敬之罪,蒋琬却表现得很坦然:“他说得没错啊,我本就不如前任,没必要追究别人。”法纪官员是注重证据的人,于是问蒋琬,哪里表现出了糊里糊涂。蒋琬淡定地说:“如果我不如前任官员,政务上的事肯定就办得不合理法。要是没办好,那就是糊涂的表现啊,还有什么可追问的呢?”

蒋琬针对别人对自己的挑剔,不但没有生气,而且还以温和的话语替他们开脱,的确是难能可贵。诸葛亮后来向蜀汉后主刘禅上表说,假若他有什么变故,后事完全可以托付给蒋琬。

说话温和,能够使别人更加愉快地接受,尤其是在向别人讲道理时,温和更是难能可贵。不管是从历史上蒋琬的事例中,还是从与我们生活在同时代的演员黄渤的事例中,都不难体悟到说话温和之于情商的重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遇到这样一类人,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比较优秀,本质也很真诚善良,但是一旦他们开口说话,马上就会令人反感。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得温和说话,已经将带有戾气的口吻当成了说话常态,使旁人听来总会心生不爽,而当他们发觉人们都不喜欢听自己说话时,却可能连原因都无法知晓。

总之,我们在平时的社交中,要特别注意说话的语气,一定要尽量温和,哪怕是表达与他人完全相反的观点,或者面对的是自己不喜欢的人,都要做到温和说话,这样才能有意识地不断提高自己的情商,成为受大众欢迎的人。

说话谦虚是美德的护卫

别人看你很美,实际上,萝卜中间是不是糠心只有自己知道

在与人交往时,如果态度谦和,便更容易引发别人对你的好感。在我们的骨子里,谁都希望认识比自己层次更高的群体,同时也更喜爱接受他们当中说话谦虚的那部分人。19世纪的英国浪漫主义作家史蒂文森就说过:“善良和谦虚是永远不会令人厌恶的两种品德。”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也曾说:“谦虚不仅是一种装饰品,也是美德的护卫。”

可见,谦虚作为人的一种美好品质,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可分割。“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天生就趋善避恶,喜欢亲近那些拥有诸多美好品质的人。在实际生活中,自高自大的人往往令人生厌,而谦虚谨慎的人则极具吸引力和号召力。《晋书·良吏传·邓攸》中,作者评价邓攸“性谦虚,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说邓攸性格谦虚,不管对待什么样的人,都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因此身边团结了无数一心相交的朋友,而自己也因此受益,成为了栋梁之才。

人的优点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而谦虚无疑是其中颇具分量的一点。即便是一个非常平庸的人,如果他有着谦虚的本性,也能够使自己显现出一定的光亮。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说:“谦虚对于优点,犹如图画中的阴影,会使之更加有力,更加突出。”谦虚正如人性高尚的催化剂一般,能使人的优点格外闪亮。

我们都知道,圣人孔子不仅满腹经纶,博学多识,而且也非常谦虚。或者说,正是由于他具备谦虚的本性,才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放低身段,向他觉得可以为师的任何人请教问题,也成就了他流芳千古的英名。

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时,有一天,在去晋国的路上碰到了一位挡道玩耍的孩子。孔子对他说:“孩子,你不应该在路中间玩啊,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没想到这个小孩不但不害怕陌生人,而且还大胆地指着自己在地上用碎石摆弄出来的造型问孔子:“老人家,你看这是什么?”孔子仔细一看,原来是孩子用泥土石块和瓦砾堆砌出来的一座城堡。小孩问孔子说:“你说到底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一席话,说得孔子哑口无言,他转身对跟随在身边的弟子们说:“这位小孩如此懂得礼数,可以做我的老师啊。”最终,孔子只好和弟子们一起“绕城”而过。

这便是发生在孔子与七岁的项橐之间的故事,有史可查。此时,孔子已经是名震四海的大学问家,却在被一个孩子难住后,能够马上谦虚地告诫弟子,并认他为师。两千多年后,当我们从古代典籍中读到这个故事后,并没有因为孔子被一个黄毛小儿为难就看轻了他,恰恰相反,我们从孔子言语谦虚的事迹中,看到了他身上特殊的品质与魅力。

作为一位知名演员,黄渤虽然机智聪明,也经常喜欢开玩笑,拿好朋友开涮,但他本质上是个说话非常谦虚的人,这也折射出了他身上所具有的美德。有一次,记者采访他时,提到了他主演的与以往风格不同的电影《亲爱的》。在观众的认知当中,黄渤向来擅长喜剧表演,没想到作为正剧的《亲爱的》也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了大量观众的认可。黄渤是这样看待的:“对我个人来说,只是命不错。去年的这些电影也好,电视剧也好,好多其实是完全可以不去做的,但是之前一直在饰演同类型的角色,时间长了确实挺无聊的,所以会做这些尝试。”2015年,黄渤在接受《博客天下》杂志采访时,同样说:“有多少人比你还努力,比你还有天分,但没有碰到好的机会,所以你还得感谢命运。”

其实要论演技,黄渤绝对算得上一流,可他却将这种成功归结为“命不错”“感谢命运”。一句谦虚的应答,令人肃然起敬。

2013年5月,《影视圈》杂志的记者采访黄渤时,问道:“你曾说最喜欢的演员是阿尔·帕西诺,他的角色多是黑社会、警察等狠角色。”黄渤解释说:“……我之前说过这个,是蛮喜欢他。但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我身体里面不具备他的某些能力,所以会特别喜欢他。”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身上都有其擅长的能力,黄渤的回答实在而真实,又体现了言辞上的谦虚。

这样的实例有很多。2015年8月,澎湃新闻记者采访黄渤时问他:“你有短板吗?”黄渤想也没想就直言相告:“有,很多,我其实是一个不太自信的人,就是真的不太敢对镜头说自己长得帅这件事儿,其他的……体力在这里(指参加上海东方卫视的《极限挑战》栏目)不算最好的也不算最差的。”记者又追问道:“智力呢?”黄渤回答说:“智力其实一般,和黄磊老师没法比。虽然看起来像是不错,但是因为其他人太差了,就把你显得高了些。你说一米七五的个子高吗?但你身边一群一米五的个子,你就是个大高个儿。”

记者问得直接,黄渤回答得也非常直接,他并不是在被问到类似有可能折损颜面的问题时遮遮掩掩或者含混其词。而且,他在说话时也掺入了自己一贯好开玩笑的成分,还打了一个恰当的比方,整个回答显得谦虚、幽默又生动。

2014年,黄渤在接受腾讯娱乐“封面人物”专访时,和腾讯娱乐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腾讯娱乐:每个人都在讨论“黄渤时代”,50亿票房啊,你压力大吗?

黄渤:说实话,数字报给我的时候也吓了一跳,我说这怎么可能?后来想想,其实就是市场扩大带来的结果。而且首先,50亿也没有装进我口袋里,所以想想,要是这50亿装进口袋里,其实我真的可以去干点儿别的了。另一个真的就是运气比较好,合作伙伴不错,项目不错,你的手搭对肩膀了。挨个儿都扶住了,往前带你的劲儿比较大而已。

腾讯娱乐:你把成功都归功到别人身上了。

黄渤:当然也有我的原因,但我觉得跟其他东西有关系,你说你真的具备这个实力吗?我不觉得。电影真的说不准,你现在让我说,一部片子,咱这事儿准成了,我也不敢说。电影公司老板哪个不比你聪明,哪个市场分析的人不是门儿清的,都有失手的时候,所以说这里面有一定运气成分。

腾讯娱乐: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观众爱看你呢?

黄渤:可能我跟他们身边的朋友差不多,没有什么危险感和压力感,观众看到我,想到自己就全是优越感,这不挺好的吗?跟时代也有关系,我参演的大部分作品,其实都是扣在这个时代上,是不同侧面的一些表现。大家在我演的电影里总能找到一些似曾相识的故事。艺术,尤其是电影,必须和时代是契合的。可能跟我之前的经历有关系,我对底层生活有经历,所以我不会敷衍,有一个大概正确的态度。

腾讯娱乐:观众们都爱你,但你却说,现在不是你最好的时候,前两年才是,为什么呢?

黄渤:对,确实是这样。我也在总结原因,有外因有内因,外因就是太忙了,内因就是跟不上。状态最好的时候是拍《杀生》《斗牛》的那个时候,感觉每拍一个戏,你都在带着戏跑,有层出不穷的想法、假设、尝试。慢慢的,这样的东西在减少。而且有的时候工作太忙,应接不暇,本末倒置了。你(到底)在干什么事啊?那天有朋友发短信对我最近的成绩表示祝贺,我说,嗨,别人看起来很美,实际上,萝卜中间是不是糠心,只有自己知道。

从黄渤与采访记者之间的整个互动来看,他不光非常谦虚地讲了自己取得成功和受观众喜爱的原因——仍然归结为运气和其他一些客观因素——而且也相对比较深刻地分析了这些原因形成的一些背景与机制。可见,他不仅仅是在口头表达时为了展现自己的谦虚而在谦虚,而是他的本性中就真正具备了谦虚的因子,他明确地知道自己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同时也清楚地明白,之所以取得如此尽如人意的结果,是由很多方面共同促成的。光环虽然在自己头上戴着,但这个光环却不只属于自己。从这个角度来说,黄渤的谦虚体现的是他对自己和所从事的事业有清醒认识,他身上具备自省的精神。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说:“伟大的人是绝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自身超过别人的地方,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愈多,他们愈认识到他们的不足。”我们还不能说黄渤是伟大的人,但他在为人处世当中的表现,的确在卢梭大师的这段话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印证。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长处所在,却不因之而忘乎所以,而是越发知道自己该朝着哪个方向、哪种程度去努力。

很多人在平时说话时,也会有谦虚的言辞,但是与话语相搭配的语调、神色、姿态和平时的所作所为却能够真实地发映出,他其实并没有谦虚的本性,而只是出于某种表达需要和场合需要而为之。真正的谦虚,发乎情而止乎礼,代表的是一个人的美德。说话谦虚,也是在维护自己的美德,并无其他势利因素的考虑。唯有如此,你才能配得上和对得起“谦虚”二字。

语态大方更具吸引力

你让我这样做,我立马放开了做给你看

人在说话时,最忌讳的形态是扭扭捏捏,不能够大大方方地通过口头表达来展现自己真实的说话水平和个人魅力,这样难免给他人留下小家子气的印象,而偏偏这样的情况又很常见,有这种毛病的人并不在少数。

之所以如此,最重要的原因要归结到心理因素上。一个人无论性格多么外向,表现欲多么强,总会在某些时候产生紧张心理。紧张,从更深层面来说,是一种恐惧心理在作祟。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完美心态,对自己各方面的表现也会有一定的要求,当人处于公众场合时,总想让自己的表现令别人满意,也总担心自己在哪一点上表现欠佳而受人嘲笑。这一点点源自维护自尊心的恐惧感,不但不能够激发表现能力,往往还会影响到正常发挥。

因此,一个人在公众场合能够大大方方地展现自己,实在是不太容易的事情。我们在平时的社交过程中,要通过主动锻炼和增强心理素质,丰富自己应对大场面的经验,使自己能够更快地成长为见多识广的人,这样才能够逐渐培养出大方的语态,彰显自身说话的魅力和吸引力。

黄渤在公众场合,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形,都能够落落大方地展现出最好的自己。2012年,《民兵葛二蛋》主创演员登台参加了北京卫视的《大戏看北京》栏目。在录制过程中,女主持人栗坤忽然提到,要让之前受邀主持过“金马奖”的黄渤从主持人的角度,以主持人的口吻和方式,向观众们介绍与他一起到现场的其他演员,交代清楚他们都是谁,在《民兵葛二蛋》中都扮演了什么角色,与主角葛二蛋是什么关系。

别看似乎只是一个小小的任务,其实做起来并不简单。一方面,黄渤虽然主持过金马奖,有一定的主持经验,但毕竟不是专业主持人,也没有受过多少主持方面的培训,而且不同的场合需要的是不同的主持风格;另一方面,这个任务来得太突然,几乎没有给黄渤多少准备的时间,需要他即兴发挥。

观众们听到栗坤对黄渤提出的这个要求后,立即鼓掌赞成。人们都知道黄渤说话幽默,即兴发挥能力不一般,此刻能够碰到如此机会,谁都想看看黄渤到底如何表现。

黄渤接到任务后,并没有丝毫推辞,而是立刻就进入了状态,他走到并排站立着的演员队伍的一端,大大方方地开始了“黄氏风格”的幽默主持:“《大戏看北京》,今天高朋满座,我们看到这么多嘉宾来到了我们的活动现场。首先,站在我身边的这位英俊潇洒的男士——哦,不是,是美女,她叫童瑶,她在戏里面演的角色是喜子,也就是我一直追求的从小订了婚的媳妇……”说着,黄渤故意往童瑶身边靠了靠,口中继续说道:“……一看,很简单,郎才女貌。”全场立刻开心地大笑起来。

接着,黄渤开始介绍第二位演员闫娜:“这一位跟我也有关系,这一次呢,闫娜在戏里面演的是我的前欢,啊,就是我的旧爱——这个(称呼)听起来比较瘆人,但是呢——之前我们彼此都有好感,这里面就因为兄弟仗义,因为高虎饰演的麦子喜欢上了她,为了兄弟,我忍痛割爱了。”

下一个介绍的是男演员李梦男,黄渤故意说:“旁边这位美女……”观众们瞬间哄堂大笑,他继续说,“这位大家也已经很熟悉了,我们的梦男老师,这次他饰演我的恩师。”

“我这边这位美女,我站在她旁边,心经常都会怦怦地跳,因为她是我们这个戏里面唯一一个没爱上我的女人,我们这次……这怎么说呢?如果别人都不来的话,我就一定说她是戏里边长得最漂亮的……”黄渤开着玩笑介绍第四位演员,“汤晶媚。汤晶媚的眼睛是我们这个戏里面经常冒火花的地方,就是我们经常对戏的时候,都不敢直视她的眼睛,因为眼睛太漂亮了,一看就容易忘词儿。”

接下来介绍的是演员方慧:“这边还有一个,还有一个,我还忘了,最打动我的……这是跟我从小一块儿长大的,我们这里边江湖人称‘小抹布’的,因为她的戏服特别的好,经常她换了衣服以后放在现场就会找不到,会跟抹布混在一起,挑不出来,她的整个戏服都是脏脏的——苗子(方慧在《民兵葛二蛋》中饰演的角色)。”

黄渤最后介绍的是自己的好朋友王迅。他们二人是多年的好朋友,一起参演过很多电视剧和电影,也一起接受过很多节目的采访。黄渤对王迅向来“毫不客气”,曾多次在节目采访中拿好友开涮,而这次也丝毫没有例外:“这个不太好介绍,你知道吗?我们怎么介绍?之前大家应该对他有所了解——‘别摸我’(宁浩导演的电影《疯狂的石头》中王迅说过的经典台词)——《疯狂的石头》中的四眼儿男,这次他又创造了一个经典的台词,过一段时间大家可能会从我们的戏里边看到,就是——(碰了一下王迅)自己来一句吧。”王迅马上配合道:“正儿八经的。”(《民兵葛二蛋》中王迅常说的台词)

黄渤在介绍这几位演员时,在展现自己语态落落大方的同时,又不乏幽默,还能针对他们在戏中饰演的角色和人物特点,以及几位演员本人的特色,极其到位而完美地说给观众听。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如同一个不仅合格而且相当优秀的主持人一般,让人们亲眼见识了他的舞台魅力。

类似这样的场景,在黄渤身上出现过无数次。有的主持人是针对黄渤曾经唱歌的经历,让他现场表演一下歌舞;有的主持人是结合黄渤曾多次在出演电影时使用方言的特点,让他即兴讲几句各地方言;有的主持人则提起黄渤曾经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的配音专业,请他当众说几句曾经在动画片或戏中的配音片段,甚至还出现过以双簧形式来表演的场面……不管哪种场合,无论主持人还是观众,只要提出要求,黄渤基本上不会拒绝,都能即时到位、大大方方地展现出自己的风格。实际上,作为一位公认的“颜值不高”的演员,黄渤正是靠着一次次的优秀表现,将自身实力呈现在人们眼前,吸引并逐渐积累了无数支持他的铁杆粉丝。

总之,我们要想在说话时将自己最好的状态呈现给别人,就应当有意识地去锻炼自己的说话语态,以最大方的形式应对社交当中出现的状况。平时,我们可能需要花费一定的功夫,采取一定的锻炼方式,来提升和加强自己的心理素质,但是到了真正需要发挥的时候,只需要完全放松自己,哪怕表现得有点儿无所顾忌也没关系。此刻,需要你考虑的焦点已经不是如何调节紧张心态了,而是大方勇敢地直接进入到现实状态当中,像一个胸有成竹的专业人士那样,以实际行动去经营和维护好自己可以争取到的吸引力。

评价别人要结合特色有理有据

这些例子说明,不同的导演有不同的特色

评价别人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对评价者的情商与智商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如果说得不到位,很容易伤害到被评价者的感情,并且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特别是评价那些功成名就、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更需要慎重,最好不轻易开口。如果必须评价,就一定要根据话题范围和需要,结合对方身上的明显特色,有理有据地做出评价。这样,才能保证你在社交上不会出现太大的失误。

2014年国庆前夕,由黄渤主演的三部电影——《心花路放》《亲爱的》《痞子英雄2》先后上映。一时之间,本就已经家喻户晓的黄渤,名声再次大震。这三部电影的导演分别是来自大陆的宁浩、香港的陈可辛、中国台湾的蔡岳勋。而黄渤作为一名大陆演员,参演这三位不同导演执导的电影在同一档期上映,更是大大增强了与他有关的话题性。电影上映前后,黄渤接受了大量的媒体采访,无论采访的规格是高还是低,规模是大还是小,几乎很难绕过的一个话题,就是被问及对三位导演的对比评价。

比如,澎湃新闻记者采访黄渤时就问道:“这次国庆档三部电影分别是和大陆、香港、台湾的导演合作,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黄渤分别针对三位导演的特点和给自己的印象,详细地做了一番回答:“完全不同,他们每一个人的风格要求不同,是三个不同的路子。

“宁浩因为熟悉,我介绍他都快介绍烦了,标准处女座,折磨死别人也折磨死自己。以往宁浩的东西比较极致,这次(指拍摄《心花路放》)相对比较松。以前从创作到剧本都很紧张,没有‘大概’‘比较’这样的词,包括《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有的镜头要不要,他早就想好了。现在拍片比较松,这可能跟年龄、成熟度都有关系。

“陈可辛,我是第一次和他合作,在我心目中他一直是好导演,他是一个很聪明的导演,会拍电影也懂得营销自己的电影。《亲爱的》,一开始我以为是个文艺片。但他的拍法,找了一级演员的阵容,把这样的题材跟商业元素结合到一起。”

说到这儿,记者追问了一句:“你有没有被陈可辛折磨?”

黄渤继续说:“他在现场比较温和,其实他被我折磨得不轻。很多时候他觉得够了,可以了,我觉得还可以再来一下、再来一下。他在香港导演里,算是比较文艺的导演,对内地文化的了解也比较深。我说的文化不在于风土人情,而是现实社会状态下出现的矛盾冲突,他会有自己的一些理解。《亲爱的》这部戏中有作者态度,而且很清楚,就是从正反两面来讲亲情人性的态度。

“蔡岳勋,是三个里面最帅的导演,本来就是演员出身嘛。他用台湾话说,就是一个很‘ging’(硬撑)的导演,第一次拍《痞子英雄》用了7000万元人民币,这次拍《痞子英雄2》他又花了1亿多元人民币,这对台湾电影来说不可思议。他看起来温文尔雅,但内心很狂野,他的狂野都散发在电影上。他有惊人的勇气和魄力去尝试,做别人不敢做,甚至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痞子英雄2》是华语电影上史无前例的电影,我们邀请到众多世界顶尖级人才来加盟,会有很多人质疑说你们怎么可能拍得过好莱坞,可是现在拍不过,咱们就不去尝试,不去挑战了吗?”

三位导演在华人影视圈当中都具有很大的名声,他们之前执导的一些电影在华语电影史上都有一定分量。黄渤作为一名演员,哪怕跟他们再熟悉,要评价他们,而且是同时评价,尤其针对的是同一档期上演的均有自己主演的电影展开评价,的确是件不容易把握的事情。但是,记者既然提到了这个话题,就不能不正面回答。

从黄渤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既不是很空泛地简单说几句毫无实质性内容的话,也没有信口开河说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评语,而是结合三位导演各自的拍戏风格、电影特色和拍戏过程中的实际表现,以及自己对三位导演的熟悉程度,相对全面又有理有据地进行了评说。

宁浩跟黄渤认识较早,有十多年的交情。黄渤最初成名,也正是从和宁浩合作《疯狂的石头》开始的。多年来,彼此之间非常熟悉,关系也不同寻常,可以说是比较要好的朋友,因此黄渤提起宁浩时,评论风格比较轻松甚至调皮,用词上也很少有顾虑。但他仍然以事实说明了宁浩拍戏时喜欢“死磕”的特点,也指出了宁浩在导演风格上的一些变化,说得很到位。

陈可辛是香港影视界的实力派资深导演,也是黄渤比较钦佩和尊重的前辈。黄渤结合他们合作《亲爱的》这部电影的情况,分析了陈可辛导演的一些特色,比如文艺味儿较浓、懂得宣传营销、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很会用作品来表达态度,等等。我们从黄渤的评论中,似乎对陈可辛导演多了一层了解,同时也感觉黄渤就像一位资深影评人一样,句句都落在了重点上。

演员出身的蔡岳勋导演又有不同于前两位的拍戏风格。黄渤列举了几个数字,站在台湾电影一般情况的角度,用比较法评价蔡岳勋表面温文尔雅但内心狂野,具备很大的拍戏勇气和魄力。如果之前对蔡岳勋导演不怎么了解,此刻通过黄渤的介绍与评价,再回头去搜索蔡岳勋的资料来看,的确如黄渤所说,全部在理。

在评价三人的过程中,黄渤最大的特色就是,他能够用事实说话,举出一些活生生存在的实例,如宁浩导演原来拍《疯狂的石头》时与后来拍《心花路放》时的不同风格与表现、陈可辛导演在电影拍摄现场的态度、蔡岳勋敢于花钱拍戏的事实,等等,作为自己评价的依据和理由,阐述自己的观点,丝毫没有空口评说的迹象。

即便你是一个特别低调,非常不喜欢讨论别人的人,也难免会遇到需要评价他人的时候。那么,就需要学会怎样评价别人才不会与自己的意愿背道而驰。一般来说,就像黄渤评价三位导演时那样,需要注意三点:

其一,尽量要能列举出有助于你阐述观点的例子,这是你所做出的评价是否能够使人信服的基石。

其二,一定要有观点——哪怕是借用别人的观点,不能只是举出一些例子而没有说清你到底想表达哪种意思;也不能只是靠着自己的主观感受或情绪,说一些感性色彩较浓的话,因为这样很容易让听众认为你的评价只是没有分量的片面之词。

其三,必须结合被评价者的特色,才能够使你的评价具有针对性和较强的信服力。有的人评价别人时,也许能够做到有理有据,但是只要细心发现就会知道,他所做出的评价放到很多人身上都是适用的,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只是说出了一些普遍的现象或观点,而并不是一步到位地点出了个性化色彩较强的特点。

总之,只要把握好以上三点,再有意识地锻炼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就能够比较到位地对别人做出评价,而且不至于因你的评价为别人和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站在被评价者的角度来说,只要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有理有据的,是中肯的,是确实符合自身特色的,那么无论他的评价是否犀利,都值得我们认真听取。

悲悯底层才能更走众人心

面对被拐走孩子的人,无论说什么都很残忍

在现实生活中或者通过媒体看到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不公平现象时,你会不会心生悲悯?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演绎令人心酸、值得人悲悯的事件。很多生活在底层的弱势群体,往往会成为那些社会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

悲悯之心体现的是莫大的道德情怀,尤其是作为有一定公众影响力的人,如果自身时刻怀有一颗悲悯之心,并且经常在公众场合将这样的高尚情怀宣扬出来,对提高民众意识就能够起到一定的警示和教育作用。而且,对底层民众的悲悯,也往往能够更走心,与大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黄渤演的电影《亲爱的》,讲述的是与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拐卖儿童”有关的故事。这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极具现实意义的影片,对“拐卖儿童”这种极其丑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真实反映和抨击。影片上映后,在社会上引发了一定的反响。作为主演,黄渤也在媒体采访中常被问到与其相关的话题。2014年,澎湃新闻记者采访黄渤时就有过这方面探讨。

记者:“你与《亲爱的》原型接触过吗?”

黄渤:“前期有看过新闻纪录片,知道大概的故事。拍摄的时候他来探过一次班。影片放完也见过一次。”

记者:“见面的时候你的状态是怎么样的?”

黄渤:“这个故事我们走了多少遍了,心理很复杂,觉得说什么都无力,都是很残忍的。我们跟彭高峰(电影《亲爱的》的原型)见面的时候,他的小孩是找回来了的,旁边还有好多小孩是没有找回来的。如果都是小孩找回来的,还可以聊一下这个过程。可这样一种情形之下能说什么呢?说什么都很残忍。我演这个人物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就是尽量靠近,不玩花活,不希望出彩,只是尽量还原。即便这样,我们在拍摄过程中体会了很多,也远远不及原型人物的万分之一。”

记者:“类似的社会问题,生活中有接触吗?”

黄渤:“有过接触,微博打拐。现在心里下意识想回避。你能做什么?有时候呼吁捐款,微博上一片支持。但个人不是一个机构,很多人希望在国家寻求有影响力的人说话,但这不是个人能够解决的。”

记者:“那你现在怎么做公益?”

黄渤:“我公益还是做了很多,比如呼吁少用一次性筷子,给贫困地区学校的资助等。我想踏踏实实做点儿好事。我认为明星做慈善不在于捐了多少钱,在于带头作用。我觉得只要能踏踏实实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儿,比如某个贫困地区的一所学校我给修好了,教师的工资我给发了,我就心满意足了。”

面对记者提到的沉重话题,黄渤罕见地表达了自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意思。在他看来,当自己面对受害者家庭时,无论怎么去安慰,都是非常残忍的。在他与记者谈论这个话题时,并没有说出多少与事件本身相关的话,更没有像有些明星那样,每逢如此场面,就开始大喊口号,仿佛要让谁都知道自己多关心社会问题,多同情底层百姓。

黄渤只是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平实地表达了出来,同时也说出了自己参演这部电影之前的一些表演层面的想法,即尽量真实地去还原事件本身,而不是玩各种花样来取悦观众。其实,将真实事件以最贴近事实的方式还原到荧幕上,让观众们彻底了解这类现象,就是这部电影最好的演绎方式。

黄渤凭着几句平实的话语,立刻就走进了人们的心里。这样残酷的社会事件,本来就令每一个人痛心疾首,应该受到强烈谴责。我们从黄渤的话语中,看到了他少有的严肃表情、语态和神色,并从中感受到了他对底层弱势群体的强烈悲悯情怀。

一个有能力、有所作为的人,在遇到不公的社会事件时,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凭着嘴上功夫大喊口号,而在实际行动中无甚作为,那并不是有真正的悲悯之心。正如黄渤理解的那样,只有踏踏实实做点儿好事,才是真正的公益行为。同时,黄渤也并没有夸大有影响的公众人物的个人能力,而是很深刻地指出了该有能真正做事的机构去为有需要的人们解决问题。他的说法,没有丝毫哗众取宠,也没有推脱自己能承担的社会责任,只是在一颗悲悯之心的托举下,实实在在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很容易与大多数的人产生心理共鸣。

自古以来,无论哪个国家或民族,都出现过大量心怀悲悯之心的人,他们在社会历史中共同形成了一股特殊的力量,无论在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还是鼓励人心向善或者反抗和打击假丑恶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如当代作家陈蔚文在一篇文章中所说:“一个有悲悯心的人,是幸运的,因为悲悯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纾解自私,淡化不平,它是一种温柔而持久的心灵光泽,经得起时间的变迁。悲悯并不仅只对个人,它也是对自身、对人类、对于万物普遍的情感关怀。”

2014年,巴基斯坦17岁的少女马拉拉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此之前,她因为多年坚持争取全球妇女与儿童的教育权利而受到过联合国表扬。2012年,联合国特意将每年的7月12日定为“马拉拉日”,以支持和赞扬她的高尚作为。马拉拉曾在联合国总部发表了一次演讲,其中提到:“亲爱的兄弟姐妹们,请记得一件事:‘马拉拉日’不是属于我的日子。今日是属于曾为自己的权利说话的每一位女人、每一位男孩和每一位女孩。数以百计的人权活动家和社会工作者不仅为自己的权利发声,同时也努力去实现和平、教育与平等之自我目标。成千上万的人被恐怖分子杀害,数百万人因此而受伤。我只是其中之一。为此,我站在这里,一个女孩,于人群之间。我不是为自己说话,而是为那些无法让人听到他们声音的人说话,那些为自己的权利抗争的人。他们能和平居住的权利,他们能受到尊严对待的权利,他们能享有平等机会的权利,他们能接受教育的权利。”

此时的马拉拉,虽然只是一位未成年人,但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的公益事业上奋斗了几年时间,并且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她也遭受过恐怖分子的人身伤害。在她的这篇演讲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又伟大的孩子心中饱含的莫大的悲悯之心。正所谓有志不在年高,我们作为一名普通大众,通过马拉拉朴实而掷地有声的演讲,仿佛深深感受到了她所经受和奉献的一切,也体悟到了她心怀天下的志向与仁心。她的话语,深深地说到了每个人的心坎上。

也许,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本身就很渺小,力量相当有限,在社会公益方面不可能有所建树。那么,当他们知道了马拉拉的事迹后,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悲悯情怀应该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当遇到合适的机会时,要拿出将其发扬光大的责任心,引领越来越多的人,共同为社会的美好明天奉献力所能及的力量。相信我们每一次怀有悲悯之心的开口,都是与他人的一次心灵交会。

冷静对待别人的夸奖

我最清楚自己与那些鲜花和掌声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天底下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别人的夸奖。一方面,外界真心实意地夸奖自己,是对自己某方面水平的直接认可,从客观层面说明,我们以往的努力得到了些许回报,值得高兴;另一方面,别人夸赞你的话,听起来必定都非常受用,哪怕有些夸赞源于交际所需或者因为别人对你的了解不够深入,属于过高的评价,也会让你产生愉悦的情绪。

只是,当夸赞降临的时候,我们在体验愉悦的同时,也不能沉溺到别人的夸赞之中。最起码,自己要对来自外界的赞扬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要对别人赞扬你的那些方面也要有深刻的反思和自知。

如果别人对你的夸奖是符合事实的,那么你也要知道,那只是对你过去所做事情的认可,并不代表你在现在和未来,能够一如既往和一成不变地优秀下去,要真想一直优秀或者有更大提升,你就要在体验因外界夸奖而带来愉悦心情的同时,把它当作对你未来前行道路上的一种鼓励。你要在时间范畴中,认清楚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之间有着必然联系,但同时却又不可能成为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只有自己不断努力,才能维持一种被别人夸奖的优秀状态。

而如果别人对你的夸奖只是出于社会应酬中的礼貌,那你就更不能受之影响而不思进取了,你要认清楚自己的真正实力,知晓自己的优缺点,能够在他人身上取长补短,努力让自己变成值得外界真心实意夸奖的对象。

所以,当别人夸奖你的时候,从你的一言一行,特别是从你的对答中,就可以看出你的清醒程度和对待褒奖的态度,甚至可以体察到你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外界夸赞的影响,进而预估出你在未来到底会呈现怎样的面貌,洋洋自得而不求进步,还是以此为动力而努力奋进呢?

总之,唯有冷静对待别人的夸奖,你才可能在心灵和大脑中为自己腾出认识真实自己的空间,对你未来要走的路有所帮助,而且这也能够体现出你说话水平的高低。

身为一名优秀演员,黄渤近些年来获奖很多,受到大大小小的赞誉也不计其数。每当别人夸奖自己的时候,他总能够应对得非常冷静而得体,我们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他是个具有自省精神和很强的自知能力的人。

2015年8月,澎湃新闻记者采访黄渤时,从好几个方面对他提出了夸赞,并且结合实际来看,完全都是合情合理的赞扬。但是从黄渤的应答中却可以看出,他对自己过去的表现看得很清晰,对现在各方面的状态——优异和欠缺,也认识得比较清楚,虽然在普遍层面上受到了不少的夸赞,可他始终特别冷静。

记者:“(在参加上海东方卫视的《极限挑战》时)有一期节目,你和黄磊穿相扑道具服摔跤,看你们最后都虚脱了,好拼。”

黄渤:“那天完全和蒸桑拿一样,大中午的太热了,连站在大太阳底下看我们的人都不行了,我们俩穿那个相扑衣服,短胳膊短腿打了两下就弄不动了。没你想象的那么拼,我们还是怕受伤,因为水上立了好多柱子。”

记者评价黄渤和黄磊在节目中“好拼”,是夸赞两位实力派演员做事踏实认真,没有因为节目主办方设置的条件艰苦就粗糙地应付差事。观众们通过电视屏幕,的确看到的就是他们“好拼”的状态。可黄渤却主动爆料了节目中也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的事情,告诉人们其实自己并没有大家看到的那么厉害。这就说明,他不想让观众因为不清楚情况而赞扬自己,也不想“装糊涂”地接受自己不该拥有的赞扬。

记者:“《极限挑战》收视率很好,大家都说找对了人,因为一般而言,韩国艺人很会自带话题,中国演员,尤其是大腕有点儿端着。你觉得呢?”

黄渤:“自带话题?这要说到孙红雷,他叫‘单刷王’。我们经常拍着拍着,他就一个人对着镜头,或者对着小姑娘就去了,一聊能聊半个小时,还得往回揪他。其实我和喜欢他的观众对他的了解都一样,之前对他颜值了解得不是很清楚,通过录节目,才发现他是如此惊艳!像红雷老师对自己这么自信,其实特别好,我觉得自信对一个人来说特别重要,有的时候是支撑他活下去的勇气,对自己无比地坚信,对着镜子产生幻觉。我其实也经常和他——取经关于皮肤的保养。你说的这个自带话题,一方面可能因为私底下我们几个也比较熟,另一方面也是玩儿起来了,也就不管不顾了。你看艺兴,原来是一个单纯的孩子,现在慢慢也快被带坏了。另外,我自己本身也喜欢恶作剧,节目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尤其你看到了那样的机会,你心里会很痒。”

记者:“你很会‘总结性发言’。”

黄渤:“是吗?那是贫惯了。”

记者以韩国演员作比,提出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中国很多演员在参加节目时放不下架子,放不开手脚,总喜欢“端着”。而在《极限挑战》节目中,以黄渤为主的几位明星却摆脱了这种“困局”,将节目效果发挥到了最好的程度。不管记者所说的现象是否真实和客观,但黄渤的回答却巧妙而清醒。他没有像很多人一样,顺着记者,貌似谦虚实则默默地接受了夸赞,而是将重点放到了其他同伴身上,自己也站在记者一边夸奖起了同伴孙红雷,虽然在方式上还是一贯的“开涮”口吻。同时,他也对记者夸赞的事实进一步给出了一个理由:之所以看起来做得很好,是因为自己有自己的私心——大家彼此熟悉,而且他喜欢这样愉快地玩耍。他的回答既朴实,又让人看得出他对事情本身甚至本质都认识得非常清晰。

记者:“以前我们知道黄渤会演戏、会唱歌、会主持,这一次我们还知道他智商高、会体贴人,还会下海捞鲍鱼,节目(指《极限挑战》)播出后,你多了很多90后的女粉丝,你知道吗?”

黄渤:“啊,真的吗?(回头看周围的工作人员,又仔细想了想)是,你总得给别人了解自己的一个机会,老摁着,也不太合适。”

如果说记者之前的几次夸奖都比较含蓄的话,那么这次就是非常直接地说出了赞美之词,连黄渤自己都有点儿诧异的感觉了。不过,当他看到周围很多“90后”时,算是接受了记者的说法,不过却也给出了一个令人佩服的解释:要想让别人对自己有清楚的了解,就要给别人制造出机会。这个回答其实很有智慧又很幽默,他并没有承认有了年轻的粉丝是因为自己各方面的优秀,而是谦虚地说希望让年轻人有机会来了解自己。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他清醒的思维。

记者:“看过你演的《红楼丫头》,那是一个眉清目秀的黄渤,说实话,没敢认。”

黄渤:“啊!真的?我都没看过。那是我在去北京电影学院之前拍的,当时同组演员李倩才16岁、曹雪才19岁,都是小孩子,我当然也很青涩啊,而且那时候有自认为很优秀的、很有智慧的演技,现在一定没法看……”

长相一般的黄渤,在颜值方面一贯被人拿来取笑,而记者提到黄渤十多年前的面貌,称赞他眉清目秀时,黄渤却用短短一句话说出了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一,他用“青涩”来形容自己年轻的时候,而并没有直接接受记者所说的眉清目秀;其二,年轻时可能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思想作祟,自认为“优秀”、演技“有智慧”,其实就是青涩的表现。如此理解,有一定的谦虚和自嘲色彩,可却能让观众会心一笑,黄渤明显地知道自己曾经是什么样的状态,也知道身为演员更重要的方面应该在哪里体现。

记者:“《极限挑战》里展现了你鬼机灵的一面,你平时都是演现实题材的小人物多些,有没有可能将来尝试一些历史人物,比如刘伯温、张良这样的谋士?”

黄渤:“其实自己还是喜欢现实题材,古装人物除非是你跳脱出来做一个完全的塑造,比如像陈道明老师演的《康熙王朝》,人物做得很好。否则怎么做?根儿上都有一些东西难以逾越,因为古装题材没有标准,在那一个年代做出大家完全认同的真实感相对现实题材比较难,那个表演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样……(看记者并没有认同的表情)好吧,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因为我的古装扮相不好看,所以不适合演那样的戏,你觉得这样会不会更可信?”

黄渤向来被观众认为是情商和智商都不低的优秀明星,记者所谓的“鬼机灵”,其实就是夸赞黄渤在参演《极限挑战》节目时表现出来的聪明。因此,记者也就顺势问他是否会演一些历史上的智慧人士,没想到黄渤却对自己的表演能力看得很清楚,认为自己更擅长的还是现实题材,要参演古装剧就会面临更多挑战与难处。有一些演员,他们在受访过程中,当记者问起是否会尝试其他风格或题材的戏时,一般都会回答“以后会考虑”,或者“要是有机会一定会去尝试”之类的话,但是黄渤却直接说自己不太适合古装戏。

如果让黄渤参演古装戏,或许他也能够全力以赴地演好,可他却很清楚自己在这方面可能遇到的难题,同时也很清楚古装戏与现实题材相比本身的差异。最后,他甚至风趣地拿出别人惯于讨论的扮相来说事,虽然看似在开玩笑,但绝对可以表明他对自己的表演风格、最擅长的地方以及其他优缺点认识得比较到位。

在2014年,澎湃新闻采访黄渤时,同样有一些有关赞扬话题的对答。

记者:“(2015年)你主演的国庆档三部电影都已经举行了多场试映,观众对电影的评价有褒有贬,但对你的表演都十分认可。有人说现在到了黄渤最好的时候,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黄渤:“我不这么认为。我自己觉得,前两年才是我最好的时候。”

记者:“那是在拍《斗牛》《杀生》的时候?”

黄渤:“差不多。其实这两年我在创作上有点儿疲惫,到了一个认识上的瓶颈期。比如说,我接一个戏,除了自己喜欢之外,还为了什么?为了证明自己的市场价值吗?有时候觉得这也没有意义。当自己逐渐达到曾经设定的目标之后,人就会变得茫然。打个比方,我以前的目标是在10层楼,每往上攀爬一段我就会很高兴,爬到了第8层、第9层的时候,我就忍不住会想,到了第10层该干吗呢?我觉得现在我应该提高的不是技巧,而是眼界和审美。眼界和审美不会因为我演了多少部戏就有所提高,而是来自于对生活的理解、对艺术的理解、对文学的理解、对社会的理解。有了这些,10楼之上才会有20楼的空间给我攀爬,而我也能继续享受攀爬过程中的愉悦。”

在这段对话中,对于观众对自己当时状态的认可,黄渤直接给予了否认。在十多年的演艺道路上,黄渤自然有着非比寻常的感受和体悟,也对自己的演艺事业有着最真实的认识。观众对演员的评价,不光只是看他的演技和为自己带来的主观感受,也可能会因为出镜率高低而受影响,但是演员本人却能从另一个角度对自己作出分析和评判。黄渤感觉到状态最好的时候在更早之前,所以他没有因为观众对他在2014年参演电影中的表现而做出的一致赞扬就改变自我认识。很难说观众的评价和黄渤的自我评价哪种更加科学而客观,可难得的是,黄渤有独属于自己的自我评价标准,能够冷静地认识自我。

人往往可以看得清别人而看不清自己,也往往容易评判别人而不容易对自己作出评判。所以,要想真正地认清楚自己,实际上非常不容易,需要有深刻的自省精神、自我体察水平和思考事物的能力。黄渤在娱乐圈打拼多年,没有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始终保有清醒的认知和冷静的心态,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有句话说,人生最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我们在日常社交中,确实需要不断培养冷静的自我认知能力,通过与外界的交流来实现对自己内在素质的正确塑造。特别是在说话时,不能因受外界的表扬而头脑发热,从而失去冷静对待局面和认识自我的基本水准。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