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战记》 拿掉遮住眼睛的羊毛

《羊毛战记》
拿掉遮住眼睛的羊毛

 

“羊毛”明指清洗镜头的羊毛布,暗借西方谚语“蒙住眼睛的羊毛”,或许还指代古希腊的“金羊毛”传说,但“羊毛”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让一个又一个身处“地堡”中的人们看清真相,感应到彼此的存在。

 

我对《羊毛战记》的好奇,很大程度来自它的身世。曾经当过游艇船长、屋顶工匠、书店店员的休·豪伊在三十六岁时写下这部小说,借助亚马逊网的自助出版系统进行发表和销售,并创下惊人的销量。

故事发生在未来的一场巨大灾变之后,地球表面只剩下无边的沙丘,空气中尽是具有强腐蚀性的毒素,幸存的人类居住在巨大的地堡之中,地堡呈圆筒状,有一百四十四层,按照功用分为住宅区、育儿区、制衣区、水耕区、资讯区、机电区等,唯一的通道是一架螺旋楼梯。

地堡的首长是由选举产生的最高长官,但真正控制着地堡中生杀大权的却是咨汛区,他们控制服器、解释地堡的历史、监控所有人。所有的管理理念来自一本“指令”,它的基本原则是“思想是会传染的”,因此要对居民进行思想控制,手段包括“说服群众”“思想控制”“恐吓式教养”以及“人口控制”,地堡中的夫妇通过抽签获得生育权,晚婚一年,就意味着丧失了一次抽签权。

破坏地堡中的秩序是最严重的罪责,试图探究地堡历史的,试图质疑资讯区权威的,以及说“我要出去”的人,会被送出地堡去“清洗镜头”,然后因暴露在毒气中而死亡。所谓镜头,是从地堡伸到地面的摄像头,它们将地面的景象传回,供地堡居民观看。清洗镜头,只为让传回的画面更清晰。

每逢有人不慎成为镜头清洗人,地堡的节日就来了,居民们纷纷涌到大厅观看,纵酒狂欢,消费意愿也随之上升,地堡的经济会因为一个人的死亡得到短暂的提升,尽管更加清晰的镜头画面也不过是沙丘、狂风、天空,以及从前的人类废弃的高楼。

小说从保安官霍斯顿成为镜头清洗人开始,他的妻子在三年前被送出去,死在了沙丘上。她的死让他开始怀疑地堡的历史,从而产生了探究的欲望,最终使他步了妻子的后尘。夫妻俩付出了性命,却还是没能让这个疑团水落石出:为什么被送出去的人都会乖乖地清洗镜头?与此同时,地堡的老首长詹丝正打算提拔新的保安官,她和现任保安官马奈斯一起背着背包走下螺旋梯,去位于最底层的机电区,考察并任命女工茱丽叶。整个地堡的命运,在茱丽叶这里出现了转折点。

老首长詹丝为任命茱丽叶而进行的旅程,也占了大量篇幅。这趟漫长的旅行自然地展示出整个地堡的构架,呈现出作者的世界设定,也将地堡里各阶层居民的生活与矛盾一一铺陈开来。

引导读者进入本书设定的是詹丝和马奈斯两个老人,他们暗中倾慕许久,却始终没有表白,这趟旅程让他们的垂暮之感越来越强烈,也催化了他们的感情,尽管旅程是以詹丝的死亡作为结束,但他们的形象却深深烙在了读者心里。这些章节的节奏迟缓却细腻悠长,是整部书里最动人的部分。

 

休·豪伊也继承了“反乌托邦”文艺的理念,将小说主题定在控制和反控制上,描绘出一个民众的大脑被蒙蔽、思想被禁锢,言论与自由流动被限制的极端世界。管理者为了方便统治,不惜制造出一场灭绝性的灾变来恐吓人们,让人们像地老鼠一样生活在地下,仅仅作为“人种”而存在。为了持续这种状态,他们抹去历史,缔造出一套新的理念灌输给人们,让人们被自己的思维盲区蒙蔽。

书名《羊毛战记》中的“羊毛”正是由此而来,明指清洗镜头的羊毛布,暗借西方谚语“遮住眼睛的羊毛”(pull the wool over your eyes),茱丽叶发现地堡的秘密后,深深意识到:

 

全地堡的人仿佛眼睛都被蒙住了,看不见真相。现在,她有一个办法可以把蒙住大家眼睛的羊毛拿掉。

 

还有一层意思,或许是来自古希腊的“金羊毛”传说:夺取王权的珀利阿斯为了转移侄子伊阿宋的注意力,让他去找金羊毛。事实上那只是一个虚假的承诺,是权术和计谋。地堡中的“清洗镜头”,就如同这样一个“金羊毛”。

单纯表现对设计和控制这个世界的人的厌恶似乎还不够,休·豪伊还用自己对底层劳动者的赞美来强化这种厌恶。茱丽叶出身中上层,却和医生父亲有隔阂,宁愿自己走到最底层去做一个机电区的工人(请想象出一个演员西格妮·韦弗和黛米·摩尔那样坚毅的女性形象),当居住在中上层的人们因为镜头被清洗,可以看见风景而狂欢的时候,她冷静地注意到:

 

地堡下层的人并没有感染到他们那种狂热。下面的人也是在做另一种“清洗”的工作,而那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清洗”,让地堡能够继续运作,让大家能够活下去。

 

有评论者认为《羊毛战记》之所以受到欢迎,正是因为它的连载方式,更接近“科幻小说的最初形式”。阅读或许还将存在,只为让一个又一个身处“地堡”中的人们拓宽视野,拿掉眼睛前面的羊毛,感应到彼此的存在。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