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苏鲁神话》 克苏鲁神话带给我们的

《克苏鲁神话》
克苏鲁神话带给我们的

 

在地球四十多亿年的历史中,人类只是一个小小的族群,而宇宙本身及某些古老的未知生物并不关心人类的存在。如果人类出于好奇心,执着地对这个世界进行探索,则会让我们自己陷入一种可怕的境地,甚至招致灾祸。

 

我们都会对一些事物有莫名的恐惧感,例如荒凉无边的戈壁、墨蓝的深海、深邃的宇宙,或过于久远的历史遗迹。这种恐惧感说不清楚来历,也没有人能为它命名,但有一位作家却把这种莫名的恐惧感给写出来了。

他就是美国的恐怖小说大师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

洛夫克拉夫特不但写出了这种莫名的恐怖感,还把这种恐怖感变成了一个体系,一种极其动人心魄,足以让人类对自己的来历和去处产生疑问的文学作品体系:克苏鲁神话。

克苏鲁神话被认为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古典恐怖小说体系。在文学领域之外,它的影响力还远远地延伸到了其他文化领域,成为无数电影、游戏、音乐、漫画等艺术作品的根源。直到21世纪的今天,这个恐怖体系还在被不断拓展和延伸。

80后或90后的年轻人一定听说过,或者曾经玩过《龙与地下城》《雷神之锤》《魔兽世界》《星际争霸》《炉石传说》《饥荒》《辐射》等游戏,也一定记得经典科幻惊悚电影《异形》中的恐怖外星生物,电影《加勒比海盗3》中长着满脸章鱼触须的海盗船长戴维·琼斯,根据斯蒂芬·金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迷雾》中的各种未知怪物,漫画《蝙蝠侠》中的阿卡姆疯人院,伊藤润二经典漫画《旋涡》中的异化世界和人类。

这些经典游戏、电影和漫画作品,全都受到了克苏鲁神话的影响,或是以克苏鲁神话为灵感来源创作出来的。

而作为这个体系的开创者,美国作家洛夫克拉夫特对后世恐怖小说家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斯蒂芬·金认为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古典恐怖故事作家。

 

克苏鲁虽然名为神话,但和我们通常所熟知的古希腊罗马神话,或是中国《西游记》这样的长篇神话小说都截然不同。与其说它是神话,不如说它是一种概念体系。

实际上,洛夫克拉夫特生前从没有使用过“克苏鲁神话”这个说法。克苏鲁是他笔下“旧日支配者”的名字。它们是恐怖的、拥有伟大力量的古老存在。克苏鲁在上古时代曾经统治地球,如今正沉睡在地球某个遥远的角落。

洛夫克拉夫特一生中一共创作了七十多篇中短篇小说。故事中的人物、事物、场景有所呼应,但彼此联系松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核心人物或者主线故事,也没有固定的历史背景。

但洛夫克拉夫特对整个克苏鲁体系的构想和设定非常宏大,而这些构想只是一个框架,并没有清晰的、完整的内容去支撑。也许是洛夫克拉夫特故意有所保留,给每个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去畅想自己心目中的克苏鲁世界。

总之,在洛夫克拉夫特生前,“克苏鲁神话”只是一个概念的萌芽,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体系。

洛夫克拉夫特去世后,他的一位朋友德雷斯整理并完善了他的所有作品,加入了很多新的内容,逐渐形成了今天所谓的“克苏鲁神话”体系。

作为其作品版权的继承者,德雷斯不仅完善了克苏鲁神话的体系,还将一些基督教的价值观与善恶斗争的二元论融入克苏鲁神话中,补充了洛夫克拉夫特笔下混乱的、联系松散的故事。

1939年,德雷斯还和他的一些朋友共同创立了一家名为“阿卡姆之屋“的小型出版机构,专门出版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同时扶持和鼓励一些年轻作家,模仿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说风格进行创作,并将他们的作品出版。这些作家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了克苏鲁神话体系的构建中。

经过这些后来者的努力,克苏鲁神话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完整的体系。如果我们按照能力由强到弱与存在时间由长到短的等级层次来划分,克苏鲁神话体系中的角色一共存在五个等级。

第一个等级,也是整个克苏鲁神话体系中最为强大的存在,被称为“外神”。它们存在于我们目前认知的这个宇宙之外,不受时间和空间束缚,也就是说,在洛夫克拉夫特看来,甚至有一个比目前的宇宙还要广大的存在,我们的宇宙只是这个更广大的世界中的一员。外神,就是这个更广大世界的统治者。

第二个等级叫作“旧日支配者”,它们不如外神那么强大,但能力依然远远超人类想象,普通的人类只是看到它们,就会陷入疯狂;有一些外星种族、古代文明以及神秘宗教崇拜它们,希望得到它们的力量。

第三个等级被称为“旧神”。旧神曾在远古时代与旧日支配者对抗,并将它们幽禁、放逐。它们一般对人类抱持善意,并协助人类反对旧日支配者。

第四个等级是“地球本来的神”,又称为地球的虚弱众神,它们统治着幻梦世界,但却不如旧日支配者强大,能力和心智甚至不如人类。

第五个等级是一些具有特定实体形态的生物,我们可以称它们为特殊生物种族,比如夜魔、蛇人、食尸鬼、人面鼠、远古巨虫等,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有着千奇百怪的面目,结合人类和地球上各种昆虫生物的特征。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成为了日后无数小说家、导演和游戏制作者的灵感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爱好者和研究者认为,这个经过后世补充和完善的体系与洛夫克拉夫特冷漠的宇宙观相违背,因此拒绝承认它们的正当性。这就好比一些基督教教派只承认《圣经·旧约》而不承认《圣经·新约》;一些“红学”爱好者只喜欢《红楼梦》的前八十回,而不喜欢后四十回一样。其实,我们不必去追究克苏鲁神话的“原教旨”,只要去理解作者本人的核心观念就可以了。

 

洛夫克拉夫特的写作,从风格和故事内容上来看可以明显地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恐怖故事时期和克苏鲁神话时期,这两个时期分别对应着洛夫克拉夫特不同的人生状态和写作阶段。

他的“恐怖故事时期“大概是从1905年到1920年,也就是洛夫克拉夫特十五岁到三十岁的时候。这一时期,他一共创作了二十多篇中短篇小说。《克苏鲁神话》中有三篇小说是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分别是创作于1917年的《大衮》,以及创作于1920年的《神殿》和《乌撒之猫》。

《大衮》创作于1917年,这一年洛夫克拉夫特二十七岁,写好两年后才发表在一本名为《漂泊者》的通俗杂志上,这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作品。

大衮(Dagon)是一个英译的词语,来自圣经和古代神话,是一位农业之神的名字。在天主教传统中,大衮的形象是一个披着鱼皮的男性,而信奉犹太教的以色列人则认为大衮是一个魔鬼。

《大衮》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一位水手乘着邮轮行驶到太平洋上一片人迹罕至的海域时,落入了德国海军之手,这艘船成为了德军的战利品,所有的船员成了海军俘虏。

在被俘五天之后,这位船员驾驶一艘小船逃跑,孤身一人在汪洋大海中漂流了两天,而后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荒凉的泥沼中。这片散发着鱼腥味和恶臭的泥地上,到处都是腐烂的鱼类和不知名动物的尸体。水手带上干粮出发,准备穿越这片泥地,去寻找消失的海面和有可能出现的救援。

就在穿越泥地的过程中,他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神秘的石碑,上面刻有难以解释的象形文字和浮雕,浮雕上的图案是某种半人半鱼的诡异生物。就在水手观察这块石碑的时候,他突然看到远处的地平线上,一个硕大无比的生物缓缓出现,和浮雕上描绘的恐怖生物一模一样。这位被吓得半死的水手疯狂地跑回自己的小船,之后便陷入了昏迷。

他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躺在旧金山某个医院的床上,原来是一艘美国渔船发现并救起了这个流落荒岛的水手。从此之后,这位水手却陷入了无尽的噩梦之中,周围的人都不相信他经历的故事;而每当夜幕降临,他曾经见过的那些恐怖生物和场景都会再度侵入他的脑海,带给他无尽的折磨。

这个短小的故事经过洛夫克拉夫特细腻的描述和氛围烘托,加上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显得尤为真实、精彩。同时,这篇小说也勾画出了他日后其他作品的叙述模式:故事的主人公在人类社会中发现了违反自然常理的恐怖事物,在好奇心和求生欲的驱使下不断探索,最终却走向疯狂或死亡。

他的另一篇小说《神殿》也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海上的故事。这一次,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德国海军潜艇的指挥官。这艘潜艇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击沉了一艘船,之后他们打捞起一位水手的尸体,在他的口袋中发现了一个古怪、精美的象牙雕像。此后一系列恐怖诡异的事件便接连发生:先是有船员声称在潜艇窗外看到那个死去水手漂浮的尸体睁着眼睛看他们;接着潜艇内发生了爆炸,失去了动力,只能漂流在无尽的大海中。气压和电力都在不断消耗,船员们有的酗酒,有的发疯,有的自杀,随后还发生了哗变。潜艇指挥官枪毙了其他所有船员,独自一人凭借意志力在潜艇中等待救援。

最终,这艘潜艇在洋流的带动下沉入海底,一座宏伟的神殿出现了,神殿的大门里闪烁出微弱的光芒,这位德军指挥官在某种难以控制的力量驱使下,穿上潜水服,独自游走进了那座海底神殿。临行前,他将自己的故事全部记录下来,装进漂流瓶中,托付给了大海。

从洛夫克拉夫特的早期作品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这些小说都以现实世界为背景,主人公都是有职业和社会背景的现实人物,但他们却在生活中发现了某种超自然的恐怖事物,或经历了某种未知的、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第二,洛夫克拉夫特从古典主义文学、宗教故事和神话传说中汲取了一些元素,通过他的知识背景,并结合了自己的生活、梦境和想象,对这些故事进行了再创作。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那就是洛夫克拉夫特核心的创作手法:留白。

洛夫克拉夫特曾说过一句话:“人类最古老、最强烈的情感是恐惧;而最古老、最强烈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所以他的故事都是朦胧的,没有确切事件的,在他看来,任何一个故事都不要说得太清楚,对任何事物的描述都不要过于清晰。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去体会他笔下的恐怖世界。

 

洛夫克拉夫特独特的世界观和宇宙观,和他早年的家庭出身和经历有关。

如果要用几个词来形容洛夫克拉夫特的家庭,那就是:富有、保守、有文化。1890年,洛夫克拉夫特出生于美国的普罗维登斯,他所受的早期教育几乎全部来自于家庭。洛夫克拉夫特家族在当地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他的外祖父是个头脑灵活的商人,在新英格兰地区投资办产业,家底殷实。他家的一间阁楼里,全部是他外祖父收藏的各种书籍。在洛夫克拉夫特小时候,祖父就经常给他读《一千零一夜》《神话时代》《伊利亚特》《奥德赛》等神话故事和文学作品,以及各种各样的鬼故事。这无疑激发了他对于恐怖文学的兴趣。

在洛夫克拉夫特青少年时期,有三件事情对他影响至深。

第一件事,是他深深地沉浸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所塑造的文学世界中,在其中认识了两位对他影响最深的作家,一位是来自爱尔兰的邓萨尼勋爵,20世纪奇幻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洛夫克拉夫特曾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邓萨尼作品中丰富的语言、他的宇宙观、那些遥远的梦中世界,以及他对幻想的敏锐感知,比现代文学中所有其他的东西都更加吸引我。”洛夫克拉夫特后来承认,这就是他创作克苏鲁神话的契机,只不过他把那些神和怪物都放到了现实世界中。此外,邓萨尼勋爵华丽、细致的写作风格也对洛夫克拉夫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另一位作家,就是著名的美国诗人、惊悚小说大师爱伦·坡。爱伦·坡的小说和诗作中那些充满悬疑、诡异、阴沉的黑暗故事,都令洛夫克拉夫特惊叹不已,他青少年时期曾写了很多爱伦·坡风格的故事,但这些作品大都被他销毁了。

第二件对洛夫克拉夫特产生影响的事,是他外祖父的去世。1908年,因为外祖父的去世,他的家族陷入了财务危机,不得不变卖家产。随之而去的,是陪伴着他从小长大的那栋家宅,以及曾经陪伴了他十二年的阁楼图书馆,那是他唯一能找到安全感的地方。与此同时,洛夫克拉夫特由于重度抑郁症,导致了一次精神崩溃,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

第三件事,是他父母的精神疾病。早在1893年,洛夫克拉夫特三岁时,他的父亲在旅行途中精神失常,被送往普罗维登斯的精神病医院,五年后便过世了。而在1919年,洛夫克拉夫特刚刚成为作家的时候,他的母亲也因为精神问题和抑郁症的困扰,被送进了多年前曾收治过她丈夫的医院。仅仅两年后,母亲也因为手术感染去世了。

亲人接二连三的离去,从经济上和感情上都给了洛夫克拉夫特沉重的打击。家人留下的微薄遗产,加上自己的稿费,只够他勉强维持生活,有段时间他甚至到了每天只能靠吃豆子罐头果腹的地步。这种人生变故带来的不安全感,加上古典主义的影响,让年轻的洛夫克拉夫特在同龄人中显得格格不入。

然而,孤独的童年却点燃了他的想象力。中学还没毕业便辍学了,从此开始了隐居生活,再也没有停止阅读和写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一些民间出版的通俗刊物,并发现这个圈子里都是和他差不多的人——那些不在乎酬劳,一心想成为作家的人。在同僚的帮助和影响下,洛夫克拉夫特走上了成为作家的道路。

1921年,洛夫克拉夫特找到了另一个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文学阵地:《诡丽幻谭》杂志。

在20世纪20、30年代,恐怖故事、科幻故事、奇幻故事等都属于通俗读物,是一种边缘文学——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作品都被归类为“厕所读物”,被排斥在主流文学和严肃文学之外。

然而,创刊于1923年的《诡丽幻谭》杂志却改变了这种状况,它集结了一批当时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专门刊登作家们撰写的怪异故事、恐怖小说和特定类型的科幻故事。它提升了这类小说的品质,让这类文学作品渐渐进入了大众视野。而《诡丽幻谭》也成为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通俗杂志之一,许多奇幻小说大师正是从这里起步的。

在纽约生活的这段时期,洛夫克拉夫特的写作走上了一个高峰,他的很多后期作品都源于这段在纽约居住的经历。这一时期,洛夫克拉夫特的写作风格和手法都渐渐成熟。同时,他有意识地将一些由他创作出的经典恐怖元素反复运用到不同的作品中,让这些发生在不同人物身上的故事,看起来有了某种神秘的关联性,这也为日后其他作者继续拓展克苏鲁神话打下了基础。

然而,洛夫克拉夫特只在纽约生活了不到五年,作为一个保守主义者,洛夫克拉夫特其实对纽约这个外来移民的大熔炉深感厌恶和不安。他的小说中甚至还暗含着一些种族主义的观念,这在他后期的作品中尤为明显。

1926年,洛夫克拉夫特重回他挚爱的家乡——普罗维登斯。家乡带给他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解放,促进了他的写作。他之后的几乎所有重要作品,都是在他回到家乡之后完成的。

 

洛夫克拉夫特最重要的作品《克苏鲁的呼唤》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这篇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作品,发表在1928年2月号的《诡丽幻谭》上,稿费是一百六十五美元。

这个故事结合了当时人类学和宇宙学的恐怖元素,将它们恰当地融合在一起。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学者型的人物,他在整理自己祖父遗物时发现了一份名为“克苏鲁异教”的文字资料,以此为线索开始了一系列调查和研究,并最终揭示出了一个庞大的异教组织和令人恐惧的真相0

这是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苏鲁故事以及后续克苏鲁神话的其他作品中非常典型的一种结构:主人公在偶然中获得了某个线索,这个线索有可能是一本书、一封信、一份资料,或者一个神秘的雕塑等。接下来,他经历了探索真相——接近真相——被真相所震惊——执着于真相——最后终于发现了旧日支配者的恐怖面目,最终走向疯狂或死亡。

同时,这篇小说也反映出洛夫克拉夫特塑造的克苏鲁神话的核心观念。他认为,人类这个物种以及我们所建立起来的文明,只是地球上初来乍到的匆匆过客,地球上曾经存在另一个外来文明,统治了地球数十亿年,它们建立过巨大的城市,而在某个遥远的海洋或原始森林的深处,依然能找到这些城市的遗迹。当宇宙中的星辰运行到特定的位置时,就可以通过某种手段将这些旧日的统治者唤醒。

在一篇名为《自彼界而来》的小说中,洛夫克拉夫特借主人公的口吻,表达了他的世界观和宇宙观:

 

对于我们身边的世界和宇宙,我们究竟了解什么呢?我们的感知手段少得可笑,对周围实在的认识狭隘得近乎于零,只能按我们被构造的方式观察事物,对事物的真正本质却毫无概念。我们拥有五种贫弱的感官,自以为能了解这个无穷复杂的宇宙。而另一些生命,它们的感官更广阔、更强大,甚至拥有完全不同的感知域,不但见到的事物与我们有着天壤之别,而且或许能够见到和研究虽然近在咫尺,但人类感官无法觉察到的其他世界内的物质、能量和生命。

 

这种世界观本质上是很黑暗的。在他之前,在恐怖故事或鬼故事中,好人通常是能生存下来的,世界的基调是友善的,上帝和宗教中的神灵会保护我们。但是,洛夫克拉夫特将鬼故事和哥特小说中的这种套路和世界观剥离,创造出了一个充满恶意的世界,那些恐怖、疯狂、邪恶的怪物会随时来到我们这个世界上,好人坏人都被一视同仁地对待。

这些故事让我们认识到人类在宇宙尺度下的渺小,古老的神明对人类是漠不关心的。而这种观念在那个科技飞速进步、人类自信心无限膨胀的年代,明显是非常超前和不受欢迎的。

所以,和很多天才的作家、艺术家一样,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被社会广泛接受,已经是在他去世好几年之后了。

1936年,洛夫克拉夫特的健康状况开始不断恶化,最后被诊断出癌症,并于1937年去世,享年四十六岁。如果他的健康状况没有那么糟糕,到了40、50年代,他很可能成为一位知名作家。很可惜的是,虽然他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很受欢迎,但他依然没能够在有生之年真正进入到公众视野当中。

 

20世纪初是人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飞速发展,各种新发明、新技术不断问世的时代,人类文明在工业革命的持续推动下不断演进。洛夫克拉夫特也深受那个时代的影响,他对哲学、化学、天文学等领域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然而,他笔下的故事却和那个时代的主流观念背道而驰。

《克苏鲁神话》反映出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对科学的恐惧。他担心人类所掌握的知识会向着不必要、不可控的方向发展,并在某一个偶然的时刻,揭示出某些人类没必要了解的事物,随即引发有可能导致人类毁灭的灾难。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要从他的心理状态和性格上寻找原因。

阿根廷魔幻现实主义作家胡里奥・科塔萨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完全成功的短篇小说,特别是科幻小说,都是神经病、噩梦和幻觉,通过客观化的中和,并且转化为一种在神经领域之外的媒介而形成的产物。”这句话说得有点拗口。简单来讲,胡里奥认为,那些能写出非常好的科幻文学的作家,通常是那些思维非常敏感,想象力异常丰富,甚至是头脑有些“不太正常”的人,他们有能力将自己幻想中、噩梦中的东西通过文字具象化。

而洛夫克拉夫特,就是一个典型的、具备幻想体质的人。

在洛夫克拉夫特看来,这个世界是没有神圣性的,在这个浩瀚无边的宇宙里,人类的存在是微不足道的。在地球四十多亿年的历史中,人类只是一个小小的族群,把自己的偶像崇拜投射到了宏大的宇宙上。而宇宙本身,以及某些古老的未知生物,对人类的存在是漠不关心的。如果人类出于好奇心,执着地对这个世界进行探索,则会让我们自己陷入一种可怕的境地。这便是克苏鲁神话所表达出的核心观念。

有学者认为,洛夫克拉夫特将宇宙看作是“收容可怕奇迹的避难所”,而这种观念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病态的局外人心理。“正如洛夫克拉夫特在他的家乡普罗维登斯是一个局外人一样,现代人在克苏鲁神话中也是一个外来者,迷失了方向,随波逐流,在一个可怕的深渊边缘摇摇欲坠。”

在洛夫克拉夫特所处的年代,这种观念是非主流的。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兴起,我们能感知到的世界似乎在不断扩大,但这个宽广的世界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让我们自身显得更加渺小和微不足道。洛夫克拉夫特所表达的这种对于未知的恐惧,越来越符合现代都市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需求,所以他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以及对克苏鲁精神产生共鸣的人。

 

克苏鲁神话对流行文化领域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我们可以举几个经典的例子:

上映于1979年的经典科幻恐怖影片《异形》,其灵感来源便是洛夫克拉夫特于1936年发表的小说《疯狂山脉》;风靡一时的特摄片《迪迦奥特曼》,其故事背景和剧情里也加入了大量克苏鲁元素;斯蒂芬·金的小说,于2007年被改编为惊悚电影的《迷雾》,也被认为是一个典型的克苏鲁故事;由暴雪公司出品的游戏《魔兽世界》与《炉石传说》,其中的上古之神、食尸鬼、鱼人、恶魔等角色,也都是源于克苏鲁神话;再比如很多恐怖游戏中,玩家操纵的角色都有一个“理性值”(值),这个设定也是从克苏鲁神话中衍生出来的……

也许洛夫克拉夫特从来不会想到,在21世纪的今天,他的作品竟然能够跳出恐怖文学的领域,在互联网时代产生如此广泛深刻的影响。

《克苏鲁神话》的魅力在于那种独特的世界观,而那种世界观是有时代支撑点的:在面对浩瀚的宇宙和未知的黑暗时的恐惧感,那种人类自身脆弱性所带来的不安全感,是人类非常普遍的、共有的情感状态。

如果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塑造了中国的怪奇文学和恐怖文化的话,那《克苏鲁神话》则重新定义了美国甚至整个西方世界恐怖文化的主题和方向,直到今天,它的影响力也丝毫没有减弱。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