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思维与语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用名词来指代一个对象,用形容词来描述对象的属性,用动词和介词来描述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我们之所以能习得更复杂的语言,掌握更多概念,认识更多属性、关系和对象,皆是因为类比的力量。
当学习一个形容词的时候,我们会关注它的近义词,比如用美丽来理解优雅,用温柔来理解和蔼。这些基于对象属性的类比,叫属性类比。
在掌握动词和介词的时候,我们会用“拿”来理解“抓”,用“丢掉”来理解“放弃”,这是基于对象间关系的类比,叫关系类比。
最后是关于对象本身的名词,比如“时间如流水”。学习名词的时候,我们依然在疯狂地进行类比,这种类比更为复杂,整合了大量的属性和关系,被称为结构类比,更多的例子有用空中客车来理解飞机,用冰山来理解潜意识(弗洛伊德),用有机体来理解国家(霍布斯)。
用流水类比时间,就是把流水与万物的交互方式映射给了时间。这种类比让抽象的时间突然变得生动起来,我们才说出了“漫长的等待”“时间在流逝”“历史的长河”这样的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