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司进行金融财务分析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财务信息不能完全揭开该公司区别去其他公司的隐藏收益和成本。即使在信息很容易获得的时候,分析技术常依赖于大胆的假设和关于增长率,股息政策,资本支出的预测,还有众多难以预测的其他因素。而一个事实又进一步加大了金融分析的难度,那就是,即便不是全部,总有一些公司会用一些不是那么明显的机会。这些机会以期权的形式存在,赋予公司决策弹性。公司可以终止项目,转而投向替代项目,进入新市场,退出老市场,推迟支出,扩张或收缩现有的投资。标准会计准则不允许将这些机会的价值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这些机会带来的价值和损失改变也不能从不会记录在收益中。无疑,这些机会也是一种价值来源,但正如我们提到的,它们很难觉察到。事实上,我们可以很安全的说许多公司本身都没意识到他们拥有这些宝贵的机会。
这些机会就是实物期权,这样命名是因为它们是于实物投资相关的机会,与金融投资完全不同。后者的期权,如在交易所和场外交易的看涨看跌期权,和公司发行给雇员和高管的期权等,在金融市场众所周知。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这些工具进行估算估值,其中大部分可以追溯到著名的,在1997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实物期权分析中采用了金融期权估值的框架并将其用于实物期权。这种努力取得了加大的进展;有关实物期权的文献数量占据了绝大多数,尽管其中大部分过于复杂,不适合财务经理使用和分析。本章中,我们试着收集这些文献中最重要的结论,并将其巩固和浓缩到一个文档中。同时,我们对实物投资问题中使用实物期权的难度加入了新的信息。本节中,我们对本章所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
·市场中,公司的价值常被高度误估。 毫无疑问的是,基本价值和市场价值之间的差值至少有一部分是实物期权造成的。这个现象似乎在高技术产业尤为明显,这些行业通常可以发现实物期权。即使实物期权必然不是这些年来许多科技股票看似荒谬的价值表现的全部原因,至少可以确定它们是某些看上去就被高估了的原因。反之,市场没能认识到实物期权可能是某些股票被低估的原因。
·公司投资决策通常使用标准现金流折现法(DCF)做出,并不适用于实物期权。 当一个公司在分析某个项目时,通常使用净现值(NPV)。如果该NPV为正,则该项目可接受。但是NPV分析并不能适应许多投资决定中的弹性因素。即便是像将一项投资推迟一年或未来更长时间这么简单的期权,都不能使用NPV方法简单的分析。可以在当前投资的基础上计算求得一个NPV,在一年后投资的情况下求得另一个NPV,在更长的时间内投资的情况下又会求得一个新的NPV。那么公司能不能根据NPV的最大值来做出决策呢?答案是否定的。假设,求得在等待三年的情况下有最大的NPV。公司该不该据此在当前决定三年内要不要投资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如果在三年内市场条件不利怎么办?实物期权分析将三年内市场条件可能不利这个事实纳入考虑。如果这个决策被证明是最佳的,三年内推迟投资的弹性不仅在三年里是有价值的,即便在当前,也具有价值。实物期权分析抓到了这种当前时刻弹性的价值。
·现金流折现法不适于分析弹性。 模拟分析,敏感性分析和决策树都试图捕捉弹性的价值,但是它们对使用者强加了不必要的巨大要求,特别是要求风险调整折现率。一个人怎样能做到对期权风险估值呢?它与项目本身的风险不一样。实物期权分析评估期权风险的方法与投资者在一个开放流动的金融期权市场中评估期权风险的方法相同。毕竟股东可以投资金融期权。如果实物期权承诺相同的回报,那么它们就该用相同的方法去评估。
·金融期权研究得益于多年的研究,由二叉树和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演变而来。 这些模型也可以用于实物期权估值。二叉树模型为标的资产每种价格的未来结果指定了连续路径。期权由其到期时刻的执行价值来估值。然后将未来一个时点上的两个期权价值的概率加权平均值以无风险利率折现一期,倒推求得每个时点上的期权价值。二叉树模型相当灵活,一些复杂的期权,其中必然包括实物期权,会广泛使用该方法进行估值。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是个数学方程,要求五个参数值来求得期权价值。对于实物期权,该模型要求实物期权的标的资产价值,执行价格或执行该期权必须要支付的数量,期权到期时间,无风险利率和标的资产波动测度。
·实物期权使用中产生了大量的限制和困难。 实物期权常以多种形式存在,带来了复杂的相互影响。实物期权对模型风险高度敏感,事实上所有的期权都如此。模型风险包括使用了错误的模型,在正确的模型中使用了错误的参数值,或者错误地使用了模型。实物期权也遭到批评,认为控制标的资产的群体同样可以控制实物期权。因此,标的资产和实物期权常以某种方式相互影响,而建模时并未将其纳入。
·实物期权模型时常不满足模型内在的假设。 标的资产的价格极少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甚至通常不是随机的,波动率很少是已知且恒定的—全都违反了模型的假设。这些问题即使在金融期权应用中同样存在,但是对实物期权而且却更加严峻。同时,模型假设并不总是要必须满足的。许多广泛使用的金融模型在不严格服从假设的情况下也得到了合理准确的结果。
·实物期权模型中,估计参数值相当具有挑战性。 通常采用DCF法来估计标的资产的价值,而这种方法受到相当大的灵敏度的限制,也因为实物期权的标的资产不能在活跃的流动的市场上交易而受到批评。此外,执行价格通常也不易确定,尤其是在稍后的日期支付的情况下。在某些案例中,执行价格甚至可以改变。甚至到期时间也难以估算。不仅如此,确定某个项目开始和终止的日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波动率特别难以估计。由于一般不存在标的资产的活跃市场,几乎找不到一组可以估算历史波动率的数据,也不能用交易活跃的期权价值来确定隐含波动率,因为它们不是活跃交易的期权产品。只有无风险利率相当容易获得。
·对实物期权估值最严重的批评大概就是该模型的基础是标的资产可交易、用期权构造无风险对冲或用标的资产和无风险债券交易组合复制期权的回报。 因此,该模型要求标的资产可交易,而几乎所有的实物期权绝对不可能。在这个前提下,这种期权估值方法称为风险中性估值,许多人认为它不适用于期权。出人意料地,事实上所有的实物期权书籍和文章都忽视了这一点。但是实物期权估值并不依赖于风险中性估值,也不需要如前所述的构造对冲和套利。如果在合适的风险调整折现率下使用DCF法对实物期权估值,将得到与期权估值方法相同的结论。但是,相比之下,前一种方法会对使用者施加更大的要求去得到参数值信息,如风险调整折现率。此外,我们可以很容易的认为,如果实物期权在有效期内产生了与金融期权相同的回报,那么金融期权估值技术就是可行的,因为投资者可以投资于金融期权获得相同的回报。最后,风险中性估值事实上并没有向模型的使用者强加非常沉重的限制,如果投资者和市场有某些合理的特征是可以调整的。简言之,风险中性估值几乎是所有金融期权定价模型的基础,它其实并不是一个有诸多要求的框架。事实上,它所要求的远少于广泛用于不含特定实物期权的资本投资项目的DCF法。
·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些非常有限的证据支持在真实的世界中使用实物期权模型。 一些研究表明,在真实世界中,实物期权的估值方法与实物期权模型一致,而另一些研究的结果并不十分支持实物期权估值。尽管如此,说实物期权估值在真实世界中能正确使用还为时过早,因为一方面,对实物期权进行实证研究非常难。实物期权相关的信息主要是公司一般情况下不会放出的私有信息。即使数据可得,这些数据通常也只是关键变量的粗略估计。因此,研究会因小样本和可以数据而局限。此外,研究没有搞清楚管理者和投资者是否真正足够了解实物期权和实物期权估值模型,以正确的用于估值过程。事实上,对管理者的实物期权知识的研究表明他们要学的还有很多。这个发现表明,在管理者和投资者开始完全认识到其真实价值,并能够恰当地使用和估值之前,实物期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没有很好地认识到实物期权不是忽视它们的理由。事实上,没有了解一个确实存在的现象就更有理由尽快学习它使用它。在不久的将来的某个时间,实物期权会得到广泛的了解,恰当的用于公司投资决策和市场估值中。那时,金融世界将热衷于学习曲线,学习实物期权估值的边际收益将会大大降低。我们希望在本章的帮助下,金融分析师认识到了解实物期权的潜在利益,正确看待实物期权分析中的难度和局限性,并在学习过程的收益仍然很高的情况下继续深入研究实物期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