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刺客列传

女刺客列传

说到刺客,最著名的就是荆轲了。荆轲刺秦的故事,基本上是个中国人就耳熟能详,不过这里有个小小的误区。您跟人一聊天儿:知道荆轲刺秦吗?基本回答都是:知道啊。您再问:刺了谁啊?都说:秦始皇啊。——这话,也对也不对。荆轲刺的是秦王,虽然他后来做了始皇帝,但在被刺杀的时候,他只是秦国的王,是一路诸侯,不是皇帝。

事实上,中国有很多关于刺客的记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曾经为曹沫、专诸、豫让、荆轲、高渐离五位刺客立传,合称《刺客列传》。在这篇传记的最后,司马迁给予这几位很高的评价,称赞他们“不欺其志,名垂后世”。但有人注意到,荆轲死了之后,好像男刺客就绝种了,之后的历史里再也没有男刺客的记载,倒是女刺客在各种传说、野史里越来越多。而且,比男刺客厉害的地方在于,女刺客竟然敢剌杀皇帝一你说你宰个财主,这不叫事儿,人家杀皇帝!其中最著名的叫吕四娘,她著名的原因也简单,传说她是唯一一个刺杀皇帝,并且成功的!

刺杀哪个皇帝呢?民间传说,就是雍正皇帝。

关于雍正帝的死因有多个版本。《清实录》《东华录》及《起居注册》等官方记录都说雍正是因病去世。从八月二十一日“不豫”,身体不适,到二十三日子时“龙驭上宾”,骑着龙上天、为天帝之宾,说白了就是死了。但民间传说不管这一套,纷纷说雍正是被侠女吕四娘刺杀身亡的。

吕四娘为什么刺杀雍正呢?为了报仇。她这仇报得……比较荒诞。怎么回事呢?我跟您细说。

雍正五年,有个湖南人叫曾静,这人想干吗呢?想反清复明。其实这也没什么,那时候想反清复明的多了,挺时髦。但是这曾静和别人反清复明不一样,别人什么划地为王啊,暗杀官员啊,曾静没有,他觉得这么干太累,也危险,想了一好主意——策反官军。他派了自己一个学生叫张熙,去策反川陕总督岳钟琪。这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人,曾静就单方面认为岳钟琪会帮自己,让徒弟过去历数雍正帝十大恶行,劝他举兵反清。

岳钟琪又不傻,听完心说:好家伙,你们这脑洞真大,想法清奇,我得跟皇上商量商量。这事儿报告给雍正皇帝,雍正一听:我的天爷呀,抓!审!谁教的?

这曾静就被抓起来了。问他:谁教你的?他说没人教啊,我自个儿琢磨的。官差不信呐,打他!打得曾静胡说八道,最后说:这个创意啊,是从吕留良那儿学来的。

这曾静是想耍个心眼儿,因为这时候吕留良都死了好几十年了,连他长子都死好几年了。曾静大概想的是,我说一死人,死无对证,你们也就没招儿了吧?

但雍正是什么人啊,对不对?“什么?谋反的主凶已经死了?行,挖坟!”把爷儿俩的尸体掏出来,咵咵咵一顿切。“还有谁活着?”“二儿子活着。”斩立决!其他的亲眷族人全部发配边疆。

这吕留良,就是吕四娘的爷爷。所以说,吕四娘和雍正这仇,结得有点不可理喻。

不管怎么说吧,这仇是结下了。吕四娘本来也是要发配边疆的,但案发的时候没在家,听到消息就跑了。然后隐居在名山仙刹,拜僧尼为师,苦学绝技,然后浪迹江湖,行侠仗义。

雍正十三年的秋天,吕四娘在圆明园找着了机会,一剑刺死雍正,带着首级离开。当然,这都是传说野史,记录在《满清外史》《清宫遗闻》《清代述异》里头。

有人就说了,荆轲之后之所以男刺客就没了,那是因为秦始皇之后都是“皇帝”,身边戒备森严,男的不容易靠近。女的就不一样了,侍卫们一看来的是一妇女,就没那么紧张,戒备也不严;再一个,女的能用美人计啊!

但这儿呢,咱们必须要说,用美人计的间谍有很多,但是用美人计的女刺客就……咱这么说吧,您到专业的拳击队、柔道队那儿瞧瞧……不是特别适合用美人计。所以,不要有成见,觉得女人当刺客只能凭颜值。反正咱们历史上说的那些,人家都是凭能耐完成工作的。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女刺客叫女艾,夏朝人。虽然现在国外的史学界对中国夏朝的存在还有争议,但中国人坚信它是真实存在的。这个女艾的事迹记录在哪呢?《左传?哀公元年》:“少康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殖,遂灭过、戈。”什么意思呢?少康啊,派了个少女“艾”,去“浇”——这是个人名——的身边当间谍,最后把“过”和“戈”这俩国给灭了。

其实这个记载里边也没说这人是男是女,因为“女”也是百家姓里的一个,所以也可以说是派了一个叫“女艾”的人去当间谍。咱就不玩命矫情这个了,因为大多数人还是认为这人就是个女的。另外,《左传》中说的“谍”,是间谍的意思,但那时候的间谍通常还有刺杀任务,而且这女艾最后确实完成的就是刺杀的任务,所以说她是刺客比说是间谍更贴切。

女艾的故事,得从少康说起。少康是夏朝的第六代君主,祖父太康因为疏于朝政,被手下一个叫寒湿的人取代了。父亲叫“相”,也在颠沛流离中被追杀而死。他的母亲有孕在身,从墙上的狗洞里爬出去了,跑回娘家生下了少康。

这少康天资聪明,一懂人事之后,母亲就告诉他了:“你其实是天子,但是你爷爷玩物丧志,把国家玩没了。我看你骨骼清奇,是个当天子的料,你要努力。”——这都是我说的,反正就是给他洗脑呗。从此,少康发愤图强,立志要夺回天下。虞国的国君看到少康年少有志,把俩闺女都嫁给他,并给了他十里土地和五百名奴隶,少康由此开始了复国中兴的计划。

当时,寒湿因为已经占据夏朝基业,力量非常雄厚,人口、土地、武器装备,都大大地优于少康。少康一想,我要复国,但不能鲁莽啊。您想想,给他十里地、五百个人,还没一个街道办大呢,鲁莽就是找死啊。于是就想别的招了,得选派间谍,寻机铲除寒泥的重要羽翼,逐渐削弱对手,进而寻找胜机。女艾,就是在这会儿让少康选定执行这次行刺任务的人。

女艾先是到了一个国,叫“有穷”听这名儿,您就知道发不了财。这里的国君,其实就是行政长官,叫“浇”,他是寒浞的左膀右臂,据说力大无穷,可以在陆地上推着船走。很显然,这要是力敌肯定吃亏,所以女艾决定伏击他。

满处问去吧!打听这浇有什么习惯,以便找到漏洞。您甭说,真打听着了。这浇有两个弱点:第一,他有一个相好的寡妇叫女岐,经常在她家过夜;第二呢,他酷爱一个人出去打猎。这两个时候,他身边的戒备最低。女艾一想,这俩机会里边,还是寡妇家好下手啊!带着刀就去了,透过窗户借着月光一看,嗬,床上真有人!拔出兵刃扑上去,一刀把被子里的人给杀了。结果撩开被子一看,得,死的是那寡妇,浇就没来。

不知道女艾对过夜是不是有什么误解,反正人已经杀了,得,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奔郊外的猎场去埋伏浇。

女艾扮作猎人的模样,带着几名得力的随从和几只凶猛的猎狗,在猎场埋伏下来,等着吧!

嗬,还真来了!一看浇来了,女艾大喝一声:放狗!这就是女艾聪明的地方,先把狗放出去,然后趁着乱一刀砍下了他的首级,成功铲除了寒浞这个得力的帮凶,为少康复国立下汗马功劳。

咱们说的这几个女刺客,要么太过古远、不可考证,要么就是传说野史。但是还有一个真真正正、确确实实、有史可查的人物——施剑翘。

1935年11月13日下午6时,天津的《新天津报》发出号外:《施从滨有女复仇,孙传芳佛堂毙命》。我们之前有一个评书叫《天津时事》,其中有一个回目就是这个,叫《血溅佛堂》。

这个施从滨,就是施剑翘的父亲,当年他是奉系第二军的军长、前敌总指挥。1925年的时候,奉系军阀张宗昌和直系军阀孙传芳争夺安徽和江苏的地盘。孙传芳给施从滨发过三封电报,让他跟自己合作,但施从滨呢,没搭理他,带着部队就扑上来了,但他孤军深入,让孙传芳在皖北固镇击败并且俘虏了。这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自来投”,想当初三封电报好言相劝,你不听我的,这回逮着了,那还有好果子吃?孙传芳下令,把施从滨枭首示众。老听评书里边有这个“枭首示众”,很多人觉得就是砍头。其实枭首还不是简单的砍头,它主要是为了示众:砍下来,装笼子里,挂在城门上。所以“枭首”俩字后头都会跟“示众”。一般只有罪大恶极、斩首已经不足以惩罚你了,才枭首示众,意思就是不光要你死,还要羞辱你。

本来两军阵前,你死我活的都很正常,但常言道“杀人不过头点地”,这孙传芳杀俘虏,还枭首示众,就有点欺人太甚了。消息传到施从滨的女儿施剑翘耳朵里,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啊,咬碎了银牙要为父亲报仇。

报仇,说起来容易,但人家孙传芳什么角色?也是一方枭雄,手握重兵啊,哪那么容易让你杀?再有一点,这年施剑翘已经二十岁了,从小受父亲宠爱,深居闺阁,还缠过足,作为一个弱女子,报仇就更难了。但为了报仇,施剑翘写诗明志:“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悬首灭人情。痛亲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

这是要拼命。

可能现代年轻人对小脚没有什么概念。所谓“三寸金莲”,真的不是夸张或者艺术的修辞,旧社会小脚女人的脚真是三寸来长。你就想,三寸来长就一根烟卷儿那么长吧,咱别说翻墙跃脊、跑跑跳跳,这玩意儿走道都不利索啊,跟鸭子似的,你怎么刺杀呀。——你去刺杀孙传芳,孙传芳一抬头,一瞧那儿拧着拧着、走得跟鸭子似的过来,你是想把目标笑死吗?

再一个呢,小脚是在女孩很小的时候,四到六岁,就把整个脚掌的骨头掰折,用裹脚布缠起来,打这儿起,这脚就不会再发育了。所以放脚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困难而且成功率很低的事情,折了的脚掌骨得一根一根重新接起来,这人还得不停地锻炼,恢复脚部的肌肉和力量。你看电影《邪不压正》里头周韵演的那个人,就是以施剑翘为原型的。

复仇的第二步,就是得练枪法。这个好理解,孙传芳不能站在那让你乒乒乓乓一顿打呀,开枪的机会转瞬即逝,打不准,也就不会再有机会了。

到了1928年,施剑翘觉得报仇的机会来了。在施从滨遇害三周年的忌日上,施剑翘遇到了同乡,叫施靖公,这个人当时任山西军阀阎锡山部的谍报股长,是施剑翘弟弟的军校同学。施靖公表示,愿意承担报仇雪恨这个大事。那个年头,替父报仇那是大恩呐,无以为报,以身相许。施剑翘与施靖公结婚,迁居太原。

时间一晃就到了1935年。这个时候,施靖公已经被提拔为旅长了,但每次施剑翘催他报仇,他都是推三阻四的。施剑翘看明白了,这人指不上了,带着儿女离开了施靖公。报仇,还得是自己来!

孙传芳这个时候已经失势了,寓居在天津,并且信佛,成了居士林的居士。施剑翘改了个名儿叫“董慧”,托一位女居士介绍,加入了居士林。施剑翘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孙传芳的身貌、口音及活动规律,知道他每周三、六必到居士林听经,随即做了刺杀的具体安排:把准备好的《告国人书》和遗嘱印出来,打算行刺之后散发;把11月13日,定为替父报仇的日子。

1935年11月13日,正是讲经日。孙传芳端坐在佛堂中央。施剑翘本来坐在后边,挨着火炉子,离得远,她找了一借口,“这儿热!”往前边儿挪。人说,那你就过去吧!她站起来,伸手把衣襟下的手枪拿出来,快步走到孙传芳的身后。众居士正闭目诵经,她这儿掏出勃朗宁手枪,对准孙传芳的后脑勺“啪”就是一发子弹,接着,奔太阳穴和腰上各打一枪。

枪声一响,佛堂大乱。那能不乱吗?大伙儿哭爹喊妈往外跑,施剑翘就把准备好的《告国人书》和父亲的遗像哗啦一扔:“你们别害怕!”把话一说,拨通了警局的电话,自首。

这个案子在中国引起轰动。施剑翘先是被判十年监禁,后又改判七年,最后在多方救援之下,1936年10月14日,入狱十一个月之后,时任中华民国政府主席的林森向全国发布公告,赦免了施剑翘。

刺客这个职业,对今天的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了。但通过女刺客的故事,我们对女人,尤其是中国女人可能会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认知——别看平时她们很柔弱,但论吃苦耐劳、卧薪尝胆,没输过男人。尤其是现代社会,对人的体格、力量的需要越来越低的时候,女人比男人心思细腻多了,这还了得?!

(全书终)

郭德纲

天津人,相声演员,德云社班主。

1979年投身艺坛,先拜高庆海习评书,后随常宝丰学相声,又师从相声大师侯耀文。辗转梨园多年,涉猎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

1996年与张文顺等创立北京相声大会,2003年更名为德云社。

郭德纲文史专场

《文史专家》

《你要高雅》

《我是文学家》

我是文学家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