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

译后记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也被称为20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三个犹太人之一,另外两个是爱因斯坦和马克思。自从20世纪初精神分析学派创立以来,100多年的风云变幻,它仍然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心理学思潮之一,而且在弗洛伊德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又演变派生出大大小小100多个新精神分析的流派和治疗方法。精神分析对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艺术、医学、心理咨询和治疗等许多学科都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研读弗洛伊德的著作,可以使很多不同学科背景的人都能从其深邃的精神分析学说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心灵启示。当然,精神分析学说因为过分强调人的生物本能,尤其是性本能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绝对支配作用,在其诞生之后的100多年里也同样颇受质疑和诟病。其后诞生的新精神分析学派就是在对其观点和学说进行批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作为学者,我们不应使自己囿于道听途说的他人解读之中,而是应该有我们自己独立的思考和理性分析,这就要从弗洛伊德本人的著作中探索其理论观点和分析实践的真实本质。

本书是继弗洛伊德的成名作《梦的解析》(1900年)之后,为了进一步论证释梦理论而撰写的一本病例分析的小册子,也是弗洛伊德一生所系统分析过的少数重要病例之一。这本书的内容虽然是对一个癔症病例的片段分析,但书中的情节描述真实感人、分析详尽透彻。不仅专业人士会从中获得积极的学术启迪,就是普通读者也能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体味到精神分析的无穷魅力。尽管学术界对书中的某些观点有不同争论,但是,如果读者想要得出自己的看法,还是应该从弗洛伊德的原著中找到论点。

我从1982年大学毕业后就一直研究西方心理学史,从1985年在北京师大心理学系攻读硕士学位开始,将研究的重点转向精神分析心理学,因此对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心理学著作有较多的涉猎。《弗洛伊德全集》英文版共24卷,德文版27卷,但我国目前尚未出版中文版的《弗洛伊德全集》,实属学界一大憾事。我读过弗洛伊德的大部分主要著作,在跟随车文博教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也翻译和校对了100多万字的弗洛伊德原著,从弗洛伊德的其他著作中,我多次看到弗洛伊德对这个案例所做的简要说明。我国台湾学者很早就有这本书的专门译本,使用的名称就是“少女杜拉的故事”。但由于弗洛伊德使用的书名是“对一个癔症病例分析的片段”,因此,本书在将其翻译成中文简体版的过程中,也将弗洛伊德的原书名作为本译著的副标题列出。感谢中国法制出版社的李佳编辑邀请我翻译本书,使我有机会重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治疗的精髓。这本书就像一本小说,内容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其中的分析层层递进,颇有意味,读来发人深省。

弗洛伊德敢于突破传统,冲破世俗偏见,坚持自己的学术立场,这种执着的学术精神就很值得我们回味。愿本书的读者能从这本小书中获得某种思想的启迪。

杨韶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