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成功的投资都离不开投资者的远见,但光有远见还不够,另一个必要条件是价值意识。许多人为正确的预测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最终沦为了受救济者。当一个人预期一只股票的盈利将增至3倍,而他支付的价格相当于当前盈利价值的4倍时,他能获得收益吗?答案是,不能,除非他能找到更愚蠢的接盘侠。
投资者在评估价值时常常忽视了时间因素。5年后你得到的1美元在今天大约只值78美分,10年后你得到的1美元在今天可能只值61美分,这还没有考虑通胀因素,只是按每年5%的复利投资计算出的结果,而且是税后结果,也就是说,按5%的复利计算,78美分在5年后的价值是1美元,61美分在10年后的价值是1美元。若按9%而不是5%的贴现率计算,5年后你得到的1美元现在只值65美分而不是78美分,10年后你得到的1美元现在只值42美分而不是61美分。难怪1970年长期利率提高时,以未来5年或10年的预期盈利为基础的股价却下跌了!
过早地选对股票与选错股票一样令人痛苦,事实上,许多投资者都遇到过这一问题。
电话、电视以及将口语转换成书面语的设备的投资者都赚了很多钱,但是,要是他们出手过早的话,他们可能会损失很多钱,好一点的可能少损失一些。开发这三个领域的想法早在90多年前就出现了。塔夫茨学院(Tufts College)的A. E. 多尔贝尔(A. E. Dolbear)教授在1878年出版的一本小书里写道:
投资中最重要的问题是:
1. 我预期发生的事情会使我正考虑买入的资产的现状价值增加多少?
2. 我预期的事情多久之后会发生?
3. 我预期的增加的现值是多少?
4. 我将支付的价格中已包含了多少预期的增值?
5. 我预期的增值与我现在必须为预期增值所支付的之间是否存在足够大的差异,这样,当我预测正确时,我可以获得利润,而当我预计错误时,我有犯错的空间?
“现状价值”指的是在保持现状的前提下,你的资产具有的价值。当你花钱买下鸡蛋时,鸡蛋能不能孵出小鸡就与卖家无关了,卖家不再承担相应的风险了。这跟“一鸟在手胜过两鸟在林”是一个道理。认真地考虑第五个问题有助于我们避免把手中的一只鸟换成林中的一只鸟。你可能会认为,没有人会那么蠢。看看股市吧,这样的蠢事时有发生。
你怀疑这一点吗?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吧!当你递给杂货商1美元钱时,他不会问你这1美元是从哪里来的。对他来说,从一只股票或债券中赚到的1美元和从另一只股票或债券中赚到的1美元的价值完全相同。那么,为什么我们要为一个来源的美元支付比另一个来源的美元更多的钱呢?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我们预计第一个来源的美元会比第二个来源的美元带来更多的美元。
用母鸡和鸡蛋的例子做解释可能更容易理解。假设有两个各有100只母鸡的鸡群,第一个鸡群每天产80个蛋,第二个鸡群每天产40个蛋。假设这些母鸡能自寻食物,不需要我们照顾。如果我们想用最少的钱得到最多的鸡蛋,那么产蛋量较多的母鸡群的价值可能是产蛋量较少的母鸡群的两倍。如果它们是如此定价的,那么用1美元买到的两个母鸡群的鸡蛋的数量一样多。
假设之前产40个蛋的母鸡群曾经一天产80个鸡蛋。我们可能担心其产蛋数量还会进一步下降。为了保护自己不受这种可能性的不利影响,我们愿意为这个鸡群支付的价格仅是一直产80个蛋的鸡群的四分之一。按照这个价格,我们用钱从价格便宜的鸡群买到的鸡蛋数量仍然和价格昂贵的鸡群的一样多,即使价格便宜的鸡群的产蛋量从每天40个下降到了20个。如果我们能以产80个鸡蛋的鸡群四分之一的价格买下产40个蛋的鸡群,那么当这个鸡群每天产的蛋超过了20个时,多出来的蛋实际上是卖方免费送给我们的。即使这个鸡群的产蛋率下降一半,我们也不会有任何损失。如果它们的产蛋率没有下降,而是保持在原来的水平,那么我们得到的鸡蛋的价值应该是我们支付价格的两倍。如果原来产40个蛋的鸡群的产蛋量增加到了60个甚至80个,我们获得的鸡蛋的价值应该是我们支付价格的三至四倍。换句话说,当产蛋量保持不变时,我们的“鸡蛋利润率”是100%,因为我们每天将得到40个蛋,而我们只支付了20个蛋的价格。如果我们认为这个鸡群每天产80个蛋的概率与它完全停止产蛋的概率一样大,那么我们的机会风险比将是4∶1。
由于没有人能准确地预知未来,所以当卖方承受不利的变化带来的冲击时,买入是合理的做法;而当买方愿意把我们对未来的希望转化为当前的现金时,卖出也是合理的做法。
在自由社会里,生活由一系列的交易组成。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以自己拥有或能提供的东西换取他人的东西。
在这样的交换中,少数人怎么能比其他人得到的更多呢?你听说过这样的人吗?他早上骑着一匹又跛又老、背上无鞍的马去县城集市,做了一整天的生意后,他晚上乘着一辆崭新的马车回家了,拉着马车的是一群斑纹灰马。这就是生活。汤姆·索亚被罚去粉刷屋外的围墙,但他把苦役变成了权利,用它和周围的小孩们交换了许多苹果、石弹子、死猫之类的“无价之宝”。他悠闲地嚼着苹果,看着其他汗流浃背的小孩子一个个地轮流刷墙。这就是推销技巧的威力。
鲜有人敢说自己从未做过糟糕的交易。几乎所有人都曾为了获得粉刷他人围墙的特权而付出过代价。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深入思考所致。最常见的一种糟糕交易是因价格便宜而买入,但正如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所说的,“所有的东西都能做得劣质一点,从而卖得更便宜一点,那些只看价格的人很容易落入商家的圈套”。买入的东西是贵还是便宜,要看你花钱买入它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
那些只看价格的人也可能被高价所误导。几年前,有人写了一部流行剧,讲的是一个年轻人把肥皂块切成两半,从而使其价格翻了一番,最终让一家陷入困境的肥皂企业起死回生的故事。很多人认为,一分价钱一分货,价格高的肥皂一定对皮肤更好,这样的思维使他们中了这个年轻人设下的圈套。
一些人还可能被价格的变化所误导,他们认为,今天的价格比昨天的高,所以明天的价格一定会比今天的高,因此他们购买了糖、股票或佛罗里达州的土地。做这些事情时,我们的智商恐怕比前面提到的那条可怜的鱼的智商还要低。那条鱼之所以被人抓住,是因为它被移动的物体所吸引,没有核验一下移动的物体究竟是什么。但鱼有它的苦衷,如果它在看到任何物体时都要先行审视一番,那它肯定会被饿死。但我们不是这样,我们不必咬住所有移动的物体,相反,我们要远离这些危险的东西。
致使我们做出糟糕交易的其他原因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人类并不只靠面包生活。我们会因为错误的理念买入我们不想要的东西,比如我们可能认为,这样做可让我们显得富有洞察力。换句话说,当我们模仿那些我们想成为的人的买入模式时,我们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增强我们摇摇欲坠的自尊心。当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为什么想要它时,我们几乎不可能完成好交易。
当然,生活是极为复杂的。我们为了赶时髦或抢在众人前面而达成的交易也可能很划算,尽管我们买入的商品或服务本身的价值可能低于我们为它们支付的价格。
许多糟糕的交易都是交易者为了获得精神满足感而做出的。股市里有受虐狂,也有自我主义者和自我中心主义者。股市受虐狂似乎很享受亏损带来的痛苦,亏得越多越好。他的主题曲是:
在股市里,自我主义者的数量要比受虐狂多得多,他们宁愿因为自己的想法赔钱,也不愿意利用别人的想法赚钱。我在第十六章中讨论过自我中心主义者的相关内容。
就这些方面而言,股票交易更多地涉及心理研究,而不是金融或经济学研究。有时,它似乎最能吸引那些从性情来看最不可能成功的人。
一个真实的事例说明了什么造就了优秀的交易者。几年前,当保龄球道和保龄球自动服务机制造商布伦瑞克公司(Brunswick)成为市场的宠儿时,一家大型保险集团的投资经理彼得·福尔克(Peter Falk)在午餐会上表示,他刚刚以每股70美元的价格卖出了该公司的股票。
“为什么要卖出呢?”我问道。当时有关该公司的所有消息都是利好的。
“有太多的保龄球馆生意火爆。”他回答说。
4年之后,布伦瑞克公司的股价跌至每股6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