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你们这些皇上:负了美人,也负了才子(一)

guo theory

23
你们这些皇上:负了美人,也负了才子(一)

最近宫斗戏是越来越火了,后宫争宠,前朝也没闲着,争权争名的。当然也有在皇上面前使性子的。

比如说,不爱红妆爱美酒,“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

不爱皇上爱睡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孟浩然。

不爱皇上爱唱诗的,“且去浅斟低唱,何用浮名”的柳永。

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才子,都是大才子,还都是恃才而骄的大才子,才子们还总喜欢在诗里写美人:“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还有把自己比作妾:“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李白《长干行》)借着写诗写美人,抒发对皇上的各种复杂感情。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皇上和这些大才子之间又酸、又爱、又互相嫌弃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压根不会作诗的皇帝不多,哪怕不是中原民族,入关以后被汉文化熏陶,天长日久,也能熏出几句来。比如乾隆皇帝,一辈子写了四万多首诗,虽说其中好诗加起来也就七八首。

也有的皇帝,自己虽然写诗不多,但开创了一朝盛世,大量的才子在他的时代里井喷式地出现,以至于几千年后,今天的各路才子对那个光华绚烂的年代,还是无比地缅怀和向往,动不动就一拍胸脯说:大唐气象!能猜着是谁了吧?

唐玄宗李隆基!

唐睿宗第三子,亲密的人都管他叫三郎。这位皇帝的一生,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感情上,都是轰轰烈烈,戏份十足。当然老百姓最替他伤心的是马嵬坡下的一缕芳魂。

年轻时的李隆基那叫一个圣明!开元盛世,万国来朝,但是后来爱上杨贵妃了,从此君王不早朝。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的威望和气势,就像能够引来凤凰的梧桐树。盛唐的诗人几乎都曾到他的殿前溜达过一圈,几人得宠几人幽怨,连起来,也是一部大戏!

民间有句话说,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后面再有,估计就是劈柴。

王维与李白同年生,不仅有才,而且长得好看,有诗文形容说:“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

王维十五岁时,辞别母亲到京城,他母亲不容易,一直守寡。娘儿俩洒泪分别,到了京城,他意气风发地写下:“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写下了这么两句后,经过几年的辛酸和不得志后,王维又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写下这两句话,说明他终于醒悟,决定走名人引荐的路。这条路,在当时被称为“行卷”,也叫干谒,就是将所写的诗文做成卷轴,投送给朝中显贵,在他们的宣扬下就有了知名度。

有点像我们今天出书,书上要有腰封,这是什么什么书,某某某推荐,某某名人推荐,某某说相声的推荐……就是这么个意思。

王维的第一位贵人,是皇帝的弟弟岐王李范。岐王是个极有眼光的人,他当下就让乐工将王维的诗文谱曲吟唱,笙管笛箫、琵琶、锣鼓、竹板等全都招呼上来。一时间钟鼓齐鸣,岐王十分得意。但王维还是很冷静,并没有因为岐王赏识自己就如何如何了,很客观地评价说:“尚可。”那意思是,还行吧。而且他还提出,弹奏琵琶的乐工手底下的功夫还欠着一点。

岐王这才发现,这人可以!能冷静,诗文好,精通音乐,是个全才。于是王维就成了座上宾,又给引荐到宁王这里,并得到了玉真公主的青睐。从这儿起,王维进入了长安城上流社会的圈子,名扬一方。

玉真公主是唐玄宗同母的亲妹妹,早年深受宫廷内乱之苦,不再贪恋荣华富贵,做了女道士。历史上有个谜团,同在一个时代,又有无数的共同朋友,但李白和王维两人没有任何交往。于是有人就猜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会不会这个原因在玉真公主的身上?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这是李白写的。“玉真之仙人”是谁?就是玉真公主啊,李白还有两首五言诗——《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写的是凄风冷雨,一代大才子给晾在这儿了,于是满腹牢骚。

二人先后被玉真公主赏识,然后老死不相往来,所以难免有情敌之嫌疑。二人这点事,反正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各种猜测都有。

咱们再回到王维身上。他的仕途一路得意,成为长安城里风头无两的人,往来无白丁啊。

京城权贵也争相传诵他的诗作,一个人风光到这个份上,就得出事。您记住了,天下的事永远如此,好着好着它就得坏,坏着坏着它就好了。

没有谁永远在云彩眼里待着,有属于你的时代就可以了。但是人很容易在云彩眼的时候忘记一切,他不接地气的时候他就永远不会明白周围的环境,也就不会懂得自身的位置。

这个王维就是。有一次一时不慎,在一次彩排的时候看了黄狮子舞,黄色的“黄”,通皇上的“皇”,意味着这是只有皇家才能看的舞蹈。皇上还没看呢,你先看了,这叫“僭越”,大罪啊!

这个坑不知是别人给他挖的,还是他自己点儿背,掉里面了。反正最要命的是,唐玄宗亲自处理“黄狮子”案,严惩涉案人员,这对各位王侯也有敲山震虎的意思。王维再怎么作诗申冤“臣冤枉,臣特别冤,臣都冤死了”,也没有用,平息不了帝王之怒。王维贬到山东济州管理粮库,直到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泰山封禅,大赦天下,他才得以回家。

回了家的王维,不再惦记朝堂上的皇帝了,一心一意和媳妇过日子,过了几年幸福的家庭生活,直到妻子因病去世,王维发誓再不娶妻,独居到死。

走出婚姻生活的王维又一次踏上行卷之路,把诗文递给朝中显贵。这次,他献诗给宰相张九龄,问得很直接:“可为帐下否?”

张九龄对他十分赏识,抬举他做了右拾遗。这时,他跟另外一位诗人孟浩然相识,不巧的是,张九龄很快就在和李林甫的政治斗争中落败,王维又一次跌落谷底,被皇上贬至凉州。安史之乱时,王维被安禄山俘虏,虽然说不招李隆基待见,但皇上的政敌安禄山非常欣赏王维,又是威逼又是利诱,把王维带到他那里做官。但是等朝廷的军队打回来后,王维这算是“唐奸”,按律当斩。

幸运的是,李隆基已经不是皇上了,被赶下皇位,新皇上看到王维的一首诗,再加上王维的弟弟求情,就把他给赦免了,而且以后的日子,还越来越重用他。

这个诗呢,二十八个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二十八个字,什么意思呢?我不得已,我很伤心,我什么时候才能见着皇上呢?是这个意思。这首诗的标题是三十九个字——《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

列位,这首诗二十八个字,这首诗的标题三十九个字。能起这么一个标题,就能看出来,这是一个多任性的人。

所以说,关键时刻保命,需要两点。第一,打仗亲兄弟,有一个在皇上面前说得上话的兄弟很重要。第二,得会写诗。几死几生,来来回回,王维又重新回到政治权力的中心,新皇帝很赏识他,一路官至尚书右丞,但是呢,他已经看淡了圣宠的冷热无常。因为这个东西实在是没谱,一直呢,自己就处于半官半隐的状态,“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更多的是寄情山水诗歌乐。他越来越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被尊为“诗佛”。

那么刚才提了一句孟浩然,孟浩然比皇上李隆基晚出生四年。李隆基发动的唐隆政变,这孩子看在眼里,心生厌恶,做了一个大胆任性的决定,拒绝科考,拒绝为这样混乱的国家贡献才华。

这个决定把孟浩然的父亲气坏了,过去讲究“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你念书为的是什么?在那个年头,读书人唯一的出路就是科考,就是走仕途,你不去科考等于白念书了,对吧,但是孟浩然的脾气比较拗,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任性的才子!

这个孟浩然,离家出走,模仿东汉末年庞德公隐居在鹿门山,而且还爱上一个歌女,要娶进门。差点没把他爸气死:“不行!别回来了。”而且这个歌女更不能进门,哪怕生个大胖孙子也不行。僵持了几年,熬出来了,倒不是同意了,是孟浩然他爸爸死了。

孟浩然这回彻底傻眼了,声称不后悔的他,这回是真后悔了,在父亲的遗体前痛哭,守孝三年,决定拼尽全力要实现父亲的愿望,入仕,就是要做官啊。

既然要做官,也得走王维走过的路,这倒是简单,把写的东西给朝里做官的,有权有势的上流社会,给人家看,得到人家的赏识就能做官了,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他找的朝中权贵,也是宰相张九龄。孟浩然写了首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最后一句写得有点太直白了,坐那儿看别人钓鱼,写自己就羡慕一条鱼,这就写得有点露骨,但是张九龄一看就懂了,这是想当大鱼啊,来吧。

这首诗就成了行卷里边的范文,以后大伙写呢,都照着路子抄。可惜不知道什么原因,李隆基当时没看上这位才子的诗,孟浩然有点失望,回到家乡开始了说走就走的穷游。

在路上他写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很冷清不得志的诗,没想到有一位年轻人得知他在这里,专程拜访,还当面送了首诗,名字叫《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从此揖清芬。

“迷花不事君”,这一听就是一个任性的人,孟浩然叹口气:这熊孩子不懂我呀!

四十岁的孟浩然决定要去京城参加考试,这个去的钱呢,是他母亲变卖田产换来的钱。他拿这个钱进京城,参加科举。这一次,孟浩然遇见了王维,王维懂他呀,俩人这个相见恨晚。

王维带着孟浩然参加诗会,一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让孟浩然名满京师,也传到了皇上的耳朵里。

有一天,李隆基一时兴起也没预约,就空降到王维家,这个时候,王维正是在张九龄门下风生水起的时候,经常跟皇上一起喝酒聊天。皇上突然来了,可孟浩然一介布衣,赶紧钻到床底下躲着吧,但是桌子上有茶杯,皇上一瞧屋里有人:“出来吧!”这才出来了,孟浩然估计尴尬不已,很狼狈地出现了。

“见都见了,来吧,聊聊天,作首诗。”

孟浩然临场发挥,心里估计也是千军万马,最后说了这么几句: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什么意思呢?我不想给皇上写东西,我要回老家隐居,因为你以前抛弃过我、疏远过我。估计这会儿皇上跟王维内心也有无比复杂的情绪,是吧?

估计皇上也很委屈:“我见过你吗?我知道你是谁啊?”搁到后宫戏里,这位恐怕凶多吉少了。

皇上走了,留下一句狠话:“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你没打算做官,可是我也没打算不要你,你干吗诬陷我?你哪儿来的回哪儿去!

这回行了,孟浩然一直压在心里的父亲的愿望,就此拉倒!

孟浩然离开长安,又开始了说走就走的穷游,那位崇拜他的年轻人,又来送他来了,又写了一首千古名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后来孟浩然的同乡想在李隆基面前引见他,但是他因为跟朋友喝酒没赴约,再次错过机会,当然也没准他是故意的。

五十二岁的孟浩然陪同被流放的友人王昌龄喝酒、吃海鲜,闹了场病,发作而亡。消息传来,王维正被流放边地,写下了《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洲。

孟浩然就这么过完了一辈子,他听闻了李隆基的宫廷政变,又经历了开元盛世,又错过了安史之乱,不过那一首导致皇上跟才子不能在一块儿的《岁暮归南山》倒是让后世人有了耳福,好诗啊!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