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低风险创业

提升专业的广告品位

提升专业的广告品位

分享的技巧其实更偏向于广告学领域。在大量的培训和咨询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秘密——那些了不起的公司,创始人都对广告学十分精通。

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最早从事的就是广告行业,经典的“农夫山泉有点甜”就出自他的手笔;娃哈哈的广告也是创始人宗庆后亲自策划的。还有史玉柱,史玉柱在广告领域有着独特的风格,每当提起他的名字,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两个衣着鲜艳、不断扭动身体的老人,耳边还萦绕着那句“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给大家提个醒,如果你依旧有着“我没必要学习做广告的相应技能,直接找那些广告公司合作就好”之类的想法,你就很难成为一个有销售能力的老板。业界确实有很多资深的广告公司能为你出谋划策,但是拍板还得由你自己来。

当广告公司提供了几个不同的创意后,如果你不具备专业的广告学知识,往往就会挑花了眼,觉得这条也不错,那条也很好。到了截止日期还没选出合适的广告,那怎么办?很多创业者都会一拍大腿,选择让自己感觉最兴奋的那条。殊不知,能够让你兴奋的广告往往不是好广告。它能让你兴奋,可未必能触达客户心中的那个点。所以,我建议大家如果有机会,都去学一些广告学的专业知识,这对你日后的创业有百利而无一害。

大学时我看过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写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大卫·奥格威是世界十大广告公司之一奥美广告公司的创始人,他创造出一种崭新的广告文化,是业界公认的现代广告业的大师级人物。

《一个广告人的自白》让我对广告这个领域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我大三实习时就投身广告公司,和广告结下了不解之缘。1997年我读大四时,就已经成为西安最大的广告公司的策划总监,公司为我配置了笔记本电脑、手机和独立的办公室。在这家公司工作时,我参与竞标的项目从未失败过。只要我参加投标,不管在过程中遇到怎样的困难,最后总能中标,我被公司老总称为“广告鬼才”。

其实,我哪里是什么“鬼才”,不过套用了大卫·奥格威在书中教我的方法罢了。因此,我建议大家将大卫·奥格威写的三本书都找来看看,包括《奥格威谈广告》《广告大师奥格威》和《一个广告人的自白》。此外,他还曾为有志于做出最好广告的后辈们推荐了克劳德·霍普金斯写的《科学的广告》,并将其列为奥美公司员工七本必读书之首,大家不妨也去品鉴一二。

当你将这四本书读完后,你对广告的认知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品位也会大幅度提升。对于创业者而言,你并不需要绞尽脑汁琢磨那些绝妙的创意,也不需要亲自动手做图,只需要拥有专业的判断能力,能够判断哪个广告好,哪个广告不好,这就足够了。

此外,像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合著的《定位》一书,你起码也得了解一下。虽然《定位》中说的原理并不绝对正确,像樊登读书就属于一家没有具体定位的公司,但是在创业之前,如果能够拥有定位和商业战的相关思想,还是会对日后的创业之路产生很大帮助的。

 

1.区分产品的两大维度

 

什么样的广告才是好广告?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并没有统一的答案,一切要以产品为依归。换句话说,没有最好的广告,只有最适合产品的广告。

结合大卫·奥格威的广告学理论和我的个人感受,我按以下两大维度将产品进行分类。第一个维度的评判标准是购买的动因,看客户是主动购买还是被动购买;第二个维度是产品的重要性,即某件产品对于客户而言是否重要。

(1)主动购买型与被动购买型

客户出于兴趣、爱好、心情、生活品质、个人享受等因素主动购买的产品,称为主动购买型产品;反之,则是被动购买型产品。这两种类型的产品要相对来看,主动就意味着非刚需,刚需产品则是典型的被动购买型产品,比方说手纸、洗衣液、洗漱用具等生活必需品。

同样是买房子,由于购买的需求不同,所购买的房子也分属于不同的购买类型。婚房或学区房是典型的刚需,这类房产都属于被动购买型;而别墅等享受性住房,就属于主动购买型。

汽车也是如此。经济型轿车属于低端的代步工具,属于被动购买型,而奔驰、宝马等高端轿车或跑车则属于主动购买型。

以此类推,减肥产品也分属不同的类型。一个适合200斤的大胖子去参加的减肥训练营,就是被动购买型;而适合不足100斤的窈窕女郎参加的减脂塑形营,就属于主动购买型。

不同购买类型的划分取决于客户的实际需求。同样的产品在需求不同的客户面前,也会出现不同的类型划分。

(2)重要的产品和不重要的产品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而这种敏感度又由客户的实际经济水平决定。同样是吃饭,一顿上万元的高档宴席,对于有钱人来说只是不重要的产品;而一顿三五百元的家庭聚餐,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可能就要花掉其月收入的1/4,这顿饭自然是他们眼中的重要产品。

 

2.不同的产品,对应着不同的广告策略

 

当你将产品的这两大维度相互融合之后,会发现所有的产品都可以被归为以下四大类,不同的产品类别对应着不同的广告策略。

(1)主动购买的重要产品

对于此类产品,代入感是最好的广告策略。什么叫代入感?就是让客户能够身临其境,沉浸到广告的氛围中去,感觉自己已经拥有了这个产品。最典型的例子是汽车广告。

在各种媒体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非常炫酷的汽车广告。专业车手们游刃有余地驾驶着豪车,在各种困难路段中穿行,做出急转、急停等高难度动作。更有甚者,还会出现一些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场景,如飞跃悬崖、水上行驶等。客户明明知道这些仅是广告效果,但依然会身不由己地代入其中,享受驰骋天地间的驾乘快感。

在主动购买的重要产品这一类别中,客户对价格并不敏感,他们在意的是身份、阶层的认同和消费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自然懂得此类广告的关键在于代入感的营造,别墅、游艇、豪车、钻戒等都是如此。

我特别喜欢澳大利亚的旅游广告。通过镜头,澳大利亚将自己美丽无污染的自然景观、独有的生态系统和人文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对广告中那个神奇的国度心生向往。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广告中最后一个镜头——一个穿着比基尼泳装的澳大利亚女孩,在海滩上烤着篝火,身边摆放着当地的美酒佳肴。镜头慢慢移动,女孩站起身,边跑边回头说:“我们都准备好了,你来了吗?”

大海、沙滩、篝火、海鲜、美酒、佳人,一应俱全,差的只有你了。这就是广告带给观众的代入感,让你不禁发出感慨:“人生不过如此啊!”我当时看完广告后,立刻就想订机票飞去澳大利亚,可惜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成行,深感遗憾。

(2)主动购买的不重要产品

对于此类产品,广告的侧重点应放在强调客户的身份属性上。产品广告要告诉观众,你只要使用了我们的产品,就是某种类型的人,让观众更有归属感。比方说,买了百事可乐,你就是年轻的新一代;喝了红牛,你就会充满精力,迎接一切挑战……那些比较成功的酒水饮料广告,概莫能外。外行人看不懂,只觉得这个广告很热闹,而内行人一眼就明白:“噢,路子对了。”

(3)被动购买的重要产品

重要产品的一个典型特征是价格相对比较高,而被动购买则意味着这是客户的刚需,客户不买不行。有了这个大前提,你就会明白一些广告为什么拍得那么低端。

低端绝不意味着无效,比如不孕不育医院的广告,肯定不能学奔驰、宝马去拍那么潇洒诗意的广告,你需要展现的是产品的专业度,能切实解决客户的痛点。你要实打实地告诉客户:你的医院有多少资深医生和专业设备、解决过多少生育难题、能帮客户省多少钱……整个广告围绕客户痛点这个核心宗旨展开,越严肃越好。

办公家具的广告也是如此。你可以通过镜头将选错办公家具的严重后果一一展示,最后告诉客户:“我们能给你提供合适的办公家具。”

此类产品的意向客户往往是从牙缝中挤出钱来购买产品的,你需要做的是不断触动他们的痛点,帮助他们尽早下定决心。

(4)被动购买的不重要产品

此类产品很有意思,最适用的广告手法是对比。其他的话不用多说,通过各种对比性实验,突显自己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独特优势就行,宝洁公司的广告大多都是这个套路。

大家肯定对佳洁士的广告印象极深,就是用两个涂抹着不同品牌牙膏的贝壳做对比。在酸性物质中浸泡一段时间之后,涂抹其他品牌牙膏的贝壳一敲就破,而佳洁士的牙膏能帮助贝壳抵抗腐蚀,不会轻易被敲破,效果一目了然。

以上是不同类型的产品最适合的广告策略,大家不妨用身边经常接触的成功广告来印证,以便加强理解和记忆。此外,我还想提醒诸位创业者朋友:为了降低风险,一旦确定你的广告有效,千万不要轻易更换。客户对广告的记忆有限,频繁更换广告只能让客户忘得更快。

全国每年都在做广告的品牌有200多个,真正能够让客户记住的不会超过100个,有些人甚至连50个品牌都记不住。那些能被记住的品牌,在广告方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长时间投放。匆匆忙忙地投广告,又匆匆忙忙地换广告,只会让广告费打水漂,而将广告长时间地在各个渠道“循环播放”,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上一章 封面 书架 下一章