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拉帕波特(Alfred Rappaport)
股利贴现模型依赖于源自分析师对收益和股利支付比率所做的预测而衍生出来的股利预期。如果股利支付比率没有考虑预期经营状况、投资和关于一个公司股利支付能力的融资决策,那么可能会产生大幅的估值误差。
假定交易从一个公司的超速增长时期持续到正常成长时期,标准的股利贴现模型经常会低估正常成长时期的第一年公司能够支付的股利,因为该模型没有明确认识到一个放慢的销售额增长,也将会导致投资需求放慢。可支付股利方法明确地将任何非连续增长的现金效应纳入考虑,该方法可以修正这种误差并通常得出一个较大的股利计算结果(以及一个更高的预期回报率)。当预期销售额增长率有较大的变动以及公司是相对的投资密集型公司时,两种估值模型间的差异潜在地达到最大。
对股票持有者而言,将未来的现金流贴现是最为广泛接受的股票估值方法。现金流包括股利加上卖出股票所得收益。然而,卖出价格反映了下一个买家对未来股利的预期。因此,每股价值反映了预计股利的现值和所有的未来股东预期。基于该理论的股利贴现模型已成为运行在领先的经纪公司、商业银行、财富管理公司和机构投资部门中的股票研究团队的标准值。
股利贴现模型用有两个基本目的:①为了从预计股利流和估计贴现率得到理论的股票价格;②从预计股利流和现行市场价格发掘出预期回报率(即隐含贴现率)。为了这两个目的,需要对股利进行预期。这些预期通常来自于分析师对收益和股利分配比例的预测。
现金股利的计算结果来自于收益、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流程以及股利支付比率。如果对股利支付比率的偏差没有仔细地评估,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估值误差。一个公司可以支付的股利终究依赖于它的计划销售额增长、现金销售额比率、营运资金以及为了实现销售增长和目标资产结构所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的现金效应。本章提出了一个“可支付股利”方法,该方法明确地考虑了预期经营状况、投资和关于一个公司股利支付能力的融资决策的现金效应。
[1] 摘自《金融分析师》(1986年7、8月):52~58。作者Alfred Rappaport,,在该文发表时正是西北大学J.L.凯洛格管理学院名誉教授,Alcar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